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對周邊環境不斷探索的經過。在這樣的經歷之中,我們不斷汲取知識形成獨屬於自己的思想觀念,隨著時間的 推移,年齡的增大最後形成固化。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生長環境,所接受的教育,自己所形成的興趣愛好,家中長輩的行為舉止,都會對其產生巨大的影響。
良好的生長環境會促進孩子的快速成長,不好的生長會阻礙孩子的良好發展,從而導致其不能夠健康成長,最終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對孩子形成良好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小時候是家長進行教育的最好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自身的閱歷不是特別的豐富,而且對周邊的環境充滿了探索心,因此對所有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對所見到的行為都會本能地進行模仿,以此形成自己的主觀思想意識。
在這個階段所形成的觀念,在後期是很難進行改變的。在這個階段又因為其主要在家庭之中進行成長活動,所以父母的行為舉止便是他模仿學習的樣子。
大家常說「孩子是父母的的倒影」指的便是這件事情。在孩子幼年的成長過程之中,父母的行為舉止,基本決定了其日後為人處世的方法。因為其個人行為都是通過父母言傳身教所得到繼承的,如果一個家庭之中父母的行為是自私自利的,那麼所培養出來的孩子基本也相差不多,因而為人父母必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品德修養,才能為自己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樣我們可以在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之中,不斷寬闊自己的眼界,開闊自己的心胸,提升自己的格局,並儲備豐富的知識,改善自身的品德修養。在這個知行合一的過程之中,不斷去減少自己的私心,從而獲得大家的認可與贊同。
一個人的眼界決定著其的心胸,一個人的心胸決定著一個人的格局,一個人的格局又影響著一個人的事業。而無論是個人的眼界,格局都是依託著讀書學習而得以提升實現的。
一個不喜歡讀書學習的人,很容易導致自己變得目光短淺,在面對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只能夠看到眼前利益,而不能考慮自身長遠發展。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之中,只想著為自己謀利卻不知為他人讓步。這樣所形成的結果卻是眾叛親離,自己卻尚且不知,這是何等無奈。
因此在我看來導致一個人自私的因素有兩點:一,是自己的成長環境;二,是不喜歡讀書增長自己的見識,最後固步自封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