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這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相當於獲得一大筆「財富」

2020-09-17 豆芽媽媽育兒

01

「兔子的眼睛為什麼是紅色的?」

「鳥為什麼會飛?」

「樹葉為什麼會變黃?」

……

當你在被無數個這樣的問題轟炸時,恭喜,你即將擁有一大筆財富!那就是孩子的好奇心!


而勤思、好問便是好奇心的表現之一。

我們都知道,好奇心幾乎等同於創造力,孩子在面對新鮮有趣的環境和事物時,會自發地去了解、探索,從而積累大量的生活經驗。


有研究表明,好奇心關係著孩子的智力發育,還有助於優秀品質的培養。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剛滿月的寶寶就開始喜歡盯著爸爸媽媽的臉看,這是他們最初感知世界的途徑,再大一些,就會對身邊的各種物品產生興趣。


有些爸媽抱怨,孩子太皮了,破壞力極強,家裡的小物件啊玩具啊都被弄得一團糟,恨不得弄個圍欄圈住寶寶。

但這可萬萬不行!孩子對周圍環境的自發探索可以促進大腦發育,在爬行、走動的過程中還能幫助身體運動協調能力的發展,只是因為太小了,沒有辦法好好控制自己的行為,父母應該合理地引導,而不是一刀切,完全阻止孩子的探索行為。


02


既然好奇心那麼重要,應該怎麼去保護呢?

1、開發和保護孩子的感官


小朋友處於新鮮神秘的環境中時,會產生三種形式的探究行為:感官探究、動作探究、言語探究。保護視力、訓練聽覺、培養觀察能力等等,都是父母應該注意的。


孩子感官的靈敏程度很高,又有著天然的想像力,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多彩的。


我在愛奇藝看過一檔戶外親子教育節目《自然有答案》,是在森林中錄製,嘉賓韓雪問孩子們都聽過哪些聲音,有個小女孩很開心地說:「我聽到了海螺的聲音!」

森林裡怎麼會有海螺呢?面對眾人的疑問,小女孩把手蓋在了旁邊小朋友的耳朵上,輕聲問聽到了嗎?原來,她把密閉空間裡空氣的振動當成了海風,多可愛的孩子啊!

其他小朋友的回答也非常暖心,有說聽到螞蟻的聲音,也有說聽見樹葉落下的聲音。

這樣的想像力與觀察能力,父母們一定不能去破壞,在生活中,也可以引導孩子多去傾聽周圍的聲音,觀察身邊的事物。

2、創造滿足孩子好奇心的環境


現在科技發達,足不出戶就能獲得很多信息,很多家長會購置智能產品,想藉此開發孩子的潛能。


但在使用電子產品時一定要注意,最近就有寶寶才1歲就近視的新聞被報導,專家建議2歲前的孩子不要接觸電子產品,2歲後也要注意使用時間。


其實,戶外運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有豐富的資源等著孩子們去開發。


觀察一朵花的生長,記錄日出日落時間,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有趣且帶有學習性的行為。

在不斷地探索中,孩子將獲得書本上所沒有的知識與技能。

3、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孩子們都有天生的動手欲望,特別是幼年時期。保護這份欲望,並進行有效地鍛鍊,在將來就會成為珍貴的創造力。

無論是遊戲還是任務,家長們都應該適當放開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你會發現孩子們的能力遠超你的想像。

《自然有答案》中就有一期是讓孩子們領取任務,為小兔子創造一個新家。小朋友們分工合作,尋找兔子口糧、觀察最佳地點、搭建籬笆……進行得井井有條。

所以,不要小看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工作,當然,如果遇到困難,也需要父母的支持,一起去完成也能增加互動感。

