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看到祖國最西的邊防哨所和最高的邊防哨所

2021-01-08 金汕說

在新疆參觀了兩個「最西」——中國最西的邊防哨所和最高的哨所與口岸。

參觀這兩個「最西」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所以遲發是因為參觀前有個約定,在十九大期間不要發邊防的照片,十九大以後才可以發。

從喀什到吉根200公裡,再到烏恰120公裡,司機是一個40歲上下的中年人,我們坐車都感到疲倦,不時小憩解乏,而他用高超的車技讓大家很少顛簸。我們前往中國西陲吉根鄉,是中國落日餘輝最後的一個地方,說來也巧,我兩個多月前來到祖國最北的漠河,如今又到了最西端。途中最壯觀的是天山、崑崙山交匯處的地貌,兩個雄偉綿延的山脈在此處相鄰。傳說唐僧西天取經兩山匯聚的狂風把他的帽子吹飛。如今有了汽車來此都如此艱辛,可以想見取經者的艱苦卓絕。極目望去,天山呈駝色,東西走向,分隔準噶爾、塔裡木兩大盆地;崑崙山山脈在此處呈黛色,西起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5500米以上。看一座大山已經覺得養眼,看兩座世界級大山的交匯更覺大自然的神奇。

再往西就是伊爾克什坦口岸—中國最西的口岸,大山上鐫刻的「祖國在我心中」傳遞著邊防戰士的信念。我們也看到不遠處吉爾吉斯坦的土地,還有民國年間國軍的哨所,70多年前他們在如此艱難的環境守衛國土也是值得尊敬的。

幾天以後我們又來到中國最高的邊防哨所紅其拉甫口岸,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峰,真有頭重腳輕的強烈反應,加之零度以下的溫度和凜冽的寒風,都不禁打起了寒顫。邊防戰士熱忱接待了我們,巴基斯坦的士兵把我們當自家人,有人說巴基斯坦是唯一和中國沒有任何矛盾的鄰居,雙方軍人都很熟悉,旅遊團有人把從北京帶來的燒雞送給巴基斯坦軍人,他們高興地留下,說晚上可以品嘗中國的特產了。一位邊防軍人問我們團一個退休人員月薪多少?回答是6000多元,這個20多歲的軍人說,我月薪12000元呢!大家都說,條件這麼艱苦,環境這麼寂寞,完全應該有這麼多報酬。邊防軍人還拉著遊客,一同合影慶祝正在召開的十九大,氣氛歡快熱烈,真體驗到濃濃的軍民魚水情。

