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建議恢復黃埔軍校成都舊址 百歲學員女兒:太想告訴父親...

2020-12-22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我希望在父親思維清晰的時候,告訴他這件事情,我想他一定會很激動的。」近日,馮麟在電話裡向封面新聞記者說。

馮麟父親、書法家馮樹國先生今年已101歲。八十年前,他畢業自當時位於四川成都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馮麟希望將此前四川省政協委員李後強提出的「建議恢復黃埔軍校成都本校舊址」的信息告訴父親。

封面新聞此前曾報導,今年四川「兩會」期間,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建議,恢復黃埔軍校成都本校舊址,並申請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日前,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馮麟,試圖從她的口中了解到馮樹國老人曾經的故事。

馮樹國與女兒馮麟受訪者供圖

「現在每每聽到校歌都會非常興奮」

據史料記載,黃埔軍校始建於廣州,後遷至南京、成都、中國臺灣等地。成都校期歷時達11年,為黃埔軍校在大陸培訓學員最多、校址未變時間最長的一個時期,也是該校在大陸培訓學員的最後一個時期。除短訓班外,共培訓第十四至第二十三期10期學生。馮樹國就是成都校期的第十七期學員。

馮麟回憶,出生於成都的父親,在中學即將畢業時,和同學們一起看報時偶然發現黃埔軍校成都本校的招生簡章,「當時正是抗戰時期,爸爸經常跟我說,他和同學經常一起唱《松花江上》這首歌,唱著唱著,他們就淚流滿面,很快哭成一片。」本著強烈的抗戰信念,看見招生簡章後的他們,馬上決定報考,「然後,爸爸就被錄取了。他曾跟我說,考試非常嚴格,分為筆試和面試,相貌和身材好像都在考核之列,這是不多見的。」

1941年,馮樹國畢業,但他與黃埔軍校的緣分還沒有完結,7年後,在歷經雲南前線、四川空軍入伍生總隊等工作後,他又重回黃埔軍校成都本校,任彼時校長室秘書。

馮樹國受訪者供圖

「後來,或許是命運安排,三年後,爸爸北上來到了他完全陌生的東北——旅大市(現大連市),之後就一直定居於此。」馮麟說,退休前,馮樹國先生供職於大連市第十六中學。

1985年,受大連市委統戰部委託,馮樹國開始籌建大連市黃埔同學會並擔任首屆負責人。馮麟回憶,同學會成立之初,父親非常操勞,時常睡得很晚,忙於寫材料等,還想方設法幫同學解決困難。

馮麟眼中,父親的黃埔情懷至深至厚。時至今日,已101歲高齡的馮樹國先生,甚至在女兒眼中有些「頭腦混沌」的他,在聽到黃埔軍校校歌時依然非常興奮。「我現在經常放這首校歌給他聽,他會唱得很好,歌詞準確無誤。」

「爸爸非常敬仰他的恩師于右任」

馮麟說,父親6歲開始拜師習字,筆墨春秋90餘年,直到近幾年才停筆。

據介紹,當年,在空軍入伍生總隊工作時,經友人引薦,馮樹國曾拜師於書法大家于右任先生門下,成為其入門弟子。「爸爸非常敬仰他的恩師,以師為鏡、淡泊名利。他一生謹記先生教誨,用了70多年時間來習練標準草書。」馮麟說。

馮樹國書法作品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馮樹國先生的墨跡已入刻河南翰園碑林、四川太白碑林、陝西摩崖石刻等,山東濰坊國際藝術碑林還為其專設了「馮樹國書法碑廊」。

「我太想告訴他了」

在馮麟眼中,父親愛笑、性情溫和,「許多在別人眼中過不去的事情,他都會一笑而過。」

同時,馮麟認為父親更是極有涵養之人,「為人非常謙和有禮。幾十年來,我從未聽他說過一句粗話。」

「爸爸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馮麟說到,「他現在居住的房子是上世紀70年代末建造的,老舊、且住房面積很小。10多年前,我打算幫他改善一下居住環境,但他堅決不同意。」

馮樹國受訪者供圖

談及父親拒絕的原因,馮麟感嘆:「這所房子是當年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政府特批給我媽媽的,但是媽媽在這個房子裡生活了不到兩年就去世了,如今她已經離開我們近40年,爸爸還是不願意搬走。我想可能是這個房子裡有我媽媽生活的印記吧,爸爸要守著那個房子。」

「父親儒雅謙和、品高仁厚,他幾乎一生都在踐行中國傳統的倫理準則: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馮麟說,父親的這些優良品行也深深影響著她——與人為善,真誠有信,坦蕩做人,踏實做事,不畏強、不凌弱。

「照顧百歲老爸很幸福。每天晚上等他睡下了,我都會親吻一下他的額頭,說一聲『爸爸!好好睡!』希望在他狀態好的時候,我能把有關恢復黃埔(軍校)成都本校舊址的建議與他聊聊,我太想告訴他了。」馮麟說。

