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世界近代史的人都清楚,日本走向亞洲強國之路是因為進行了「明治維新」,推翻幕府統治,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然而事實遠比你想像的要曲折,日本偷師中國近千年,一直到了明代,還在窺測我中華的博大文化。日本之所以爆發明治維新,還得歸功於一個人,那就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
王陽明,中國明代響噹噹的人物,戰功卓著。他平定了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又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最後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他不僅軍事思想上獨樹一幟,更是精通儒、道、佛三家思想,是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在程朱理學「格物致知」的基礎上提出「知行合一」,主張在實踐中才能出真知。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又簡稱「陽明學」或者「王學」。學說核心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天理原本就存在於每個人心中。每個人要發掘內心的良知,去掉自己心中不正的東西,以還原本心。
後來王學傳入日本,成為日本的顯學。章太炎曾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
明治維新時期的軍事家西鄉隆盛極其崇拜王陽明。他曾經兩次被流放荒島,每次流放總會帶上陽明學,並從中受到啟發:施政者必須是那些不談錢財、不求回報甚至能夠舍卻生命、忘卻自我的人」。東鄉平八郎也曾說:「一生俯首拜陽明」。
可以說,日本明治維新開展的如此順利,與陽明學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可當做明治維新前期的指導思想。
日本是軍國主義主義思想極其濃厚的國家,不顧國內外熱愛和平的友邦人士的反對,對中國進行了長達15年的侵略(1931~1945)。並毅然加入二戰法西斯同盟,與希特勒、墨索裡尼結為狐朋狗友,向世界宣戰。
與希特勒的種族優劣論一樣,日本對國人宣稱:大和民族是世界最優秀的民族,其他民族都是劣等民族。在種族優劣論的煽動下,日本對中國進行了殘暴地種族滅絕,戰爭中實行「搶光」、「燒光」、「殺光」等滅絕人性的政策。
日本同時也是一個非常狼性的國家。二戰戰敗後,日本經濟趨於崩潰,國內百廢待興。但是僅僅用了20年時間,到了60年代,日本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又再次成為亞洲最強的國家。
其實所謂的狼性,可以理解為「團結」、「勇敢」、「奮鬥」,這與陽明學說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不謀而合的。
日本國土雖小,經二戰後,人口銳減,但是人民個個兢兢業業,不求回報,沒日沒夜地工作在第一線,用自己的血汗再次讓國家強大起來。這是二戰戰敗後,日本國民的一個普遍心態。
日本當代政商兩界還視王陽明為精神偶像。日本企業在承接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非常關注王陽明的良知體系。他們認為王陽明開創了「人人皆可為聖賢」的體系,解決了知行合一的世界難題,強調做事只需要憑著良知去做。在良知面前人人平等,人人皆可為聖賢。
在當今日本,最推崇王陽明的是日本商界大亨稻盛和夫。在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中,到處是王陽明良知學說的影子。
他認為企業家們應該保持最起碼的良知,不為錢財而做有害國家和人民的事情。而且既然是辦企業,就要按照初心,將企業做大做強,而不是小打小鬧。技術革新要精益求精,而不是假冒偽劣。
稻盛和夫曾經在國際友人面前誇讚王陽明:王陽明是日本的偶像,也是日本文化的精髓,若沒有他,就沒有如今強盛的大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