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助產士家族與產鉗的故事

2020-12-20 鳳凰網讀書

原標題:男性助產士家族與產鉗的故事。

產鉗發明於17世紀,但直到18世紀早期才廣泛用於醫學上的分娩。這是因為產鉗的發明者:一個男助產士家庭,為了賺錢而對外界保密。

攝政女王凱薩琳·德·美第奇在位期間宣布禁止新教醫生入內——這是她反對胡格諾特運動政策的一部分——威廉和吉納維芙·張伯倫和他們的三個孩子彼得、西蒙和簡在1569年由於新政從法國逃離到英國。到達英格蘭南安普敦後不久,他們又有了一個兒子,他的名字也叫彼得。有趣的是羅斯瑪麗·曼德(Rosemary Mander)教授在2004年出版的《男人與母性》(Men and Maternity)一書中提到,這個家庭「在給孩子起名時特別缺乏想像力」。

這個家裡的兩個小彼得和父親一樣成為了男助產士,並很快學習到了這項技能。老彼得在倫敦開了一家自己的診所,很快就成為了當地著名的「助產士」---這一詞語很快代表了所有的男助產醫生的代名詞。他成功替安妮王后(詹姆斯一世的妻子)和瑪麗亞王后(查爾斯一世的妻子)接生。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大約就是在1600年他們家發明了助產鉗,但確切的日期和發明者仍是個謎。

張伯倫一家自稱他們是科學知識淵博的人,較女性而言在接生上更有技巧、有著更先進的工具。

內科醫生兼歷史學家歐文·勞登(Irvine Loudon)在《醫學史通報》(Bulletin of Medicine)中這樣解釋:「男人接生婆』這個詞帶有貶義色彩(這就是著名的『男人接生婆』的卡通形象),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精英接生婆——用現代的術語來說,就是產科醫生,但一般他們會用『accoucheur』這樣更花哨的詞語。

1612年,英國皇家醫師學會指控老彼得「非法和邪惡的行為」,因為他開的藥是內服的。在英國只有執照的醫生才能提供這種服務。幸運的是,在有勢力的朋友們的保釋下,他很快就出獄了。

張伯倫設計的(Chamberlen)鑷子是為了在難產的情況下安全地將孩子取出。但以前的助產裝置,是類似一個鉤子的東西,會把腹中的孩子殺死來避免母親遇到生命危險,或者母親會產下一個胎死腹中的孩子。

張伯倫一直在改進他們的鉗子設計:原來那對鉚接的關節幾乎不能移動,所以這個位置被一個充當樞軸的銷所代替。最後,張伯倫發現,要用帶子穿過每個刀片上的孔。產鉗有一個彎的頭部夾住子宮中嬰兒的頭部,並提供良好的抓力並收縮。

後來張伯倫兄弟把他們珍藏的家庭秘密——一把鑷子放在了一個巨大的、有著鍍金的雕刻箱子裡。

英國兒科醫生彼得·鄧恩在1999年12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道:「每個人都認為盒子裡裝著一個巨大,設計精良的機器。」「只有張伯倫一家才能進入鎖著的產房,驚訝的親戚們在門外聽到鈴聲和其他一些奇怪的聲音,他們認為張伯倫家的「秘密」工具開始起作用了。」

在產房裡,在腹部開刀之前,張伯倫就會把準媽媽的眼睛蒙上,這樣她就看不到工具了。接生婆用毯子蓋住女人的下半身,然後他會通過觸摸的方式來完成他的工作,因為在毯子下面看是不合適的。這些毛毯為他們的秘密工具又增加了一層保護,以免產房裡走動的勞動婦女看見這秘密工具。

在當地女助產士在遇到生產困難的產婦時第一時間就會去找張伯倫,這就是為什麼張伯倫家對這個秘密工具守口如瓶的原因:這樣他們就可以憑這個噱頭繼續賺錢,因為他們是唯一擁有神秘的工具來解決難產案例的助產士。當時佝僂病的流行通常會導致女性盆腔畸形,這意味著讓張伯倫家提供助產服務的需求提高了很多。

