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聞一多
以熱血和生命鑄造美
—— 聞一多的畫品、詩品、文品與人品
文|李芳來
聞一多 (1899~1946),原名聞家驊, 字友三,湖北蘄水人(今浠水縣)。1922年 留學美國,回國後曾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 教務長,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著名學者,新月派代表詩人,現代愛國民主戰士,中國 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作品收錄在《聞一多 全集》。
提起聞一多,或許在人們印象裡,他只是 著名的詩人、學者、民主鬥士,卻很少有人知道 他還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藝 術家,也想不到他的人生道路正是從美術開始 的,不知道他在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等校深造3年和1925年回國後在北平藝專擔任教務長並 曾兼任油畫系主任,不了解他當年為恢復藝專 和創辦第一個國內正規戲劇教育系的貢獻,更 不了解他在美術創作上達到的高度和藝術理 論思考的深度。
其實,聞一多是20世紀20年代藝術星空中 和徐悲鴻、林風眠同時升起的一顆新星。他們3人都出生在世紀之交,幾乎同時出國留學、返 回祖國,又先後都在國立北平藝術專門學校任 職任教。雖然其藝術人生的運行軌跡不同,卻 都在融會中西、創造現代中國藝術的理念與實 踐上形成交匯點,在藝術的星空中迸發出璀璨 光芒。聞一多在美術星空一閃而過,他追尋至 美,飛入詩國名列學者,投身戰士行列,以短暫 的生命探索審美真諦。他思想銳敏開闊,才華 橫溢,僅就美術而言,他融中西藝術修養於一 身,詩書畫印全才,橫跨繪畫與裝飾設計兩個 領域,又涉足戲劇舞臺美術,他的藝術作品即 使以今天的觀念與標準審視也都堪稱一流上 品。
1919 年 9 月,聞一多(三排左三)等發起成立美術社。圖為美術社成員合影。
1921年,青年聞一多從清華畢業,他為畢 業年刊設計製作了14幅題圖畫,這可以說是他 繪畫的處女作。而《夢筆生花》更是出手不凡, 這幅畫是借李白少年時夢見筆頭生花,日後天才淡逸而聞名天下的典故,寓意學子們風華正 茂,幻想步入社會顯露才華的抱負。傳統線描 的疏密和黑白色塊,組成豐富和諧的畫面。平 面構成形式美的規律掌握,人體解剖造型及透 視的運用,充分顯示了聞一多對西方繪畫規律 的領悟。而意境的凝鍊、線描的功力、裝飾手 法的運用,又展示了他對中國傳統繪畫觀念、 技法的吸收。看得出,他是從中國古典繡像小 說插圖和英國畫家比亞茲來的線描藝術中得 到啟發和靈感。第一次的繪畫藝術實踐,體現 了聞一多的藝術理念:熔合兩派精華的結晶, 做中西藝術合璧後產生的寧馨兒。
聞一多 彩墨 絹本 1932年 鈐印:聞一多(朱)
1926年,聞一多留學歸國不久,在女作家 凌叔華珍藏的一個手卷中,用水墨創作了一幅 泰戈爾肖像,這是聞一多少量存世作品中極其 重要的精品。這幅珍貴作品的獨幅照片,最早 是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堪薩斯大學美術史家 李鑄晉教授提供的。這幅作品筆墨不多,卻顯 示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剛健蒼勁沉鬱老到的筆 力功夫,簡練準確生動傳神的造型基礎,墨色 枯溼濃淡的經營布置,構圖疏密的相互照應, 極富西方藝術形式美感的追求與規範,又充滿 東方藝術對韻味、意境、格調的抒發與表現。
聞一多在離開美國前創作的組詩《七子之歌》,1925 年 7 月首次發表於《現代評論》。詩中對被帝國主義強佔的香港、 澳門等我國七地,發出了「母親,我要回來」的深情呼喚。
人們都知道,西方繪畫和中國傳統國畫是 兩個不同的藝術表現體系,用油畫筆在畫布上 塗抹塑造和以毛筆在宣紙上著力勾勒渲染的 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幅精緻的小畫,通高 不 過 9 . 4 釐 米 ,卻 充 分 顯 示 了 聞 一 多 在 美 國 深 造後,西方藝術體系基本功的深厚基礎,更神奇地表現了一個未曾受過傳統中國畫訓練的 青年畫家,提起毛筆也能在宣紙上創造出如此 生動鮮活的作品。這當然直接受益於聞一多深 厚的中國文化藝術修養及書法功底。
聞一多自1925年歸國以後到1933年,陸續 為文藝界友人設計了許多精美典雅的封面。如 楊振聲的《玉君》,徐志摩的《落葉》《巴黎 鱗 爪 》《 瑪 麗 瑪 麗 》《 猛 虎 集 》 , 梁 實 秋 的 《浪漫的與古典的》,潘光旦的《馮小青》,林 庚的《夜》,盧冀野的《石達開詩抄》及自己的 詩集《死水》等等。這些作品,構思新穎獨特, 形式豐富多樣,既有比較寫實的,也有傾向抽 象的;既有裝飾風 格,也有象徵寓意。形式 隨 主題內容變化,極大地豐富了作品的內涵和美 感。
