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避免企業人才流失策略:讓員工當老闆,自己為自己打工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如何避免企業人才的流失?讓團隊成員來當老闆,自己為自己打工,這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企業實施股權激勵方案並不罕見,為的就是能讓團隊成員獲得經濟權利,使他們參與公司運營管理,從而更加勤勉盡職。

星巴克成立於1971年,起初靠在美國西雅圖銷售咖啡豆起家,隨著不斷的發展已經成為在全球四大洲擁有多家店鋪的知名企業。星巴克很少做廣告,但卻能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也讓創始人舒爾茨成為一個傳奇人物。

星巴克的成功並非是依靠各種營銷技巧,而是得益於企業內部機制的建立。通常情況下零售業或者餐飲業成功的關鍵因素都來源於服務水平,而在這些類型的企業中服務員不僅工資而且流動性也很大,這讓舒爾茨意識到員工的重要性,於是便開始實施股權激勵計劃。

公司從1991年開始便實行了有限購股計劃,1995年又開始實施股權投資計劃,目的就是為了讓與員工與公司的經營者具備相同的立場,為企業留住人才。

在星巴克企業中,員工是被稱為「合伙人」,並且凡是被星巴克連續僱傭90天以上的員工,包括每周兼職20個小時以上的員工,都可以有機會成員星巴克的股東。在星巴克的股票投資計劃中規定,每個季度星巴克的員工都有機會使用部分薪水抵扣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折扣價格來購買公司的股份,員工的申購資金限額為基礎工資的1%至10%。

除了股票投資計劃,星巴克在運營過程中還推出了「咖啡豆」期權計劃,該計劃實施使員工甚至可以享受到公司的經營成果。公司結合當年的經營狀況和盈利率、員工的累計工作時間、預購股票的價格以及當年的基礎工資四個方面考慮,然後分配給關鍵員工一定比例的股權期權。

星巴克不僅對普通員工實施激勵計劃,對公司高層人員的管理也同樣採用了激勵計劃。公司認為期權是最有效的一種長期激勵手段,因此星巴克的高層都會被授予大量的股票期權。可以看出:處於整個星巴克金字塔頂端的並不是公司的股東,而企業的員工,這就是星巴克的成功之道。

舒爾茨對星巴克的管理過程中,使企業與員工之間構成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共同體」,不但使團隊成員的收入得到提高,而且還提升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幫助企業不斷發展。

股權激勵計劃是星巴克成功的秘訣之一,也是為什麼星巴克的員工不容易被別人挖不走的原因。星巴克成功之道是值得很多企業借鑑和學習的,但是現實和想像總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股權激勵方案被認為是一把雙刃劍,它的實施並非是件容易的事。

每個公司都有各自不同的構成和需求,在集中和分散股權等問題上,創業者很難找到最佳的平衡點。因此,該怎麼設計股權激勵方案,又成為一個困擾在創業者心中的難題。

以下是設計股權激勵方案過程中會遇到的各個環節,創業者不妨借鑑參考一下:

一、激勵模式的選擇

一般股權激勵模式分為9種:限制性股票(權)、股票期權、虛擬股票(權)、股票增值權、帳面價值增值權、業績股票、延遲支付、管理層收購、員工持股計劃。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限制性股票(權)、股票期權、虛擬股票(權)這三種類型。早期創業者在設計股權激勵方案的時候應該先清楚各種模式的優缺點,然後再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方式的選擇。

1. 限制性股權

所謂限制性股票,是指:根據之前制定的條件,公司事先對激勵對象授予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但通常激勵對象只有完成特定目標後,才有權對限制性股票進行出售,從而從中獲益。

採用限制性股票模式的優點在於見效快,風險小。短時間內,員工便可以成為公司股東。但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其必須竭盡全力卻完成股權的解鎖。該模式使得股權激勵行權獲益的風險得到了極大程度的降低。

