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隔壁家的寶媽跟我訴苦:每天被4歲的孩子追問到崩潰,到處求救,到底該怎麼對付愛問「為什麼」的寶寶?
人人都知道,寶寶愛問為什麼是件好事,但不一定人人都能保護好這份好奇心。有的孩子,同一個問題能問上十幾遍,家長想要不崩潰都難。
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在孩子眼裡,世界很奇妙:樹為什麼會長葉子?天上的星星為什麼不會掉下來?電視機裡的人是哪裡來的?......他們對每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物都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想將它們弄明白。
孩子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世界的觀察、思索和提問是孩子產生興趣的源泉。要保持孩子的這份好奇心,需要父母的引導。父母要與孩子一起分享這份好奇,一起體驗這個鮮活世界的快樂、激情和神奇。
那麼,作為智慧的父母,如何保護幼兒的好奇心、留住孩子對世界的探索欲呢?你可以從五個方面去幫助孩子:
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爸爸媽媽應當先問問孩子是怎麼想的,然後根據他的理解和年齡,給出一個較為清晰簡單的回答。如果大人也不知道答案,可以直接告訴他不知道,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尋求答案。
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也不是大人能解答所有的問題,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其中的奧妙,等待長大時自然會得出自己的答案,鼓勵他不斷探索。
做「不知道」家長,有時候也會激發孩子的探究心。家長對孩子的問題一概敷衍說「不知道」,當然會打擊孩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熱情,但若孩子每次問「為什麼」,家長都忙不迭地給出標準答案,不見得是好事,這等於是替孩子省卻了探究的過程,而培養孩子好奇心的最佳方式是教會孩子「研究方法」,教他學會思考,學會去找尋正確的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教會孩子不同的研究方法,孩子在獲得答案的時候會有成就感,記憶也會更深刻。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教給孩子的研究方法也會是孩子學習的動力,這就是俗話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由於年幼寶寶的認知有限,可能會有很奇怪、超出成人邏輯的設想,這個時候家長切忌以成人的思維方式來束縛孩子的想像力。
孩子的思維模式跟成人是不同的,或許有的孩子的想法是錯誤的或者是幼稚的,但是家長不要阻止他。對於孩子來說,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研究的過程。如果家長一直以成人的思維束縛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像力以及創造力都會被破壞,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最關鍵的就是鼓勵孩子去依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研究的過程中,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難,爸爸媽媽再給予一定的幫助。
在幼兒的探索行為中,家長要盡力為孩子創造一些豐富多彩的環境,給幼兒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鼓勵幼兒自由的思考,無所顧忌地提出個人的問題和發表個人的見解,敢於標新立異,獨樹一幟。
生活中孩子們的破壞行為也很多,拆、毀物品,屢見不鮮。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這種行為正是他好奇心的表現:把玩具汽車拆開是因為他想知道汽車裡面是什麼樣的,是什麼會使汽車轉動,如果把軲轆卸下來,汽車會怎樣?
孩子的頭腦中充滿了新奇的念頭,於是他會毫不猶豫地付諸行動。家長要設法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看到他真實的需求和動機。在肯定和鼓勵孩子探索行為的基礎上講清道理,給他提供問題的答案,滿足他的好奇心。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多提供一些廉價、安全的玩具,讓孩子盡情地探究和擺弄。
隨著孩子動手能力逐漸變強,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拆卸,這樣不但可以讓孩子一探究竟滿足好奇心,還可以增加親子關係。我們還可以跟孩子一起把拆開的玩具再裝回來,讓孩子知道玩具不僅可以拆解,還可以再重新組裝起來。這樣不僅能發展幼兒的求知慾、探索精神,還能培養他愛惜玩具、愛勞動的品質。
父母首先要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儘可能地掌握孩子學習的各種知識。父母的知識水平高低,想像力的好壞,也會影響到孩子。你的知識水平高,就會更好地回答孩子所問的為什麼,從而幫助孩子增強和延伸好奇心。
你的想像力比較好,就可為孩子帶來更有想像力的遊戲和故事情節,從而更好地啟發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好奇心,擁有更多的想法。
鼓勵孩子好奇心最好方法,是父母自己保持好奇,擁有好奇心的父母會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如果父母對周圍事物顯得十分冷淡,甚至對孩子的好奇心不以為然,那麼孩子的好奇天性就會在無形中受到壓制。因此,父母也要在孩子面前做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引導孩子去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千萬不要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寶寶對爸媽的話總是深信不已,你給他錯誤的答案,寶寶會當成是真理而記住。錯誤的觀念一進入腦海,再要改回來就難了。
父母要知道,你哪怕再忙,也一定不要用「別煩我、走開、我不懂、別問了」這種話來搪塞、推脫孩子。對孩子來說,父母是否給孩子正確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認可他好奇心的態度。比如:「這個問題提的不錯,讓我想想,明天再告訴你,好嗎?」類似這樣的回答就很人性化。這種帶有鼓勵性質的回答,會讓孩子衍生出更強烈的好奇意識,擴大思索空間。
好奇心強烈的孩子,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躍躍欲試地要去看、聽、嗅、嘗、摸,有時還會做出驚人之舉。可不能小看孩子們的這些奇思怪想,這中間往往蘊藏著不可預測的潛能。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護孩子的未來幸福。
孩子有了好奇心,才會去不斷地努力學習、探索新知、敢於創新,嘗試認識這個世界。這個「嘗試」,就是孩子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沒有了好奇心,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欲望,也失去了前進的動力,這才是最可怕的。
好奇心可以被家長的無知摧毀,也可以被父母的愛心培養出來。在孩子純淨的眼裡,世界上的每件事物都如此新奇,他們關心、探索、提問。如果父母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孩子的好奇心就會延續下去,逐漸內化為相對穩定的人格特點。當好奇心貫穿孩子的一生時,他們善於思索、勇於實踐的心靈閘門也就被打開了。所以家長們,讓我們從生活的各個環節入手,培養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吧!
想要了解更多幼升小升學政策,日常育兒經驗知識,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