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潮中的黃埔軍校,幾易其名,幾遷其址,共舉辦了多少期?

2020-09-15 黨史博採

文/王剛

黃埔軍校」這一稱謂,一開始是指建立在廣東廣州東郊黃埔長洲島上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而言。「黃埔軍校」是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孫中山在蘇聯和中共幫助下創辦的。那麼,因何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的校名後來幾經更換,校址幾經遷移,直到現在人們卻還仍把更換了校名遷移了校址的「軍校」統稱為「黃埔軍校」呢?這是因為雖然校名幾經更換,校址幾經遷移,但後來的「軍校」卻一直沿用「黃埔軍校」的教育教學體制,故仍都被稱之為「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更換了幾次校名?遷移了幾處校址?招收了多少期學生?下設過多少所分校?這是不專門研究「黃埔軍校」校史的人很難掌握的。正因如此,下面就從籌備創辦軍官學校說起,把「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16日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到194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成都後在大陸的不復存在,生存了25年的變遷札記如下,供讀者備忘。

黃埔軍校是這樣籌備創辦的

1921年12月23日,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荷蘭人)在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科書記張太雷(1927年12月12日領導廣州起義時在戰鬥中犧牲)的陪同下,從莫斯科來到廣西桂林,與孫中山(時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見面,並向孫中山提出「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建議。

1922年4月,孫中山在廣州與蘇俄的全權代表達林會見。達林向孫中山介紹了蘇俄紅軍的一些情況。8月,蘇俄特命全權大使越飛來到上海與孫中山會談,詳談了建立軍官學校,組織革命武裝的問題。

1923年1月,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發表《孫文越飛宣言》,奠定了聯俄政策的基礎。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議決定與國民党進行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8月,孫中山派出以蔣介石為團長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到蘇聯考察政治、黨務和軍事。11月,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召開第十次會議。在會議上經孫中山提議作出決定,即組建「國民軍軍官學校」。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成立,這是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在開學典禮上。

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決定創辦軍官學校,並定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共產黨員李大釗和毛澤東等參加了這次代表大會。李大釗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月24日,孫中山下令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並委任蔣介石為籌備委員會委員長。1月28日,孫中山選定廣州東郊黃埔長洲島上原水師學堂和陸軍小學舊址為陸軍軍官學校校址。「黃埔軍校」從此得名。2月6日,陸軍軍官學校籌備處設在廣州南堤二號並開始辦公。2月21日,蔣介石因對最初決定程潛(建國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自己為副校長不滿意,就報請辭去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之職,跑到上海消極抵抗。孫中山隨後批覆「不準辭職」,並令廖仲愷(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共產黨的摯友。1925年8月20日慘遭國民黨右派殺害)兼理此職。3月1日,成立入學試驗委員會,蔣介石為委員長,因其不在,由李濟深(建國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代理。3月27日,蔣介石回到廣州。4月28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入學考試放榜,其中正取生350名,備取生100名。共產黨員蔣先雲(1927年任湖北省工人糾察總隊隊長,5月28日在河南臨潁戰鬥中英勇犧牲)名列第一。5月3日,孫中山正式任命蔣介石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長。5月5日,第一期新生入校。5月9日,孫中山委派廖仲愷為國民黨駐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黨代表。5月10日,備取生入校。

1924年舉行開學典禮後的黃埔軍校

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孫中山與夫人宋慶齡及一些高級官員出席並講話。7月6日,國民黨黃埔軍校特別區黨部成立,蔣介石、嚴鳳儀(共產黨員。1930年赴東江地區任紅11軍參謀長,旋迴調中共廣東省委工作。1931年春在廣州被捕就義)、金佛莊(共產黨員。後曾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團少將團長等職。1926年12月2日在南京被軍閥孫傳芳部殺害)、陳復(國民黨員)、李之龍(共產黨員。1926年3月,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將其逮捕,「無罪釋放」後被免職。1928年2月6日從日本經香港返回廣州,當日即被逮捕,8日遇害於黃花崗)當選為執行委員。

