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奇心是一筆財富,媽媽們要如何看護?

2020-09-04 幸孕e家母嬰推薦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充滿驚喜。某天,忽然發現孩子會走路了,爸爸媽媽開心得連孩子上大學的樣子都想好了……

有開心也有擔憂,寶寶活動力強了,摸到髒東西怎麼辦?跑來跑去,橫衝直撞不安全怎麼辦? 如何看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自由又安全地探索這個世界?先來了解下,不同階段的小孩子都有哪些好奇心寶寶的表現。

一邊成長,一邊好奇地探索

旺盛的好奇心可以培養寶寶的一些優秀品質。每個階段的小寶貝都在用對應的行動能力,可愛地探索這個世界。一些典型的好奇探索行為有:

1~3 月齡,看爸爸媽媽的臉、吮吸手指

這個時候寶寶的重點更多還是在媽媽身上。滿月之後的寶寶開始出現了一些探索的苗頭,喜歡看爸爸媽媽的臉,吮吸手指。


4~8 月齡,開始抓物,隨後放到嘴裡

4 個月以後,寶寶看得更清楚,雙手可以抓物品了,大冒險就開始了。 這個階段的寶寶喜歡抓起物品、搖晃、啃咬,這些「搗蛋」行為,其實是寶寶在感受不同事物以及自己的把控力。


8~12 月齡,到處爬行,推開物品

這個月齡的寶寶運動能力更強,會把障礙物推倒,並主動爬向感興趣的地方,並學著根據意願控制物體,比如:嘗試推紙箱。 12~18 月齡,打開所有的盒子,拆開、摔打物品 12 月齡之後,孩子會有更多的探索行為,去了解事物的性質,比如孩子會摔打玩具,踢倒玩具,去聽不同行為發出的不同的聲音。


成長過程裡的小搗蛋鬼,沒少讓媽媽心累。但是孩子這些探索行為有很多積極的意義:

1. 刺激大腦發育 生命初期,孩子自發的探索世界可以促進自己認知發展,刺激大腦發育。好奇心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感受世界,幫助大腦不斷構築對規則的認知。

2. 幫助運動協調發展 好奇心帶來的探索行為,涉及到大肌肉群和精細運動群,包括本體感覺、平衡能力、肌肉控制等方方面面。這樣的活動對掌控身體是非常好的鍛鍊。

除了在幼兒時期幫助寶寶更好地成長之外,好奇心對兒童乃至青少年都有益處。

2011 年英國一項包括 5 萬名學生的綜合統計研究表明,好奇心得到呵護的孩子會有更好的學業表現,這種益處至少持續到 14 周歲。

別嚇跑了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重要,又很容易被扼殺,需要家長專門呵護。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可能一不小心就嚇跑了寶寶的好奇萌芽。

典型的嚇孩子的行為:「不要碰!有大灰狼!有妖怪!」

孩子的探索行為可能會讓家裡變得亂糟糟的,在成年人看來可能是刻意的「使壞」。有的家長為了減少工作量,只能用這種方式來「恐嚇」孩子。

但是由於孩子分不清想像和現實,一句「有妖怪」會造成孩子很久的困擾和恐懼。責罵和體罰孩子更會嚇跑好奇心。


常嚇孩子,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讓孩子充滿恐懼,隨後畏縮不前,失去安全感。當孩子感覺到恐慌和焦慮的時候就會放棄探索行為,對外界的好奇心會驟減。

過度保護也是一種束縛

很多媽媽容易給予孩子過多的看護,典型的行為:「呀,這裡髒,不要碰。」

然後,把所有寶寶要玩的東西收起來。

因為,寶寶可能想要玩的東西和大人想像的玩具不一樣:孩子可能會一直撕咬包裝,到處吐口水;吃飯的時候不老實,會把飯盆摔到地上,用腳踩飯粒,踩得到處都是;到處亂爬,還願意去摸摸電門,玩弄開關。這種畫風的寶寶會讓媽媽崩潰。為了減少這樣恐怖的事情發生,家長可能會把寶寶放到空空的圍欄裡求清淨。


過度保護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孩子年齡小,無法判斷危險,的確需要家長幫助分辨玩耍的對象,避免意外的發生。

但如果過度的保護,過於嚴苛地限制孩子接觸的事物,可能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的欲望。當孩子多次嘗試想玩耍某一件事物而得不到時,孩子下次可能不會主動地去探索了。

如何引導孩子保持好奇心?

