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學歷教育:地位、問題與對策
我國應制定「一帶一路」來華留學學歷教育發展規劃,打造來華留學學歷教育發展的優質環境,對接重點項目定單式培養高技能人才,打造關鍵區域高校群和優勢學科群,充分發揮中國政府獎學金的引領作用,加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學歷教育的發展。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劉宏教授:推進「一帶一路」合作還需做好機制化...
以下為採訪實錄摘編:中國網:「一帶一路」從提出到現在發展得怎麼樣?您對此如何評價?劉宏:「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六年來,我認為中國的國家形象發生了積極變化,在很多方面可以看到成效。「一帶一路」項目不斷增加,參與國越來越多,「朋友圈」不斷擴大,在國際社會上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
-
中國獅子聯會與多國開展務實合作項目力推「一帶一路」沿線社會服務
10月11日,2019年「一帶一路」框架下殘疾人事務主題活動期間,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中國獅子聯會主辦,聯會北京代表處承辦的「一帶一路」框架下社會服務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進行。「2000多年前,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用智慧、勇氣和汗水開拓了連接亞歐非大陸各文明的人文、貿易交流通路,與沿線各國人民共同鑄就了輝煌的古絲綢之路。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構想,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共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
「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合作發展研究
面對全球網際網路與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的歷史機遇,推進教育信息化,既是每個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應然舉措,也是各國教育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挑戰。教育信息化有利於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提高國民素質、創新人才培養和推動教育信息化產業發展,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涵與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中國政府設立了「絲綢之路」獎學金項目,助力「一帶一路」人才...
【中國已與54個國家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目前,中國已與188個國家和地區、46個重要國際組織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係,與54個國家籤署了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在此次論壇上介紹,中國是全球最大留學生源地國,出國留學人員約有160萬人,目前在海外約140萬人。
-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一帶一路·觀察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糧食及其他農產品貿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中國大米、小麥以及大豆等農產品的重要進口來源地,包括豬肉等肉食產品。總體看,近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糧食貿易呈現以下特徵。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合作加強。
-
中國高校可為「一帶一路」貢獻人才與智慧——清華大學副教務長...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教育積極行動,為「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厚植民意根基、培養人才、貢獻智慧。在這些行動中,中國的高校承擔了哪些任務?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清華大學副教務長、國際教育辦公室主任高虹12日就這些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教育部部長:鼓勵出國留學,打造「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升級版
中國認為教育必須面向世界,與各國共同發展,將始終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不斷加強同世界各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打造「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升級版,著力鼓勵出國留學,完善留學中國的政策與服務,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在陳寶生部長的發言裡,我們注意到一個詞:「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它具體表達的是什麼含義呢?
-
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到訪清果普惠,推動「清果鴻雁人才基金」設立「一帶一路」講堂
2019年3月20日,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的代表到訪北京清果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清果普惠」),就推動「清果鴻雁人才基金」設立「一帶一路」講堂等事宜與清果普惠董事長何珊進行了深入交流。 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的代表向何珊介紹了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的工作。清果普惠董事長何珊歡迎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代表的到訪。
-
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英語變體 增強語言服務能力
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對英語語言服務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當前的人才供給現狀卻不容樂觀。受母語和歷史文化影響,沿線各國形成的本土化英語變體和標準英語相比差異較為明顯。這無疑增加了聽辨難度,造成語言服務工作的種種困難。社會語言學家B.B.Kachru將世界英語劃分為內圈、外圈和擴展圈三個同心圈。
-
我愛馬來西亞也愛中國(「一帶一路」之留學中國)
2016年在華留學生生源國家和地區總數為205個,創歷史新高,其中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數量明顯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還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每年向沿線國家額外提供總數不少於3000個獎學金新生名額,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教育合作再添助力。 這些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在國際交流的熱潮中,負笈而來,滿篋而歸。
-
UK NARIC助力中國職業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院校合作
條)和《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雙高計劃),明確指出要建成覆蓋大部分行業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職業教育標準體系,也提出要提升國際化水平,院校提升國際教育質量需要加強與世界海外國家的交流合作,引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參與制訂職業教育國際標準,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質量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和教學資源,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品牌。
-
培養高質量專業技術人才是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的迫切需要
在後疫情時期,技術技能人才已經成為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供給側需求,開展多邊合作,培養高質量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是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也給產業人才供需兩端帶來新變化、新挑戰。
-
中國國際教育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性價比高」
今天上午,2019年中國國際教育展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400所海外院校參展。記者注意到,為吸引中國留學生,各國紛紛推出不少利好政策。更多利好新政策亮相今年9月11日,英國政府宣布推出一項新的籤證政策,允許在英留學生畢業後留在英國兩年尋找工作機會,引導有才華的國際學生在英國尋求職業發展。對於中國留學生而言,這是一條重大的利好消息。這項新的「畢業生」工作籤證將向包括來自中國在內的所有國際學生開放。這些國際學生必須持有效學生籤證、成功從被認可的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獲得本科及以上學歷。
-
科學確定一帶一路沿線關鍵土著語言
關鍵土著語言是實現「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媒介。隨著「一帶一路」合作不斷走向深入,關鍵土著語言的意義日漸凸顯。對此,我們應以維護國家利益為核心,兼顧各種國家戰略因素,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科學確定與我國國家戰略和發展需要緊密相關的「一帶一路」沿線關鍵土著語言。
-
「一帶一路」大背景下 複合型外語人才緊缺
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往來日益密切,經濟文化活動開展頻繁,對於外語人才的需求也更為緊迫。 那麼,當前我國外語人才數量和質量如何?是否能滿足「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經濟文化活動的需要?高校在外語人才培養方面應如何改革?
-
「一帶一路」人才發展項目2020年「數字絲綢之路」高級研修班雲上...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記者張文娟、趙娜)5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與陳江和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人才發展項目2020年「數字絲綢之路」高級研修班,採取「雲上」授課方式在浙江大學開班。「一帶一路」人才發展項目自2017年開展以來,已培養了來自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47名「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管理碩士和中國法法律碩士;先後舉辦了9期高級研修班,培訓了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名高級別政府官員、知名學者和企業高管。
-
中國與4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航
本報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趙展慧)10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民航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所取得的進展。截至目前,我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62個國家籤訂了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已與45個沿線國家實現直航。
-
高考後的留學選擇,相約「一帶一路」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的穩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了解、支持,積極響應,甚至主動參與其中。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詳細解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三套留學方案。
-
餘光武等:「一帶一路」沿線阿拉伯國家語言國情及相關建議
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面向這些國家的語言對策與提升語言服務能力的建議:(1)根據「一帶一路」倡議需求,培養複合型人才,建立「阿拉伯語+」人才培養模式;(2)加強師資隊伍培養,修訂相關教材,提升教學的實用性與時代性;(3)考慮文化差異,重視阿拉伯語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4)加強我國與阿拉伯國家的交流,進一步加大雙方合作辦學、開設孔子學院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