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防哨所裡書寫軍旅夢 他們是象山高塘島2萬百姓的守護者

2020-12-22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杭州6月14日訊(記者 汪洋)沿象山半島南端的石浦鎮繼續南行,經過一座跨海大橋,便來到了高塘島鄉。這裡位於象山縣最南端,海島陸地面積58.8平方公裡,全鄉轄區18個行政村,人口2萬人。如果不是空氣中淡淡的海腥味兒,行走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很難有置身海島的感覺。

  「在這座海島上,我們是唯一一個與老百姓接觸的部隊。」在高塘島鄉邊防派出所,基礎中隊中隊長徐贇峰說。

日常訓練

  海島2萬百姓的守護者

  高塘島鄉邊防派出所的四合院不大,僅有的兩棟舊樓房建於上世紀70年代。由於歷年受颱風的肆虐和海水浸泡,宿舍樓靠南一面的地基有些下沉。站在房間內,能明顯感覺到身體重心不穩。

  「每年颱風襲來的那幾天,戰士們都出去幫老百姓搶險救災,每次都要忙到很晚才回來。去年的強颱風,宿舍樓第二層進了大量的水,戰士們回來時卻發現自己沒有地方睡覺了。」

  基礎中隊中隊長徐贇峰說,島上共有2萬名百姓,卻只有16名官兵,因此每個戰士都是身兼多項任務,日常工作量很大。

  「主要是幫老百姓做一些服務性的工作,調解他們的日常糾紛,再就是辦理身份證、轉戶口等。農忙的時候還會幫助他們收西瓜、摘柑橘。」

  正當徐隊長說話的間隙,邊防派出所接到了報警電話,說是鎮上菜市場發生了糾紛。隨即,徐中隊長帶上一名新兵出警調解。

  報警的是菜市場一名賣魚的女商販,在她面前的地上擺了十多條飛魚。女商販說,剛才一名騎三輪車的老頭經過這裡,壓死了她的魚,她要求賠償,但老頭認為她提出的價格不合理,於是索性騎車走了。

  徐中隊長問清楚情況後,打電話叫來了老頭的兒子,之後兒子按照市場價格買下了那十多條飛魚。

  「打交道多了,島上的老百姓很多都認識。剛才這名女商販一說老頭的名字,我就想起來他有個兒子。女人嘛,得理不饒人。老頭呢,脾氣也有些倔強,所以我就把他兒子叫了過來,這樣糾紛就好解決了。」

  回去的路上,徐中隊長向旁邊的新兵講述剛才調解的過程,告訴他做群眾工作的一些方法和經驗。

  「我們邊防戰士的工作很瑣碎,大多是調解老百姓的糾紛,但是這麼多戶人家,調解起來其實並不容易,所以島上的老百姓都很信任我們,對我們也很熱情。」

  徐中隊長說,邊防派出所16名官兵就是島上2萬百姓的守護者,能做好這份工作,他覺得很有意義也很開心。

  「他們每一個都是最好的兵」

  島上日常事務繁多,邊防派出所的16名官兵只有到了晚上熄燈睡覺前才有機會聚到一起。

  「早上眼睛一睜開,手機收件箱裡就會收到滿滿當當的簡訊,大多是村民發過來請求調解糾紛的。」邊防派出所海上警務區警長成傳昭說。上午10點鐘,他的手機裡還有17個未接電話沒來得及回復。

  出去執勤基本靠走路。每天早上6點鐘,戰士們就起床了。簡單的梳洗、鍛鍊和早餐之後,戰士們便開始執行任務。

  走訪島上村民是每一個官兵都要做的工作,尤其是對於外來新兵。在走訪村民、處理糾紛的過程中,新兵們逐漸熟悉島上的方言,學習處理問題的能力。

  將島上所有的村民走訪一遍需要好幾天時間。島上的太陽毒辣,戰士們的胳膊和臉龐都曬得黑黑的。

  19歲的徐毅來自浙江新昌,到高塘邊防派出所才3個多月,是這裡年紀最小的兵。執行任務時,這個小個子兵緊跟在中隊長身邊,言語不多,在一旁默默學習。徐毅說,他希望和中隊長一樣,處理百姓糾紛時總有很多辦法。