1923 年,聞一多(後排右二)與梁實秋(前排右二)等留美同學合影。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由北大、清 華、南開三校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自長沙再遷 昆明。部分學生與教師共320餘人,長途跋涉, 步 行 入 滇 ,行 程 3 5 0 0 裡 ,歷 時 6 8 個 晝 夜 。這 是 中外古今教育史上空前的移校壯舉(胡適), 也被稱為抗日戰爭中,中國知識分子一次壯麗 的長徵。作為教師隊伍中僅有的5位教授之一, 聞一多激情滿懷地走在青年的行列之中,歌聲 伴 著 細 雨 ,汗 水 和 著 泥 濘 ,堅 持 走 完 全 程 。此 時,距聞一多從美國歸來已經13年。放下畫筆, 活 躍 詩 壇 ;停 止 吟 唱 ,投 入 書 齋 也 已 1 0 年 有 餘 了。他說:「此調久不彈,專攻考據,於故紙堆 中尋生活,自料性靈已枯絕矣。」然而,步行途 中二月,朝夕與同學年少相處,遂致童心復萌, 畫興勃發,途中作日記的人很多,他就以畫代 文,一路欣賞西南山川景色,一路寫生趕路,風雨途中共畫了50多幅速寫。經歷了戰亂年 代,至今碩果僅存36幅作品,這是聞一多極少 數珍貴的藝術品原作。這些畫尺幅很小,但筆 力剛勁凝重,感情充沛深沉,以線造型,輔以 光影。既有西方藝術透視結構形體的嚴謹,又 有中國藝術流暢的點線穿插;既有準確生動的 物象刻畫,又有筆墨抒發對意境的追求。氣韻 生動,儼然一派莊重自信的大家氣魄。西南行 中的36幅寫生,不但顯示了聞一多藝術造型水 平的深厚功底,也是他深邃熱烈的人格與詩心 的表現,更強烈地散發出他對大自然、祖國的 熱愛之情。
1940 年 7 月,梅貽琦籤署的聞一多代理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的任命書。
20世紀40年代,聞一多肩負8口之家的生 活重擔,在繁重緊張的教學與民主運動之餘, 刻制大量的印章來換取餬口的鬥米,他那時幾 乎每天要伏案創作一枚印章。目前保存的精美 印模有563方,大部分作於1943年至1946年7月 犧牲之前。聞一多拿起刻刀從事篆刻藝術,不 是偶然的事,早在20年代,他就曾一度迷戀篆 刻,以致把熱愛的繪畫與詩歌都放到一邊。他 曾風趣地對友人說:「說起來真是笑話,繪畫本是我的元配夫人。海外歸來,逡巡兩載,發 妻背興,詩升正室,最近又置了一個妙齡的姬 人:篆刻是 也 。似 玉 精 神 ,如 花 面 貌 ,竟 能 寵 擅專房,遂使詩夫人頓興棄扇之悲。日來因與 這小老婆糾纏,《春光》醋海生波,憤然遠行, 思之好不令人愧煞也!」(1927年8月25日《致 饒 孟 侃 》)聞 一 多 自 幼 有 書 法 基 本 功 ,中 年 以 後又曾埋頭古文字學的研究,到泰山觀摩石 刻 ,赴 殷 墟 考 察 甲 骨 ,對 金 石 甲 骨 及 文 字 訓 詁 都有很深造詣。深厚的書法、篆刻功底,使他 能在這一藝術領域裡自由耕耘。同時,聞一多 又具有美術的天賦與修養,受過西方繪畫形 式美規律的訓練,這就構成他有力的兩翼, 使其篆刻藝術在量的不斷積累中達到質的高 度。
聞一多 華羅庚印 邊款釋文:甲申歲晏為羅庚兄制印兼之銘曰:頑石一方,一 多所鑿,奉貽教授,領薪立約,不算寒愴,也不闊綽,陋於 牙章,雅於木戳,若在戰前,不值兩角。
聞一多的篆刻師法秦漢又變化出新,別 具匠心。活潑而有 韻 味,古 樸而 不呆滯;分 朱 布白,疏密有致;刀法剛勁,有筆有法;藏鋒露 鋒,頓挫放縱,皆能運用自如。作到中西合璧, 又古意盎然,奇趣橫生,深得篆刻藝術三昧。無論是書法還是篆刻,在藝術家手裡,已不只是藝術品,而是鬥士的武器,是他抒發情懷, 表達友情的最好方式。他為吳晗篆書題字相 互激勵:鳥獸不可以同群,吾非斯人之徒歟而 誰 歟。他 為友 人 題扇:長 太 息以 掩涕 兮,哀民 生之多艱。他為學生題字:天下興亡,匹夫有 責;不自由,毋寧死。他以辛酸風趣的心情,為 摯友華羅庚刻印並題邊款:甲申歲晏為羅庚兄 制印兼之銘曰:「頑石一方,一多所鑿,奉貽教 授 ,領薪立約 ,不算寒愴 ,也不闊綽 ,陋於牙 章,雅於木戳,若在戰前,不值兩角。」
1 9 4 6 年 7月1 5日在昆明悼念李公樸先生大 會上,聞一多憤怒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 罪行 ,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講演》,當 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在他47年短暫的 生命裡,蘊藏著藝術家、詩人、學者、鬥士多重 品格,也始終貫穿著一個追求美的過程。聞一 多用畫筆表現美,用詩句歌唱美,用文字解析 美 ,更用生命追尋美 ,創造美 。他以熱血和生 命鑄造一種至真、至純、至美的生命形象,創 造一種醇美的人生境界。
聞一多 行書 立軸 鈐印:一多印信(白) 戎馬書生(朱)
聞一多 隸書 立軸 紙本 釋文: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人所之 履,莫大乎忠 。忠經文,丈夫雖死心如鐵,烈士當危氣若雲,安重根語 一多。鈐印:聞一多印(朱)
主編:黎斐 執行主編:陳亮
版權聲明:《中國封面》在推介傳播過程中難免出現部分文章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的情況。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郵箱:zgfmgz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