作家Wendy Moore在《英國醫學雜誌》上寫道:張伯倫一家是精明的商人。他們在廣告中宣傳他們的服務,並通過把鑷子放在有蓋的車廂裡,然後用一個巨大的盒子把它們運到產房,從而保護他們的發明不被競爭對手看到。

1634年,當助產士們批評「鐵製的助產工具」的時候,這個秘密被悄悄透露了出來,但直到1699年後,產鉗才被完整地生產出來。

在17世紀和18世紀的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群體中,掌握商業秘密以保證自己的最大利潤是很常見的做法。但民間還是有很多關於張伯倫家產鉗的傳說,但比利時和法國人認為佛蘭德醫生實際上是現代產科產鉗之父。

1902年6月,英國醫學雜誌刊登了一篇簡短的文章,評論說產鉗可能是彼得的祖父發明的。他是一位傑出的發明家,以發明風力推進的馬車而聞名。作者還指出,真實情況也有可能是「張伯倫夫婦從一些不知名的的醫生那裡購買的」。「毫無疑問,張伯倫夫婦以一種非常商業化的精神來對待他們的知識(無論這些知識是哪裡獲得的)。」小彼得的兒子彼得三世是為數不多的真正獲得醫學學位的張伯倫家族成員之一。但他也發現自己與皇家醫學院的意見合不來。

皇家醫學院認為他浮誇、輕浮的著裝風格看起來實在令人不適,並威脅說,除非他遵守會員們「得體、端莊的著裝」,否則將不會接納他。彼得三世在叔叔去世後擔任國王的內科醫生,在未來的國王查理二世出生時,他正在亨利埃塔·瑪麗亞皇后醫院工作。

彼得三世拒絕照顧貧窮的病人,他只為那些能夠給他足夠豐厚報酬的人看病。他試圖通過提供緊急服務來創造一個助產士壟斷接生行業的局面產婦只有在助產士的照顧下才能進行生產。學院認為這個提議是傲慢自大的,宣稱它「基於這樣的假設,那他比王國裡所有嚴肅和博學的醫生都更有技巧了」。

彼得三世因為不參加學院的會議而被開除後,他搬到了埃塞克斯,這裡並不在學院的管轄範圍之內。他的大兒子張伯倫·休很快就加入了父親的助產士事業之中。

1670年,張伯倫·休前往巴黎,希望將他們的家族秘密助產鉗賣給法國政府。男助產士在當時風靡一時,路易十四為了他懷孕的情婦順利生產開始僱傭男助產士。張伯倫·休告訴法國皇家醫生朱爾斯·克萊門特,他會以1萬艾居的價格將助產鉗的專利賣給他。

在同意之前,他和他的工具將接受著名外科醫生弗朗索瓦·莫裡索的測試:張伯倫·休必須成功接生一名38歲的婦女,而且她患有侏儒症和骨盆畸形,已經分娩了8天。他和產婦被關在產房裡三個小時,但這位不幸的產婦最終死於難產,從此這個張伯倫家的秘密工具將不會在市場上被準許銷售。

但事實證明,這次旅行在另一方面還是有利可圖的。張伯倫·休得到了一份模里西斯流行的書籍《女人的煩惱》。他隨後出版的譯著《助產士的成就》於1673年出版,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這本書後來成為英國未來100年裡,標準的助產士教科書

在書的前言中,張伯倫·休提到了家庭的秘密:我的父親、兄弟們和我自己(據我所知,在歐洲沒有其他人)長期以來都在練習一種幫助女性分娩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對她們和嬰兒沒有任何的傷害;所有其他的助產士(由於沒有這樣的技術,被迫使用共同的方法)都開始學習這種接生方法,因為原來的鉤子會損傷到產婦或嬰兒,有時是兩者。通過這種手工操作,分娩的過程可以(在最小困難的情況下)以更少的痛苦和更短的時間完成,這對婦女和兒童都有極大的好處,而且沒有危險。