  2005年入伍的老兵蔡井坤來自江蘇泰州,在高塘邊防派出所辦理戶口和身份證件7年了。由於是技術崗位,他可以留四期,到第12年再由部隊決定是否退伍轉業。

  由於跟外界打交道較少,蔡井坤顯得內向拘謹一些。他說,目前最大的難題仍然是聽不懂島上的方言,他想多學習語言溝通技巧,那樣就可以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情了。

  1992年出生的紹興小夥兒謝沈森來高塘還不到一年,說起話來臉上總帶著笑。小謝性格開朗,他說喜歡這裡的氛圍,也喜歡跟老百姓交流。前不久,他還幫老百姓摘過西瓜。

  「我們的兵來了又走,走了又來。雖然他們只是在基層做著最普通的工作,但是我覺得他們都很可愛,他們每一個都是最好的兵。」高塘鄉邊防派出所所長譚穩德說。

新法律知識宣傳

  高塘邊防派出所的16個官兵來自全國各地,最遠的是海上警務區警長成傳昭。他來自陝西,每次回一趟家都要倒10趟車,走20多個小時。

  成傳昭說,目前他最大的願望是能有幾天假期,好讓他回陝西老家看看父母親人。

  「說到想家,戰友們誰不是呢?」成傳昭這句話說完,旁邊幾個戰友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按照部隊規定,當兵頭兩年,士兵是沒有探親假的,即使逢年過節也只能在部隊裡。

  不過成傳昭的父母決定來看兒子了。兩個老人坐了20多個小時的車,馬上就要到高塘,但是成傳昭卻在前一天晚上接到通知,臨時要到廣東出差幾天,也許只能與父母匆匆見上一面了。

  「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既然選擇了當兵就要服從組織安排。」成傳昭說,讓他不遠千裡堅持留在這個偏遠海島的理由是,這裡有他軍旅的夢想。

  兩年前,成傳昭從西安文理學院畢業,當時他有考研和參軍兩種選擇,成傳昭猶豫了下,還是選擇了來部隊。

  「因為我爸爸曾經也是軍人,年輕時在東北當過兵,所以我從小就有一種軍旅情結。」成傳昭說。

  基礎中隊中隊長徐贇峰也是軍旅之家出身,爸爸和伯伯年輕時都當過兵。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徐贇峰大學報考了南京警官學院,畢業後便來到了高塘邊防派出所。

  「其實我們每一個兵在報名參軍之時,心中都懷有一個軍旅夢。」成傳昭說,從穿上軍裝的那一刻起,軍人的形象會被放大。他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名普通的人,而是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肩上。

  在剛到高塘的時候,不少新兵也會迷茫,因為日常的工作不是保家衛國,而大多是與老百姓打交道,解決日常糾紛,好像與他們夢想中的軍人有差距。

  「不過慢慢的我們都想明白了。能夠保護一方百姓,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同樣能讓我們收穫巨大的成就感和快樂。」

  新兵謝沈森說,在平時與老百姓的接觸中,他提高了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年不到,他進步不少,也成熟了許多。接下來,他還想報考軍校,希望通過在高校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各方面素養,讓他的「軍旅夢」實現得更完美些。

