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這本書後,我獲得了四筆「遺產」

2020-10-20 楠天說習慣

楠天下的太陽花/原創

一說到遺產,很多人就想到祖上或者是父輩給自己留下幾斤黃金首飾,留下幾棟房子,更有甚者,留下清三代的官窯瓷器,留下齊白石的花鳥畫,最牛的是祖上叫曹雪芹或者曾國藩。

有的人閱讀後,書不知道丟到什麼破地方,內容上沒有留下一片雲彩,甚至連書名記不住了。只留下一絲絲疲倦和一段被白白浪費的時光。

其實嘞,讀了一本書以後,也要留下一筆遺產才對,這筆遺產越大越好。自古就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看書以後,留存或者是沉澱在你身上的智慧越多越好。

三個月以前,堅持435天,每天閱讀15分鐘的習慣暫停了。最近,重操「舊業」,繼續這個優良習慣。

「再續前緣」,肯定要有不一樣的地方。

這次,我精讀標的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一兩年前,我就想看這本書,還專門看過別人的書評。有人說,這本書只看書名就可以,內容幾乎完全不用看。

但是,當我感到生活越來越忙碌的時候,當我看到我健壯的身體日漸消瘦的時候,當我發現各種私事公事應接不暇的時候,我又想起了「她」。

美國的兩位作者凱勒和帕帕森說:「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你在你生活中瞎摻合什麼嘞?搞得那麼複雜臃腫,整天神經抽風連軸轉?

作者並沒有講什麼大而空的道理。

他舉了自己經營企業的例子,這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等他講到多米諾骨牌的時候,我攤開雙手,做出恍然大悟狀。

不管多米諾骨牌有多少張,不管後面的多米諾骨牌比前面的大50%,只要遵循所有多米諾骨牌的內在邏輯, 然後啟動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你就能推倒所有的多米諾骨牌。

作者強調「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正如最重要的多米諾骨牌只有第一張一樣。在生活和工作當中,你只要找到最重要的這一張多米諾骨牌,你面對的困難、挫折、忙碌和複雜等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這個時候我被雷倒了。機智如2000多年前的阿基米德早就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顯而易見,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和阿基米德的支點都是一個媽生的。

如何找到這個關鍵的骨牌和支點?在大局視野下,和當前焦點結合。作者用一張圖說得非常清楚。(如下圖)

在當今世界的AI科技潮流大局中,百度不但ALL IN AI,事實上他早已「AI IN ALL」,但他的焦點就是「Apollo無人駕駛」平臺。

作者說,「最重的事只有一件」。那麼,這件事到底是什麼嘞?

每個人的生活,每個人的工作,每個人的一天都完全不同,作者無法給出我們具體的答案。但是,作者給了我們一套方案。

根據你的人生目標,從十年以上的長期目標,到三五年的中期目標,再到年目標,月目標,天目標,根據這些目標,採取倒推法,找到關鍵問題。

言下之意,關鍵問題只有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路徑很多,我們必須找到其中的優先事務。

最重的事只有一件,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件優先事務,我們必須追求卓越的效率。

為了讓優先事務得到VIP的待遇,必須給優先事務預留時間段,並且徹底捍衛這個時間段。

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開發了一個效率公式:

優先事物的效率=工作質量/工作時間。

預留的工作時間一定,要讓優先事物的效率更高,就必須大幅度提高工作質量。

關於提高工作質量,作者指出三個承諾:專業精通,有目標的激情和自我負責的態度。

至始至終,這本書在每個環節都強調「重要的事兒只有一件」,一切目標,一切時間,一切效率都圍繞著這件優先事物。

全書大致講了這些內容。作者更多的是給我們強調了一種理念:挑選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全力以赴去完成它,那麼,我們將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郎朗兩歲半就開始演奏鋼琴,一生專注鋼琴演奏;
貝克漢姆七歲的時候就加盟了父親執教的業餘足球隊,專注踢球直到38歲時宣布退役;
巴菲特從11歲開始買第一隻股票,到88歲的今天,一生都在炒股票;
李嘉誠從22歲開廠,一直到今年90歲,才把整個事業交給孩子。

以上這些人生得意者,一直專注於彈鋼琴,踢足球,買股票和做生意等等,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你可能嘲笑說,這些人成功靠的是天賦、運氣、背景和條件,但是,除了勤奮之外,他們難道不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最好踐行者嗎?

