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來了個「李叔叔」 扶貧幹部當上「孩子王」

2020-12-17 新快網
■2020年1月9日,李海龍與孩子們在第一屆「精準扶貧杯」小圩小學繪畫比賽頒獎儀式現場。
■李海龍個人捐贈桌球臺,教孩子們打桌球。
■2019年11月26日,中山市僑界青年高爾夫球聯誼會會員企業家們捐贈5萬元設立了「小圩村教育扶貧獎助學金」。
■李海龍和駐村工作隊及村幹部一起集資購置籃球架,豐富村民的業餘生活。

中山市僑聯駐肇慶市封開縣小圩村工作隊隊員李海龍

「李叔叔,明天早上還要來學校教我們打籃球哦,我們不見不散!」

「李叔叔,明天中午你還來學校圖書室教我們畫畫和看書嗎?」

「李叔叔,我明天中午講個故事給你聽好嗎?」

「李叔叔,你下周一什麼時候回小圩啊?我想跟你一起去跑步。」

「李叔叔,我想跟你去學打桌球,你們下午幾點鐘下班?」

幾個月下來,李海龍與肇慶市封開縣長崗鎮小圩村小圩小學的孩子們成了好朋友,當起了「孩子王」,「我們無話不談,大到學習和人生夢想,小到惡作劇和被爸媽訓的醜事,這群跟我女兒年齡差不多的孩子,我是打心底裡喜歡。」李海龍告訴新快報記者。但與此同時,他也看到這些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方面與城市孩子的巨大差距,更感責任重大,「讓這些孩子學得開心、活得快樂,有美好的未來,是我給自己定的要求。」他說。

■採寫:新快報記者 陳斌

■圖片:受訪者提供

孩子們充當橋梁 扶貧工作更順暢

2019年5月,李海龍開始擔任中山市僑聯駐肇慶市封開縣長崗鎮小圩村扶貧隊隊員,他習慣早上晨跑,在小圩小學遇到來上課的學生娃,相互打招呼成了見面的「開場白」,後來一起跑步、做操、打籃球,逐漸混熟了,業餘時間他教孩子寫字、畫畫、打桌球,就此成為忘年交的「孩子王」。

在他看來,教育扶貧是斬斷貧困代際傳承的最有效方式。看到這些孩子,他就想起自己上小學六年級的女兒,「女兒很支持我的工作,去年國慶專門跟她媽媽到我們村看我工作和居住的環境」。

有了孩子們做橋梁,李海龍覺得駐村扶貧工作順利多了,相對難啃的「硬骨頭」也能輕易攻克,「孩子們當我是朋友、親人,連帶著家長也把我看成兄弟,無形中就消除了隔閡」。

近距離的接觸,讓李海龍了解到小學的教材和運動器材還比較缺乏,他主動聯繫單位,組織黨員志願者和中山僑界企業家捐贈淨水器、學習用品、運動服、羽毛球拍、飛盤和籃球等物資,甚至自掏腰包,給村裡購置了桌球臺,又和駐村工作隊及村幹部幾個人一起集資給村裡配置了籃球架,豐富村民的業餘生活。

小圩村33戶貧困戶中,有9戶是因學致貧,在校就讀的貧困生有23名,為激勵孩子們奮發圖強、儘早學有所成,帶動家庭脫貧,在駐縣工作組和單位領導的支持下,李海龍積極推動,中山市僑聯2019年11月發動「中山市僑界青年高爾夫球聯誼會」的會員企業家捐資5萬元設立了「小圩村教育扶貧獎助學金」,為每位貧困學生發放1000元助學金,並獎勵2019年及往後考取高中以上(包括中專、大專、本科)的學生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獎學金。李海龍告訴新快報記者,他還在上一輪扶貧幹部的引薦下,聯繫了喜威(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給小圩村兩名2019年考取本科的貧困戶大學生捐助了教育獎學金每人8000元,助力她們圓大學夢。

