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2018年11月7日,戊戌年(狗年)九月三十。「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曆書記載:「鬥指西北維為立冬,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也。」
冬季的主氣為寒,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故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斂陰護陽。冬季對應人體的腎。腎功能強健,就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反之則會使人體的新陳代謝失調而發病。因此,冬季養生很重要的一點是「養腎防寒」,即防外感「六淫」中的「寒邪」。
起居調養:
1、早睡晚起,節慾以保養陽氣
早臥晚起,節慾補陽,開窗通風《黃帝內經》曰:「冬三月,天地閉藏,水冰地坼,無撫乎陽,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晚上10點就可以準備睡覺了,儘量避免夜晚活動或工作;早上起床最好是在太陽出來後1小時內起床,以收藏陽氣。《千金方》曰:「是月夫婦戒同寢,忌純陰用事。」節慾以保養元氣。立冬的陽光不烈不燥,暖度適宜,正是陽虛質最需要的陽氣之源,多曬曬後背比吃什麼補藥都養生。另外,北方室內開始供暖,要定時開窗通風,避免室溫過高,不然毛孔為了散熱而大開,出門遇冷氣一襲擊就會感冒。
2、不熬夜,注意保暖
立冬以後,在陽氣潛藏的冬季不要熬夜,很傷陽氣。初冬剛來的寒,不引人注意,若保護不及時則進入體內,所以冬天要著重防寒保暖。不要以自身陽氣抵禦寒冷,保腰下之暖,褲子穿暖,腰勿露出,襪子穿厚,節慾保精,每晚泡腳更要堅持。
飲食調養:
「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元代《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少食生冷,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滋陰潛陽。
宜吃:糯米、高粱、慄子、大棗、核桃仁、桂圓、南瓜、生薑、牛肉、羊肉等的食物。
忌吃:豬腰子、羊腰子、花椒、胡椒、韭菜、霜打熟菜。
1、宜食白菜、蘿蔔
「冬月不可多食蔥,令人發疾。」——《本草》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需要加溫以抵禦寒冷。此節氣又是乾季向寒季轉換的過程,燥的感覺更加明顯,飲食宜「滋陰潛陽」。立冬後的白菜、蘿蔔肥美味甜,且有消食下氣的功效。涼物熱吃,炒熟或煮熟後熱吃,既不傷脾,又解了燥氣。
所謂「百菜不如白菜」,中醫認為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清熱解毒的功效。還有豐富的維生素E、C,多吃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的功效。此外,白菜的纖維素不但能起到潤腸,促進排毒的作用,還能促進人體對動物蛋白質的吸收。而蘿蔔中維生素A、C的含量特別豐富,生吃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生氣的功效;熟食則能益脾和胃,消食下氣。不但如此,還有銀耳、豆腐等物,冬天可以常吃。
2、宜多食養腎食物
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而陽氣根源於腎,故寒邪最易中傷腎陽。因此立冬後宜多食養腎食物,以提高人體禦寒能力。腎陰虛者,可多食海參、枸杞子、銀耳等食物;腎陽虛者,宜多食羊肉、狗肉、韭菜、肉桂等。
推薦一粥一湯,補腎養陽。
黑芝麻粥(本草綱目)「服黑芝麻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澤不飢,二年白髮返黑,三年齒落更出。」——《本草綱目》
食材: 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備用,粳米洗淨與黑芝麻入鍋同煮,旺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補益肝腎,滋養五臟。
紅棗燉雞湯主料:土雞半隻、紅棗適量
做法:土雞剁大塊,放入滾水氽燙1分鐘撈出備用;紅棗洗淨,備用;將所有食材、水和調味料,放入電子鍋內鍋即可。
功效:「雞湯補虛」的功效也為人所知曉。雞湯還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的作用。很適合在這個季節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