這是這本書給我留下的最重要的啟發,最有價值的「遺產」。

如果說只留下「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句話,讓我天天念叨,喋喋不休,那也太小看了我精讀這本書的整個過程。

我還附帶收穫了價值連城的三筆遺產。

1,實施完整的精讀體驗。

自詡為讀書人,讀了很多年書,也讀了很多本書。好像除了以前的教科書,會反覆閱讀,反覆理解,不停練習,還要參加一些考試外,讀其他書的時候,翻一遍就over了。

我想,不只是我,很多人的閱讀習慣跟我也是一樣。

這次,我設計實施了以下5環精讀方案:

a,打卡。

我自己給自己打卡,這樣保證閱讀的連續性和習慣性。

b,每次閱讀15分鐘。

最高效的閱讀時間就是最初的15分鐘。絕對不要花更多的時間,「勞民傷財」。

c,記錄與傳播。

把閱讀要點和思考做一個簡單的記錄,然後放在微博上。這是對閱讀內容的書面整理和確認。

d,系列化即興演講。即興演講把書中的精華內容和我們的生活思考融合起來。

e,寫書評。

關鍵性環節寫出書評。這相當於是進行一次邏輯嚴密的融合創造,也是對即興演講內容進行再加工。

寫這篇文章也一樣。

2,「雙力訓練」。

這本書,主旨簡明扼要。每次閱讀時,腦海中就浮現這八個字「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句話像幽靈一樣,神出鬼沒。

出現次數多了,我們就會思考:生活中,哪些事情沒有突出最重要部分?哪些事情是需要優先安排?哪些項目需要直接砍掉?

同時,這進一步逼迫我們去做出選擇。

在不停地「思考力與選擇力」訓練中,我把我半年度計劃重新精簡:項目變少,變輕,更聚焦。

在認知升級方面,我把教育,時尚,投資與管理等多餘領域砍掉,只留下演講與習慣的閱讀研究。

在孵化線方面,我減少了項目的實施:時尚項目的實施,變為溝通優秀的女裝設計師;投資項目的落地,變為考察與評估。

這就是這本書引起的思考力與選擇力的訓練,它讓我學會思考,提高決策力,做生活的減法。

3,踐行並養成習慣。

寫到這兒,我繼續情不自禁地記起這句話: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我要把這句話像念經一樣,每天早晚誦讀三遍,那怕有人把我當「神經病」?

不僅如此,在和別人聊天和分享的時候,把「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理念隨時嫁接使用上去。

當然,如果你只看到這些就認為是我學到的全部,那太小覷我鳥 。

閱讀的最高境界是踐行。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把每天和每類事情都選擇為最重要的一個件事兒去完成。

我在種子習慣上已建立「每天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習慣項目,將每天打卡和訓練。

書中講,一個習慣至少需要66天來養成,那麼我將採取77天的方式來養成這個新習慣。

這也是「楠天100%習慣養成實驗室」第八個項目。

今天,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完成這篇文章。

最後,我特別想說一段話。

一年半以前,《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改變我習慣的起點。從此,我每天堅持「即興演講3分鐘」,讓我的演講理念與實踐都有了質的飛躍。

今天,《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改變了我躍遷軌跡。

我習得了精讀一本書的絕技,提升了思考力與決策力。

最重要的是,我開始做人生的減法,集中時間與精力,專注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養成「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習慣,讓生活從此與眾不同。