由於法國的男性助產士對提高他們的報酬也格外感興趣,休在書中鼓勵醫生們儘可能多的做助產手術,而不僅僅是診斷複雜的病例。

儘管助產鉗挽救了許多生命,但它們並不是完全無害的。「另一方面,我們有一些人被當局敦促使用最新的助產工具而不是助產鉗,全科醫生往往是因為手術時間過長,導致了胎兒死亡。「婦產科教授J.A.C. 科諾克在1904年英國醫學雜誌的一篇文章中解釋道。

另一方面,同樣值得信賴的醫藥當局稱,產鉗是所有產科手術中最血腥的。科諾克指出,如果不及時使用產鉗,可能會導致宮頸深裂,導致婦女無法生育下一個孩子。他指出,圓形大廳醫院的統計數據反映了產婦死亡率的增加,同時還有嬰兒死亡率的急劇下降,以及助產鉗的大量使用。

到18世紀70年代,男性助產士已經成為醫療機構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一些富人的身份。

1688年,皇家醫師學院指控休無證行醫,儘管他在過去的15年裡一直是皇家宮廷的一名醫生,主治瑪麗女王和未來的安妮女王。隨後他逃到了蘇格蘭,最後又逃到了荷蘭。在荷蘭,他把自己的秘密產科器械賣給了荷蘭外科醫生亨德裡克·范·隆修斯,但據說休只賣給他了半把鑷子。

當然,張伯倫·休依舊給他的長子取名休。小張伯倫·休沒有自己的男性繼承人,據史實記載,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最終洩露了家族的秘密。1733年,在小張伯倫·休去世的5年後,一種很像張伯倫家族的助產鉗被廣泛使用。1752年,英國著名的產科醫生威廉·斯梅利發表了關於助產學理論和實踐的論文,在論文中他概述了正確使用產鉗的方法。他重新設計的刀片上有一個骨盆曲線,他的「英國助產鎖」創新意味著刀片可以進入女性的身體

那個時代的醫療機構認為助產士是一份地位較低的工作。但是隨著產鉗的引入,更多的男性被吸引到這個領域。只有助產醫師協會的成員可以使用這種手術工具,而只有男性可以進入助產醫師協會。到18世紀70年代,男性助產士已經成為醫療機構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一群富人。

最初的張伯倫助產工具於1813年在其家族埃塞克斯修道院閣樓的一個活板門下被發現。除了四對鑷子,人們還發現了一堆槓桿、魚片和鉤子。據羅斯瑪麗·曼德爾說:「如果說這四代人都是一個家庭的成員,這就不會是一種很輕鬆的說法了,因為在這個家庭裡,女性要為自己和家庭負責,而男性則要為自己和妻子的生命負責。」

當男性助產士被冠以「產科」醫生的綽號時,他們最終成就了自己的身份。因此,由於張伯倫的貢獻,父權制和家長制開始滲透到產房。羅斯瑪麗·曼德爾寫道:「雖然分娩是女性的事,是在家庭關係基礎的社會背景下進行的,但是由於男性進入分娩領域,將其轉變為一種偽醫學的現象,使男性可以無限制地進行幹預。」這種轉變可以追溯到張伯倫家族:「這個家庭的四代人見證了助產士實踐中根本變化的開始。」

