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收入規模最大的民營書店

2020-12-19 和訊

出品 | 虎嗅精選組

作者丨劉宇豪

題圖丨視覺中國

上一次書店業引發討論還是兩年前。臺灣圖書大亨吳清友去世,人們驚嘆於這位傳奇人物堅守15年最終扭虧為盈,並把誠品書店推向文化高峰的美好故事。

很難說誠品書店是否開啟了示範效應,但如今圖書毛利普遍低於40%,讓更多書店不得不走上這條路——把店內圖書比例降低,或者擴大其它商品種類——誠品書店盈利始於一棟6層高的樓盤,其中4層銷售與書無關的商品。在吳清友找到出路不久後,第三極書局、光合作用、風入松三家業界標杆4年裡相繼倒下。他們仍然只是賣書。

造成圖書利潤低下的原因,除了越來越高的各項成本以及網絡書店衝擊之外,很可能與圖書經營從未被真正重視有關。在中國,賣書所背負的意義之多,往往讓人忘記這首先是商業行為。2008年以來,該問題在房地產和網際網路擠壓下日益凸顯。

出售圖書以外的商品只是折衷手段,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如果書籍數量少於其它商品,書店身份就變得可疑。創辦13年的單向街書店收入體系中的60%與圖書無關,它已經成了某種生活空間。還有一些「最美書店」,觀光客都快把那裡當成景點了。

如果書店有什麼含義,那應該就是書店本身。金偉竹是該觀念的持有者以及踐行者。過去一年,他所經營的西西弗書店賣掉了更多書而不是咖啡——9億元創造了國內民營書店的營收記錄,75%由圖書貢獻。

在同行看來,西西弗至少還有兩件事更值得推崇。一個是被他們首次引入書店業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另一個是該體系指導書店複製擴張的可行性。西西弗目前擁有200家門店,並計劃在今年繼續開出100家。它已成為中國最大規模的直營連鎖書店品牌(民營)。

本期深案例,虎嗅精選獨家專訪西西弗董事長金偉竹,還原他對書店零售的思考以及西西弗脫穎而出的秘密。同時,我們還將通過和西西弗高管的對話告訴你:怎樣像西西弗一樣開連鎖店。不止於書,西西弗經驗值得所有零售業態借鑑參考。

本文為1.5萬字原文的縮減節選版。

#魔鬼藏在細節中,即刻加入虎嗅精選黑卡計劃,解鎖1.5萬字原文(上、中、下)

網際網路殺不死書店

鑽進國內任何一節行駛中的車廂,環視四周,那些正在讀書的人大概一隻手就能數過來。恐怕我們的現實世界正身處這樣的車廂之中:讀書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是剛需。

這是一個龐大的大多數群體,他們並非不學無術,但是由於還沒建立系統的讀書計劃或是飽受信息爆炸之苦,他們的精神世界仍然一片混亂。他們既能僅靠朋友推薦就去買上一本,也能因為某個學說的大熱買上一整套叢書然後整年都沒拆開。

他們的購書行為受到衝動支配且被暗示。

網際網路的出現可能進一步轉移了這部分人的讀書欲望,然後給另一小撮人以明確目標。對那些追求學以致用的考生,或是手不釋卷的知識分子而言,圖書電商意味著高效和實惠。

如果金偉竹說的是真的——「西西弗一點不擔心電商問題」,那他顯然知道實體店除了能帶給顧客電商不具備的服務體驗之外,最重要的是線上線下所面臨的消費特徵完全不同。

「網上買書往往帶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他提醒道,在線下正好相反。西西弗的主要收入來自於隨機消費群體。

這樣的事情正在發生:2018年上旬,電商在少兒讀物、教育考試這類強目的性圖書上的銷量遠勝於實體店,並且後者不得不削減該類圖書庫存以降低虧損。

購買一套(3冊裝)納博科夫的文學講稿在西西弗需要支付228元。如果打折,還能再便宜20元。但同樣內容在某家圖書電商花上128元就可以送貨上門。這是一名網友之前在社交網絡上分享的經歷,當時他正準備結帳,隨後改變了主意。

比起這個結果,更重要的是金偉竹的反應,他認為沒什麼大不了。他清楚沒人會因為線上售賣火鍋醬料而放棄走進火鍋店。書店同樣如此。西西弗有能力讓那些很少讀書的人願意為書買單。

如果實體書店能發揮優勢——去年社科&傳記類線下銷量高過電商——他們就有勝算。在西西弗,文學&語言、生活&勵志類書籍合計佔有47%、48%的庫存、銷售佔比。

(西西弗2018年數據)

