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杭州6月14日訊(記者 汪洋)沿象山半島南端的石浦鎮繼續南行,經過一座跨海大橋,便來到了高塘島鄉。這裡位於象山縣最南端,海島陸地面積58.8平方公裡,全鄉轄區18個行政村,人口2萬人。如果不是空氣中淡淡的海腥味兒,行走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很難有置身海島的感覺。
「在這座海島上,我們是唯一一個與老百姓接觸的部隊。」在高塘島鄉邊防派出所,基礎中隊中隊長徐贇峰說。
日常訓練
海島2萬百姓的守護者
高塘島鄉邊防派出所的四合院不大,僅有的兩棟舊樓房建於上世紀70年代。由於歷年受颱風的肆虐和海水浸泡,宿舍樓靠南一面的地基有些下沉。站在房間內,能明顯感覺到身體重心不穩。
「每年颱風襲來的那幾天,戰士們都出去幫老百姓搶險救災,每次都要忙到很晚才回來。去年的強颱風,宿舍樓第二層進了大量的水,戰士們回來時卻發現自己沒有地方睡覺了。」
基礎中隊中隊長徐贇峰說,島上共有2萬名百姓,卻只有16名官兵,因此每個戰士都是身兼多項任務,日常工作量很大。
「主要是幫老百姓做一些服務性的工作,調解他們的日常糾紛,再就是辦理身份證、轉戶口等。農忙的時候還會幫助他們收西瓜、摘柑橘。」
正當徐隊長說話的間隙,邊防派出所接到了報警電話,說是鎮上菜市場發生了糾紛。隨即,徐中隊長帶上一名新兵出警調解。
報警的是菜市場一名賣魚的女商販,在她面前的地上擺了十多條飛魚。女商販說,剛才一名騎三輪車的老頭經過這裡,壓死了她的魚,她要求賠償,但老頭認為她提出的價格不合理,於是索性騎車走了。
徐中隊長問清楚情況後,打電話叫來了老頭的兒子,之後兒子按照市場價格買下了那十多條飛魚。
「打交道多了,島上的老百姓很多都認識。剛才這名女商販一說老頭的名字,我就想起來他有個兒子。女人嘛,得理不饒人。老頭呢,脾氣也有些倔強,所以我就把他兒子叫了過來,這樣糾紛就好解決了。」
回去的路上,徐中隊長向旁邊的新兵講述剛才調解的過程,告訴他做群眾工作的一些方法和經驗。
「我們邊防戰士的工作很瑣碎,大多是調解老百姓的糾紛,但是這麼多戶人家,調解起來其實並不容易,所以島上的老百姓都很信任我們,對我們也很熱情。」
徐中隊長說,邊防派出所16名官兵就是島上2萬百姓的守護者,能做好這份工作,他覺得很有意義也很開心。
「他們每一個都是最好的兵」
島上日常事務繁多,邊防派出所的16名官兵只有到了晚上熄燈睡覺前才有機會聚到一起。
「早上眼睛一睜開,手機收件箱裡就會收到滿滿當當的簡訊,大多是村民發過來請求調解糾紛的。」邊防派出所海上警務區警長成傳昭說。上午10點鐘,他的手機裡還有17個未接電話沒來得及回復。
出去執勤基本靠走路。每天早上6點鐘,戰士們就起床了。簡單的梳洗、鍛鍊和早餐之後,戰士們便開始執行任務。
走訪島上村民是每一個官兵都要做的工作,尤其是對於外來新兵。在走訪村民、處理糾紛的過程中,新兵們逐漸熟悉島上的方言,學習處理問題的能力。
將島上所有的村民走訪一遍需要好幾天時間。島上的太陽毒辣,戰士們的胳膊和臉龐都曬得黑黑的。
19歲的徐毅來自浙江新昌,到高塘邊防派出所才3個多月,是這裡年紀最小的兵。執行任務時,這個小個子兵緊跟在中隊長身邊,言語不多,在一旁默默學習。徐毅說,他希望和中隊長一樣,處理百姓糾紛時總有很多辦法。
2005年入伍的老兵蔡井坤來自江蘇泰州,在高塘邊防派出所辦理戶口和身份證件7年了。由於是技術崗位,他可以留四期,到第12年再由部隊決定是否退伍轉業。
由於跟外界打交道較少,蔡井坤顯得內向拘謹一些。他說,目前最大的難題仍然是聽不懂島上的方言,他想多學習語言溝通技巧,那樣就可以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情了。
1992年出生的紹興小夥兒謝沈森來高塘還不到一年,說起話來臉上總帶著笑。小謝性格開朗,他說喜歡這裡的氛圍,也喜歡跟老百姓交流。前不久,他還幫老百姓摘過西瓜。
「我們的兵來了又走,走了又來。雖然他們只是在基層做著最普通的工作,但是我覺得他們都很可愛,他們每一個都是最好的兵。」高塘鄉邊防派出所所長譚穩德說。
新法律知識宣傳
高塘邊防派出所的16個官兵來自全國各地,最遠的是海上警務區警長成傳昭。他來自陝西,每次回一趟家都要倒10趟車,走20多個小時。
成傳昭說,目前他最大的願望是能有幾天假期,好讓他回陝西老家看看父母親人。
「說到想家,戰友們誰不是呢?」成傳昭這句話說完,旁邊幾個戰友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按照部隊規定,當兵頭兩年,士兵是沒有探親假的,即使逢年過節也只能在部隊裡。
不過成傳昭的父母決定來看兒子了。兩個老人坐了20多個小時的車,馬上就要到高塘,但是成傳昭卻在前一天晚上接到通知,臨時要到廣東出差幾天,也許只能與父母匆匆見上一面了。
「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既然選擇了當兵就要服從組織安排。」成傳昭說,讓他不遠千裡堅持留在這個偏遠海島的理由是,這裡有他軍旅的夢想。
兩年前,成傳昭從西安文理學院畢業,當時他有考研和參軍兩種選擇,成傳昭猶豫了下,還是選擇了來部隊。
「因為我爸爸曾經也是軍人,年輕時在東北當過兵,所以我從小就有一種軍旅情結。」成傳昭說。
基礎中隊中隊長徐贇峰也是軍旅之家出身,爸爸和伯伯年輕時都當過兵。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徐贇峰大學報考了南京警官學院,畢業後便來到了高塘邊防派出所。
「其實我們每一個兵在報名參軍之時,心中都懷有一個軍旅夢。」成傳昭說,從穿上軍裝的那一刻起,軍人的形象會被放大。他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名普通的人,而是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肩上。
在剛到高塘的時候,不少新兵也會迷茫,因為日常的工作不是保家衛國,而大多是與老百姓打交道,解決日常糾紛,好像與他們夢想中的軍人有差距。
「不過慢慢的我們都想明白了。能夠保護一方百姓,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同樣能讓我們收穫巨大的成就感和快樂。」
新兵謝沈森說,在平時與老百姓的接觸中,他提高了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年不到,他進步不少,也成熟了許多。接下來,他還想報考軍校,希望通過在高校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各方面素養,讓他的「軍旅夢」實現得更完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