相關焦點

  • 孩子的好奇心是一筆財富,媽媽們要如何看護?
    這個階段的寶寶喜歡抓起物品、搖晃、啃咬,這些「搗蛋」行為,其實是寶寶在感受不同事物以及自己的把控力。但是孩子這些探索行為有很多積極的意義: 1. 刺激大腦發育 生命初期,孩子自發的探索世界可以促進自己認知發展,刺激大腦發育。好奇心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感受世界,幫助大腦不斷構築對規則的認知。 2. 幫助運動協調發展 好奇心帶來的探索行為,涉及到大肌肉群和精細運動群,包括本體感覺、平衡能力、肌肉控制等方方面面。這樣的活動對掌控身體是非常好的鍛鍊。
  • 育兒探索: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你怎麼能允許他這樣幹呢?娘:這不是突然發生的事情嗎?我立馬就把他拉過來了。他好奇心特別強,我也是為了保護他的好奇心嘛,不想打壓。垚的好奇心比一般孩子特別強。我想,好奇心強,他的探索欲望就強,遇到沒見過的東西總想動一動、摸一摸,自己體驗一下。這應該是保護的,以後他學習時就會集中注意力。
  • 「小搗蛋」還是「小天才」,重視創造力,這樣引導孩子未來更優秀
    她的小腦瓜裡總是會冒出一些奇怪的想像,比如昨天睡覺前她問我「我們平時看的都是什麼怪物呢」因為總是能知道她說的是什麼,所以我能告訴她「那是蜘蛛」,她就很滿足地睡去了。需要提醒的是,這裡的知識不光光指書面上獲取的知識,還包括從現實生活、社會實踐中獲得的知識。
  • 孩子的好奇心是如何被我們一步步殺死的
    區別在於,其他四個要素,孩子都可以通過觀察和簡單的信息捕捉得到答案。比如孩子能在很小的時候就跟我們說,「今天路旁邊開了一朵花」「樓下的小狗好可愛」「媽媽你今天好漂亮」……但是這個「為什麼」,就不是觀察這種簡單動作能解決的。
  • 不是你拋出的誘餌沒吸引力,是孩子更想探索那些「不確定」
    有些家長出於保護欲,可能總會「畏首畏尾」,客觀上無法真的放心讓孩子去探索未知;而有些家長會拋出「誘餌」鼓勵孩子進行某個特定方向或是事物的探索,但孩子卻可能對家長提出的探索建議不感興趣、置之不理。其實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不用灰心,要知道,孩子探索世界的出發點和思維角度和我們成人並不相同。
  • 育兒∣對於這個「背鍋俠」,不要再誤會它了
    但出於「護崽心理」作祟,對一切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的物品都潛意識裡設為假想敵並無限擴大敵意。但對孩子而言,若這種誘惑長期得不到合理滿足,會刺激孩子產生「潘多拉效應」,又稱「禁果效應」,主要是由『好奇心和』『逆反心』等特質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不禁不為,愈禁愈違』的心理現象,導致其千方百計去滿足心理渴求。
  • 給孩子買衣服,這樣做的媽媽省了一大筆錢
    今天丁媽就請了育兒諮詢師湯維來聊聊給孩子買衣服那些事兒。買大一號最合適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給新生兒買衣服,要買稍大一號的。打個比方,衣服上要是標了適合 3~6 個月的寶寶,那咱們就可以買給 3 個月的寶寶穿;而當寶寶 6 個月時,咱們就可以給他穿標了適合 6~9 個月寶寶的衣服。
  • 北大教授陪娃研究下水道:「好奇心」被滿足的孩子,到底有多幸運
    有好奇心的孩子才能將知識學習的透徹,也有毅力把知識學得透徹,以及從中獲得樂趣。現在的很多孩子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對學習缺少好奇心,所以學習的時候非常機械,一旦沒有了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孩子可能就停滯不前了。
  • 換湯不換藥的社交app,讓孩子相信「貧窮是財富」究竟有多難?
    」這種現象的態度是:「存在即合理」。度過這樣的人生經歷之後,我的想法也改變了。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女娃的媽媽,面對援交軟體大幾百萬用戶的社會現實,整個人也有點不好了:除了要操心娃的吃喝拉撒、功課成績、琴棋書畫,給孩子樹立健康正直的三觀,也真的是任重道遠啊~2我現在如果說「貧窮也是一種人生財富」,還有人信嗎?
  • 面對孩子的好奇心,聰明的家長會這樣做……