◆孫中山視察黃埔軍校。

8月1日,第二期新生開學,共有450人。10月7日,蘇聯軍艦運送8000支槍械抵達黃埔軍校。10月15日,黃埔軍校師生向廣州商團軍(反對孫中山的廣州政府的廣州商團組織的軍隊)發起進攻,佔領其全部據點,平定商團軍。11月,時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併兼任宣傳部部長的周恩來經他的入黨介紹人張申府(1925年1月後退出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曾任北京圖書館研究員)的推薦,兼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並領導成立不久的中共黃埔軍校支部工作。11月19日,陸軍講武堂學生158人併入黃埔軍校。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畢業(其中第六隊次年2月畢業)。12月,第三期入伍生進校,有1200餘人。

12月底,由第二期學生李勞工(共產黨員。後曾任東徵軍駐海陸豐後方辦事處主任等職。後被民團逮捕。1925年9月24日就義)、周逸群(共產黨員。後曾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書記等職。1931年5月夏曦在蘇區進行「肅反」,其慘遭殺害)等人倡議,成立「火星社」(黃埔軍校唯一的革命組織。1925年9月6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生畢業離校,「火星社」亦隨之解散)。參加這個組織的除當時在校的一部分共產黨員學生外,還吸收了一部分接受共產黨影響較深的左派學生。到12月相繼成立了教導一團、教導二團,亦稱「校軍」,其建制仿蘇聯紅軍。

1925年的黃埔軍校

1925年1月14日,國民黨黃埔軍官學校特別黨部進行改選。「火星社」運用自己的組織力量展開了競選運動,結果按照自己的預定計劃獲得完全勝利。當選為特別黨部第二屆執行委員會委員的有周逸群、王伯蒼、吳明(即陳公培。參加南昌起義後與黨組織失去聯繫。建國後曾任國務院參事等職)、陳作為(後曾任湘軍第6團黨代表。1926年1月1日犧牲)等人,可以說全部為共產黨員。蔣介石僅得60票,沒有當選,後來由黨代表廖仲愷推薦才當了一名監察委員。

1月18日,黃埔軍校成立「血花劇社」。劇社隸屬於黃埔軍校政治部,社長由校長蔣介石擔任,實際領導是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日常事務工作由劇社總務主任、共產黨員李之龍負責。劇社社員多是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和先進青年。(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集團在上海叛變革命,黃埔軍校的血花劇社結束。血花劇社自成立至結束,共演出五十多場次)

1月31日,黃埔軍校召開東徵誓師大會,以軍校學生為主體,組成東徵軍右翼部隊,周恩來為政治部主任。2月1日,黃埔軍校成立由周恩來領導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1926年4月15日在蔣介石強行勒令下被迫宣布解散)。2月27日,東徵軍到達梅龍墟。2月28日,周恩來率政治部進駐海豐城。3月,東徵軍佔領潮州後,為使隨軍東徵的第二期學生能補習課程,建立了潮州分校。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4月13日,黃埔軍校教導1團和2團改稱「黨軍」,組成黨軍第1旅,何應欽為旅長。4月14日,廖仲愷任黨軍第1旅黨代表。4月29日,蔣介石任黨軍司令。4月,周恩來兼任黃埔軍校軍法處處長。5月23日,潮州分校學生奉命返回總校,分校停辦。6月12日,黃埔軍回師擊敗楊希閔、劉震寰之軍,收復廣州。6月23日,英帝國主義向廣州人民反帝示威遊行隊伍開槍,製造了「沙基慘案」。黃埔軍校黨軍第3營營長曹石泉(共產黨員)是這一慘案中的死難者之一。

7月1日,第三期入伍生舉行開學典禮,共有1200餘人;中共黃埔軍校支部成立,書記由楊其綱(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四一五」反革命政變時,在廣州被國民黨新軍閥的爪牙逮捕殺害)擔任。8月6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將黨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9月6日,黃埔軍校舉行第二期學生畢業典禮,共有499人。9月14日,汪精衛任黃埔軍校及軍隊黨代表。