凡事有利必有弊,如果該激勵模式最大的缺點在於:如果指標設置不合理或者市場波動,則很有可能導致員工雖然完成預期目標,但股價卻沒能達標,從而使其積極性受到打擊。

因此,該種激勵模式通常更適用於那些業績較為穩定、股價市場波動較小且擁有充足現金流的公司。

2. 期權

所謂的期權,是指:激勵對象可以在特定的時間內,按照事先約定好的價格買入公司的股票。通常情況下約定的期限會比較長,且不可以隨意的轉讓或者進行交易。

與限制性股權相比,獲得期權的成員並不能立刻獲得管理權利和分紅,只有在達到約定條件後,如業績指標或者服務年限等條件,才能取得股權,參與到公司的管理和分享利潤。

實施期權模式,會使激勵對象的收益不能在短時間被兌現,反而會降低參與感。並且如果在實施期權的過程中,公司出現經營不佳的狀況,那麼激勵對象甚至會承擔一定的風險。

3. 虛擬股

虛擬股是指:公司給予激勵對象一定的虛擬股票,激勵對象可以享受企業的分紅和股票升值的收益,但並不具備所有權且不得轉讓和出售,一旦中途離開虛擬股就會自動失效。除此之外獲得虛擬股的成員並不具備表決權。

採用虛擬股的模式並不會對公司的總資本和股權結構產生影響,且只需要其他持股成員同意就可以進行實施。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虛擬股進行激勵,往往需要用現金支付的方式,如此一來容易使企業資金壓力變大。

每種激勵模式都是優缺點並存,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激勵方式選擇的同時,也要進行一些約束條件的設計,如此才能保證企業秩序不被打亂。

二、確定對象

在清楚激勵模式之後,創業者需要做的就是確定激勵對象。一般情況下,合夥企業選擇的激勵對象往往是對企業有較大貢獻具有價值的核心人物,他們掌握著重要的資源、技術、以及業務等。這類激烈對象通常都是合夥企業的管理層人員或者核心技術人員。

除了挑選出團隊中的重要成員實施股權激勵之外,有些企業還會選擇讓大多數的員工持股,為的就是在企業快速發展的階段,留住更多的人才。當然還有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則是選擇讓公司的所有員工都成為股權激勵的對象。

在選擇激勵對象的時候,創業者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和原則,對於不符合標準的團隊成員,要做到寧缺毋濫,切不可隨意將股權分配出去,否則將會危害的企業的發展。

三、明確股權激勵的數量和價格

設計股權激勵制度時,一定要綜合考慮合夥企業的帳面資產等多個方面,對於股權激勵的總數量、具體分配給每個受益人的股權數量,以及需要預留的股權數量進進行準備核算。

通常,激勵對象獲得的股權數量,要根據受益人的職位、個人能力和對企業的價值而進行確定的。

四、確定好股權來源

設計好股權激勵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確定好股票的來源,一般企業可以通過股市回購、大股東存量轉讓、增量入股等多種方式來獲得股票用於股權激勵。創業者需要和現有的持股成員進行協商確定,在不影響到企業正常運轉的情況下獲得股票。

五、定好股權激勵的周期

合夥企業設計股權激勵方案的時候,建議將激勵周期設定在3年或者5年以上,如此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做到長期激勵。

同時,還能將團隊成員長期和企業綁定在一起,既降低了人員流動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和損失,又能提高團隊成員的工作動力增加凝聚力。

六、及時落實

創業者在設計好股權激勵方案後,一定要形式具體的書面形式,並嚴格按照規定的內容實施。股權激勵方案的設計既要包括管理機制、調整機制、還應該設計好退出機制以及終止機制等等。如此才能應對好股權激勵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個問題,做到「有法可依」。

總之,適合合夥企業發展並能起到激勵效果的,就是最佳的股權激勵方案。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創業者需要儘早的意識到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重要性,並正確的運用好這一利器,才能創建出一支優秀隊伍,為企業穩定發展打好基礎。