五項脫貧計劃助力

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盧進州,你家六個孩子的獎助學金都到帳了吧?一共9000元。」「收到了,三月份就到了,另外的8000元獎學金也到了,真的謝謝你們!」

「盧進州,你家果園和鴨場今年豐收,有信心嗎?」「當然有啊,你們不僅獎補我鴨苗、飼料和化肥,還請來專業人員指導我養鴨、種樹,今年肯定行!」

李海龍笑著說起村裡的貧困戶盧進州,他說村委幹部和鄉親們現在都羨慕盧進州呢。

盧進州的6個孩子都在校讀書,他在鎮上企業做清潔工,一個月收入只有1700元,家裡還有70多歲的老母親,體弱多病,妻子要照顧老人和孩子,無法外出務工,只能在家附近務農,脫貧難度很大。得知盧進州的情況,李海龍與幫扶組領導、駐村隊和當地村委村幹部多次上門,為他量身訂製五項脫貧計劃:光伏發電、入股南豐綜合商業體,穩定長期增加固定分紅;資助六個孩子的學習費用;介紹工作崗位,實現穩定就業收入;獎補鴨苗、飼料和化肥,教授他種養技術,提升技能;幫他打開成鴨、水果等農產品的銷路,消費扶貧助力。

經過一年努力,曾經愁容滿面的盧進州終於喜笑顏開。6個孩子成績都特別好,李海龍介紹說:「他的大女兒2017年考取了廣東藥科大學本科,二女兒2019年考取了廣東海洋大學本科,三女兒現在讀高三,目標也同樣直指本科,四女兒、五女兒和小兒子在班上成績都很不錯,兩個大女兒會利用假期在外打工幫補家用,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2019年盧進州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132.25元,達到穩定脫貧的標準。他的經歷也觸動了村裡其他貧困戶和普通村民,整個村的勞動積極性和精神面貌都被提振起來,李海龍說盧進州常常對孩子們強調:「沒有國家的好政策,哪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你們一定要懂得感恩,要懂得回報社會,回報國家。」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向榜樣學習 | 一心扶貧,她帶著婆婆和孩子把家安在了村裡
    紅網時刻記者 陳雪驊 瀘溪縣報導 在很多報導裡,往往會用「以村為家」「把駐點村當成自己的家」等表述,來形容扶貧幹部融入當地的程度。在湖南瀘溪縣長坪村,有這麼一位扶貧女幹部,竟然真的拖家帶口,把家從城裡搬到了村裡,與當地群眾過上了同甘共苦的日子。
  • 扶貧幹部義務教學!錦屏九勺小學14名孩子有了「英語老師」
    陸顯紅給孩子們上英語課「英語老師」陸顯紅並非九勺小學專業教師,她是從錦屏縣政府辦下沉到九勺村幫扶的一名扶貧幹部。  扶貧幹部當上義務「英語老師」,這事在九勺村被群眾津津樂道。  2019年7月,錦屏縣一批扶貧幹部下沉到脫貧攻堅一線進行蹲駐幫扶,在縣政府辦工作的陸顯紅就是其中一位。
  • 陝西安康:四口人 四個村裡同扶貧
    原標題:陝西安康脫貧攻堅一線有這樣一家人 四口人 四個村裡同扶貧7月盛夏,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馬泥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員魏傑站在宿舍門口,望著霧蒙蒙的大山,心事重重。馬泥村山大溝深,雨季一來,懸在半山腰的村級公路隨時會因塌方中斷。
  • 把村裡的優勢資源整守護「留守」孩子的快樂
    王超凡、修雅、王一帆是侯營村、孫樓村的大學生,他們曾經是侯營鎮假期學校夏令營的學生,考上大學之後,在暑期又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到夏令營的工作中來。同時,侯營鎮假期學校夏令營也吸納了侯營村不少熱心志願者村民。為了支持假期學校夏令營的正常運營,侯營鎮黨委、政府幹部紛紛捐款、捐物,解決運行中物資缺乏問題。
  • 安慶青年幹部扶貧記
