大家好,我是佳穎。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紫式部。
紫式部是日本女作家,被譽為「大和民族之魂」。她的長篇巨著(源氏物語》是傑出的佔典名著。
紫式部生卒年不詳。一般認為她生於公元978年,死於1016年。她出生於「歌人」世家。父親藤原為時,是當時著名學者、詩人。她的曾祖父、祖父、叔父、兄長等也都長於詩文。紫式部自幼受到燕陶。她聰敏穎慧,孩提時代便能誦讀(史記),才智超過她的哥哥,致使其父長嘆道:「這小妮子,生不為男子,實吾家之不幸!"996年,紫式部的父親被任命為越前太守,她隨父離京去越前。越前近山臨海,是個偏僻的漁村。
她在那兒見到了漁民勞動的情景,也飽嘗了離鄉背井的滋味。998年,紫式部與比她大二十幾歲的藤原宣孝結婚。宣孝賞識她的才能,她也把看重自己才能的人引為知己。第二年生下女兒,名為賢子。1001年夏,丈夫去世。紫式部與幼女相依為命,過著孤寂的寡婦生活。是年秋天,開始寫《源氏物語)。丈夫死後,紫式部對女人的幸福、女人存在的價值作了深人思考。
《源氏物語》是那種心境的產物。這部作品的部分篇章流傳於世,受到好評,也引起太政大臣藤原道長重視。1005年,藤原道長令其人宮,為自己的女兒—一條天壘皇后彰子講讀(日木書紀)及中國經典作品。一條天皇對紫式部的才能讚不絕口:「她精通(日本書紀),真有才華!」宮廷裡人們尊敬地稱她為「口本紀局」。1010年夏,(源氏物語》完成。這部作品使紫式部名垂千古。除(源氏物語》外,紫式都還有(紫式部集)和(紫式部日記》兩部作品。(紫式部集)是作者從少女時代至晚年的一部自選和歌集,共選人128首和歌,大多是與友人的贈答歌。這些和歌是了解紫式部思想、和歌風格及生平的珍貴資料。《紫式部日記》記錄了1008年至1010年間宮廷H常活動及紫式部的感受。宮廷婦女的服裝、容貌、禮節及宮廷的各種禮儀活動等都有詳盡記述。此外,對宮廷女官如和泉式部、清少納言等人的一言行,毫不掩飾地作了批判。人們從中可以窺見紫式部對世事的態度及文藝觀點,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紫式部的小說觀非常接近現代人的看法。她在(源氏物語·螢》中,借人物之口說:「原來故事小說,雖然並非如實記載某一人的事跡,但無論善惡,都是世間真人真事。觀之不足,聽之不足,但覺此種情節,不能籠閉在一人心中,必須傳告後世之人,於是執筆寫作。因此欲寫一善人時,則專選其人之善事,而突出其善的一方;在寫惡的一方時,則又專選稀世少見之惡事,使兩者互相對比。這些都是真情實事,並非世外之談」。又說:「這些虛構的故事之中,亦頗有情味,描寫得委婉、曲折的地方,仿佛真有其事,所以明知是虛構,看了卻不由你不動心。」紫式部強調小說創作,第一要真實;第二要適當虛構;第三要「典型化」。(源氏物語)便是在這種創作思想指導下寫出來的「一部世無前例的小說」。
《源氏物語》是日本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全書54回,一百餘萬字。通常認為作品由三個部分組成。前三十三回為第一部分。主要敘述源氏從出生至成為「準太上天皇」。其中雖然曾經歷過「須磨」的失意時期,但總體說來,源氏的命運處於「上升線」上,且達到榮華之眾.
第三十四回至第四十一回,是第二部分。敘述源氏的命運急轉直下,由「榮華極頂」跌人「悲慘深谷」:源氏正妻紫姬病死;二房妻室三公主與人私通……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源氏心灰意徽,落髮出家,不久歸天。第四十二回至最後為第三部分。這部分以源氏後代薰君為主角,敘述薰君、旬皇子與三個女子的故事。由於故事主要發生在宇治,所以又稱「宇治十帖(回)」。
(源氏物語)廣泛展示了平安時代日本貴族社會的情景,歷三朝四代,70餘年,是一部卷軼浩繁的「長河小說」。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