這類書籍通常在內容上沒有明確指向,它不能幫人解決某個具體學術問題,或者做出選擇。但毫無疑問,他們是市場寵兒,也最能刺激購買者的消費欲望。

這就是西西弗把書店開進購物中心的原因,那裡有更多隨機購買者。如果單店每天達到1000人以上的客流量,他們就能實現盈利。「我們的轉化率大概是13%~15%。「金偉竹說。也就是說,有130~150人進店後會付諸行動。

建於西單附近的北京圖書大廈已經連續21年享受到超高人流的光顧——每天約有14.5萬人湧進西單商街。更多顧客帶來了更多消費可能。北京圖書大廈是國內連續多年的單店銷售額冠軍。

【掃描上方二維碼,解鎖西西弗針對讀者消費特徵設計的售賣策略】

標準化造就書店界7-11

業態稀缺性讓書店重回大眾視野,但不代表這是一門好生意。

那些缺乏深思熟慮的從業者和投資人可能低估了書店經營的難度——來自商業地產的青睞,或是政策層面的優惠只是杯水車薪。

一位來自書店業政策的觀察者告訴虎嗅,在最近幾年的政策幫扶中,國有書店成了最大受益者,與此同時,城市書吧和共享書櫃相繼冒出。 「政府優先考慮全社會的閱讀氛圍。」他說,「民營書店的實在好處不多。」

一名曾任職大悅城的招商經理向虎嗅表示,「最好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如果書店不能為地產商帶來好處,就不得不關門大吉。

新加坡老牌書店Page One 在2011年與國貿籤下長租,享受低租金的同時卻沒能帶來更多客流。該家分店的壽命不得不在合同到期後結束。

「可以說零售業最難解決的問題都在書店。」金偉竹伸出手,張開五指。建立標準化是連鎖書店的前提,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一切都無從談起。

產品非直觀性——除了裝幀/書名/作者,提供給顧客的產品信息不多。讀者往往不能很快評價一本書的價值以及自己是否喜歡。

內容唯一性——幾乎任何一本書,外觀或者內容都是唯一的。對同一本書,不同讀者還存在不同的理解,這十分考驗選品能力。

SKU高度密集——每本書對應一種SKU。在西西弗,單個書架的SKU就能達到七八百甚至上千。要知道盒馬鮮生整體SKU也不過5000~6000種。運營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供應鏈複雜——從作者、編輯、出版社、中盤配送批發最後到實體書店,標準化程度低,供應和市場運作管理低效。

勞動密集——線下零售一貫如此。

「這5樣東西弄下來,你需要構建一套非常龐大的體系。」金偉竹環抱雙臂,然後張開。他想形容這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工程,在目力所及的中國書店歷史上,還沒有哪個經營者完成過。在西西弗,有超過500人不屬於門店崗位,他們藏在後臺,確保200家門店的正常運轉,這正是匹配這項重任所必須的。

西西弗有一套「單品單位管理」法則,然後在此基礎上是數控系統——包括採控、流控、調控三部分。

「不做到單品單位就沒法做這套(數控)系統。」金偉竹表示,在西西弗,一本書入庫之後,數據決定它流向哪裡,擺在何處。數據來自長年累月的積累分析。「賣場在顧客看來是個空間,但對我來說它是經過計算的。」

實現單品單位管理的前提是解剖產品,包括但不限於價格、地區、語言、作者這些元素,都是組成一本書的標籤。這些經過解剖再重構的書籍就有了清晰的商品屬性。

如果說單品管理是確定「賣什麼」,數控系統則強調「擺什麼」。西西弗放棄圖書館的分類方法,轉而採用符合市場規律的5級分類法以及7條產品線組合。這就避免了用盛牛排的盤子來裝蘭州拉麵,儘管鬧這種笑話在傳統書店屢見不鮮。

【歷時10年打造,立刻成為虎嗅黑卡會員,解鎖全行業獨一份兒的圖書數位化管控體系】

妥協的,未妥協的

3年前,美國最大規模的連鎖書店巴諾決定將餐廳裝進書店,以此期望只佔整體營收10%的食品飲料業務成為公司重要支柱。

試圖用單一標準衡量書店並不公平。放眼國內外,出售圖書以外的商品是大勢所趨,西西弗也不例外。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控制這種比例。

