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2020-08-25 Guan二哥行中國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堂和海軍學校校舍。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為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大門風格非常樸實,中央上方橫匾上「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是譚延闓所書。

校門於196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重新修建。在二門門口掛著一副對聯:「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二門右側牆壁上,掛著蔣介石手書的「親愛精誠」校訓。軍校大門彩樓兩旁原掛有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孫中山逝世後改為總理遺囑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校本部建築面積1060平方米,是兩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即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東西兩側,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且相互對稱。四排房子之間以走廊連通,四周有圍牆。整座建築寧靜幽雅,自成一體。

據有關數據顯示,黃埔軍校在長洲島先後招生6期。學生來自全國26個省,並有朝鮮、越南、新加坡等國家的革命青年。第一期到第四期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畢業的畢業生共4981人。

第五、六期於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入學,國共分裂後畢業,共有畢業生3136人,其中第六期生原有4400餘人,由於動亂大部分離校,畢業時僅有718人。1928年(民國17年)3月,黃埔軍校遷往南京,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北遷後,李濟深在原校址仍以黃埔軍校名義,為其第八路軍培養幹部。1930年(民國19年)9月,蔣介石命令停辦。

校本部下設政治、教授、訓練等六部。其中政治部掌管全校政治教育、黨務和宣傳。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當年是黃埔第一期的第三位政治部主任。最初兩位是戴季陶和邵元衝.因為他們都沒有把工作做好,黨代表廖仲愷決定邀請周恩來擔任這項工作。從此,政治部面貌煥然一新,生氣勃勃。設立黨代表和政治部是新型軍官學校的重要標誌之一。

校長室和總理室設在樓上。校長室是蔣介石辦公和休息的地方,裡面的擺設是按原貌恢復的。牆上貼著第一期學生的名錄,包括姓名、籍貫、年齡、評語等項。評語一欄由蔣校長親自填寫。每天中午,蔣校長都找幾位學生問話、談心,將了解到的情況,寫到評語上。他在陳賡的評語欄寫上這樣的評語:「此人外形文弱,但性格穩重,能刻苦耐勞、可以帶兵」。可見他能細緻觀察學生的性格、能力和特點。

軍校還設有學員宿舍、飯堂、展覽室等。宿舍條件較差,設施簡單,學員每天5時起床,晚9時半關燈睡覺。宿舍內務要求很嚴,如果內務做得不好,就要受到「禁足」的處罰。所謂禁足,就是星期日不準進城。軍校對學生要求嚴格,同時也很關心學生的生活與成長。廖黨代表經常到學生宿舍問寒問暖,並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和同學談心,問他們想不想家,能否習慣等。

黃埔軍校即陸軍軍官學校,位於黃埔長洲島,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孫中山在中共和蘇聯幫助下,為培養軍事幹部於1924年6月創辦的。軍校學生曾多次參加過革命戰爭,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埔軍校史跡豐富,山水相隔,已初步重現劃昔日風姿,是遊覽的好去處,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地方。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的軍事政治學校。1924年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在開學演講中提出「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作為辦校宗旨。軍校有三位最高的領導人,他們是校總理孫中山、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軍校在長洲島共辦了7期,1930年遷往南京,後又遷往成都和臺灣。

中國自辛亥革命以來,歷經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漫長的革命戰爭中,黃埔軍校曾為國共兩黨培養出許多軍事家和將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位元帥中就有五位出自黃埔軍校,他們是徐向前、葉劍英、聶榮臻、林彪和陳毅。

解放軍首批授銜的十位大將中也有三位出自黃埔軍校,他們是陳賡、許光達和羅瑞卿。周恩來、陶鑄、劉志丹和左權等,也在黃埔軍校工作和學習過,他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而國民黨軍隊的將領中,黃埔軍校畢業的著名將領有杜聿明、胡宗南、鄧演達、宋希濂和陳誠等,數以百計。

