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應對資本市場龐氏化、散戶化,擴大開放重在引入成熟市場規則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雖然我國資本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明顯的進步,但也較大程度存在一級市場『龐氏』化、二級市場散戶化、會計估值操縱化等一系列問題。」11月2日,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2019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年會上表示。

樓繼偉稱,擴大資本市場開放,主要不是引導多少外部資金進入中國市場,而是引入成熟市場的規則,包括監管規則、行為規則和理念,助推資本市場從散戶投機為主向機構價值投資為主轉變,從市場充斥價格欺詐行為向在公平競爭中實現價格發現的方式轉變。

不過,對外開放在帶來資本市場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風險和挑戰。樓繼偉表示,在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過程中,如何把握開放節奏、防控金融風險都是需要思考的重大問題。

監管、機構和市場開放相結合

樓繼偉稱,一級市場存在大量的龐氏融資、龐氏投資現象。在成熟私募市場中,一個普通合伙人(GP)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長在同類行業(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或者同一階段(天使、風投或併購等)只分期管理一隻基金。境內則突出表現在一個GP管理了相同類型的多隻私募股權基金,很可能在各個基金間將項目進行倒手,操縱業績,並通過不斷新發基金承接老基金中質量較差項目,從而用龐氏投資支撐龐氏融資。

對於二級市場機構投資者散戶化問題,樓繼偉表示,成熟市場中,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投資者大都委託機構,散戶很少。機構投資人主要通過配置獲取收益。在組合管理中,基金經理以指數增強的方式來穩定戰勝市場,降低基準成份股中質量較差股票的權重,提高質量較好股票權重,並在成份股調整時紀律性跟隨基準變化。成熟市場整體換手率低,價格發現較好,投機行為較少,由於市場有效,基金經理能夠貢獻的超額收益水平也較低。

而境內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存在一定擇時和擇股的機會。但股票型基金帳戶持倉率過低,普遍在60%左右,遠遠偏離指定基準的Beta,也偏離配置要求。此外,帳戶的交易換手率高,基金經理過分相信擇時和擇股貢獻收益的能力。

此外,按會計準則,金融資產可以分為交易類、可供出售類和持有到期類,並可以按照公允價值計價或攤餘成本計價,大額持股還可以選擇成本法或權益法來核算。「但會計準則適用性的邊界不夠明確,自由裁量的幅度較大。各類資金池的底層資產混亂,層層嵌套,不斷加槓桿,並利用準則適用邊界不清晰,以更加有利的方式進行會計核算,操縱收益,掩蓋風險。」樓繼偉表示。

樓繼偉稱,在投資領域應當都採取盯市制度(Mark to Market),以公允價值計量。這樣才能夠客觀、紀律性地反映投資的真實情況,有效監控投資風險,防止「龐氏騙局」的出現。這種記帳方式的改變不能一步到位,要防止在去槓桿過程中導致泡沫全面破裂,引發系統性風險。因此,資管新規設置過渡期是必要的,給金融機構更充足的整改和轉型時間,打破剛兌、禁止資金池、抑制通道,嚴控風險。在過渡期結束後,各項投資都應按照國際標準,參照全球投資表現標準(GIPS),進行業績核算。

樓繼偉表示,應加大開放力度,吸引更多境外成熟投資者進入境內市場,一方面可以吸引一部分資金進入境內市場,另一方面有利於引導一二級市場的投資理念和風格與國際市場接軌,提高境內投資者風險意識,推動市場逐步走向成熟、行業健康長期發展。通過監管、機構和市場開放相結合,可以改變資本市場投資文化,完善價格發現功能,引導資本向效率更高、前景更好的企業聚集,提升企業直接融資比例,降低企業負債率,進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資本項下審慎放開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有待完善。資本市場擴大開放需把握開放節奏、防控金融風險。

樓繼偉稱,首先,監管規則要穩定、透明。如此才能使得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得到提升,持續參與市場投資。引入境外成熟機構投資人,首先需要在監管方式、規則和流程這些基礎性工程方面進行重點建設和提升,才能實現「築巢引鳳」,最終推動整個資本市場的成長和成熟。

其次,轉變監管思路,引入做空機制。可以適當擴大做空機制,形成一個對財務造假公司市場化的懲罰制度,從而使得市場更有效地發揮價格發現機制,讓好股票能被區分出來,也為投資人對衝下跌風險提供工具。目前,市場的多空策略實際上是個股做多,用做空股指對衝。建議適時推出真正的多空投資策略,針對個股做空,可採用行業個股做多的對衝機制工具,完善市場出清機制。