相關焦點

  • 盤點我國最艱苦的幾大邊防哨所
    下面介紹幾個中國邊防哨所之最: 1、溫差最大,最西部的邊防哨所:神仙灣哨所 牢牢地守住了祖國的西大門。從那時起,一代代神仙灣人在這裡為祖國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1982年,神仙灣哨所被授予「喀喇崑崙鋼鐵哨卡」榮譽稱號,人們都知道,在遙遠的喀喇崑崙山上,有一個最高、最苦、最讓人崇敬和牽掛的小小哨所——神仙灣。 2.中國最冷的哨所:伊木河哨所
  • 最難抵達的邊防哨所,是為我們「生產」安全感的地方!
    有些哨所條件艱苦、與世隔絕,是常人最難抵達的地方。倘若你沒有去過哨所,或許永遠不會知道他們朝夕面對的是什麼樣的環境。中國軍人以健壯挺拔的身姿堅守祖國的邊疆,練出了無與倫比的堅韌精神。今天,帶您走進幾座邊防哨所,看看「生產」安全感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樣子。
  • 紅其拉甫口岸邊防哨所結束無電歷史
    新華網烏魯木齊7月21日電(杜剛 李易峰)21日,穩定充足的電力正式通到帕米爾高原的中國-巴基斯坦邊境紅其拉甫口岸邊防哨所,邊防官兵及附近牧民終於結束了無電歷史,用上了常明電。  20世紀80年代初,中巴兩國政府正式達成開放紅其拉甫口岸協議。
  • 這裡是中國最北端的哨所,零下40度的嚴寒中邊防戰士巡邏邊境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國家都會在邊界建立哨所,進行戍邊防衛。可以說,邊防戰士們是生活在國界線上的一群人,他們每日的訓練、站崗令身居內地的我們充滿了安全感。邊防戰士們時刻信奉一句話:「寧可流血、流汗,絕不守丟一寸領土!」  北極哨所位於漠河北極村裡面,是我國最北端的哨所。哨所後面就是黑龍江,而對岸有個紅頂黃地的屋子,就是俄羅斯的哨所了。
  • 中國邊防兵們究竟有多強?生活在最危險的哨所中,看完落淚!
    在眾多兵種中邊防兵可以說是既辛苦又受罪的了,不僅要背井離鄉,而且還要長年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之下,甚至如同人間煉獄一般,而在世界最危險的哨所中中國邊防兵就長年累月的堅持防守,保衛祖國,這種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 我軍最艱苦的3個哨所,連魔鬼都不願上去,去一個算你牛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我國地大物博,疆域寬廣,同時也擁有漫長的邊境線,從烈日炎炎的南疆,到白雪皚皚的北國,我們的邊防戰士爬冰臥雪,鬥暑戰夏,譜寫了一曲曲的讚歌。在我國邊防哨所中,有這樣3個哨所,自然環境惡劣,號稱是連魔鬼也不願上去的天塹,但我們的戰士卻始終堅守!
  • 遊記:紅其拉甫邊防哨所
    我和小魚商量了一下,決定繼續前往紅其拉甫山口,說不定我們手裡已經揣著的邊境證就是我們現在要的邊境證呢?那就去試試?小魚還想起我們帶了一罐藍罐曲奇沒開封,到時候去送給邊防軍,讓通融通融。怎麼被她想得出的呢?身為共產黨的小魚,這不是行賄嗎?被我這個老百姓教育了一番,其實,我是捨不得那曲奇!小魚繼續嘰裡咕嚕:什麼行賄呀,是慰問解放軍叔叔好哇!
  • 海報| 東極哨所:我第一個把太陽迎進祖國
    海報 | 東極哨所:我第一個把太陽迎進祖國■中國軍網記者 呂欣彤 李晨 通訊員 李寶成「在祖國邊防最東端的角落聳立著我們小小的哨所每當星星月亮悄悄地隱沒那是我第一個把太陽迎進祖國」歌曲中所描繪的情景,就是東極哨所官兵的日常。
  • 走進中國最北的邊防哨所 衣服脫下來都能站住(圖)
    挺立在風雪中的「北極楊」  他們與寂寞為伍,他們與風雪搏鬥,他們是邊境上的「極地白楊」,他們是祖國最北端的戍邊壯士。臨近春節,記者在風雪交加中來到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北極村,走進中國最北的邊防哨所,記錄北極哨兵守衛邊境安寧的鏗鏘腳步,感受他們「最冷」「最北」的熱血忠誠。
  • 草原的哨所
    照片:網上下載    草原的一線哨所是指駐紮在國境線防火道的中國軍隊的邊境哨所,我們插隊時邊防站有時邀請知青去參觀做客或座談,邊防站很歡迎我們知青,邊防站的軍犬和軍馬都是讓我們羨慕不已的! 我們的二線哨所基本都是牧民草原民兵,與一線軍人哨所有幾十裡地的距離。哨所一般處於當地草原最高的山上,極目遠眺是青黛色的草海連天,長天一色!讓人遐思無窮,幻想詩和遠方。
  • 邊關哨所,有這樣一群熱血男兒——戍邊軍人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 作者:魏熙你看到過這樣的背影嗎?狂風凜冽,他面朝喜馬拉雅山的風口,像雕塑一樣站在那兒一動不動,守護著祖國的邊防。你看不到黑暗,是因為有人拼命把它擋在了你看不見的地方 。今天,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有這樣一群「有志者」——他們不是 「驢友」,也不是探險家;他們不為觀賞奇偉瑰怪的風景而來,他們只為堅守祖國的邊境。他們有著堅定的眼神,還有更加堅定的信念。他們的名字,叫做邊防軍人,他們在人之罕至的地方保衛大好河山,守護著我們的歲月靜好。建軍91周年,軍報記者帶你走進邊關哨所,致敬邊防軍人。