相關焦點

  • 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入選名錄發布!
    本次會議由東南大學、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由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政府、東南大學科研院、東南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文化遺產》《建築評論》「兩刊」編輯部承辦。
  • 廣東廣州中山大學高等學府旅遊景點以及黃埔軍校舊址旅遊景點遊記
    廣東廣州中山大學高等學府旅遊景點圖一廣州格致書院是十九世紀中國著名的傳教士學校,1887年美國長老會傳教士哈巴德博士在廣州創辦,後來發展成為一所私立嶺南大學。廣東廣州中山大學高等學府旅遊景點圖三二、廣東廣州黃埔軍校舊址旅遊景點黃浦軍校舊址為清代軍事小學和海軍學校,1924年,孫中山在這裡創辦了軍事人才培訓學校
  • 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公布 東吳大學舊址上榜「活著的遺產」
    本報訊(記者崔陽陽通訊員楊舒婷史晨雨)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日前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入選其中。東吳大學舊址位於蘇州市十梓街1號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內,佔地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總平面略呈縱長方形,主要建築分布在草坪操場的北、西、東三面。東吳大學舊址校門上端題有「東吳大學」四個大字,背面兩側為東吳大學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 黃埔軍校潮汕分校舊址
    作為近代中國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它培養了許多在戰爭年代中叱吒風雲的優秀指揮人才,並在國內多個省份設立了12所分校。其中,黃埔軍校1925年在潮州設立的分校,是第一所正式分校,也是潮汕地區唯一一所分校。時過境遷,如今關於這所分校的過去已鮮有人知曉。
  • 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公布 東吳大學舊址上榜
    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 崔陽陽 通訊員 楊舒婷 史晨雨)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日前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入選其中。東吳大學舊址位於蘇州市十梓街1號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內,佔地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總平面略呈縱長方形,主要建築分布在草坪操場的北、西、東三面。東吳大學舊址校門上端題有「東吳大學」四個大字,背面兩側為東吳大學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 東吳大學舊址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看蘇州專稿 文/陳夢嬌】近日,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布了「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名列其中!看蘇州記者了解到,此次共有98項(組群)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其中高校項目共10個。東吳大學舊址在天賜莊校區本部內,佔地約6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2.1萬平方米,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東吳大學舊址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真美!
    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日前公布,共計98項(組群)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名列其中。
  • 中國的西點軍校:不是985,不是211,但你一定聽說過!
    在中國,有這樣一所學校,它現在既不是985也不是211,更不是雙一流,但是卻在中國的歷史上發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都知道美國歷史上有一所知名的軍校——西點軍校,而這所學校正被稱為中國的西點軍校——黃埔軍校。
  • 2020廣州黃埔軍校紀念館遊玩攻略(開放時間+交通指引)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簡介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是國內惟一以保護黃埔軍校歷史文化建築,展示黃埔軍校發展歷程為核心內容的紀念館。  二、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將於2020年12月1日起試運行新的網上預約系統。觀眾須在參觀前7天內(含參觀當天)實名預約參觀。  預約指南:點擊查看  三、衣冠不整、醉酒及精神性疾病患者謝絕入館。請勿攜帶易燃易爆、管制械具等法定危險品、危禁品或者寵物入館。
  • 兩岸e眼|赴廣州黃埔軍校採訪,臺灣記者:這是我母校
    設於高雄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是臺灣培養陸軍幹部的搖籃,追根溯源,其建校歷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黃埔正式成立,通稱黃埔軍校。參加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媒體人,今天上午來到廣州黃埔軍校舊址,一睹「黃埔建軍」的榮光。黃埔軍校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 ,國共兩黨的很多傑出將領都出自該校,尤其是一至六期。