◆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時的周恩來。

9月19日,周恩來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是以黃埔軍校的原來的兩個教導旅為主擴大組建的。軍長為蔣介石,黨代表為汪精衛,第1師師長為何應欽)少將政治部主任兼第1師黨代表後,離開了黃埔軍校。9月中旬聶榮臻(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10月,黃埔軍校政治部改組,邵力子(建國後曾任政務院政務委員等職)出任主任,魯易(共產黨員。後曾任紅3軍第7師政委等職。1932年8月在戰鬥中不幸被俘。10月4日被國民黨殺害於湖北沔陽仙桃鎮)由秘書升為副主任。由於當時邵力子去上海謁見馮玉祥未返校,政治部全盤工作實際由魯易負責主持。12月18日,潮州分校舉行復校開學典禮,何應欽兼分校代校長,周恩來兼政治部主任。

1926年的黃埔軍校

1926年1月6日,熊雄(共產黨員。1927年4月15日被捕,5月中旬被秘密殺害)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1月12日,因為黃埔軍校已由原來隸屬於國民黨中央改為隸屬於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所以國民黨中央決議,將黃埔軍校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爾後黃埔軍校學員成為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1月17日,黃埔軍校舉行第三期學生畢業典禮,共有1233人。1月19日,蔣介石被任命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邵力子為政治部主任,熊雄任政治部副主任。

3月8日,黃埔軍校舉行第四期入伍生開學典禮,共有2650餘人。3月16日,熊雄兼任潮州分校政治部主任。3月18日,蔣介石製造所謂「中山艦事件」,逮捕艦長李之龍等。4月7日,蔣介石在軍校發布「取消小組令」,命校內除了國民黨以外的一切組織「一律自行取消」。4月14日,蔣介石解聘蘇聯顧問十餘人。4月16日,蔣介石任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5月1日,南寧分校在廣西南寧成立,校長俞作柏,政治部主任為胡章民,招收300名新生。

5月15日,蔣介石向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提出「整理黨務案」。5月27日,黃埔軍校「高級政治訓練班」開學,學生多是從國民革命軍第1軍撤出的共產黨員,周恩來任班主任。7月6日,蔣介石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方鼎英(建國後曾任民革湖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教育長代行黃埔軍校校長職權。9月3日,時任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的毛澤東應邀到黃埔軍校演講。10月4日,第四期學生畢業,共有2654人。11月1日,武漢分校招考委員會成立,鄧演達為主席。11月黃埔軍校舉行第五期入伍生開學典禮,共有2620人。

1927年的黃埔軍校

1927年2月10日,長沙分校在湖南長沙小關外教廠建立,校長石醉六,政治部主任夏曦(共產黨員。1936年2月在長徵途中犧牲)。2月12日,武漢分校舉行開學典禮,鄧演達代理校長,顧孟餘代理黨代表,惲代英(共產黨員。1931年4月29日被殺害於南京)為政治教官。值得一提的是,武漢分校還組建了黃埔軍校前所未有的女生隊(統屬黃埔軍校第六期)。213人的女生隊下分三個中隊,九個區隊,每個區隊三個班。女生隊隊長是鄭奠邦,指導員是鍾復光(共產黨員。建國後曾任勞動部幹部學院院長辦公室副主任等職)。

3月22日,鑑於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已遷至武漢,決定將武漢分校擴大改組為(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取消分校名稱。4月8日,正在廣州中山大學任教的魯迅先生應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熊雄等人的邀請來到黃埔軍校作《革命時代的文學》的演講。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實行「清黨」,屠殺共產黨人。4月18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黃埔軍校實行「清黨」,逮捕共產黨員,其中有著名共產黨人熊雄、蕭楚女(時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1927年4月22日蔣介石電令將其秘密處決)、譚其鏡(時任黃埔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監察委員。1927年4月26日被敵人裝入麻袋投入珠江壯烈殉難)等。黃埔軍校從此改變了性質。

