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天下的太陽花/原創
一說到遺產,很多人就想到祖上或者是父輩給自己留下幾斤黃金首飾,留下幾棟房子,更有甚者,留下清三代的官窯瓷器,留下齊白石的花鳥畫,最牛的是祖上叫曹雪芹或者曾國藩。
有的人閱讀後,書不知道丟到什麼破地方,內容上沒有留下一片雲彩,甚至連書名記不住了。只留下一絲絲疲倦和一段被白白浪費的時光。
其實嘞,讀了一本書以後,也要留下一筆遺產才對,這筆遺產越大越好。自古就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看書以後,留存或者是沉澱在你身上的智慧越多越好。
三個月以前,堅持435天,每天閱讀15分鐘的習慣暫停了。最近,重操「舊業」,繼續這個優良習慣。
「再續前緣」,肯定要有不一樣的地方。
這次,我精讀標的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一兩年前,我就想看這本書,還專門看過別人的書評。有人說,這本書只看書名就可以,內容幾乎完全不用看。
但是,當我感到生活越來越忙碌的時候,當我看到我健壯的身體日漸消瘦的時候,當我發現各種私事公事應接不暇的時候,我又想起了「她」。
美國的兩位作者凱勒和帕帕森說:「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你在你生活中瞎摻合什麼嘞?搞得那麼複雜臃腫,整天神經抽風連軸轉?
作者並沒有講什麼大而空的道理。
他舉了自己經營企業的例子,這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等他講到多米諾骨牌的時候,我攤開雙手,做出恍然大悟狀。
不管多米諾骨牌有多少張,不管後面的多米諾骨牌比前面的大50%,只要遵循所有多米諾骨牌的內在邏輯, 然後啟動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你就能推倒所有的多米諾骨牌。
作者強調「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正如最重要的多米諾骨牌只有第一張一樣。在生活和工作當中,你只要找到最重要的這一張多米諾骨牌,你面對的困難、挫折、忙碌和複雜等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這個時候我被雷倒了。機智如2000多年前的阿基米德早就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顯而易見,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和阿基米德的支點都是一個媽生的。
如何找到這個關鍵的骨牌和支點?在大局視野下,和當前焦點結合。作者用一張圖說得非常清楚。(如下圖)
在當今世界的AI科技潮流大局中,百度不但ALL IN AI,事實上他早已「AI IN ALL」,但他的焦點就是「Apollo無人駕駛」平臺。
作者說,「最重的事只有一件」。那麼,這件事到底是什麼嘞?
每個人的生活,每個人的工作,每個人的一天都完全不同,作者無法給出我們具體的答案。但是,作者給了我們一套方案。
根據你的人生目標,從十年以上的長期目標,到三五年的中期目標,再到年目標,月目標,天目標,根據這些目標,採取倒推法,找到關鍵問題。
言下之意,關鍵問題只有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路徑很多,我們必須找到其中的優先事務。
最重的事只有一件,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件優先事務,我們必須追求卓越的效率。
為了讓優先事務得到VIP的待遇,必須給優先事務預留時間段,並且徹底捍衛這個時間段。
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開發了一個效率公式:
優先事物的效率=工作質量/工作時間。
預留的工作時間一定,要讓優先事物的效率更高,就必須大幅度提高工作質量。
關於提高工作質量,作者指出三個承諾:專業精通,有目標的激情和自我負責的態度。
至始至終,這本書在每個環節都強調「重要的事兒只有一件」,一切目標,一切時間,一切效率都圍繞著這件優先事物。
全書大致講了這些內容。作者更多的是給我們強調了一種理念:挑選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全力以赴去完成它,那麼,我們將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郎朗兩歲半就開始演奏鋼琴,一生專注鋼琴演奏;
貝克漢姆七歲的時候就加盟了父親執教的業餘足球隊,專注踢球直到38歲時宣布退役;
巴菲特從11歲開始買第一隻股票,到88歲的今天,一生都在炒股票;
李嘉誠從22歲開廠,一直到今年90歲,才把整個事業交給孩子。
以上這些人生得意者,一直專注於彈鋼琴,踢足球,買股票和做生意等等,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你可能嘲笑說,這些人成功靠的是天賦、運氣、背景和條件,但是,除了勤奮之外,他們難道不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最好踐行者嗎?