  • 孫中山常到黃埔軍校檢查工作 親自核定校訓
    沒有華麗的裝飾和精細的石雕,主體建築不過是一棟簡樸的中式「走馬樓」,這裡卻成為現代中國革命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產物和見證。她哺育出來的一代叱吒風雲人物,半個世紀以來左右著中國現代歷史乃至世界格局。  正值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日之際,我們重訪黃埔軍校舊址,尋訪黃埔學生,傾聽他們講述那些閃爍著時代光芒的過往。
  • 廣西桂平有個黃埔軍校,你知道嗎?
    桂平黃埔軍校舊址文/黃德良坐落在桂東南潯鬱平原上的桂平,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這裡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曾是黃埔軍校的駐地。黃埔軍校從第七期起遷離廣州黃埔。1927年1月,因為寧漢分裂,黃埔軍校曾在南京、武漢兩地開設學校;9月,寧漢合作,軍校全部遷到南京。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成都,改名為中央軍校,並在湘、贛、粵、桂和西北地區分別設立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分校。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幾個分校都一再遷移。
  • 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添新丁」江蘇共7個建築入選
    中國江蘇網訊 (通訊員唐瑭 記者王贇)「致敬百年建築經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公布學術活動」昨日在東南大學舉行,記者獲悉,100個新的建築遺產項目正式出爐,覆蓋了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色鮮明、門類齊全。
  • 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學校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舊址校訓孫中山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致詞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合影蔣中正校長黃埔軍校,群英薈萃,名將輩出,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 遠離廣州市區江心小島,曾有所英雄輩出軍校,成著名景點免費參觀
    來廣州旅遊的朋友如果想感受古代南越國的文化,可以參觀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越王井、南越王墓等,如果您想感受真正的廣州西關生活,您可以遊覽上九步行街、荔枝灣等,解廣州千年文化發展,去北京路、越秀公園等,廣州有白雲山、陳家祠、黃埔古港等許多著名景點,如果想離開廣州的繁華街的話,可以了解中國的近代史
  • 黃埔軍校與現代中國的學生知識分子
    在20世紀中國,有兩所學校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所是眾所周知的北京大學,沒有北大就沒有「五四」的新啟蒙,20世紀中國文化的歷史就要改寫;另外一所卻往往被人忽視,那就是黃埔軍校。黃埔軍校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在20世紀上半葉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產生了巨大影響。活躍在20世紀中國政治、軍事舞臺上的重要將軍們,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很多都是黃埔軍校出身。
  • 45.黃埔軍校-海員故事
    黃埔軍校是大革命時期,孫中山以「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辦校宗旨,「親愛精誠,團結合作,為國愛民,不怕犧牲」為校訓,創建的一所新型軍事學校。廣泛學習各國先進的建軍經驗,培養中國自己的革命軍事人才。黃埔軍校歷屆師生中,可謂群英薈萃,名將輩出,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無有出其右者。
  • 政協委員建議恢復黃埔軍校成都舊址 百歲學員女兒:太想告訴父親...
    馮麟希望將此前四川省政協委員李後強提出的「建議恢復黃埔軍校成都本校舊址」的信息告訴父親。封面新聞此前曾報導,今年四川「兩會」期間,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建議,恢復黃埔軍校成都本校舊址,並申請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兩岸學子「弘揚黃埔精神」尋根探究文化活動在黃埔軍校...
    7月11日在廣州黃埔軍校舊址,迎來了一群跨海而來的臺灣小客人,廣東省首創的以弘揚黃埔精神為主題的兩岸中學生尋根探究活動開營儀式在此舉行。他們帶著對大陸的美好憧憬,打破時空限制,首次踏上南粵的土地,體驗傳統與現代中華文化的融合。18名來自臺灣高雄、臺南等地的學子,受到了廣州黃埔區中學生的熱烈歡迎。
  • 文物苑 | 畢業季,來看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學錄!
    ,在廣州附近的黃埔長洲島上,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舊址8時50分,巡視了課室和宿舍,9時20分,回校長室休息片刻,即赴禮堂參加開學典禮。孫中山先生在演說中提出,「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辦校宗旨,學習蘇聯的建軍經驗,採取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教育方針,培養革命的軍事政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