圖書+餐飲或許在商業技法上算個不錯的點子,但它對閱讀這件事兒的改變微乎其微,甚至會適得其反。想想騰訊吧,他們之前因為投資業務大放光彩而主營業務陷入停滯被批評為「喪失夢想」。咖啡或是其它什麼玩意兒就像是騰訊的投資業務,帶來不菲利潤的同時並不能證明書店之所以為書店這個事實。

這是金偉竹理想主義的一面,他不願意在此妥協。他不清楚西西弗能為行業帶來何種改變,可改變肯定不是更多人走進書店喝上一杯咖啡或者對著漂亮的店內裝飾按下自拍鍵就能實現的。

但與此同時,金偉竹也展現出現實主義的一面。他的現實主義體現在對產品的選擇上。那些在獨立書店看來不值一提的作品,西西弗並不排斥。因為那是銷量保障。

不久前,虎嗅和某位文化圈朋友走進西西弗店內,後者對書架上擺放的大冰作品嗤之以鼻。他不是唯一有此反應的人。

大冰是一名以銷量聞名的作家,他的《我不》曾在30天內售出150萬冊,而這只是無數銷量記錄中的一個。但在網絡上,這位作家受到的批評並不比讚譽要少。批評聲往往集中在擁有更多閱讀經驗的人身上,他們表示大冰的作品過於小兒科。

批評聲開始從作品本身,轉移到提供該類作品的平臺上。批評者認為西西弗的品味糟糕透頂。因為獨立書店往往把對精神與文化的審美擺在第一位。在20年前的國內,獨立書店曾有過無限輝煌。它們遍布一座座城市,扮演精神坐標和文化符號。在金偉竹決定轉型前,西西弗同樣如此。

「我是不會轉型的,不行就關門。」前兩年瀕臨倒閉的清華書屋的經營者沈雷說。「我不是為了開一個書店。」清華書屋是學術愛好者的天堂。

風入松總經理王洪彬說自己不怕背上一兩百萬的債務,卻擔心成為「歷史罪人」。這家如今在網際網路地圖上已經搜索不到的、於1995年成立的獨立書店曾被季羨林大為稱讚。

獨立書店拒絕向市場妥協和迎合大眾。而西西弗上架暢銷書的做法,被批評者視為向消費主義浪潮的投降。他們心存警惕,如果有一天西西弗能夠依據市場口味反向定製書籍,那會不會是書店乃至文化的一次倒退。

金偉竹告訴我們,那的確是西西弗的下一步,除了知識分子的顧慮。因為在那套篩選書籍的體系中,並不只有冷冰冰的銷售數字。在所有上架決策被執行前,圖書編輯(西西弗內部崗位)會把最後一次關。在他看來,這並不是科幻電影中的末日景象——數據或者AI不能決定人的口味。

西西弗依然售賣經典著作,是不想讓自己和讀者看起來膚淺。至於它放棄「小眾和專業」的做法顯然不希望這裡像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電影一樣難懂而拒客人千裡之外。「沒有人一出生就讀弗洛伊德。」他說。

金偉竹對那些批評感到不可思議, 「賣暢銷書怎麼了?」他把頭探下來,「誰年輕時沒讀過言情小說呢?我想說的是,過些年你會覺得幼稚了,但是沒那些能有你今天嗎?」他們在北京國貿的黑標旗艦店即將開業,旨在對書店人文氣質進一步加強。

眾多身份中,金偉竹更願意稱自己為實幹家。實幹主義讓他感到舒服,這也是為數不多的對抗虛無和苦楚的方式——他的另一層身份是佛教徒。「至少西西弗還解決了5000人的就業。」

他想把西西弗打造成「中國版巴諾」,巴諾書店擁有700家門店和2.6萬員工,和我們見過的大部分零售業態沒什麼區別。但在中國,這種規模的私營連鎖書店始終為零。這種商業現象背後,是國內讀書氛圍的巨大割裂。就像那節晃動車廂裡的人,閱讀者與非閱讀者中間還橫亙著溝壑,沒人出來填補。

說到底,金偉竹希望用開書店的方式來提醒別人,在這種不平衡與割裂下,行業需要西西弗。如果西西弗沒能成功,那他至少可以說:瞧,已經有人在做這件事了。

#本篇文章為虎嗅精選深案例西西弗的縮減版,在1.5萬字原文中,我們重點回答了如下問題:

中國書店業現狀

中國圖書市場消費特徵

西西弗怎麼做採購

西西弗門店運營細節

實體書店如何與電商抗衡

標準化書店走向何方

……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刻加入虎嗅黑卡計劃,與中國商業創新實時同步,洞悉其中魔鬼細節

(責任編輯:嶽權利 HN152)