5月,南京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籌備委員會(陳銘樞為委員長),著手籌建南京的「黃埔軍校」,即中央軍事政治學校。5月11日,武漢軍事委員會決定將武漢分校改編為中央獨立師。侯連瀛為師長,惲代英為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5月20日,武漢分校女生隊開赴鄂西,參加平定夏鬥寅的作戰。6月30日,武漢分校奉命取消中央獨立師編制,恢復分校體制。7月21日,國民政府將武漢分校改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軍官教導團(團長由第4軍參謀長葉劍英兼任。軍官教導團後來成為廣州起義主力)。9月,黃埔軍校遷往南京(廣州的黃埔本校依然開辦)。11月5日,南京的「黃埔軍校」,即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1928年至1936年的黃埔軍校

1928年3月6日,隸屬於南京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在南京舉行開學典禮。3月24日,國民黨政府正式任命蔣介石為駐地南京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李濟深為副校長,何應欽為教育長。4月13日,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生從杭州到達南京本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在南京的代稱。下同)。5月15日,廣州的黃埔本校由副校長李濟深決定改為「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學校只剩下718人堅持至畢業,其餘散往武漢、南京等地,稱黃埔軍校第六期。

◆1927年4月18日,黃埔軍校「清黨」,在駐地逮捕了共產黨員和進步學生400多人,這是有關「清黨」的報導。

1929年1月,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改行委員制。4月,武漢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5月,南京本校第六期學生畢業,共有3534人。9月26日,黃埔本校第七期學生畢業,共有666人。9月10日,在南京,蔣介石以國民政府名義,改黃埔本校名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2月,南京本校第七期學生畢業,共有852人。

1930年5月,南京本校第八期入伍生團成立,共有712人,實行德國式教育,改為三年學制。9月7日,蔣介石下令設於廣州的黃埔本校停辦。

1931年3月6日,南京本校第九期入伍生團成立,共有584人。7月又有258人入團,共計842人。

1932年3月,蔣介石令武漢分校併入南京本校,分校就此結束。5月1日,南京本校第九期入伍生升學。

1933年2月6日,國民黨政府訓練總監部頒布南京本校組織大綱,恢復校長制。5月17日,任蔣介石為校長。8月18日,在河南洛陽成立洛陽分校。11月,南京本校第八期學生第二總隊畢業,共有1240人。

1934年5月8日,南京本校第九期學生畢業,共有654人。6月17日,南京本校第十期入伍生升學。9月,南京本校第十一期入伍生團成立。

1935年9月16日,昆明分校在雲南昆明正式開學。9月28日,南京本校第十二期入伍生團成立,共有652人。10月1日,成都分校在四川成都北校場成立。10月1日,南京本校在成都設立分校。

1936年1月,武漢分校復組;南京本校第十一期入伍生團第一總隊升學。7月23日,廣州分校在廣州燕塘建立。

1937年黃埔軍校西遷最後遷至成都

1937年1月,南京本校第十期學生第二總隊畢業,共有600餘人。因盧溝橋事變爆發,8月5日,奉命開始撤離南京西遷。8、9月間,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達江西九江。10月,武漢分校改為第二分校。11月,南京本校第十三期入伍生在江西廬山升學,共1446人,同時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達武漢。12月末,成都分校第十四期第一總隊於四川銅梁(今屬重慶)入校,共669人。冬武漢分校改稱黃埔軍校第二分校。校址由武昌遷至湖南武岡。

1938年1月,成都分校改稱第三分校,廣州分校改稱第四分校(遷址德慶),昆明分校改稱第五分校。3月,洛陽分校改稱第一分校,又於西安(長安縣王曲鎮)建立第七分校,並招收一女生隊(191人。第十五期。時稱第七分校二總隊特科大隊女生隊,受訓於陝西鳳翔縣)。5月11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達四川銅梁。9月16日,南京本校第十三期學生畢業於四川銅梁。11月,成都本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在成都的代稱。下同)第十四期第一總隊畢業於四川銅梁,同時,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奉命遷往成都。

