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邊防兵們究竟有多強?生活在最危險的哨所中,看完落淚!

2021-01-08 西門調查局

在眾多兵種中邊防兵可以說是既辛苦又受罪的了,不僅要背井離鄉,而且還要長年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之下,甚至如同人間煉獄一般,而在世界最危險的哨所中中國邊防兵就長年累月的堅持防守,保衛祖國,這種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世界最危險的哨所被叫做詹娘舍哨所,周圍全是85度坡度的懸崖峭壁,而且一年時間中將近有九個月的雷電期,士兵們很容易被擊中,所以長時間下來每見烏雲來襲,他們就必須得坐在木床上躲避。

由於哨所身處的地理位置實在太交通不便,就連平日最基本的生活補給都很難運輸上去,所以2011年上級專門為哨所修建了一條能通車的道路。

可即使如此,冬天大雪封山期,路面上的積雪高達五米,車輛根本沒辦法行駛,只能由士兵們徒步到山下將物資背上山,而這同時又成為了哨所士兵們的每周艱巨任務之一。

那些具有英雄靈魂的邊防士兵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生命,他們不怕環境的惡劣,強悍到讓人不得不欽佩!

相關焦點

  • 盤點我國最艱苦的幾大邊防哨所
    邊防哨所是中國邊疆的重要堡壘,是中國軍事力量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哨所通常駐紮在比較敏感的邊疆部位,地段不同人數也不同,少則兩三人,多則幾百人,由於是在邊疆,又擔任著諸多極其危險的任務,因為邊境情況複雜多變,所以要更加警惕。所以這裡的苦自然不是一般人能夠受得了。
  • 有幸看到祖國最西的邊防哨所和最高的邊防哨所
    在新疆參觀了兩個「最西」——中國最西的邊防哨所和最高的哨所與口岸。參觀這兩個「最西」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所以遲發是因為參觀前有個約定,在十九大期間不要發邊防的照片,十九大以後才可以發。我們前往中國西陲吉根鄉,是中國落日餘輝最後的一個地方,說來也巧,我兩個多月前來到祖國最北的漠河,如今又到了最西端。途中最壯觀的是天山、崑崙山交匯處的地貌,兩個雄偉綿延的山脈在此處相鄰。傳說唐僧西天取經兩山匯聚的狂風把他的帽子吹飛。如今有了汽車來此都如此艱辛,可以想見取經者的艱苦卓絕。
  • 最難抵達的邊防哨所,是為我們「生產」安全感的地方!
    雖然缺席了團圓,卻為同胞「生產」了足夠的安全感,他們就是中國軍人。有些哨所條件艱苦、與世隔絕,是常人最難抵達的地方。倘若你沒有去過哨所,或許永遠不會知道他們朝夕面對的是什麼樣的環境。中國軍人以健壯挺拔的身姿堅守祖國的邊疆,練出了無與倫比的堅韌精神。今天,帶您走進幾座邊防哨所,看看「生產」安全感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樣子。
  • 這裡是中國最北端的哨所,零下40度的嚴寒中邊防戰士巡邏邊境
    自從世界上有了「國家」這個詞,邊界就不可避免的誕生了。從古至今,歷朝歷代國家都會在邊界建立哨所,進行戍邊防衛。可以說,邊防戰士們是生活在國界線上的一群人,他們每日的訓練、站崗令身居內地的我們充滿了安全感。邊防戰士們時刻信奉一句話:「寧可流血、流汗,絕不守丟一寸領土!」
  • 走進中國最北的邊防哨所 衣服脫下來都能站住(圖)
    挺立在風雪中的「北極楊」  他們與寂寞為伍,他們與風雪搏鬥,他們是邊境上的「極地白楊」,他們是祖國最北端的戍邊壯士。臨近春節,記者在風雪交加中來到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北極村,走進中國最北的邊防哨所,記錄北極哨兵守衛邊境安寧的鏗鏘腳步,感受他們「最冷」「最北」的熱血忠誠。
  • 紅其拉甫口岸邊防哨所結束無電歷史
    新華網烏魯木齊7月21日電(杜剛 李易峰)21日,穩定充足的電力正式通到帕米爾高原的中國-巴基斯坦邊境紅其拉甫口岸邊防哨所,邊防官兵及附近牧民終於結束了無電歷史,用上了常明電。  20世紀80年代初,中巴兩國政府正式達成開放紅其拉甫口岸協議。
  • 中國邊海防巡禮之竹山港哨所
    駐守在這裡的是廣西軍區某邊防團一連竹山港哨所。「下海代表祖國,上岸代表軍隊。」在哨所官兵看來,這句話不僅生動詮釋了他們這支「水陸兩棲巡邏兵」的特點,也道出了他們心中的榮耀。對他們來說,「一號界碑」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種歷史擔當。在這個特殊的地域,官兵們不僅要做「陸上猛虎」,還要成為「海上蛟龍」。從哨所組建的那天起,這群步兵出身的邊防官兵就開始以高標準錘鍊自己的陸海「雙棲」本領。
  • 中國最危險哨所罕見曝光:只有4位士兵站崗,但一隻鷹都很難飛越
    但是,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在我們安定生活的背後,是許許多多解放軍戰士付出鮮血甚至生命換來的。中國的國土面積是世界第三大,想要保證如此廣袤的國土不被侵犯,就要在許多邊關設置哨所,由解放軍戰士去駐紮保衛!然而,在中國邊關有許多地方環境是極其的惡略,這給我們的解放軍戰士帶來了極大的考驗!最近,由中央電視臺的《軍事紀實》節目播出了一個關於中國西藏軍區邊防哨所士兵們的生活。
  • 新春走軍營|-34℃,這是極東哨所最尋常的溫度