    ,在13個貧困村通過黨組織第一書記帶貨、直播電子商務扶貧、線上直播銷售等渠道,助力農戶致富增收。餘柳松:青春在脫貧攻堅中閃光餘柳松,桐城市交通局幹部,2018年選派到黃甲鎮楊頭村任駐村扶貧工作隊扶貧專幹,先後獲桐城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安慶好人」等稱號。餘柳松始終把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班子建設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建強配齊領導班子為脫貧攻堅提供組織保障。
  • 扶貧故事 | 珠實集團:情系貧困村,責任扛上肩
    他和村幹部共同努力,多措並舉推進黨建、扶貧工作,促進產業興旺、村民增收、道路暢通……他的堅守與奮鬥,化為碧園村的悄然蛻變。情系貧困村疫情防控責任扛上肩 「我不僅是扶貧幹部,也是村裡的第一書記,扶貧要在一線,抗擊疫情更要在一線。」
  • 吉水縣一扶貧幹部倒在工作崗位上 年僅46歲
    當前有千千萬萬的基層幹部奮戰在戰「疫」與脫貧攻堅一線,湧現出了眾多先進人物和優秀典型。江西省吉水縣扶貧辦幹部彭午林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他堅守崗位,盡心竭力,始終奔跑在戰「疫」與扶貧工作一線,最終勞累過度倒在工作崗位上。他的精神值得人們銘記和學習。
  • 扶貧政策好扶貧幹部好
    「家中積債多,俺兩口也幹不了啥活,加上沒一技之長……」談及2016年被村裡納入貧困戶時,他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必須要儘早摘掉貧困帽」就成了他們一家人共同的心願。「為了能讓我脫貧致富,扶貧幹部可沒少為我出主意,經過多方對比和考慮,我下定決心養羊。」李保現說。    說幹就幹,東拼西湊攢了近2萬元,親手搭建羊圈,又買來10多隻小羊羔,李保現開始了他的養殖事業。
  • 【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今天【講扶貧故事】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2020年9月,崇文鎮西龍門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小軍毅然放棄了讓孩子在市裡上小學的機會,把6歲的孩子帶到村裡上學,開始了「帶娃扶貧」的日子。「我下鄉五年多了,孩子上幼兒園時,一直沒有管過,現在兩個孩子,大孩子今年上一年級,還有一個小的孩子,家裡忙不過來經常打電話,我想著把他帶在身邊,最起碼能夠心靜下來,安心工作。"第一書記張小軍說。
  • 記因公犧牲的肇慶扶貧幹部沈海鴻
    ——記因公犧牲的肇慶扶貧幹部沈海鴻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田建川  他駐村扶貧僅半年,卻被群眾記在心裡、掛在嘴邊;他平凡的扶貧點滴、溫情故事被人們銘記;他猝然離世,令村民扼腕嘆息。  11月23日晚,廣東肇慶市懷集縣蓮社村駐村扶貧幹部沈海鴻遭遇車禍,於11月30日不治離世,因公犧牲。
  • 讓扶貧的陽光灑在孩子臉上
    原標題:讓扶貧的陽光灑在孩子臉上        清晨時分,會寧縣大溝鎮韓岔村的硬化村道上,幾個弱小的身影結伴而行。離他們不遠處的村委會門口,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奎正在等這幾個貧困戶的孩子來自己的住處上網課。    「孩子就是脫貧攻堅的未來和希望。」張奎說,尤其是在會寧這樣的貧困山區,讀書被看作每一個貧困家庭孩子唯一的出路。
  • 靖邊縣80後鄉鎮幹部白新榮倒在扶貧路上