    人人都知道,寶寶愛問為什麼是件好事,但不一定人人都能保護好這份好奇心。有的孩子,同一個問題能問上十幾遍,家長想要不崩潰都難。父母要與孩子一起分享這份好奇,一起體驗這個鮮活世界的快樂、激情和神奇。那麼,作為智慧的父母,如何保護幼兒的好奇心、留住孩子對世界的探索欲呢?
  • 精讀這本書後,我獲得了四筆「遺產」
    自古就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看書以後,留存或者是沉澱在你身上的智慧越多越好。三個月以前,堅持435天,每天閱讀15分鐘的習慣暫停了。最近,重操「舊業」,繼續這個優良習慣。「再續前緣」,肯定要有不一樣的地方。這次,我精讀標的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 好奇心不止於孩子
    好奇心是正常人與生俱來的特性。只是我們在成年之後,我們的好奇心絕大多數都會被社會同化了。如何找回我們的好奇心呢?為此我們可以這樣做(尤其是全職媽媽,更需要好奇心來推動自己不斷前進,用好奇心戰勝日常瑣碎的煩惱)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心態比如願意從差開始的心態
  • 「NLP育兒系列」人只能從成功走向成功
    就是設定「不想要」這樣的目標。比如,我希望自己不那麼難過;我想要不緊張;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那麼叛逆。這些都是所謂「不想要」的目標,可以注意到,裡面都有否定詞「不」,而潛意識是無法讀取否定詞的。NLP認為,「不緊張」這樣的語言進入頭腦後,出現的會是「緊張」的畫面。
  • 「NLP育兒系列」育兒的十二條前提假設
    根據12條前提假設,可以得出育兒的1、沒有兩個孩子是一樣的。這意味著,並不存在一種適用於每個孩子的育兒方法。有些家長喜歡李玫瑾,有些喜歡尹建莉,但其實任何育兒的技巧,都不可能完全貼合你的孩子。一旦開始這樣去思考和嘗試,家長就開始成長了。8、孩子當下總是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家長不理解孩子的很多行為,明明那些行為是對孩子不利的,他為什麼還是要做?
  • 「這世界」蘋果菠蘿蘋果筆,又一首洗腦神曲來了
    (原標題:「這世界」蘋果菠蘿蘋果筆,又一首洗腦神曲來了) 本文來自
  • 1支有道詞典筆相當於13本詞典?原來可以這樣為學生「減負」
    前段時間在網易有道CEO丁磊直播首秀中,就展示了一款這樣的產品——有道詞典筆,直播現場就賣光了20000臺。好奇心讓我也入手了一臺專業版,試用後它的海量詞庫、一掃即查功能讓我吃驚不已,的確是支寶藏詞典筆。
  • 比阿瑪尼口紅更寶貴的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物理學家牛頓一生熱愛科學研究,他曾經說「真理世界就像一片汪洋的大海,而我只是一個好奇的孩子,偶爾拾起一兩塊美麗的貝殼。」通過積極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不僅有利於孩子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同時還能夠提高孩子做事情的專注度。
  • 爸媽這樣「裝傻」,孩子更聰明
    一看到寶寶遇到一些小困難,就迫不及待地告訴他「你應該這樣這樣做」,那留給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間就少了。如果父母喜歡擁有絕對的「家長權威」,即便自己做錯了,也不容許孩子質疑,反而責怪孩子頂嘴不聽話。這樣不但不利於孩子樹立是非觀,也讓他變得不敢表達。
  • 不可錯過的「關鍵期」:0-3歲,這樣英語啟蒙最高效
    根據寶寶在頭三年裡經歷的身心發展「關鍵期」,來進行英語啟蒙和親子共讀,則是將條件、環境準備好去迎合孩子的發育需求。 那麼,什麼是「關鍵期」呢?「關鍵期」是指:寶寶最容易學習某種行為反應、獲得某方面發展的某個特定的時間階段。
  • 「算命」的英文怎麼說?用英文聊佔卜
    替某人算命forture 這個字為名詞,意思是「運勢;財富」,而替人算命的動詞則搭配動詞 read。Sofia read her friend’s fortune using tarot cards.Sofia 透過塔羅牌替她朋友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