◆1938年,南京本校西遷成都,圖為成都本校全景。

1939年1月,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遷至成都市區,原有成都分校,即第三分校併入該校。7月在江西瑞金創辦第三分校,並招收了300多名女學生(第十六期)。10月,成都本校第十六期第二總隊畢業,共有1629人。

1940年1月,成都本校在湖北均縣設立第八分校。2月,成都本校在江蘇東臺第九分校(別稱「駐蘇幹部培訓班」)招收60餘名女生,編為第十八期第二總隊女生隊,年底畢業的為24人(至此,黃埔軍校共招收了四期女生。據後來統計,畢業的女生總數約800人。1940年以後黃埔軍校再沒招收女生)。4月15日,成都本校第十七期第一總隊開學。7月21日,成都本校第十五期畢業,共有1559人。12月,成都本校第十六期第一總隊畢業,共有1597人。

1941年4月1日,成都本校第十八期第一總隊入伍。11月20日,成都本校第十七期第二總隊於四川銅梁畢業,有1300人。11月25日,成都本校第十八期第二總隊入伍。

1942年2月15日,成都本校第十七期第三總隊畢業,共計1030人。5月中旬,成都本校第十九期第二總隊成立。年底,第十八期學生畢業後,黃埔軍校第九分校(駐蘇幹部培訓班)即行停辦。

1943年3月,萬耀煌繼陳繼承之後任成都本校教育長;新疆陸軍軍官學校(又稱迪化分校)改稱第九分校;成都本校第十九期第一總隊成立。10月8日,成都本校第十八期第二總隊畢業,共有2827人。

1944年3月20日,成都本校第二十期新生入伍。5月,成都本校第二十一期新生入伍。12月底,第一分校(洛陽分校)被撤銷。

1945年5月,第二分校(武漢分校)被撤銷。6月,第八分校(湖北分校)被撤銷。8月,第五分校(昆明分校)被撤銷。10月,第四分校(廣州分校)被撤銷。11月,第三分校(江西分校)和第六分校(南寧分校)被撤銷。12月,第七分校(西安分校)被撤銷。

1946年又一次更名後的黃埔軍校

1946年1月1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奉命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名義上國有化隸屬陸軍總部,校長蔣介石改任名譽校長,由關麟徵升任校長。3月,第三分校被撤銷。12月25日,成都本校(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在成都的代稱。下同),第二十期學生畢業,共1116人。

1947年4月,黃埔軍校第九分校(駐地為今烏魯木齊)被撤銷。7月,成都本校第二十二期第一總隊在四川雙流縣(現為成都市轄區)入伍,共1358人。12月25日,成都本校第二十一期部分學生畢業。就在1947年,孫立人在臺灣奉命訓練新軍,決定在高雄縣鳳山鎮成立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直屬成都本校,這便是通常所說的第十分校。

1948年6月16日,成都本校第二十二期第二總隊於四川雙流入伍。12月1日,成都本校第二十三期第一總隊於四川新都縣(現為成都市轄區)入伍。

◆黃埔軍校分布圖。

1949年1月17日,成都本校第二十三期第二總隊在四川雙流入伍。2月,成都本校第二十三期第三總隊入伍。3月,成都本校第二十二期第一總隊畢業,共有1358人。7月,成都本校第二十二期第二總隊、第三總隊同時畢業,共有1812人。8月25日,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關麟徵調任國民黨陸軍司令。9月7日,張耀明被任命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長。9月12日,蔣介石來成都本校視察。11月30日,蔣介石逃離重慶,到達成都本校。11月底,成都本校未被承認的第二十四期學生入伍。12月4日,成都本校第二十三期學生全部提前畢業,共有3582人。12月12日夜,蔣介石離開成都本校至新津機場登上專機逃離成都,飛往臺灣。12月20日,成都本校第二十三期第二總隊在三岔鄉與共產黨地方武裝激戰,被擊潰,後在成都被收容;同時,成都本校第二十四期學生總隊、軍官訓練班、教導第三團在安仁鎮宣布起義。12月24日,成都本校第二十三期第一、第三總隊和教導第一、第二團在四川郫縣宣布起義。12月27日,人民解放軍攻佔成都。成都本校不復存在。