相關焦點

  • 走進產房之產鉗的秘密
    在這裡,小編想說的是歷史上產鉗曾經作為一個家族的秘密武器保守了近一百年錢伯綸家族靠著這把神秘的、操作時能發出叮叮噹噹響聲的武器救活了無數的母嬰,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成為了當時紅極一時的助產家族。直到1813年,人們從錢伯綸曾經居住的房屋閣樓地板下找到了5把設計優良的產鉗,才徹底揭開了這個秘密(當然,現在有些學者在批判錢伯綸家族為什麼不把這個技術公之於眾,這樣又能救活更多的母嬰)。
  • 順產巨大兒,用產鉗把孩子夾出來,寶寶缺氧有淤血
    6點半的樣子護士把我叫醒讓我出產房在待產室外面多走走,8點多又進產房,助產士檢查宮口只有5指,開始打縮宮素,宮縮的頻率更高,每一次宮縮感覺肚子都要裂開一樣。11點多檢查宮口開了6指,助產士人工破了水,等到13:00多宮口才開完,助產士問我有沒有想拉的衝動,我說有,她說那就對了,叫我抓住每一次宮縮的機會,只要肚子一開始痛就用力,把那坨拉出來,但是不要叫出聲,咬著牙使勁,生了很久孩子都不出來,助產士讓我下床活動活動,我痛得實在太難受了,一個人在那默默的哭,護士問我怎麼了,太孤單要家人陪嗎?我說是。
  • 助產士的解釋令人服氣
    文|好孕姐表姐在醫院當助產士,而在生產時遇到各種各樣的事也是再正常不過了。而跟她聊天時,說起來產房裡的各種事件,令人唏噓。當時有名產婦是選擇剖腹產的,但是在手術的過程中,因為寶寶的頭在下面,取不出來,醫生強調必須用產鉗了。而在生產後,因為寶寶額頭被產鉗夾傷,所以產婦情緒比較激動:「我都選擇剖腹產了,怎麼還用產鉗?你們醫生真不負責任,我要告你們。」還好因為寶寶頭上的傷很快恢復了,這件事也算完美解決了。
  • 「大夫,能別用產鉗嗎?」媽媽一個動作為寶寶「擋災」,醫生淚目
    導讀:「大夫,能別用產鉗嗎?」媽媽一個動作為寶寶「擋災」,醫生淚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大夫,能別用產鉗嗎?」媽媽一個動作為寶寶「擋災」,醫生淚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產婦拒絕用產鉗,丈夫不顧離婚威脅偷偷籤字,醫生:這才是親老公
    一大早,一個產婦就以死抵抗,堅決不讓助產士給她使用上產鉗,可她的情況已經很危險了,再不著手將孩子取出來,胎兒隨時會窒息死亡。看看眼前的丈夫,這位打死不讓醫生使用產鉗的「硬漢孕婦」問道:你同意醫生用產鉗接生兒子的?丈夫點點頭。
  • 產經:頭胎產鉗,二胎直接剖,三胎催眠分娩
    歡迎大家了解yoyo的分娩故事:產經:頭胎產鉗,二胎剖腹,三胎催眠分娩作者:yoyo,何春蕾催眠分娩課程學員主任對我說,要加油使勁,如果再過一小時還不能順產的話,就只能上產鉗了。我不由得有點慌了,著急地對肚子裡的寶寶說我們一定要加油。然而一個小時又過去了,依然沒有明顯進展。醫生擔心發生宮內窘迫,因此決定實施產鉗助產。
  • 「不要用產鉗,再讓我試試」產婦的一句懇求,為孩子繞開產鉗之痛
    這時,醫生會用一種叫「產鉗」的工具助產。原本虛弱至極的她,被這句話驚醒,生怕冰冷的產鉗夾傷了寶寶,為了讓孩子不受產鉗的疼痛,瑜兒硬撐著對醫生說:「不要用產鉗,再讓我試試吧。」醫生看到產婦這樣堅持,瑜兒早在生產前做過功課,聽說過跪式分娩的姿勢。
  • 【四院故事】暖心!助產士紙上「對話」聾啞產婦
    多張紙條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呢由於張女士是聾啞人,助產士在進入分娩室之前就做好了準備,在紙上寫好了分娩注意事項,並且在分娩過程中把口述寫成文字給張女士看。張女士從轉入待產室後,生產期間樊敏助產士不僅給予了嚴密監測和指導,還通過點頭、微笑鼓勵等方式為她加油打氣。
  • 四個小故事,告訴你:為什麼說「好的助產士,從來不催生?」
     有一天,一位孕婦問我,一個好的助產士的標準是什麼?這個話題比較敏感,也很難一兩句話能說清楚。半認真半開玩笑的,我說:「好的助產士,從來不催生」。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孕婦都不明白,我就講四個小故事,聽完了這四個故事,孕媽們就都明白了。