相關焦點

  • 黃埔軍校潮汕分校舊址
    舊址黃埔軍校潮州分校舊址藏身李厝祠在人流熙攘的潮州市中山路中段,記者來到了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所在地——潮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厝祠。老學員寫下潮州分校概述回憶崢嶸記錄歷史記者從曾就讀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的學員丘懋高寫下的概述得知
  •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堂和海軍學校校舍。1928年(民國17年)3月,黃埔軍校遷往南京,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北遷後,李濟深在原校址仍以黃埔軍校名義,為其第八路軍培養幹部。1930年(民國19年)9月,蔣介石命令停辦。
  • 廣東廣州中山大學高等學府旅遊景點以及黃埔軍校舊址旅遊景點遊記
    黃埔軍校舊址旅遊景點實拍圖一抗日戰爭期間,黃埔軍校舊址被毀,1964年進行了重大整修,基本恢復了原貌。1984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成立。黃埔軍校舊址的紀念建築包括軍事校正門、中山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遊泳池和東徵烈士墓。黃埔軍校舊址、校史生動地展示了國共合作初期國民黨與共產黨共同的反帝反軍閥鬥爭史,黃浦軍校舊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埔軍校學生多次參加革命戰爭,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黃埔軍校第一期(1924年5月至1924年11月)周至籍學員: 何文鼎(1903-1968)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 成都中央軍校第十七期第一總隊(1940年4月至1942年4月)周至籍學員: 第一總隊步兵第一大隊第二隊: 溫廣厚,陝西周至祖庵鎮傑盛得號,22歲考入黃埔軍校。
  • 黃埔軍校洛陽分校
    黃埔軍校在大陸共招收了23期學員,在臺灣續辦校至今已招收學員約近80期。軍校在大陸時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畢業學生計有41386人。黃埔軍校洛陽分校,自1938至1944年共畢業學員20471人,佔黃埔軍校畢業生總數的近一半。在人們的印象中,「黃埔軍校分校」和廣州黃埔總校相比好像不太「正宗」,其實不然。
  • 鄧演達與黃埔軍校(上)
    ,且在黃埔軍校早期師生當中有著較高威望和影響,是黃埔軍校初創年代的標杆人物,自然有其突出地位和作用。  創建黃埔軍校,三任教育長留名校史  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大元帥頒令任命李濟深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七名委員之一,因李濟深任粵軍第1師師長工作繁忙,遂指定鄧演達代理軍校籌備工作。另載鄧演達為籌備委員會七名委員之一。
  • 李濟深與黃埔軍校
    李濟深先生是現代中國軍事家,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同年李濟深說服李宗仁、黃紹竑等桂系首腦人物參加中國國民黨,支持孫中山領導的廣東革命政府,因而有了「半個桂系」之稱。  二、籌建黃埔,功勳卓著  1924 年1 月24日,李濟深被孫中山委任為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但因其任職粵軍第一師師長兼粵軍第一軍參謀長,故將軍校籌備委員事宜,推薦由鄧演達代理實施。
  • 孫中山常到黃埔軍校檢查工作 親自核定校訓
    正值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日之際,我們重訪黃埔軍校舊址,尋訪黃埔學生,傾聽他們講述那些閃爍著時代光芒的過往。而國民黨軍隊的將領中,同樣有數以百計從黃埔軍校畢業的著名將領。  1924年5月-1927年,黃埔軍校在長洲島辦了4期,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幹部,對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1927年後又辦了3期,1929年後黃埔軍校遷往南京、成都。
  • 胡漢民與黃埔軍校
    曾任黃埔軍校初創時期政治教官,第7、8、12期校務委員會委員,對黃埔軍校的教育影響深長,貢獻頗多。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  辛亥革命功臣胡漢民(1879-1936)原名衍鴻,別字展堂,1879年12月9日出生於番禺,日本東京法政大學肄業。他天資聰穎,11歲就讀過《十三經》《史記》等古籍,13歲時寫下種竹詩:「種竹北窗前,瀟瀟清香發。
  •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名單
    黃埔軍校簡介1924年5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了黃埔軍校,培養革命軍事幹部。校內建立了黨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軍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憲兵、政治等科,至1927年蔣介石發動&34;政變前,軍校一至四期的畢業生共4981名。以軍校學生為主組成的革命軍,參加了統一廣東的戰役與北伐戰爭。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名單1924年3月27日黃埔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放榜,錄取學生編成4個隊。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考試完畢。
  • 黃埔軍校與保定軍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區別與聯繫