對「黃埔軍校」變遷的概括

綜上所述,得出的結論是:一是黃埔軍校的校名是這樣更改的:1926年1月12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決議將「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7年11月5日,遷移到南京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28年5月15日,在廣州的原「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改為「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1929年9月又將「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改名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0年被蔣介石下令停辦。1946年1月1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二是「黃埔軍校」的校址是這樣遷移的:1927年9月遷到江蘇南京。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8月5日,奉命開始撤離南京西遷。8、9月間到達江西九江。11月到達湖北武漢。1938年5月11日到達四川銅梁。11月又奉命遷往四川成都。三是「黃埔軍校」在大陸共計招收了二十三期學生(不算成都本校未被承認的第二十四期)。四是黃埔軍校曾下設了十二所分校,依次是:潮州分校、長沙分校、洛陽分校(第一分校)、武漢分校(第二分校,後遷移至湖南武岡)、江西分校(第三分校)、廣州分校(第四分校)、昆明分校(第五分校)、南寧分校(第六分校)、西安分校(第七分校)、湖北分校(第八分校)、迪化(今烏魯木齊)分校(第九分校)、臺灣鳳山分校(第十分校)。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1950年10月,「黃埔軍校」在臺灣高雄縣鳳山鎮(今高雄市鳳山區)維武路1號以「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的名稱採用美國西點軍校模式被重新建立,並續辦第二十四期作為「黃埔軍校」的繼續。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相關焦點