相關焦點

  • 青島如是書店今開業 為山東省最大民營獨立書店(圖)
      半島網3月12日消息 臺北的誠品書店、北京的三聯韜奮書店、南京的先鋒書店、廣州的方所……這些著名的書店已然成為代表各自城市的文化地標。繼北京、廣州等城市之後,青島也擁有了一家具有本土特色、著力展示青島人文、具有青島「海」味的獨立書店。
  • 中國最大民營連鎖書店醞釀在國內中小企業板上市
    中新網北京5月21日電正在此間舉行的中國連鎖業大會上,中國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席殊書屋表示,該公司準備在2到3年內在國內中小企業板上市。  從1995年進入圖書業至今,席殊書屋已經形成了一個在全中國範圍內具有623家連鎖店、50萬好書俱樂部會員、年銷售額達2.8億元人民幣的龐大體系。
  • 第三屆中國民營實體書店經營管理交流會在瀏陽舉行
    網上購物和電子閱讀的增長,給實體書店帶來了不小的生存危機,突如其來的疫情更如同催化劑,讓實體書店感受到了如同最近天氣般的寒意。困境中,實體書店如何突圍?11月23日-25日,第三屆中國民營實體書店經營管理交流會在瀏陽舉行,來自全國27個省份的140多家民營實體書店從業人員260多人齊聚一堂,抱團取暖,交流經驗探討發展。第三屆中國民營實體書店經營管理交流會在瀏陽舉行。
  • 2020中國書店大會:實體書店數量猛漲 鄉村書店異軍突起
    2020中國書店大會近日在京舉行。會上發布的《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實體書店轉型和渠道下沉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原本以城市為主陣地的實體書店將觸角伸向了鄉村,鄉村書店助力鄉村振興成為2019年實體書店發展的一個亮點。
  • 杭州最大的民營書店今天開張 3200平方米的空間都有什麼?
    其實,這是一家書店,名字叫「言幾又」。言幾又是近幾年人氣網紅書店裡闖出的一匹黑馬,現在已經來到杭州——今天上午,他們將在錢江新城的來福士地下一層正式開業。  這個書店的名字有點拗口,言,幾,又,不知道是不是這三個字的組合有謎之「魔性」,反正身邊遇到好幾個人,看到這個店名,都會自動讀成「言又幾」。
  • 民營書店路在何方?把握讀者的閱讀和消費心理
    然而就在「三十天就倒閉」書店開張第6天,即10月29日,媒體爆出中國最大民營書店「光合作用」書店的倒閉,讓民營書店的經營前景蒙上更加濃重的陰影。在過去四年中,全國有上萬家民營書店倒閉,從「詩意地棲居」到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書店作為一種文化在城市中式微。
  • 【商務印書館】香港規模最大的書店連鎖系統
    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店)地址: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2號美麗華廣場B1007書籍類型:各類中英文圖書關鍵詞:中英文圖書、音像、創意產品、兒童閱讀區簡介:香港商務印書館目前於香港共有門市22家,是全港最大規模的書店連鎖系統
  • 揭秘中國17家民營銀行背後的最大「金主」
    目前,共計已經有17家民營銀行獲批,其中9家開業,首批5家均已盈利。它們背後的最大「金主」是誰?各民營銀行定位、業務怎樣?未來,民營銀行能否和傳統銀行比肩?   從此,中國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大幕徐徐拉開。   從試點方案的亮相到5家民營銀行全部獲準籌建,僅用了半年時間。2014年7月,銀監會首先批准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和天津金城銀行3家民營銀行的籌建申請,隨後又在9月批准成立浙江網商銀行、上海華瑞銀行。
  • 廈門民營實體書店:從「寒冬」向「春天」行進
    2014年底,《廈門市扶持民營實體書店發展暫行辦法》出臺,設立專項資金,送出政策「紅包」,補貼和獎勵民營實體書店;2017年9月,主管部門根據兩年多的實踐經驗和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修改完善,印發了《廈門市扶持民營實體書店發展辦法》,鼓勵民營實體書店進一步轉型升級。 一系列扶持措施,讓實體書店不僅一改過去幾年不斷關停的態勢,還實現了數量的持續增長。
  • 東北最大的民營企業:年營收3002億元,它是中國最大的百貨公司
    2019年8月22日上午,全國工商聯與青海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在西寧舉行,在峰會上,對外發布了最新一期的《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根據榜單數據來看,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入圍門檻為年營收185.86億元,而國內總資產超過1000億元的民營企業數量,則達到了76家,與去年相比增加了15家。年營收超過1000億元的民營企業則有56家,其中,華為公司、海航集團、蘇寧控股三家企業的年營收超過6000億元,我國目前營收規模最大的3家民營企業。
  • 新開書店數量是關門書店的8倍,不被看好的實體書店怎麼就成了網紅?