引導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是一門學問,建議媽媽們可以這麼做:

1. 構建「刺激-反應-反饋」的閉環,培養寶寶探索的安全感

寶寶的探索欲離不開家長的愛與支持。

家長可以嘗試用不同質地的物體給寶寶營造刺激,創造一些互動。與此同時,需要觀察辨識寶寶的反應,給予及時的反饋。這就構成了某種「刺激-反應-反饋」的閉環,對寶寶安全感的建立很有幫助。

比如常跟孩子玩兒的撓痒痒遊戲,可以不單純藉助手指,採用不同物質,像羽毛、不同布料等等,給予孩子不同的刺激來源。其次,需要觀察孩子的反應,一直撓下去讓孩子笑到喘不過氣這類行為並不可取,需要適度。陪孩子一起笑或是把孩子抱在懷裡等都可能是更好的反饋方式。

家長積極正確地回應,可以更好地構築探索世界的安全感,有助促進寶寶好奇心的成長。

2. 讓孩子掌控節奏,了解孩子的興趣點

不同孩子的興奮點不一樣,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發展好奇心。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喜歡瓶蓋,那麼可以讓孩子多接觸瓶蓋,給孩子準備不同顏色的瓶蓋。把家裡的瓶蓋都收集起來給孩子,問孩子關於瓶蓋的問題,讓孩子想怎麼用瓶蓋玩耍(當然,要避免過小的或者金屬類的瓶蓋,避免寶寶吞咽或者劃傷)。

3. 允許孩子弄得一團糟

不要因為探索過程導致的亂糟糟而生氣,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把髒亂限制在可控的範圍內。比如想讓孩子嘗試畫畫,那麼就不要穿嶄新的衣物,穿圍裙或者好洗的舊衣物就是不錯的主意。

提前預判髒亂的程度,也可以避免家長情緒失控。切記,對著孩子爆吼是一定要避免的。

4. 營造安全的探索環境

孩子對危險的預判不足,所以一定要做好安全的措施,讓寶寶可以自由自在的探索:

  • 有害物質比如:電池、潔廁劑、洗潔精,要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 電插座要有安全保護避免孩子觸電; 保護尖銳家具邊緣,防止孩子撞到;
  • 高的柜子要固定在牆上;
  • 陽臺和窗戶要做封閉,避免摔傷;
  • 不要給幼兒細小物品,避免誤服。