    黃埔軍校舊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正式成立於1874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根據《和平憲法》被關停,期間總共開辦了61期,培養軍官36900餘名;它的招生制度非常嚴格,在早期辦學中,報考學員必須經過三年地方幼年軍校和五年中央幼年軍校的學習,通過考試後方可進入陸軍士官學校開始為期三年的專業教育,畢業後授予少尉或中尉(優秀者)軍銜,也就是說培養一個軍國主義分子要從小到大整整11年的時間,洗腦非常嚴重,侵華日軍的軍官基本來源於此。
  • 張治中與黃埔軍校
    其在黃埔軍校從第 一期開始歷任總隊長、教育長、第六期至第二十二期校務委員會委 員,曾任武漢分校、長沙分校主要 負責人,是黃埔建校十年時印行 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史》(十卷本)的主持編纂者與出版人。 從黃埔建校到新中國建立,他被稱譽為中國國民黨方面始終堅持國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 45.黃埔軍校-海員故事
    偶然的一次和當地人老人聊天,知道了黃埔軍校舊址就位於珠江中的長洲島上,如果是坐船也只要半個小時就可到達。於是心裡便惦記著要去黃埔軍校看看,這個曾經英雄輩出,光昭日月,令所有中國人驕傲和自豪的地方。我不止一次的眺望西南方向煙波浩渺的遠處,那裡的江心處隱約閃現出一抹綠意。我心目中嚮往的黃埔軍校就在那裡,長洲島上,只有坐船。
  • 文物苑 | 畢業季,來看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學錄!
    適逢畢業季,當你正忙於做畢設、備答辯、寫留言、照合影時,想不想了解一下上世紀初葉的畢業青年?因校址設在黃埔,故通稱黃埔軍校。時值第一次國共兩黨合作時期,兩黨的大批精英和全國各地的許多優秀青年紛紛報考於此。據載,1924年3月27至30日,黃埔軍校以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為考場,舉行一期新生考試,科目除原定的國文、算術外,加考幾何、三角、代數三門。
  • 他黃埔軍校畢業,碌碌無為最後開米店謀生,生了個女兒卻家喻戶曉
    然而,大家別以為進了黃埔軍校,便能成為將軍,成長為將軍那是非常小概率的事情,特別是到了後期的黃埔畢業生,由於人太多了,軍官的職位也就只有這麼多,粥少僧多的情況比比皆是。加之後期戰事相對少,軍銜的晉升也漸漸規範,中央軍軍官,特別是黃埔學員,晉升非常困難,因此,有些人雖然黃埔軍校畢業,剛畢業的時候授予什麼軍銜,一直在軍隊中混個十年八年,還是原封不動,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就是這種情況。
  • 歷史大潮中的黃埔軍校,幾易其名,幾遷其址,共舉辦了多少期?
    見面,並向孫中山提出「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建議。李大釗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月24日,孫中山下令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並委任蔣介石為籌備委員會委員長。1月28日,孫中山選定廣州東郊黃埔長洲島上原水師學堂和陸軍小學舊址為陸軍軍官學校校址。「黃埔軍校」從此得名。2月6日,陸軍軍官學校籌備處設在廣州南堤二號並開始辦公。
  • 他從黃埔軍校畢業,從軍一生只當了個中尉,卻有一家喻戶曉的女兒
    引言 在中國近代史上,如果你要提近代中國軍校,那麼一定會少不了黃埔軍校。因為黃埔軍校實在是太有名了,他為中國抗戰輸送了太多優秀的將士以及領導,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 但是軍校學生成千上萬,有名的也不過爾爾。
  • 廣西桂平有個黃埔軍校,你知道嗎?
    桂平黃埔軍校舊址文/黃德良坐落在桂東南潯鬱平原上的桂平,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這裡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曾是黃埔軍校的駐地。黃埔軍校從第七期起遷離廣州黃埔。1927年1月,因為寧漢分裂,黃埔軍校曾在南京、武漢兩地開設學校;9月,寧漢合作,軍校全部遷到南京。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成都,改名為中央軍校,並在湘、贛、粵、桂和西北地區分別設立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分校。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幾個分校都一再遷移。
  • 黃埔軍校第二期學員籍貫——湖南人居多
    黃埔軍校名將基本都在前6期,但是二期的名將相比並不是很多,只有幾位名將,其中邱清泉、鍾松二位是黃埔二期優秀將領的代表黃埔軍校二期開班時間1924年8月14日軍校舉行——1925年9月6日畢業,計449人其中在1924年11月19日,湘軍講武堂學生158人併入,所以黃埔二期學員以湖南人居多,黃埔軍校前幾期基本都是在南方各省招生,之後才延伸到黃河周邊省份以及邊塞省份,所以大家在看籍貫的時候沒有黃河以北的省份也是屬於正常的
  • 兩岸e眼|赴廣州黃埔軍校採訪,臺灣記者:這是我母校
    設於高雄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是臺灣培養陸軍幹部的搖籃,追根溯源,其建校歷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黃埔正式成立,通稱黃埔軍校。參加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媒體人,今天上午來到廣州黃埔軍校舊址,一睹「黃埔建軍」的榮光。黃埔軍校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 ,國共兩黨的很多傑出將領都出自該校,尤其是一至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