    2020中國書店大會上發布的《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19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2019年中國關閉的書店有500多家,新開書店數量為關門書店數量的8倍。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程三國對《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進行解讀時表示,2019在中國網絡綜合書店打卡大數據顯示,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美團點評上書店打開數據顯示,2019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2019 中國關閉的書店有500多家,其中新華87家,民營129家。
  • 禮士會客廳|書店與城市①中國實體書店行業的發展進程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國有書店(新華書店、古籍書店和外文書店)仍處於絕對主導性地位,作為圖書發行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近乎壟斷了中國全部圖書的發行和銷售工作。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經濟體制領域改革不斷深化,中國圖書發行市場的改革隨之進行。
  • 廈門民營書店嶄露生機 曉風書屋在廈強勢回歸
    曉風書屋,這家一度在廈門只剩下一家大學路店的全國知名書店,上周末有大動作:位於島內商圈的悅享中心店和改造後的大學路店同時開業。兩家「新曉風」同時亮相,不僅標示著曉風在廈門市場上的強勢回歸,也給正從低谷走出的廈門民營書店業,再注入一針強心劑。
  • 中省市媒體走進陝西省最大規模民營企業東嶺集團
    環球網、中國經濟周刊、中華網、中國網、新華網、西安晚報、寶雞日報等20餘家中省市媒體記者,來到「村企合一」的東嶺集團、東嶺村,深入到居民小區和生產車間,了解企業的發展歷程,解密東嶺的成功密碼,看疫情防控和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的情況下,這個企業如何為落實「六穩六保」貢獻特有的東嶺智慧。
  • 一文讀懂中國800萬金融從業者 收入學歷年齡大揭秘
    摘要 【一文讀懂中國800萬金融從業者 收入學歷年齡大揭秘】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存在著800萬高學歷、高工資的金領精英——金融從業者。
  • 2020中國書店大會|書店老闆們都在關注哪些書店
    2019年,中國的實體書店數量超過了70000家;這一年關閉了500多家書店,但新開的書店超過了4000家。1月8日,以「書店重做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中國書店大會在北京舉行。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百道網董事長程三國在會上發布了《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盤點2019年的書店業,公布2019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網絡打卡書店數量排行榜等,並闡釋了何為「書店重做」。
  • 實體書店試讀 網絡書店買書
    昨日,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發布了《中山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及應對建議》調查報告,根據統計,截至去年12月,不包括郵政報亭在內的中山年度核檢書店共有313家,其中只有5家達到限額以上批零標準,即屬於以銷售圖書為主要業務的大型書店,總體經營境況並不理想。
  • 中國書店產業報告:2019年書店總量已超七萬家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則表示,「書店重做」是書店的整體功能、經營方式和業態整合上更加適應當前新零售和新消費帶來的變化。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百道網董事長程三國從十個維度提出「書店重做」路徑,價值、模式、供應鏈、選品、產品、電商、場景、數據、活動、設計。程三國發出預言,未來十年,中國將誕生世界上最大的品牌書店。
  • 實體書店西西弗首駐福州 民營書店回歸商圈(圖)
    民營書店回歸商圈 實體書店西西弗首駐福州福州實體書店或將邁入「3.0時代」:根據不同客群的閱讀喜好,朝「個性化定製」方向發展  在實體書店風雨飄搖的大背景下,一邊在日漸凋零,一邊卻在加速擴張,福州實體書店是否會迎來重新洗牌的市場格局?金偉竹用「書店的3.0時代」描述對未來書店的定位。
  • 單向街書店營業額下滑80%,九成線下書店面臨求生大考...優等生已交...
    與此同時,老牌書店三聯韜奮的總經理郝大超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韜奮書店自1月24日(除夕)閉店以來,收入歸零。目前所有店面均處於停業狀態,具體開業時間,要根據疫情發展來定。」在這樣的劣勢下,據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全球背景下的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國內實體書店零售市場的碼洋規模及增速已連續兩年呈下滑態勢,其中2018年與2019年較上年整體規模分別下滑了6.7%及11.74%,有逐步擴大的態勢。且縱觀網際網路普及的這十年,從2010年到2020年,實體店的圖書零售規模佔總體零售規模(包括線上和線下零售規模)的比重從84.6%下滑到不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