另外,孩子喜歡在地板上、地毯上玩兒,要做好家裡的衛生工作,減少灰塵、病菌對孩子身體的危害。營造健康、安全又自由的探索環境,讓寶寶可以自主探索。

相關焦點

  • 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大石街「家長學堂」給家長們支招
    ,我們該如何去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喜新厭舊等幾大特點,那面對孩子這麼特別的好奇心,家長們該如何去保護呢?嘉賓們主要介紹了這些方法: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要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要儘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要用欣賞的眼光鼓勵他們探索;家長也要保持好奇心,做好孩子的榜樣等等,同時更需要我們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
  • 新手媽媽是月光族,如何學習理財的理念,給孩子正確的財富引導
    成為新手媽媽之後,才知道父母曾經的不容易。孩子的到來,家裡的開銷就更大了。於是開始思考,要如何通過努力給孩子衣食無憂的生活呢?如何給孩子正確的財富引導呢?做一件事情,遇到了問題如何堅持,如何面對?身體健康是一切的基石,堅持鍛鍊,培養困境中的意志力。堅持記錄夢想清單,哪怕困境中也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天10分鐘,把寫成功日記當成生活的習慣。第四,新手媽媽,理財要做細水長流的事。
  • 好奇心不止於孩子
    所以寶媽們寶爸們就不要再擔心你家寶寶那不行,要放手讓他們獨立去完成很多事情了。作為父母,我們做好安全保障就行。在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都可以放心。不受點小傷,怎麼會成長呢? 好奇心是正常人與生俱來的特性。只是我們在成年之後,我們的好奇心絕大多數都會被社會同化了。如何找回我們的好奇心呢?
  • 「育兒」這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相當於獲得一大筆「財富」
    ……當你在被無數個這樣的問題轟炸時,恭喜,你即將擁有一大筆財富!那就是孩子的好奇心!而勤思、好問便是好奇心的表現之一。有研究表明,好奇心關係著孩子的智力發育,還有助於優秀品質的培養。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剛滿月的寶寶就開始喜歡盯著爸爸媽媽的臉看,這是他們最初感知世界的途徑,再大一些,就會對身邊的各種物品產生興趣。
  • 盤點孩子好奇心強好處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原標題:盤點孩子好奇心強好處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某種事物或事件對孩子產生的吸引力,對孩子吸引力程度越深,好奇心就越大;吸引力程度越淺,好奇心就越小。好奇心這個大家都有,那麼,好奇心對孩子來說有哪些好處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爸爸和孩子分擔家務,對孩子將來的婚姻幸福是一筆很大的隱性財富
    男人的責任心不僅體現在事業上,更體現在為人夫、為人父上,分擔家務,不僅僅能讓妻子心底溫暖起來,也是在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如果只有媽媽一個人做家務,孩子會認為那是媽媽自己的事,是媽媽應該做的;只有爸爸也參與進來,做家務就變成了一項集體活動,是每個家人都不能缺少的。
  • 看護幼兒,永遠要做好防止萬一的準備
    小姑娘自己上了電梯,由於看護的老人家動作比較慢,還沒有踏進電梯門,電梯就已經開走了。小朋友在慌亂中,一路上行到了8樓,不知道什麼原因爬出了窗臺,不幸墜落僅僅幾分鐘的時間,剛才那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與家人陰陽兩隔。意外的發生,最痛心,難過的肯定是家人。而看護孩子的老人,會活在深深的自責中。
  • 孩子好奇心重,父母該如何引導
    經常是媽媽在廚房忙活半天,孩子也吃不了幾口。這天,一位寶媽為了能讓三歲的女兒好好吃飯,特地去市場買了雞爪回來。忙活了半天后,香噴噴的滷雞爪終於出鍋了,這樣子看起來還真讓人挺有食慾的。果然,女兒看到了媽媽做的滷雞爪,趕緊就拿起一個吃了起來,心想:嗯,好吃,不錯,這肉肉真香!
  • 孩子的好奇心是寶藏,家長們要切記,不要輕易制止孩子的探索欲
    奇奇媽媽雖然心疼鬧鐘被父子倆瞎折騰,卻也欣喜於孩子的聰明。奇奇有著極強的動手能力,複雜的小零件並不能難倒他。>1.沒有耐心,敷衍了事當孩子產生好奇心時,以他們如今的能力,大部分時候都只能尋求大人們的幫助。
  • 家長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而這個時候家長如何進行引導,是用什麼方法進行引導。幫助孩子去探索新事物,認識新世界。 牛頓對一個蘋果產生好奇,於是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對燒水壺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後改良了蒸汽機,伽利略也是看吊燈搖晃而好奇發現了單擺......好奇心是人類求知的基本動力,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徵。
  • 孩子的好奇心是如何被我們一步步殺死的
    區別在於,其他四個要素,孩子都可以通過觀察和簡單的信息捕捉得到答案。比如孩子能在很小的時候就跟我們說,「今天路旁邊開了一朵花」「樓下的小狗好可愛」「媽媽你今天好漂亮」……但是這個「為什麼」,就不是觀察這種簡單動作能解決的。