  • 中國邊海防巡禮之竹山港哨所
    這裡,是祖國漫漫陸地邊防線的終點,也是萬裏海岸線的起點。這裡,我國的海岸線與陸防線,祖國的歷史與未來,交匯成一點。一半是陸地,一半是海水。駐守在這裡的是廣西軍區某邊防團一連竹山港哨所。「下海代表祖國,上岸代表軍隊。」在哨所官兵看來,這句話不僅生動詮釋了他們這支「水陸兩棲巡邏兵」的特點,也道出了他們心中的榮耀。對他們來說,「一號界碑」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種歷史擔當。
  • 新春走軍營|-34℃,這是極東哨所最尋常的溫度
    這裡地處祖國陸地最東端,極寒的氣候讓大江封凍,頻繁的降雪讓小島變成銀色的世界。登島當天,島上溫度顯示是-34℃。-34℃有多冷?記者隨手潑了一杯溫水,一落地就結成了冰。而對於島上的邊防官兵來說,這種天氣是再尋常不過。剛到連隊時,正碰上一隊官兵野外訓練回來。
  • 中國最危險哨所罕見曝光:只有4位士兵站崗,但一隻鷹都很難飛越
    最近,由中央電視臺的《軍事紀實》節目播出了一個關於中國西藏軍區邊防哨所士兵們的生活。這個哨所的名字叫做詹娘舍哨所,它建在雪山山頂上,四面都是懸崖峭壁,當地的藏族群眾曾經說過那個地方就連鷹也飛不過去。詹娘舍的名稱是由藏語翻譯而來,在藏語中的意思是雪山孤島的意思。其實它的地理位置真正可以算得上是雪山孤島!
  • 兵團符號丨諾亞堡哨所
    4月15日清晨,十師一八六團六連諾亞堡哨所的主人陳振旺帶著妻兒,在哨所的樓頂將一面五星紅旗高高升起。那一抹鮮紅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  隨著天氣轉暖,近日常有外地遊客來到這個偏遠的哨所參觀。當遊客們看到哨所牆壁上寫著的「面對蜿蜒的界河,背靠偉大的祖國,我們種地就是站崗,我們放牧就是巡邏」時,無不被兵團人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精神所震撼和觸動。  20世紀60年代,它只是一個用大圓木搭建起來的簡易哨樓,裡面有木梯子通往頂上的小木屋。哨樓條件特別差,可以說是雨天一身水,熱天一身汗,冬天和外面一樣冷。
  • 索朗次仁新歌《雲中哨所》首發 致敬雪域軍魂
    近日,藏族歌手索朗次仁新歌《雲中哨所》全網重磅上線,以歌頌西藏邊防戰士為主題,索朗次仁在激進豪邁的旋律中,深情演繹,彰顯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邊防戰士英雄形象,強大的音樂感召力,備受歌迷追捧和好評。
  • 詠峰新歌MV《哨所的月亮》雲南拍攝 獻禮建軍節
    日前,二炮文工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詠峰的新歌《哨所的月亮》MV在雲南邊境「英雄連」拍攝,這是詠峰繼《幸福永遠》、《這裡最早叫中國》等作品之後的又一首參與詞、曲創作的力作。據了解,歌曲《哨所的月亮》是2012年詠峰特別為軍人創作歌曲。他說:「身為軍旅歌唱家他經常下部隊慰問演出,去過了全國各地不同的哨所。有一次在一個偏遠山區的哨所全體演員只為一個站崗的哨兵演出了一場,演出結束所有的演員熱淚盈眶,為這位常年在邊防站崗的哨兵感動,更為祖國母親有這樣好兒女感到驕傲」!詠峰透露,今年他將會有一張軍旅作品專輯發行。
  • 西藏拉丁拉官兵:哨所四季就是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
    但當你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這裡,將人生價值放在為國戍邊的天平上,當你將生命中最熾烈的情感日夜牽繫著祖國的邊防線,你守護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物,就都是會呼吸、會生長的生命。對拉丁拉哨所官兵來說,哨所四季就是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這裡的春秋冬夏,就是他們眼裡最美麗的風景、最深情的牽掛。
  • 冰湖哨所每年守冰上5個月 北鬥機GPS電池被凍沒電
    在這個萬物復甦的時節,駐守在興凱湖上一個冬天的黑龍江省軍區某邊防團五連官兵即將撤離「冰湖哨所」。戍守冰上5個月,對邊防官兵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周前,本報記者前往興凱湖採訪,與官兵在冰面上朝夕相處,記錄下了幾個難忘瞬間。  冰湖不開,哨兵不走  「向界碑——敬禮!」記者一到興凱湖就看到,該團五連正在冰面上舉行哨所撤離儀式。
  • 鷹飛不過的地方:哨所到最遠巡邏點來回一趟得走7天
    張天德和戰友們在巡邏中。圖片由哨所官兵手機拍攝我是一名普通邊防戰士,駐守在西藏察隅海拔3500多米的桑姆拉山山巔。這裡,被藏族同胞稱為「鷹飛不過的地方」。我有一個夢想:去看看祖國的名山大川、走遍五湖四海……每當我凝視群山,我便開啟豐富的想像模式。和所有戍邊戰友一樣,我的生活遠離都市的喧囂和繁華。時代在發展,雖然守防條件越來越好,但與哨所戰友始終相伴的,是連綿群山。日東哨所雖名不見經傳,建哨歷史卻悠久。不要問我哨所在地圖上的具體位置,我唯一能告訴你的是,從哨所啟程需要翻過幾座大山,才能抵達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