    這裡地處祖國陸地最東端,極寒的氣候讓大江封凍,頻繁的降雪讓小島變成銀色的世界。登島當天,島上溫度顯示是-34℃。-34℃有多冷?記者隨手潑了一杯溫水,一落地就結成了冰。而對於島上的邊防官兵來說,這種天氣是再尋常不過。剛到連隊時,正碰上一隊官兵野外訓練回來。
  • 我軍最艱苦的3個哨所,連魔鬼都不願上去,去一個算你牛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我國地大物博,疆域寬廣,同時也擁有漫長的邊境線,從烈日炎炎的南疆,到白雪皚皚的北國,我們的邊防戰士爬冰臥雪,鬥暑戰夏,譜寫了一曲曲的讚歌。在我國邊防哨所中,有這樣3個哨所,自然環境惡劣,號稱是連魔鬼也不願上去的天塹,但我們的戰士卻始終堅守!
  • 邊關哨所,有這樣一群熱血男兒——戍邊軍人
    狂風凜冽,他面朝喜馬拉雅山的風口,像雕塑一樣站在那兒一動不動,守護著祖國的邊防。你看不到黑暗,是因為有人拼命把它擋在了你看不見的地方 。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寫道:「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今天,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有這樣一群「有志者」——他們不是 「驢友」,也不是探險家;他們不為觀賞奇偉瑰怪的風景而來,他們只為堅守祖國的邊境。他們有著堅定的眼神,還有更加堅定的信念。他們的名字,叫做邊防軍人,他們在人之罕至的地方保衛大好河山,守護著我們的歲月靜好。
  • 從邊關到家鄉,邊防軍人的探親路究竟有多長?
    央廣網1月19日消息(楊鴻 李攀奇)又到一年春節時,媒體上又有了許多關於春運的報導。那些奔波回鄉的人,總在埋怨春運如何一票難求,返鄉之路如何不易,可是誰又知道,那些常年駐守邊關哨所的官兵,他們中的許多人要在節日期間堅守哨位,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有的邊防官兵,即便有幸能在春節請到探親假,但是由於邊關偏僻,交通不便,他們在迢迢探親路上,也充滿了艱辛。
  • 草原的哨所
    其中有不少北京中學生赴內蒙牧區插隊。那裡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條件艱苦,對男生來說已經很不容易,對於女生就更加艱難。草津的秋雨雨就是其中一例,那時畢竟年輕,她們憑著一般朝氣,在草原留下了特殊年代的記憶。
  • 2020年的第一天,30歲的邊防軍人犧牲了
    探尋歐陽葉的戍邊足跡……彌留之際,心心念的依舊是哨所「醫生,輸完液我還得趕回哨所。」歐陽葉態度堅決。2019年12月23日,因身體不適,歐陽哨長下山前往營部衛生所治療,醫生勸他多休息,他卻宛然謝絕。治療結束,他第一時間回歸戰位。
  • 新疆邊防兵遇野狼險喪命 被暴雪困數日粒米未進
    最難捨走前再巡一次邊防線地點:黑瞎子島主人公:上等兵賈翰宇9月1日,黑瞎子島,黑龍江省軍區邊防某團「東極哨所」。上等兵賈翰宇一大早起床便穿戴好裝具,與即將接任自己崗位的列兵田栓波等人走出營門,執行巡邏任務。
  • 中印邊境作戰,有人叫囂:「200名印度兵就等於2000名中國兵」,準將...
    (陳冠任原創,發表於百家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洗稿、複製和抓取)1962年,印軍開進加勒邁河谷,步步圍逼中國邊防哨所,入侵中國領土。8月,在印度人民院的辯論中,一位議員更是忘乎所以,大聲喊道:「200名印度兵就等於2000名中國兵。為什麼我們要怕他們?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他們攆回去?」他還叫囂:「只要尼赫魯先生一聲令下,半年之內就可以有400萬訓練有素的印度軍隊開往喜馬拉雅山,把中國軍隊全部攆走!」
  • 遊記:紅其拉甫邊防哨所
    還有100多公裡呢!不過,據說還要辦邊境證,網上說只要在當地派出所就可以辦理,我們找了便民警務站去詢問,可警察叔叔說系統壞了,辦不了!也就意味著即使去了山口,也是過不了境,去不了國門,看不見0界碑。那什麼時候可以辦理呢?警察說了,不清楚。總不能在這個小鎮上一直等下去吧!
  • 邊防哨所裡書寫軍旅夢 他們是象山高塘島2萬百姓的守護者
    這裡位於象山縣最南端,海島陸地面積58.8平方公裡,全鄉轄區18個行政村,人口2萬人。如果不是空氣中淡淡的海腥味兒,行走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很難有置身海島的感覺。  「在這座海島上,我們是唯一一個與老百姓接觸的部隊。」在高塘島鄉邊防派出所,基礎中隊中隊長徐贇峰說。
  • 邊防戰士如虎添翼,隨時吸氧隨時戰鬥
    長期以來,我們都知道當兵苦、當邊防兵更苦、當高原邊防兵最苦。因為和駐守在內陸地區交通便利、環境相對優越的部隊的相比,地處青藏高原一線的邊防官兵面臨著更多困難:首先是交通不便。很多地方受地勢影響,往往山路十八彎,公路不通,僅僅依靠羊腸小道勉強通行;其次是飲食困難。
  • 中國軍隊中哪個兵種是最辛苦的?不是潛艇兵,也不是特種部隊!
    前不久網絡上爆出很多現役軍人在部隊中拒絕服役的事件,原因就是吃不了苦,國家對於這些拒絕服役的人是放棄的,甚至還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部隊是神聖、莊嚴的地方,而且進部隊沒有強迫你, 如果是因為個人原因的話國家肯定是會嚴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