  • 家有好奇寶寶,如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孩子這個世界也越來越好奇,經常會向父母拋出自己的疑問,有時候父母也會被孩子的問題問的啞口無言。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好奇心充耳不聞,只是簡單的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打發了孩子。但是家長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和孩子的智力有著緊密的聯繫,如果家長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是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的。所以家長不要對孩子的好奇心不管不顧,儘量去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更有動力去探索世界。
  • 適當的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找準時機做好解釋工作
    平時生活中實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新奇事物了,我家寶寶的好奇心完全被打開了。這種時候要注意了,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確保孩子的安全問題,最好身邊有大人時時看護著,因為孩子對很多新鮮事物背後隱藏的危險並不知情,所以我們要儘量確保在安全的前提下,將可能有的危險降到最低,才能開始孩子的好奇探索認知哦~其次呢,我們還要適當的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要總是憂心匆匆的擔憂這擔憂那的,這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一段過程。
  • 比阿瑪尼口紅更寶貴的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詳細了解後才明白,原來是小艾的女兒西西闖禍了,小女孩趁著媽媽不注意,偷偷試用了她的阿瑪尼口紅,結果口紅遭遇了不測……在孩子的世界中,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新奇而有趣的存在,他們總是想要去探尋個究竟,總是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更何況還是能夠讓人家變美的口紅。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斯科特•考夫曼認為:「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它在我們的DNA裡。
  • 有些孩子的叛逆行為和好奇心有關,家長們別懊惱,要小心呵護才是
    比如,明明跟孩子說,水是燙的,要等更涼一點才能喝,孩子卻仿佛沒聽見似的,非要喝上一口,直到燙得哇哇大哭;又比如,和孩子說,不能往泥坑裡踩,他偏偏趁你不注意,跑過去踩上一腳,把新換的鞋子踩到完全變了顏色。其實,很多看起來「叛逆」的行為,原來跟孩子的好奇心有關。
  • 真正高級的兒童科普,是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與科學精神
    其實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科普的重點並不在於知識的獲得,而在於保持孩子的好奇心與科學精神,同時科普圖書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的分類不僅更有邏輯,而且貼近孩子的生活,能夠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點。
  • 如何點燃孩子英語學習的好奇心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少兒英語>正文如何點燃孩子英語學習的好奇心 2012-05-22 13:30 來源:新浪博客
  • 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守護孩子的好奇心,培養他的探索能力
    這種類似的情景,一定在很多家庭裡都上演過,父母們對於孩子各種奇怪的問題,往往不知道如何回答,最終採用了這種方式。其實,當孩子產生這種看似「天馬行空」問題的時候,建議父母不要用一眼一板的答案去回答孩子或是乾脆不回答孩子,而是要讓孩子主動的去尋找答案。弗朗西斯·培根說過:「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
  • 孩子燙傷誰之過?一定要看護好孩子
    我現在接著說我的鄰居,媽媽不上班,在家看管孩子。住平房,燒火炕,這個孩子的爸爸在火炕邊搭了一個土爐子,給屋子裡取暖。白天,只有媽媽跟孩子在家,孩子才1歲多,媽媽去廚房幹活了,屋子裡土爐子上坐著一個小鍋,鍋裡是熱水,爐子裡還燒著煤。不懂事的孩子走到鍋跟前,不知怎麼的,孩子掉到鍋裡了。在廚房的媽媽聽見屋裡孩子沒好聲音的大叫,連忙往屋裡跑,一看傻眼了,孩子掉到鍋裡了。
  • 孩子的好奇心藏著他的未來!
    就在最近,網絡上展開了一場討論,討論的主要內容是孩子的好奇心問題,引得了眾多網友和家長們紛紛留言,有網友說:孩子的好奇心很珍貴,應該好好保護,這樣孩子就能對學習產生無窮的興趣了。也有網友說:孩子的好奇心很普通,而且也是孩子一時性的好奇,不需要怎麼理睬。然而,我們的教育專家給出的觀點是:請家長們好好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藏著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