#專欄作家#

十年跨國管理諮詢顧問,曾服務普華永道、IBM全球諮詢服務部,為華為、海爾、騰訊等公司提供諮詢服務,多家創業公司管理顧問;著有《共享經濟大趨勢》。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老闆必看:一家企業的員工流失率為零,是如何做到的?
    而我們曾聽到和看到過一些企業老闆為了無限度地榨取所謂「剩餘利潤」,不惜將僱工的工資壓到最低,以至他們甚至付出勞動卻不能果腹。這樣做的結果是,老闆省下了一部分工錢,員工的收入抵不上付出,於是,他們在有辦法的時候,就會毅然「炒老闆的魷魚」,而在沒辦法的時候,就只好消極怠工,或者馬虎了事。
  • 老闆常常是在給員工打工?做不好3點,很可能是真的
    現在很多老闆都抱怨招人難,不管是招聘網站充會員,還是趕場人才市場、大學生的招聘會,能夠真正招聘到合適員工的概率一直不高。有個朋友認為,以後企業招人可能都是變為「找人」,特別是一些不怎麼「好玩」的企業。不僅是健康損失,每年的這種福利開支都不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成本,所以朋友說自己基本是在給員工打工。實際上,員工流失率嚴重,員工不愁找工作,對企業的發展是很不利的。當然,一線城市的競爭環境和頭部企業的吸引力是特殊情況,在中國四千多萬各類企業當中,大多數企業還是不太樂觀的。
  • 企業如何降低員工流失率?又該如何招聘新員工?
    一、企業降低員工流失率的方針、措施:1、堅持以人為本,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既要人性化管理重視人才,又要末尾管理,合理淘汰不合適人員,促進人才合理流動;2、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勵政策,讓員工有有錢賺想賺錢的動力
  • 扣除工資,不給調檔案,為何老闆要阻止自己的員工在職考研?
    而開工資證明的話,肯定會被老闆知道。雖然她覺得自己考研不會影響到工作,但是老闆可能不會相信。所以,如何不讓老闆知道自己考研,還能使得考研順利進行才是重中之重。老闆反對員工考研,主要是因為:01、老闆反對在職考研,唯恐造成人才流失對於沒有發展前途的工作,有能力的人肯定會跳槽。
  • 企業的這五種行為只會讓員工寒心,一步步地逼走員工、流失人才
    不過,什麼地方都有圍城現象,七年的時間,讓楊曉對公司太熟悉,同時也沒有了新鮮感,自己也沒有了什麼其他打算。正好,有個獵頭找上了他。所說的這個企業還在成長中,未來衝著上市而去,現在加入,應該還可擁有員工股,說得楊曉有點心動。
  • 企業團隊管理用人時怎樣防止人才流失
    很多老闆和team leader都對這件事很頭疼。總是絞盡腦汁想方設法防止團隊的人才流失。所以很多團隊負責人就會在團隊內部設立很多不同的規矩,或者技術壁壘,使用比較「強硬」的手段謹防人員流失或者謹防人員如果流失造成團隊核心競爭力和核心資料的流失。
  • 企業人才都是怎麼流失的?
    圖片源於網絡說明了企業招人真的困難嗎? 或者企業說是招不到有才能的人?什麼是有人才?現在很多企業都無法分清人才和全才的區別!直接把人才和全才當做一個意思!什麼事情都會的人,不一定就是你需要的人才,如果看不清這一點,即使是你招攬到有能力的人,也不會久留。其實本質就是企業人才流失的問題?如果不是人才流失!為什麼需要一種招工呢?那如何解決呢?那就需要了解為什麼會離職,高離職率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以下是一位諮詢人員遇到的諮詢案例。
  • 應對中小玻璃深加工企業之殤的策略
    中國幕牆網著撰文拋磚引玉,旨在與讀者共謀破題之道。  一、管理之殤  1、中小玻璃深加工企業在管理方面,往往是有構架,無責權。組織內部缺少明確的職責劃分,甚至沒有書面的崗位職責說明,管理者往往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去分配任務,而非按照應該由那個部門負責來分配,很多時候會形成部門間相互幹擾的現象。
  • 老闆說是自己養活了打工仔,對嗎?不完全對。基於以下4個因素
    老闆都說是自己養活了打工仔。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完全對。這是因為:一是老闆為員工提供了工作崗位和收入來源從現實上講,老闆開辦公司也好、企業也好,都是老闆自己出錢出力開辦起來的。公司和企業都是老闆的私有財產。當公司運轉、企業生產經營時,老闆通過支付勞動報酬的形式,招聘員工為其工作。從這一點上講,老闆為員工提供了工作崗位,為員工提供了賺取工資收入的工作。員工通過為老闆工作,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賺得自己應得的勞動報酬。因此,老闆為員工提供了創造經濟收入的基本條件,員工通過工資收入養活自己和家人。
