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充滿驚喜。某天,忽然發現孩子會走路了,爸爸媽媽開心得連孩子上大學的樣子都想好了……
有開心也有擔憂,寶寶活動力強了,摸到髒東西怎麼辦?跑來跑去,橫衝直撞不安全怎麼辦? 如何看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自由又安全地探索這個世界?先來了解下,不同階段的小孩子都有哪些好奇心寶寶的表現。
一邊成長,一邊好奇地探索
旺盛的好奇心可以培養寶寶的一些優秀品質。每個階段的小寶貝都在用對應的行動能力,可愛地探索這個世界。一些典型的好奇探索行為有:
1~3 月齡,看爸爸媽媽的臉、吮吸手指
這個時候寶寶的重點更多還是在媽媽身上。滿月之後的寶寶開始出現了一些探索的苗頭,喜歡看爸爸媽媽的臉,吮吸手指。
4~8 月齡,開始抓物,隨後放到嘴裡
4 個月以後,寶寶看得更清楚,雙手可以抓物品了,大冒險就開始了。 這個階段的寶寶喜歡抓起物品、搖晃、啃咬,這些「搗蛋」行為,其實是寶寶在感受不同事物以及自己的把控力。
8~12 月齡,到處爬行,推開物品
這個月齡的寶寶運動能力更強,會把障礙物推倒,並主動爬向感興趣的地方,並學著根據意願控制物體,比如:嘗試推紙箱。 12~18 月齡,打開所有的盒子,拆開、摔打物品 12 月齡之後,孩子會有更多的探索行為,去了解事物的性質,比如孩子會摔打玩具,踢倒玩具,去聽不同行為發出的不同的聲音。
成長過程裡的小搗蛋鬼,沒少讓媽媽心累。但是孩子這些探索行為有很多積極的意義:
1. 刺激大腦發育 生命初期,孩子自發的探索世界可以促進自己認知發展,刺激大腦發育。好奇心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感受世界,幫助大腦不斷構築對規則的認知。
2. 幫助運動協調發展 好奇心帶來的探索行為,涉及到大肌肉群和精細運動群,包括本體感覺、平衡能力、肌肉控制等方方面面。這樣的活動對掌控身體是非常好的鍛鍊。
除了在幼兒時期幫助寶寶更好地成長之外,好奇心對兒童乃至青少年都有益處。
2011 年英國一項包括 5 萬名學生的綜合統計研究表明,好奇心得到呵護的孩子會有更好的學業表現,這種益處至少持續到 14 周歲。
別嚇跑了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重要,又很容易被扼殺,需要家長專門呵護。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可能一不小心就嚇跑了寶寶的好奇萌芽。
典型的嚇孩子的行為:「不要碰!有大灰狼!有妖怪!」
孩子的探索行為可能會讓家裡變得亂糟糟的,在成年人看來可能是刻意的「使壞」。有的家長為了減少工作量,只能用這種方式來「恐嚇」孩子。
但是由於孩子分不清想像和現實,一句「有妖怪」會造成孩子很久的困擾和恐懼。責罵和體罰孩子更會嚇跑好奇心。
常嚇孩子,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讓孩子充滿恐懼,隨後畏縮不前,失去安全感。當孩子感覺到恐慌和焦慮的時候就會放棄探索行為,對外界的好奇心會驟減。
過度保護也是一種束縛
很多媽媽容易給予孩子過多的看護,典型的行為:「呀,這裡髒,不要碰。」
然後,把所有寶寶要玩的東西收起來。
因為,寶寶可能想要玩的東西和大人想像的玩具不一樣:孩子可能會一直撕咬包裝,到處吐口水;吃飯的時候不老實,會把飯盆摔到地上,用腳踩飯粒,踩得到處都是;到處亂爬,還願意去摸摸電門,玩弄開關。這種畫風的寶寶會讓媽媽崩潰。為了減少這樣恐怖的事情發生,家長可能會把寶寶放到空空的圍欄裡求清淨。
過度保護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孩子年齡小,無法判斷危險,的確需要家長幫助分辨玩耍的對象,避免意外的發生。
但如果過度的保護,過於嚴苛地限制孩子接觸的事物,可能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的欲望。當孩子多次嘗試想玩耍某一件事物而得不到時,孩子下次可能不會主動地去探索了。
如何引導孩子保持好奇心?
引導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是一門學問,建議媽媽們可以這麼做:
1. 構建「刺激-反應-反饋」的閉環,培養寶寶探索的安全感
寶寶的探索欲離不開家長的愛與支持。
家長可以嘗試用不同質地的物體給寶寶營造刺激,創造一些互動。與此同時,需要觀察辨識寶寶的反應,給予及時的反饋。這就構成了某種「刺激-反應-反饋」的閉環,對寶寶安全感的建立很有幫助。
比如常跟孩子玩兒的撓痒痒遊戲,可以不單純藉助手指,採用不同物質,像羽毛、不同布料等等,給予孩子不同的刺激來源。其次,需要觀察孩子的反應,一直撓下去讓孩子笑到喘不過氣這類行為並不可取,需要適度。陪孩子一起笑或是把孩子抱在懷裡等都可能是更好的反饋方式。
家長積極正確地回應,可以更好地構築探索世界的安全感,有助促進寶寶好奇心的成長。
2. 讓孩子掌控節奏,了解孩子的興趣點
不同孩子的興奮點不一樣,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發展好奇心。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喜歡瓶蓋,那麼可以讓孩子多接觸瓶蓋,給孩子準備不同顏色的瓶蓋。把家裡的瓶蓋都收集起來給孩子,問孩子關於瓶蓋的問題,讓孩子想怎麼用瓶蓋玩耍(當然,要避免過小的或者金屬類的瓶蓋,避免寶寶吞咽或者劃傷)。
3. 允許孩子弄得一團糟
不要因為探索過程導致的亂糟糟而生氣,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把髒亂限制在可控的範圍內。比如想讓孩子嘗試畫畫,那麼就不要穿嶄新的衣物,穿圍裙或者好洗的舊衣物就是不錯的主意。
提前預判髒亂的程度,也可以避免家長情緒失控。切記,對著孩子爆吼是一定要避免的。
4. 營造安全的探索環境
孩子對危險的預判不足,所以一定要做好安全的措施,讓寶寶可以自由自在的探索:
另外,孩子喜歡在地板上、地毯上玩兒,要做好家裡的衛生工作,減少灰塵、病菌對孩子身體的危害。營造健康、安全又自由的探索環境,讓寶寶可以自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