  • 為中國近現代史培養眾多名將的黃埔軍校一共開辦了幾期?
    眾所周知,黃埔軍校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最大的軍事院校。不過社會上對於黃埔軍校的開辦期數存在各種說法,有六期、七期、二十三期、七十八期等等說法。那麼黃埔軍校共開辦了幾期呢?因為該軍校位於廣州黃埔島,所以簡稱為「黃埔軍校」。對近代史產生巨大影響的就是這所軍校。國共合辦的「黃埔軍校」從1924年開辦到1927年,共有六期。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背叛革命,國共第一次合作結束,黃埔五期和六期的學生在沒有完成學業的情況下就要面臨決定一生命運的選擇。
  • 黃埔軍校洛陽分校
    黃埔軍校在大陸共招收了23期學員,在臺灣續辦校至今已招收學員約近80期。軍校在大陸時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畢業學生計有41386人。黃埔軍校洛陽分校,自1938至1944年共畢業學員20471人,佔黃埔軍校畢業生總數的近一半。在人們的印象中,「黃埔軍校分校」和廣州黃埔總校相比好像不太「正宗」,其實不然。
  •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為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大門風格非常樸實,中央上方橫匾上「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是譚延闓所書。
  • 廣西桂平有個黃埔軍校,你知道嗎?
    桂平黃埔軍校舊址文/黃德良坐落在桂東南潯鬱平原上的桂平,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這裡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曾是黃埔軍校的駐地。黃埔軍校從第七期起遷離廣州黃埔。1927年1月,因為寧漢分裂,黃埔軍校曾在南京、武漢兩地開設學校;9月,寧漢合作,軍校全部遷到南京。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成都,改名為中央軍校,並在湘、贛、粵、桂和西北地區分別設立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分校。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幾個分校都一再遷移。
  • 世界四大著名軍校的「黃埔軍校」無憑無據
    美國西點軍校。這是美國內第一所軍事院校,號稱「美國將軍的搖籃」,在其200餘年曆程中,其陸軍有40%以上的將領出自西點軍校,同時還為美國培養和造就了巴頓、艾森豪等眾多的政治家、教育家和科學家。1.黃埔軍校學制太短難以深造。黃埔軍校由雲南陸軍講武堂應邀援建,比照講武堂每期學制4個月,實際在堂學習3個月。黃埔軍校前6期學期半年至1年,這多短學期,除去政治學習,假期及往返時間外,軍訓時間很短。中共與蔣介石聯辦黃埔軍校共畢業5期學員:第一期新7個月畢業,第二期1年畢業,第三期1年零3個月畢業,第四期6個月畢業,第五期1年畢業。
  • 黃埔軍校從第五期遷離廣州後就很少出名將,和反覆更改校名有關嗎
    從1924年到1926年,黃埔軍校從創辦伊始就打下「短訓班」的烙印,兩年共畢業四期學生,差不多每期學制半年。而雲南陸軍講武學校自始至終都是正規軍事學校,正規學制2~3年。黃埔軍校校旗但是,由於黃埔前四期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能安安穩穩、踏踏實實在學校學習,加之當時有大批蘇聯教官執教,所以這四期的畢業生,後來名將如雲。
  • 閱兵式上旗幟落地,黃埔軍校就地解散,誰是黃埔「末代校長」?
    這個「弄丟了」黃埔軍校的人叫張耀明,他是黃埔軍校的第三任校長,是個抗日不含糊,卻又「生不逢時」的國民黨高級將領。這是因為,解放軍大軍壓境,國民黨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中,張耀明接手的是一個「燙手的山芋」。整個成都危機四伏,軍校內人心惶惶,張耀明只能怨自己「生不逢時」,硬著頭皮去成都赴任。1949年11月30日,解放軍佔領重慶,蔣介石迫不得已飛來成都,他在成都黃埔軍校內設立了自己的臨時指揮部。
  • 黃埔軍校前六期學員,這十名國共將領最為知名
    黃埔軍校前六期學制都只有半年到一年多時間,不過因為經歷北伐磨鍊,這幾期學員成長最快,名將最多。一、陳賡(大將)1903年出生,湖南省湘鄉縣人。黃埔一期。在黃埔學員中,故事最多的當屬陳賡。他不僅在軍校學習,1924年11月畢業後,又擔任第2期入伍生連連長,第3期本科副隊長,校第4期步科7連連長。在校期間表現優秀,他是有名的黃埔三傑之一。他一度受校長蔣介石青睞,令調他的連隊到總指揮部擔任警衛任務。在東徵和平定商團叛亂中,兩次救出蔣校長。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區長洲島,史稱「黃埔軍校」。
  • 共產黨人在黃埔軍校:在各部隊中擔任重要骨幹