這是這本書給我留下的最重要的啟發,最有價值的「遺產」。
如果說只留下「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句話,讓我天天念叨,喋喋不休,那也太小看了我精讀這本書的整個過程。
我還附帶收穫了價值連城的三筆遺產。
1,實施完整的精讀體驗。
自詡為讀書人,讀了很多年書,也讀了很多本書。好像除了以前的教科書,會反覆閱讀,反覆理解,不停練習,還要參加一些考試外,讀其他書的時候,翻一遍就over了。
我想,不只是我,很多人的閱讀習慣跟我也是一樣。
這次,我設計實施了以下5環精讀方案:
a,打卡。
我自己給自己打卡,這樣保證閱讀的連續性和習慣性。
b,每次閱讀15分鐘。
最高效的閱讀時間就是最初的15分鐘。絕對不要花更多的時間,「勞民傷財」。
c,記錄與傳播。
把閱讀要點和思考做一個簡單的記錄,然後放在微博上。這是對閱讀內容的書面整理和確認。
d,系列化即興演講。即興演講把書中的精華內容和我們的生活思考融合起來。
e,寫書評。
關鍵性環節寫出書評。這相當於是進行一次邏輯嚴密的融合創造,也是對即興演講內容進行再加工。
寫這篇文章也一樣。
2,「雙力訓練」。
這本書,主旨簡明扼要。每次閱讀時,腦海中就浮現這八個字「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句話像幽靈一樣,神出鬼沒。
出現次數多了,我們就會思考:生活中,哪些事情沒有突出最重要部分?哪些事情是需要優先安排?哪些項目需要直接砍掉?
同時,這進一步逼迫我們去做出選擇。
在不停地「思考力與選擇力」訓練中,我把我半年度計劃重新精簡:項目變少,變輕,更聚焦。
在認知升級方面,我把教育,時尚,投資與管理等多餘領域砍掉,只留下演講與習慣的閱讀研究。
在孵化線方面,我減少了項目的實施:時尚項目的實施,變為溝通優秀的女裝設計師;投資項目的落地,變為考察與評估。
這就是這本書引起的思考力與選擇力的訓練,它讓我學會思考,提高決策力,做生活的減法。
3,踐行並養成習慣。
寫到這兒,我繼續情不自禁地記起這句話: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我要把這句話像念經一樣,每天早晚誦讀三遍,那怕有人把我當「神經病」?
不僅如此,在和別人聊天和分享的時候,把「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理念隨時嫁接使用上去。
當然,如果你只看到這些就認為是我學到的全部,那太小覷我鳥 。
閱讀的最高境界是踐行。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把每天和每類事情都選擇為最重要的一個件事兒去完成。
我在種子習慣上已建立「每天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習慣項目,將每天打卡和訓練。
書中講,一個習慣至少需要66天來養成,那麼我將採取77天的方式來養成這個新習慣。
這也是「楠天100%習慣養成實驗室」第八個項目。
今天,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完成這篇文章。
最後,我特別想說一段話。
一年半以前,《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改變我習慣的起點。從此,我每天堅持「即興演講3分鐘」,讓我的演講理念與實踐都有了質的飛躍。
今天,《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改變了我躍遷軌跡。
我習得了精讀一本書的絕技,提升了思考力與決策力。
最重要的是,我開始做人生的減法,集中時間與精力,專注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養成「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習慣,讓生活從此與眾不同。
此時,我向天大吼:這就是閱讀的力量。閱讀,給我們留下了如此豐富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