  • 在伯明罕星巴克打工的噩夢
    編者按:我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留學生,在伯明罕市中心最繁華的街道上給星巴克打工。我曾經很慶幸自己能找到這樣一份part time的工作,現在,我一點都不這麼想了,反而,我開始覺得不幸。一切不幸,都是因為店裡換了一個印巴老闆開始的。我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留學生,在伯明罕市中心最繁華的街道上給星巴克打工。
  • PPV:如何讓員工自發工作、為自己工作、為自己加薪?內附案例講解
    不過,由於薪酬不到位,員工工作不給力不積極、人才流失率上升,為了留住員工,不得不被動加薪等事情,在很多企業每天都在上演!一、思考:二線崗位考核與薪酬1.二線崗位為什麼很難實施績效考核?2.二線管理崗位的考核如何設計才有效?3.針對二線員工是否只能採用固定工資的模式?
  • 為避免煽動暴力,星巴克禁止員工穿戴「黑人的命也是命」相關服飾
    (圖片來源:BuzzFeed News)在美國和全球數百個城市的抗議示威者走上街頭,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並譴責警察暴力執法的大環境下,星巴克和許多美國大型企業一樣,迅速公開宣布支持這項運動,並承諾採取更多行動對抗種族不歧視問題。
  • 企業靠什麼留住人才?分享:留人四大機制!老闆不吃飯也要看三遍
    給予內部員工股權時,也未必就將員工獲得的這些股權放置在主營公司,而是可以通過「有限合夥企業」作為持股平臺,間接持有主營公司的股權。要想讓員工像老闆一樣幹,就必須讓員工成為企業的利益共同體。股權是老闆一個人的,就只有老闆一個人關心企業利潤和發展。因此,老闆既要懂得分錢,還要懂得分股。分錢可以快速激勵團隊,分股可以凝聚人心共創未來。耕者有其田,業者得其股。
  • 阿里如何解決員工流失問題?
    起初,阿里銷售和工程師的月離職率為10%,年化為120%,相當於一年換一遍。因此,阿里為了杜絕人員流失,將人員的流失率作為各級HR考核的指標。結果,該留的一個沒有留,該走的一個沒走,這說明流失指標並不能解決流失率問題。為什麼員工流失率那麼高?答案就是招聘出了問題。
  • 星巴克這樣處理員工關係:股票期權、工資福利制度
    為此,星巴克開創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將本來用於廣告的支出用於員工的福利和培訓。並於1988年下半年實施了為臨時工提供完善的醫療保健的政策。該政策規定所有每周工作20個小時以上的兼職僱員都有權利享有和全職員工一樣的商業保險,與此同時每位員工可獲得由星巴克提供75%的醫療費用。
  • 把握好這幾個環節,降低企業員工流失率
    企業員工流失是個無解難題,再好的企業都要面臨員工流失的情況。因為員工流失不是企業單方面決定的,還與員工有直接關係。 員工流失問題雖然無解,但是企業可以通過改善制度和管理方式,把握人力資源管理關鍵環節降低企業員工的流失率。
  • 星巴克助力打工青年提升職業技能
    新華網北京5月18日電(記者樊曦)國際咖啡連鎖企業星巴克日前宣布在北京平谷成立同心創業培訓中心,為打工青年群體提供包括職業發展支持在內的志願服務。據悉,「支持青年」是星巴克今年「全球服務月」等社區活動的戰略重點。據聯合國估計,目前全球約有3億青年在就業及教育方面存在欠缺。
  • 員工流失率高,通常是企業存在這四個問題,老闆們該做出改變了
    隨著九五後、零零後員工大量湧入職場,每個HR都能明顯感覺到,員工的流失率一年比一年高了,看看那些年輕人的簡歷,基本上工作半年一換是標配、工作一年一換還算是穩定、兩年一換就是非常踏實的了。那麼,究竟是哪些原因會導致一家公司的流失率高企呢?
  • 東莞工廠老闆心塞哭訴:廠裡訂單堆成山,卻沒人做,員工還辭職了
    所以現在很多工廠的做法,就是調低了員工的加班費,雖然說老闆心裡都清楚,員工是工廠發展的動力,員工穩定工廠才穩定,但是現在工廠的生存都是問題,誰還去管員工有沒有動力呢?當時老闆也是想著,東莞這邊打工的人那麼多,就算下調工資,有員工辭職走了,自己還可以招新人進來做,還更省工資。
  • 驅動式薪酬:從企業給員工發工資到員工給自己掙工資的轉變!
    ——任正非國內多數企業還停留在「配多少人,幹多少活」的階段,並在任用人時,習慣性將學歷、工齡、社會職稱等作為薪酬的考量因素,但事實證明,這樣的薪酬制度不僅不能為企業增加效益,還制衡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可悲的是,公司連一套合理的薪酬體系都沒有,要知道,驅使員工上班的不是夢想,而是窮,員工為之打工的不是老闆,而是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