  • 四個小故事告訴你:為什麼說「好的助產士,從來不催生?」
    有一天,一位孕婦問我,一個好的助產士的標準是什麼?這個話題比較敏感,也很難一兩句話能說清楚。半認真半開玩笑的,我說:「好的助產士,從來不催生」。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孕婦都不明白,我就講四個小故事,聽完了這四個故事,孕媽們就都明白了。
  • 助產士用3D模擬圖讓你看到順產疼在哪,每一位寶媽都是「勇士」
    助產士用3D模擬圖讓你看到,生產全過程。產前陣痛,開宮口的疼痛在正式生產之前,大多產婦會先經歷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的陣痛。陣痛開始的時候可能不是那麼嚴重,隨著時間的推移,陣痛會變得一次比一次強烈,並且間歇的時間也會一次比一次短。
  • 為愛滋病產婦引產羊水入眼 長沙一助產士寫書講述16年產房故事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4日訊(記者 彭放 通訊員 黃配)明天是國際助產士日。今日,長沙市第一醫院婦產科的醫護人員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產房故事》。陽成英是該院一名資深的助產士,她把自己在產房工作16年的經歷寫成100個故事,集結成書和姐妹們分享。「我很驕傲自己成為迎接新生命的第一人。」
  • 王瀛培 | 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助產士的式微及其原因(1949-1966)
    代表官方對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進行總結的《新中國預防醫學歷史經驗》一書指出:「50年代後期助產士培養工作下降的原因是,區、鄉衛生院普遍建立,需要能獨立工作的婦幼保健人員,但按舊中國規定,助產士沒有處方權,不準使用產鉗,因此,在基層工作有很多困難,畢業後分配上存在問題。
  • 害怕醫生使用產鉗,產婦拒絕順產,醫生:多慮了
    前幾天小梨的表姐生娃了,因為胎兒缺氧,在生娃過程中,醫生給胎兒使用了產鉗,結果表姐家的娃臉上就莫名其妙的帶了一塊「鉗印」,看著白胖的小傢伙臉上帶著一塊印記,小梨開始擔心了,如果自己生娃時也要用產鉗,會不會也會給娃留下印記呢?一直打算自然生產的小梨,開始盤算著要不要更改生娃計劃,以防到時候給娃造成傷害。於是小麗在產檢時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醫生。
  • 生娃上產鉗的傷害有多大?婦產科醫生說了實情
    但我發現,很多人對助產有很深的誤解,尤其是——產鉗。 下面,先聽我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惠子是一名老師,懷孕期間做足了功課,產科理論知識都能趕上我這個科班出身的醫生了。
  • 產鉗為何繼續使用?
    產鉗是什麼?產鉗是產婦難產、胎兒胎頭不能娩出時常用的助產輔助器械。當產鉗的葉片被鎖住後,能輕柔而牢固地牽引頭部,一旦胎兒的頭部露出後,身體的其他部分就很容易順勢產出。產鉗會導致胎兒死亡嗎?1、處理得當,一般情況不會產鉗是難產助產的常用工具之一,只要手法得當,放置產鉗的位置得當,一般對胎兒沒有什麼損傷。但是產鉗畢竟是金屬製品,因為有器械的操作,可能會損傷產道軟組織或對胎兒頭部被夾持的部位造成損傷。
  • 「別給寶寶用產鉗,我再試試」,產婦的一句懇求,讓醫生無奈
    生產的過程充滿未知和不確定,在極少數情況下出現難產時,醫生會使用產鉗幫助孕婦生產。醫生建議使用產鉗幫助孩子出來,果果卻拒絕了,「別用產鉗,我再試試,不要讓孩子受傷」。為什麼產婦都會拒絕醫生使用產鉗?我們先了解一下產鉗的使用方式。
  • 一個讓人腿軟的低位產鉗 胎兒窘迫,持續性枕橫位
    感謝丁香園論壇站友@janeily1014分享的精彩病例~ 病例簡介 昨晚因為「胎兒窘迫,持續性枕橫位」拉了一個低位產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