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我希望在父親思維清晰的時候,告訴他這件事情,我想他一定會很激動的。」近日,馮麟在電話裡向封面新聞記者說。
馮麟父親、書法家馮樹國先生今年已101歲。八十年前,他畢業自當時位於四川成都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馮麟希望將此前四川省政協委員李後強提出的「建議恢復黃埔軍校成都本校舊址」的信息告訴父親。
封面新聞此前曾報導,今年四川「兩會」期間,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建議,恢復黃埔軍校成都本校舊址,並申請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日前,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馮麟,試圖從她的口中了解到馮樹國老人曾經的故事。
馮樹國與女兒馮麟受訪者供圖
「現在每每聽到校歌都會非常興奮」
據史料記載,黃埔軍校始建於廣州,後遷至南京、成都、中國臺灣等地。成都校期歷時達11年,為黃埔軍校在大陸培訓學員最多、校址未變時間最長的一個時期,也是該校在大陸培訓學員的最後一個時期。除短訓班外,共培訓第十四至第二十三期10期學生。馮樹國就是成都校期的第十七期學員。
馮麟回憶,出生於成都的父親,在中學即將畢業時,和同學們一起看報時偶然發現黃埔軍校成都本校的招生簡章,「當時正是抗戰時期,爸爸經常跟我說,他和同學經常一起唱《松花江上》這首歌,唱著唱著,他們就淚流滿面,很快哭成一片。」本著強烈的抗戰信念,看見招生簡章後的他們,馬上決定報考,「然後,爸爸就被錄取了。他曾跟我說,考試非常嚴格,分為筆試和面試,相貌和身材好像都在考核之列,這是不多見的。」
1941年,馮樹國畢業,但他與黃埔軍校的緣分還沒有完結,7年後,在歷經雲南前線、四川空軍入伍生總隊等工作後,他又重回黃埔軍校成都本校,任彼時校長室秘書。
馮樹國受訪者供圖
「後來,或許是命運安排,三年後,爸爸北上來到了他完全陌生的東北——旅大市(現大連市),之後就一直定居於此。」馮麟說,退休前,馮樹國先生供職於大連市第十六中學。
1985年,受大連市委統戰部委託,馮樹國開始籌建大連市黃埔同學會並擔任首屆負責人。馮麟回憶,同學會成立之初,父親非常操勞,時常睡得很晚,忙於寫材料等,還想方設法幫同學解決困難。
馮麟眼中,父親的黃埔情懷至深至厚。時至今日,已101歲高齡的馮樹國先生,甚至在女兒眼中有些「頭腦混沌」的他,在聽到黃埔軍校校歌時依然非常興奮。「我現在經常放這首校歌給他聽,他會唱得很好,歌詞準確無誤。」
「爸爸非常敬仰他的恩師于右任」
馮麟說,父親6歲開始拜師習字,筆墨春秋90餘年,直到近幾年才停筆。
據介紹,當年,在空軍入伍生總隊工作時,經友人引薦,馮樹國曾拜師於書法大家于右任先生門下,成為其入門弟子。「爸爸非常敬仰他的恩師,以師為鏡、淡泊名利。他一生謹記先生教誨,用了70多年時間來習練標準草書。」馮麟說。
馮樹國書法作品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馮樹國先生的墨跡已入刻河南翰園碑林、四川太白碑林、陝西摩崖石刻等,山東濰坊國際藝術碑林還為其專設了「馮樹國書法碑廊」。
「我太想告訴他了」
在馮麟眼中,父親愛笑、性情溫和,「許多在別人眼中過不去的事情,他都會一笑而過。」
同時,馮麟認為父親更是極有涵養之人,「為人非常謙和有禮。幾十年來,我從未聽他說過一句粗話。」
「爸爸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馮麟說到,「他現在居住的房子是上世紀70年代末建造的,老舊、且住房面積很小。10多年前,我打算幫他改善一下居住環境,但他堅決不同意。」
馮樹國受訪者供圖
談及父親拒絕的原因,馮麟感嘆:「這所房子是當年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政府特批給我媽媽的,但是媽媽在這個房子裡生活了不到兩年就去世了,如今她已經離開我們近40年,爸爸還是不願意搬走。我想可能是這個房子裡有我媽媽生活的印記吧,爸爸要守著那個房子。」
「父親儒雅謙和、品高仁厚,他幾乎一生都在踐行中國傳統的倫理準則: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馮麟說,父親的這些優良品行也深深影響著她——與人為善,真誠有信,坦蕩做人,踏實做事,不畏強、不凌弱。
「照顧百歲老爸很幸福。每天晚上等他睡下了,我都會親吻一下他的額頭,說一聲『爸爸!好好睡!』希望在他狀態好的時候,我能把有關恢復黃埔(軍校)成都本校舊址的建議與他聊聊,我太想告訴他了。」馮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