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高塘島鄉江北村支部書記樓小龍:「逼」著村民做生意
支書名片
姓名:樓小龍
職務:象山高塘島鄉江北村支部書記
和樓小龍提起永嘉的鄭九萬,他說有一種惺惺相惜的親切感,因為鄭九萬所在的村,和樓小龍所在的象山高塘島鄉江北村一樣,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交通不便,要在這樣的環境下搞建設特別難。
「以前從村裡出來一趟得花上大半天的時間,現在方便多了,但坐汽車、上渡輪到象山還要三個多小時。我當書記之前,村裡幾乎都是簡陋的瓦房,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集體收入就更別提了,什麼都沒有。」樓小龍說。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11年間,樓小龍讓原本一窮二白的江北村脫掉了「貧困村」帽子,成為縣裡的「富裕村」,如今的江北村有整齊劃一的馬路,有村民文化公園,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了一兩萬。
樓小龍是江北村第一批做生意的,是當時村裡的第一批「萬元戶」。1996年,當了十年江北村黨支部副書記的樓小龍被村支部選舉為書記時,不光家裡人反對,就連樓小龍自己心裡都打鼓,因為當上書記,做生意的時間就少了。「但一想到村裡17個黨員,除了我其他16票全投給了我,大家這麼相信我,我不能甩手不幹!」樓小龍回憶說。
「那時和我一塊兒做生意的現在有好多都已經成了大老闆了,而我還只是一個小老闆、小書記。」那麼是不是後悔了自己的選擇呢?「我們村裡大家現在都有錢了,我想,我的付出值了。」樓小龍笑得很舒心。
原來,江北村村民收入全靠家門口的幾畝橘子樹。看著村民活得那麼辛苦,樓小龍幾乎是逼著村民去做生意的。俗話說,「無商不活」,村裡建起了臨街的營業房,建好了菜場,樓小龍鼓勵那些祖祖輩輩靠著土地過日子的農民走出一條致富的道路。
從1996年以來,江北村越來越多的人放下了鋤頭,拿起了計算器。如今,江北村有90%的村民是生意人,「生意大的已經做到了寧波、上海,生意小的也在村子裡開了好幾家分店。而集中種植橘樹的大戶,去年光種橘子就賺了幾十萬,兩層樓房早就不稀奇了。」說起村民們的變化,樓書記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
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作者: 編輯: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