    黃埔軍校從創辦之日起,即有共產黨員在其中學習或工作。據目前掌握的情況,第一期學生645人,進校前已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有33人,進校後陸續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有80多人,共110多人,約佔總人數的18%。前四期畢業生共4971人,當時共產黨員有500多人。在廣州辦學的前六期教官和學生中,共產黨員不少於千人。
  • 經濟大潮中的黃埔軍校 廣東碧桂園(IB國際)學校紀實
    接下來,我聽了已經退休的老校長廖秉權先生和現任常務副校長林秀莊女士的介紹,這時我恍然大悟,原來碧桂園學校並不是我想像中的那種以贏利為目的的學校。於是我決定專門為碧桂園學校寫一篇文章,將其真相告訴那些和我一樣誤讀和誤解了這所學校的人們。
  • 黃埔軍校明明那麼優秀,為什麼最終還是沒保留下來?
    因為黃埔基於「聯俄聯共」扶助農工而建,包括國民黨元老派、左右派、共產黨、各地精英以及前北洋精英,在老毛子的幫助下,共同建立了這所名校,其教職員包括國共,也包括保定軍校、講武堂還有留洋精英。學員在當時中國各進步勢力的齊心協力從各地搜羅,資助上學。所以,黃埔前六期從教官到學員都是精英。
  • 張治中與黃埔軍校
    其在黃埔軍校從第 一期開始歷任總隊長、教育長、第六期至第二十二期校務委員會委 員,曾任武漢分校、長沙分校主要 負責人,是黃埔建校十年時印行 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史》(十卷本)的主持編纂者與出版人。 從黃埔建校到新中國建立,他被稱譽為中國國民黨方面始終堅持國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 黃埔軍校潮汕分校舊址
    作為近代中國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它培養了許多在戰爭年代中叱吒風雲的優秀指揮人才,並在國內多個省份設立了12所分校。其中,黃埔軍校1925年在潮州設立的分校,是第一所正式分校,也是潮汕地區唯一一所分校。時過境遷,如今關於這所分校的過去已鮮有人知曉。
  • 李濟深與黃埔軍校
    李濟深從1924年春黃埔軍校開始籌辦時起,就從人力、財力、物力幾方面大力支持軍校的籌辦,他推薦並委派粵軍第一師大批幹部入黃埔軍校任職任教,例如:錢大鈞、嚴重、陳誠、鄧演達等。李濟深不僅對創辦黃埔軍校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建議,還從粵軍第一師中提取現款三萬元,調撥槍枝200餘枝,子彈三萬發交給軍校。李濟深還舉薦保送了13名青年學子報考了黃埔軍校第一期。
  • 遼寧王忠新:躋身四大著名軍校的「黃埔神話」必須戳破
    美國西點軍校。這是美國內第一所軍事院校,號稱「美國將軍的搖籃」,在其200餘年曆程中,其陸軍有40%以上的將領出自西點軍校,同時還為美國培養和造就了巴頓、艾森豪等眾多的政治家、教育家和科學家。法國聖西爾軍校。
  • 黃埔軍校的學歷在當時到底有多牛?
    黃埔軍校,國共第一次合作產物,是在孫中山的首倡之下成立的軍事學院。那麼如此優秀的黃埔軍校,拿到現在來比較算什麼學歷呢?其次要考察這個學校入學的學生成績如何,當年黃埔軍校剛剛成立的時候,因為創校急,招生急,基本上就是速成班的形式,所以導致前幾期的黃埔學生其實是良莠不齊的,當然這是當初的特殊歷史環境造成的,那麼最開始的黃埔前幾期我們就不考慮,但這一期除了不少不世出的名將,比如陳賡,林彪,徐向前,杜聿明這些人
  • 黃埔第四期共2654名畢業生,比前三期總和還多,這幾位最出色
    因為在近代革命中有無數的黃埔師生活躍在政壇和戰場之上,可以說到處都他們的身影,黃埔師生是抗戰的中流砥柱和解放戰爭的主角,在長期的戰爭中湧現出來不少名將。其實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在黃埔前六期中質量最高,後來的成就也最大,主要因為當時處於戰亂時期,這些將領在黃埔受到的教育幾乎全部是短期培訓性質的,畢業後基本上都立刻拉到了戰場之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名將和手握重權的不少。
  • 黃埔軍校第二期學員籍貫——湖南人居多
    黃埔軍校名將基本都在前6期,但是二期的名將相比並不是很多,只有幾位名將,其中邱清泉、鍾松二位是黃埔二期優秀將領的代表黃埔軍校二期開班時間1924年8月14日軍校舉行——1925年9月6日畢業,計449人其中在1924年11月19日,湘軍講武堂學生158人併入,所以黃埔二期學員以湖南人居多,黃埔軍校前幾期基本都是在南方各省招生,之後才延伸到黃河周邊省份以及邊塞省份,所以大家在看籍貫的時候沒有黃河以北的省份也是屬於正常的
  • 黃埔軍校走出的唯一女將軍!
    黃埔軍校史上惟一的一期女生:黃埔軍校的第6期抗日女英雄趙一曼一部黃埔軍校史,即是堅持還是背離孫中山倡導的黃埔精神的歷史。在它所培養的為中華民族獨立而浴血奮鬥、為中華民族團結統一而奔走呼號的眾多黃埔生中,產生了一批令人景仰的女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