再次,資本項下審慎放開。資本項目開放對國家經濟金融發展是一把「雙刃劍」,要堅持積極、穩妥、有序開放,而不能盲目開放。尤其需要釐清的是,資本市場開放不等於資本項目開放。中國在資本項目開放問題上必須持謹慎態度,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分階段、有步驟地培育資本市場工具、擴大外國金融機構的參與、放鬆資本帳戶交易管制。可以先從國債市場開始,然後在逐步推廣至股票市場,但一定要形成閉環,防止套匯。同時,還要加強反洗錢制度建設,防止跨境資本流動的便利成為新的洗錢工具。

「總的來說,擴大開放有助於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有助於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引導資本市場投資風格的改變。在反全球化抬頭背景下,中國要以更大力度的開放促改革,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樓繼偉稱。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關焦點

  • 資本市場三十年|李迅雷:A股市場走向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將「循序漸進、波瀾壯闊」作為描述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詞。他表示,中國資本市場正處在新舊交替之中,雖然A股市場的發行、交易規則等與成熟市場的接軌程度顯著上升,但走向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A股成長仍需耐心。
  • 樓繼偉刷屏全文:八方面建言金融監管、債券市場、資本市場發展等
    以下是樓繼偉確認後的發言全文:雙循環新格局與資本市場新發展今年 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出需要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併兼顧發展與安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4月9日,黨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是推動更深層次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資本在五大要素之中,就此我談幾點意見,或者說是體會。這裡講的資本市場是廣義市場,不僅包括股票、債券、信貸,還包括監管、金融基礎設施及財金關係。
  • 證券法奠定資本市場「三化」發展基礎
    2004年,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即「國九條」;10年之後,即2014年,國務院推出新「國九條」,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後資本市場又推出一系列改革:2005年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2009年開設創業板,2010年推出股指期貨等。
  • 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人民幣在資本項下完全開放尚不具備條件
    樓繼偉在評價瑞·達利歐關於「中國的大國崛起」的觀點時表示,中國是和平崛起,但是中國本身就是個大國,所以說大國崛起也沒有錯誤。樓繼偉表示,2020年的確是一個轉折點,很多的跨境投資,包括國內資金向香港的投資,也包括國際投資進入中國,而且是帶有流動性的配置都在擴大。
  • 全球資本市場將進入極度泡沫化的「人造牛市」
    美銀美林認為,在此影響下,人民幣硬通貨化、華爾街國有化、全球經濟滯脹化等將成為2021年資本市場的關鍵性趨勢。這些歷史記錄是在全球經濟在疫情下出現深度萎縮的情況下所取得,可見,資本市場已經脫離了經濟基本面,如美銀美林的說法,2020年是一場「人造瘋牛」。  對於「人造牛市」,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等人也持類似看法。樓繼偉表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曹鳳岐:證券法奠定資本市場「三化」發展基礎
    2004年,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即「國九條」;10年之後,即2014年,國務院推出新「國九條」,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隨後資本市場又推出一系列改革:2005年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2009年開設創業板,2010年推出股指期貨等。
  • 提升競爭力 迎接新挑戰 資本市場開放發展漸入佳境
    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A股入摩、控股海外交易所、完善QFII和RQFII及QDII制度、「新三板+H股」落地、H股全流通試點起航、滬深港通每日額度擴大、原油期貨上市、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投資者、滬倫通穩步推進……  十年後,一系列開放措施昭示著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發展有序推進,已經成長為一個在制度安排、交易規則、監管方式等方面與國際市場基本接軌並適應中國國情的資本市場,在提升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和國際競爭力的同時
  • 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去槓桿治理亂象不能動搖!
    會議以「雙循環新格局與資本市場新徵程」為主題,廣泛邀請政府與監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及業界領袖展開高水平的思想交流。此次論壇上,有不少發言和建議值得關注,我們來看重點內容: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
  • 尚福林:資本市場應發揮現代經濟金融體系樞紐作用
    原標題:尚福林:資本市場應發揮 現代經濟金融體系樞紐作用   全國政協經濟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我們不得不正視的一些事情
    「去散戶化」、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交易者具有成熟的資本運營理念。理性的投資者與海外成熟資本市場相比,無論是在二級股票市場,還是一級資本市場和創投市場,中國投資人所體現出來的結構性「散戶」特徵,是不爭的事實(我國資本市場散戶約佔投資者總數的95%,交易量也佔到總交易量的80%以上)。巨大的財富效應下,股票究竟是什麼?不重要。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我們不得不正視的一些事