相關焦點

  • 【熱議】寧波象山高塘島萬畝鹽鹼荒地變成良田
    前幾天,在全市最南端的海島鄉鎮———象山縣高塘島紗帽綠村,村民何大伯瞧著荒蕪多年的鹽鹼地上竟長出了綠油油的蔬菜,感嘆不已。  「高塘島上3個村,都有類似的鹽鹼地。」據高塘島鄉黨委副書記王國輝介紹,2006年以來,高塘島通過圍塘先後圍墾了萬畝灘涂,但由於島上農民不熟悉鹽鹼地的種植方式,導致這片灘涂成了荒地。
  • 有幸看到祖國最西的邊防哨所和最高的邊防哨所
    在新疆參觀了兩個「最西」——中國最西的邊防哨所和最高的哨所與口岸。參觀這兩個「最西」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所以遲發是因為參觀前有個約定,在十九大期間不要發邊防的照片,十九大以後才可以發。再往西就是伊爾克什坦口岸—中國最西的口岸,大山上鐫刻的「祖國在我心中」傳遞著邊防戰士的信念。我們也看到不遠處吉爾吉斯坦的土地,還有民國年間國軍的哨所,70多年前他們在如此艱難的環境守衛國土也是值得尊敬的。
  • 盤點我國最艱苦的幾大邊防哨所
    都知道參軍苦,訓練苦,但如果去過邊防哨所體會一下,你會發現那裡比一般的部隊裡更要苦。下面介紹幾個中國邊防哨所之最: 1、溫差最大,最西部的邊防哨所:神仙灣哨所
  • 象山高塘島鄉 打造海上黨建品牌
    「浙象漁11029號」船老大、高塘島鄉漁民黨員王錦勉看著船上懸掛的「黨員先鋒船」錦旗鄭重地說。  「紅帆」引航,黨旗飄揚。象山高塘島鄉黨委把全鄉漁船上的黨員組織起來,於7月31日成立了「海上紅帆」黨支部。該黨支部有45名漁民黨員,支部書記由寧波五大漁村之一的高塘島鄉林港村黨支部書記兼任。
  • 最難抵達的邊防哨所,是為我們「生產」安全感的地方!
    在煢煢海島,他們與明月為伴,與風霜同行。雖然缺席了團圓,卻為同胞「生產」了足夠的安全感,他們就是中國軍人。有些哨所條件艱苦、與世隔絕,是常人最難抵達的地方。倘若你沒有去過哨所,或許永遠不會知道他們朝夕面對的是什麼樣的環境。中國軍人以健壯挺拔的身姿堅守祖國的邊疆,練出了無與倫比的堅韌精神。今天,帶您走進幾座邊防哨所,看看「生產」安全感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樣子。
  • 象山高塘島鄉江北村支部書記樓小龍:「逼」著村民做生意
    象山高塘島鄉江北村支部書記樓小龍:「逼」著村民做生意   支書名片  姓名:樓小龍  職務:象山高塘島鄉江北村支部書記   和樓小龍提起永嘉的鄭九萬
  • 象山高塘島鄉蟶子壓塘待售,急盼您的援手!
    象山高塘島鄉蟶子壓塘待售,急盼您的援手!近期本該是蟶子銷售的旺季,但受疫情的影響,高塘島鄉還有二十萬斤蟶子壓塘待售,如果不能及時出貨,還會對新一季的蟶苗播種帶來影響! 銷售聯繫方式每年春末夏初,正好是蟶子最肥美的時候。蟶肉含豐富蛋白質、鈣、鐵、硒、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滋味鮮美,營養價值高。隨著烹飪方法不同,蟶子會有各種各樣的滋味!蟶子的吃法可多啦!
  • 這裡是中國最北端的哨所,零下40度的嚴寒中邊防戰士巡邏邊境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國家都會在邊界建立哨所,進行戍邊防衛。可以說,邊防戰士們是生活在國界線上的一群人,他們每日的訓練、站崗令身居內地的我們充滿了安全感。邊防戰士們時刻信奉一句話:「寧可流血、流汗,絕不守丟一寸領土!」  北極哨所位於漠河北極村裡面,是我國最北端的哨所。哨所後面就是黑龍江,而對岸有個紅頂黃地的屋子,就是俄羅斯的哨所了。
  • 索朗次仁新歌《雲中哨所》首發 致敬雪域軍魂
    近日,藏族歌手索朗次仁新歌《雲中哨所》全網重磅上線,以歌頌西藏邊防戰士為主題,索朗次仁在激進豪邁的旋律中,深情演繹,彰顯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邊防戰士英雄形象,強大的音樂感召力,備受歌迷追捧和好評。
  • 城鄉區域聯網供水工程發揮效益 浙江象山緩解用水難
    象山縣白溪水庫引水工程竣工通水1個多月以來,日均10萬立方米的清泉被納入象山供水網,源源不斷地流入千家萬戶。
  • 紅其拉甫口岸邊防哨所結束無電歷史
    新華網烏魯木齊7月21日電(杜剛 李易峰)21日,穩定充足的電力正式通到帕米爾高原的中國-巴基斯坦邊境紅其拉甫口岸邊防哨所,邊防官兵及附近牧民終於結束了無電歷史,用上了常明電。  20世紀80年代初,中巴兩國政府正式達成開放紅其拉甫口岸協議。
  • 西藏拉丁拉官兵:哨所四季就是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