    這麼好的幹部怎麼說走就走了!」靖邊縣席麻灣鎮大溝村委會主任高春在電話裡哽咽著說。高春口中的「好幹部」,就是靖邊縣天賜灣便民服務中心原主任白新榮。11月18日晚,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白新榮因勞累過度導致大腦出血,經搶救無效去世,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9歲。他的辦公桌上,沒有合攏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當天扶貧工作的內容。
  • 扶貧幹部楊明:不負好時光
    在位於秦嶺山區的陝西省洛南縣,有這樣一位扶貧幹部,參與組織了數十場推介洛南農副產品的網絡帶貨直播,銷售額達百萬餘元。他就是中國郵政扶貧幹部、洛南縣副縣長楊明。走下直播間,辣椒田、核桃林、豆腐坊和農民家的院落是這位扶貧幹部常出現的地方。
  • 汴梁三農|尉氏縣崗李鄉袁莊村三任第一書記的扶貧接力
    貧困戶袁長發家中七口人,平時供養三個孩子上學,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生活窘迫。張柏鬆動員他養殖山羊160隻收入可觀。有了脫貧致富動力後,袁長發還利用擅長做飯的手藝,買來了二手貨車,承辦流動包桌宴席,一年收入五六萬元!」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袁莊村產業發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全市扶貧基地現場會在袁莊召開,張柏松榮獲開封市脫貧攻堅第一書記榮譽稱號。
  • 百名記者進百村|村裡有個小夥兒叫「小丁」
    老支書半開玩笑地介紹,「他既是俺村的扶貧專幹,又是金融專幹。」小丁的「官帽子」是毛遂自薦得來的。中專畢業的小丁南下打工,2016年回來後想給村裡做點事,就找到了村委會。幹了快30年村黨支部書記的張海峰眼一瞪:「就你還想當幹部?」
  • 四川擬表揚一批第一書記和扶貧幹部
    4月2日,四川觀察記者從省委組織部獲悉,全省將集中表揚一批省內對口幫扶、涼山州綜合幫扶以及第一書記、一線扶貧幹部。>營山縣「五個一」幫扶力量協調小組辦公室幹部彭桂林蓬安縣政府黨組成員、扶貧開發局黨組書記、局長母海濤蓬安縣錦屏鎮黨委書記(十二)眉山市宋
  • 採訪札記: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的「鄉村夜話」
    來源標題:採訪札記: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的「鄉村夜話」 新華社石家莊6月8日電 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同住一宿暢聊,是我和他幾年前的約定。
  • 追記佛山順德扶貧幹部曾小舟——一葉小舟「擺渡」脫貧奔康夢
    他們期盼這位笑呵呵的順德扶貧幹部,再次站在田間地頭,再為他們講講扶貧政策,再為他們找找致富門路。「還是這位順德來的幹部有辦法」兩年多過去了,陳妃成至今還記得與曾小舟的第一次見面。2018年6月15日,作為陳家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和扶貧第一書記,曾小舟來到陳家村報到。
  • 「我的扶貧故事」這個秘密李奶奶到現在也不知道丨普定縣穿洞街道...
    「戴書記,快來我家坐,喝點水。哎喲,去年我燒壞的那兩百塊錢,全靠你給我拿去銀行兌換了,不然憑我一個大字不識的老太太,說破嘴跑斷腿,也換不成新錢,謝謝戴書記你了!」國慶期間我值班,在村裡巡查時,遇到80歲高齡的李迪秀,非要讓我去家裡坐。
  • ...到「萬能充」|七星關區團結彝族苗族鄉青林村扶貧幹部石明林
    最近,我們村裡的蔬菜大棚西瓜苗長起來了。我經常來到產業基地,和村民們討論沙地西瓜今年的漲勢,看到他們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我很欣慰。  我叫石明林,今年37歲,是貴州省畢節市供電局派駐七星關區團結彝族苗族鄉青林村的扶貧幹部。駐村兩年多來,我親眼見證了青林村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