    「去散戶化」、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交易者具有成熟的資本運營理念。理性的投資者與海外成熟資本市場相比,無論是在二級股票市場,還是一級資本市場和創投市場,中國投資人所體現出來的結構性「散戶」特徵,是不爭的事實(我國資本市場散戶約佔投資者總數的95%,交易量也佔到總交易量的80%以上)。巨大的財富效應下,股票究竟是什麼?不重要。
  • 樓繼偉:貨幣政策放水情況下 沒多少錢進入金融市場的人是受害者
    大規模發行貨幣導致的通貨膨脹,很大程度上表現為資產價格的上漲,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但沒有表現為實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12月12日,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由《財經》雜誌、財經網、《財經智庫》、《證券市場周刊》聯合主辦的「三亞 財經國際論壇:後疫情時代的應對與抉擇」上如是說。
  • 馨月說財經:華爾街對中國金融市場早已虎視眈眈 引入國際資本要適度
    借新冠危機之名,今年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聯合推出了史無前例的超級QE,這是美元、歐元與日元等國際貨幣向全球瘋狂轉嫁債務危機的新周期,在這樣的國際貨幣周期中,預防美元等債務危機轉嫁顯然是重中之重,因此有序地引入國際資本與加強對國際投機資本的監管是至關重要的,要將外資的跨境流入置於防範國際貨幣債務危機轉嫁這一大前提下考量,而不是單純地歡迎國際資本的流入。
  • 吳曉靈:發展資本市場和是否牛市沒有必然關係
    資本最終會選擇制度高地證券時報記者: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不斷擴大,但受限於諸多因素,外資合資券商在我國盈利始終平平,甚至有多家長期虧損。您認為,金融開放更核心的工作重點在哪裡?資管領域在引導外資上還有哪些不足?
  • 十大關鍵詞折射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新動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教授、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認為,資本市場制度以服務國家戰略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導向。在世界科技和產業的新一輪變革大潮中,我國資本市場制度也在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的制度方法,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一批以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企業,正在加速回歸國內資本市場。
  • ...齊發聲 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後續還有哪些政策?速看!
    下一步,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跨境交易等領域將有哪些政策出臺?記者帶你一一看!    可通過金融開放為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提供更為多樣化的渠道    劉桂平指出,可通過金融開放,加強國內金融體系、金融市場以及金融制度規則與國際的對接,允許外資深度參與國內資管市場,為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提供更為多樣化的渠道
  • 評論:QDLP/QDIE再度擴容 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寓意深遠
    因此,QDIE作為一項具有開創意義的制度,對於國內投資者而言是全方位布局海外市場的絕佳渠道。QDLP/QDIE再度擴容有助於滿足國內高淨值客戶資產的全球化配置,抑制國內資產泡沫化。資本開放體系更趨完善。作為金融資本輸出的通道,在當前金融業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QDLP/QDIE擴容意味著資本帳戶開放將繼續深化。
  • 樓繼偉重磅發聲:為防止大而不能倒,可限制數據金融平臺合作...
    2、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樓繼偉表示,去年7月份,央行和證監會決定同意兩個基礎設施間互聯互通合作,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建議儘快落地。銀行間市場應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利率債(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可在兩個市場同時交易,結算要打通,既方便銀行間抵押融資,又促成兩個市場同債同價。
  • 樓繼偉:貨幣政策放水,沒錢進入金融市場的人是受害者
    12月12日,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今日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相當一段時間全球都是金融混業經營,然後貨幣政策放水,放出流動性,給金融機構互加槓桿提供了巨大的空間。首先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的上漲,然後就是房地產價格上漲,再加上收入分配,這種情況下收入分配差距肯定擴大,「沒有多少錢能夠進入金融市場的人是受害者,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最強,他們沒有多少錢去買東西,所以跟收入分配差距擴大連在一起的。」為什麼大規模發行了貨幣也沒出現通貨膨脹?樓繼偉表示,很大程度上這種通貨膨脹表現為資產價格的上漲,而沒有表現為實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 中國資本市場的「三十而立」
    上市公司引入獨立董事制度,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強化了公司董事會的內部制約平衡機制。此外,股權全流通便利了上市公司的股權轉移,形成了市場可以「用腳投票」的公司治理模式。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啟動,為上交所與港交所建立了便捷的連接通道,中國資本市場第一次實現了雙向開放。2019年6月「滬倫通」揭開了中國A股市場與倫敦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序幕,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又前進一步。進入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進入了實質性階段,金融領域多項開放措施將分步具體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