此時,我向天大吼:這就是閱讀的力量。閱讀,給我們留下了如此豐富的「遺產」。

相關焦點

  • 我有四支「讀書興奮劑」
    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非常想讀書,但是就是缺乏動力,讀不下去。其實我並不算一個有毅力的人,事實上還很懶惰。但是 2013 年至今,我在每年加班超過 200 天,平均每天工作 10 個小時以上的情況下,讀了超過 500 本書。因為我有四支「讀書興奮劑」。當我的閱讀缺乏動力的時候,我就會用下面這四個方法。
  • 這支點讀筆,能讀 1000 + 本書,還能自制有聲繪本,太牛了
    但是,隨著月齡越來越大,看的繪本越來越多,僅僅的兩本認知書已經滿足不了他的「點、聽、讀」的需求。 常常會問我:——點讀筆可以點這本書嗎?——不行。——媽媽,那你給我講這本書吧。 直到,拿到了這支——小艾伴讀點讀筆,我開心到飛起。
  • 日本「世界自然遺產」攻略:4個美如仙境的世界自然遺產
    我們經常在報章媒體上看到「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這幾個字,民眾對於世界自然遺產僅止於文字上的理解,其實世界遺產是由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根據國際公約條款所登錄,主要是要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價值的自然或文化,並分有「世界文化遺產」跟「世界自然遺產」兩種。
  • 精讀閩南語內刊第一期:以「北」為例
    被朋友圈的「精讀英文外刊」刷了好久的屏,我終於忍不住想給大家出一期閩南語教學。
  • 這個筆內置全景拼接,「一掃即查」中英日韓
    因為彼此都對旅行和文化的共同愛好,她送了我一本書。正是這本書讓她開啟了中國之旅。對她來說意義非凡。這本書叫做《China Road》,講述的是NPR記者Rod Gifford在中國工作、生活6年時間後的告別旅行。這是一次特殊的背包旅行。
  • 精讀這幾本書,提升你的思維判斷能力
    近期太多熱門話題,996又或者劉強東性侵案,我刻意在這方面討論保持克制。是因為狂歡過後總有真相出現,只是大多數人忘記回頭看一看細節,而繼續相信他們所「判斷」的「真相」。年歲增長,我越來越相信「皮格馬利翁效應」對人們影響巨大,我們所理解的世界造就了我們的世界。
  • 0263 【CRO&BLO】克拉格子說:關於精讀的那些事兒
    簡單來說,精讀必然是要停下來的,但每個人停下來的時間不一樣,所以真正的精讀是很難從頭到尾在「課堂」上完成的。當我們讀完了這本書,得有發洩的通道和表達的機會,所以美國的精讀課堂都是自己回家看,上課來討論,這也是為什麼咱們克拉格子上哈利波特的時候都是學生自己讀,課上只討論的原因。
  • 嘗試這8種方法,你也可以和我一樣,一年讀100本書
    在如此不平靜的一年裡,我選擇立一個能夠讓人「平靜」的 flag——讀100本書。可以說,在讀這100本書之前,我是一個閱讀速度很緩慢的人(儘管現在也沒有快多少),所以既然我能夠實現這個 flag,相信大多數人也都可以做到。
  • 與其花錢上作文課,不如精讀這本書,親子共學作文書
    與其花錢上作文課,不如精讀這本書詩人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喜歡讀書。讀書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我們甚至可以說,不喜歡讀書,想寫好作文幾乎不可能。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唐曉雲的《十堂作文課》,作者唐曉雲是百家講壇名人錢文忠的老師。唐曉雲老師當過十年中學語文教師,編過十年語文教學刊物,現任上海書店出版社副社長。他用他的教學經歷,人生閱歷,寫出的這本作文書,一定有過人之處。作文的問題,不是一日之功。如果幾個月就能寫好作文,作家也就不是稀罕職業了。
  • 寄一本書給那條「魚」
