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忠告我們:「認知你自己」。班傑明-富蘭克林說:「世上有三樣東西極其堅硬:鋼鐵,鑽石,以及認識自己。」
心理學的很多實驗證明,我們大多數人都自我感覺良好。當得知自己成功後,人們樂於接受成功的榮譽,把成功歸結為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卻把失敗歸咎於諸如運氣不佳、問題本身就無法解決等這樣的外部因素。
當公司利潤增加時,CEO們把盈利歸功於自己的管理能力。而當利潤開始下滑時,則會想:「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怎樣呢?」
職場晉升答辯,通過了則認為自己實力到了;如果沒通過,則認為肯定是評委們有問題。同時,在職場上,我們也常常處於各種不同的評判和議論之中,有人認可你,誇讚你;有人批評你,責怪你,甚至歧視你。
在各種各樣的議論中,你能正確分清哪個是真正的「你」嗎?你是從這些評論和議論中汲取有益的營養提升自己,還是喪失了自主精神與獨立人格,淹沒在他人的評議中呢?
看清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不過高吹捧自己,無論做什麼都踏實去做主動,放棄那些好高騖遠的想法,這不僅是一種對自我的認識,還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
首先,要對自身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自己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在交際方面自己是否有一定的能力;對待工作方面自己是否踏實,有韌勁;在工作中自己的創新能力強不強。然後再對這些做一個全新的定位,同時選擇一個比較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工作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
第二,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通過與周圍的人相比較,與偶像或普通人相比較,認識自我在這些參照物中所處的位置或水平。
在社會交際中,他人就是一面鏡子,我們評估自己的人格、品質和行為,就得利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反應,只有在與他人的相互比較中,我們才能充分了解自己。
第三,認識自己就要悅納自己。人對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了解,正確認識,而且還要坦然地承認,欣然地接受;不能欺騙自己,排斥自己,拒絕自己,更不能怨恨自己。
悅納自己不一定就能成功,而是說不悅納自己就不能成功。自卑者往往也能看到身邊有許多有利的條件與時機,但總覺得這些時機是為別人準備的,而不敢參與競爭,從而自己為自己設置了奮進的障礙。
事實上許多事情別人能做到,你自己也一定能做到,關鍵在於你應當充分、準確、客觀地認識自己,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先在心理上悅納自己。
第四,認識自己還必須學會有意識地自控。美國心理學會稱,美國人認為缺乏意志力是完成目標的最大絆腳石。控制自己,所謂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
意志力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經濟安全、人際關係和事業成敗。能夠有意識地做到自控,是一個人在職場上「心智成熟」的關鍵。
歡迎關注趙貓貓砸職場,專注管理領域。品財經故事,學硬核管理,咱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