    倘若是匆匆過客,雪域高原的美麗風景或許只是保存在手機裡的一張照片。但當你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這裡,將人生價值放在為國戍邊的天平上,當你將生命中最熾烈的情感日夜牽繫著祖國的邊防線,你守護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物,就都是會呼吸、會生長的生命。對拉丁拉哨所官兵來說,哨所四季就是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這裡的春秋冬夏,就是他們眼裡最美麗的風景、最深情的牽掛。
  • 詠峰新歌MV《哨所的月亮》雲南拍攝 獻禮建軍節
    日前,二炮文工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詠峰的新歌《哨所的月亮》MV在雲南邊境「英雄連」拍攝,這是詠峰繼《幸福永遠》、《這裡最早叫中國》等作品之後的又一首參與詞、曲創作的力作。據了解,歌曲《哨所的月亮》是2012年詠峰特別為軍人創作歌曲。他說:「身為軍旅歌唱家他經常下部隊慰問演出,去過了全國各地不同的哨所。有一次在一個偏遠山區的哨所全體演員只為一個站崗的哨兵演出了一場,演出結束所有的演員熱淚盈眶,為這位常年在邊防站崗的哨兵感動,更為祖國母親有這樣好兒女感到驕傲」!詠峰透露,今年他將會有一張軍旅作品專輯發行。
  • 象山紅美人正當季,快來品味這份甜蜜吧!銷售電話看這裡!
    象山是「紅美人」的原產地,近年來「紅美人」產業蓬勃發展,栽培面積越來越大,2018年我縣「紅美人」栽培面積突破1.5萬畝,其中投產超5000畝,分別佔全省「紅美人」栽培和投產面積的三成和六成,預估產量5000噸,佔全省總量的一半以上。綜合分析我縣近年來氣候和象山「紅美人」成熟情況,從2017年開始將每年的11月17日定為象山「紅美人」開摘日。
  • 中國邊防兵們究竟有多強?生活在最危險的哨所中,看完落淚!
    在眾多兵種中邊防兵可以說是既辛苦又受罪的了,不僅要背井離鄉,而且還要長年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之下,甚至如同人間煉獄一般,而在世界最危險的哨所中中國邊防兵就長年累月的堅持防守,保衛祖國,這種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 遊記:紅其拉甫邊防哨所
    剛準備上車,迎面來了輛「蘇」打頭車牌的,我們就像見了老鄰居,他們把車停下,和我們打招呼、聊天。得知,的確需要新的邊境證,我們手裡的邊境證只是可以逗留塔什庫爾幹,要不然,連這裡也是不能進的呢!看樣子,這個國門真是重重關卡,要隨便進出是絕不可能的事!還得知,上面哨所也嚴格,不許拍照、不許逗留,而且很冷,只有4度。
  • 上海交大等7所高校圖書館聯合參與建設首個「邊防書屋」揭牌
    陳進致辭,代表教育部高校圖工委向在場官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感謝,並表達了「軍民魚水情誼長,邊防哨所飄書香,攜手同築強軍夢,共譜文化新篇章」的美好願景。陳進指出,「邊防書屋」是高校圖工委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實踐過程中結出的碩果,是高校圖書館延伸公益文化服務、實踐文化擁軍的重要形式,高校圖書館應發揮引領傳播先進文化的功能,把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護國防的社會共識化作自覺行動,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 草原的哨所
    照片:網上下載    草原的一線哨所是指駐紮在國境線防火道的中國軍隊的邊境哨所,我們插隊時邊防站有時邀請知青去參觀做客或座談,邊防站很歡迎我們知青,邊防站的軍犬和軍馬都是讓我們羨慕不已的! 我們的二線哨所基本都是牧民草原民兵,與一線軍人哨所有幾十裡地的距離。哨所一般處於當地草原最高的山上,極目遠眺是青黛色的草海連天,長天一色!讓人遐思無窮,幻想詩和遠方。
  • 【教師節】象山高塘島鄉百萬元獎勵留島教師
    9月9日,在象山縣最南端的高塘島鄉,高塘學校的80多位教師和高塘中心幼兒園10多位教師,收到了鄉黨委、政府的教師節大禮——
  • 邊關哨所,有這樣一群熱血男兒——戍邊軍人
    當煙雨升騰當湖山淡隱我站在神聖的哨位上挺立得像一根西子湖畔的老樁守望著這片山水與風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讓身體在路上」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今天,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有這樣一群「有志者」——他們不是 「驢友」,也不是探險家;他們不為觀賞奇偉瑰怪的風景而來,他們只為堅守祖國的邊境。他們有著堅定的眼神,還有更加堅定的信念。他們的名字,叫做邊防軍人,他們在人之罕至的地方保衛大好河山,守護著我們的歲月靜好。建軍91周年,軍報記者帶你走進邊關哨所,致敬邊防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