    她把整理書架後的照片發在微博上,不到5分鐘,一位網友在評論中留言,「幹嘛扔呀多可惜,可以在一個叫『多抓魚』的公眾號賣掉。」蔣方舟聽了建議在多抓魚上下了訂單,不久後,數百本書被多抓魚的一位員工上門收走了。在微信平臺裡,多抓魚是一個可以買賣二手書的小程序。
  • 「試衣間」用英語怎麼說?
    下周,我們將開始精讀第12本書。一起來呀?點擊下面的兩個連結可以看兩個小姐姐的反饋。反饋1反饋2採用這種方式學習的原因如下:假設你報了一個班或參加了一個群。這個集體裡的每個人,水平一定有著大小不一的差距。
  • 這6本書,專治焦慮的你
    現在《廣州日報》社工作,主持《廣州日報》每周六見報的「健康心理」專欄。內容簡介|《心靈的七種兵器》收錄了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有關心靈兵器的文章。文中有一個說法「the dark night of the soul」,翻譯過來即「靈魂的黑夜」。西方許多哲人都說過,不必牴觸「靈魂的黑夜」,相反當擁抱它,當你做到全然地擁抱「靈魂的黑夜」時,它便給你巨大的能量。
  • 治癒低情商不得不看的6本書
    精讀君卻認為,情商高,就是能夠好好說話,因為我們最需要管理情緒的時候,便是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因此,高情商也是增進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想想看,你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是否因為說了哪些不該說的話而得罪了別人呢?找到原因了嗎?如果你還處在不知如何提升情商和談話技巧的困擾中束手無策,就看看精讀君今天推薦的這6本書吧。
  • 社會學吧群學精讀會擴招啦!
    社會學吧群學精讀會是由社會學吧打造的線上讀書會,2017年共有50人參與,分成兩個小班同時進行。
  • 我在簡書上擁有了第一本書
    原來,我的書到了。馬上要到漢口拜訪一個朋友。我讓兒子幫忙,我要把書拍幾張相片,等會兒用得著。兒子,歪著頭說,「老爸,看不出來,你還會寫本書出來」。他看到了書的作者。「老爸沒時間和你說,我馬上要出門了。」在和朋友約見的路上,我完成了這篇文章,《我在簡書上擁有了第一本書》。今天,居然坐過站了。
  • 「學習知識」不說 learn knowledge
    今天是「堅持英語」堅持推送的第2578天在漢語裡說「學習知識」是沒問題的,因為動詞學習可以與名詞知識搭配。
  • 外刊精讀營,我們一起全面提高英文能力吧!
    前期做了很多課程調研,詢問了很多小夥伴對於外刊營的期待和想法,又經過2個多月的團隊共同探索,打磨了一個全新的外刊精讀營,有很多經典文章,更有一些創新之處,期待大家的加入!眾所周知,外刊是雅思、託福、四六級、專四專八及考研等眾多英文考試閱讀題的題源,堅持精讀外刊能夠提高英文閱讀能力,在英文考試閱讀題中獲得較高分數。
  • 桌面的這 10+ 件東西,幫我減輕了「日夜顛倒」的疲憊
    這張書桌被我大致地分成了兩個區域。左側四分之三的區域作為我的「學習區」,右側四分之一與飄窗相連的區域連同下面的兩個抽屜則用於擺放書籍,和其他物品。書桌右邊與窗戶直接有一塊空隙,我將原本放在腳下的插線板挪到了裡面,眼不見為淨。
  • 偽出國:有錢人的快樂你想像不到 | 外刊精讀 34
    Going nowhere 指的根本不是「哪兒都沒去的家裡蹲」,而是指flights to nowhere,中文是「偽旅行/偽出國」,英文是 :買機票在天上飛幾圈,幾個小時後回到原地。比如,你從北京坐飛機去泰國,欣賞完高空的景色後,不能降落在泰國,你就要打道回府了。空姐:您的「偽旅行」已經結束,歡迎待會繼續乘坐去新加坡的航班。
  • 讀懂一本書,精於一件事!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四個層次的閱讀方法: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每一本將「閱讀方法」的書籍,都能找到這個概念的影子,在此不詳細描述。Ps.強烈推薦這本閱讀方法的經典「人生必讀書」,莫提默·J. 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