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王彩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我們都知道寶寶尚小的時候,是需要餵夜奶的,這也就讓不少寶媽一直堅持著。殊不知,夜奶並非大家所想的那樣,一直營養豐富且有助於生長發育,反而會因到了一定月齡不斷奶而出現一些副作用,對寶寶產生危害。
寶寶到這個年齡就該斷夜奶
通常情況下,孩子在6~9個月左右就可以戒掉夜奶了。
這是由於在6個月前,寶寶還小,他們的胃容量有限,需要在間隔很短的一段時間內來滿足其生長所需。
而隨著寶寶的增大,他們的胃容量不斷增長,餵奶的時間可以從當初的2~3小時,間隔到了4~5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時候夜間餵奶就不是他們的剛需,就需要開始逐漸戒掉夜奶習慣,否則可能就會變成毒奶,對娃有諸多傷害。
不及時斷夜奶可能會有哪些危害?
1、影響生長發育
據科學研究發現,寶寶只有處於深度睡眠後,生長激素才能夠到達旺盛時期(且是平時的3倍),身體的各個器官才能完成代謝,因此需要保證睡眠質量才能有助於身體發育。
而如果頻繁夜奶,寶寶睡眠經常被打斷,無疑會影響身體生長激素的分泌,進而阻礙身高發育。
2、容易誘發齲齒
由於寶寶在吃夜奶的時候,通常是吃著吃著就睡著了,這樣就容易導致口腔裡殘留奶水,而母乳裡面富含糖分,很可能對牙齒造成損害。
據專家表明,齲齒的發生跟很多因素有關,母乳或奶粉不是造成齲齒的根本原因,但若長期夜奶的寶寶發生齲齒的概率比儘早戒掉夜奶的概率要高很多。
3、容易誘發窒息風險
由於寶媽在夜間餵奶的時候,很容易處於迷糊的狀態,甚至會不慎睡著,若此時寶寶在喝奶的時候突發嗆咳,媽媽在迷糊中沒有及時發現,就容易誘發窒息風險。
斷夜奶的時機,該如何把握?
1、寶寶吃奶更有規律了
小月齡的寶寶,由於胃比較小,存儲的奶量較小,而為了滿足生長所需,他們需要及時攝取營養,不然就會餓,然後通過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所需。
而隨著寶寶的不斷發育,其胃部的儲存空間會逐漸變大,飲食和睡眠時間都會逐漸變得規律,吃奶的時間會延長,這時候家長們就可以逐漸開始給孩子戒夜奶。
2、寶寶已經正常吃輔食了
正常情況下,由於單純的母乳或奶粉已經跟不上生長發育所需,寶寶在6個月後就會開始,需要開始逐漸添加輔食。
而輔食比牛奶更容易存儲能量,更加「抗」餓,家長可以從頻繁的夜奶逐漸減到1次,而後過渡到不用喂。
3、寶寶的牙齒已經長出來了
正常情況下,寶寶在6個月後,就會逐漸開始長出牙齒,這時候若還長時間夜奶,母乳殘留在乳牙上容易滋生細菌,然後產生一種酸性物質,對牙齒表面的保護層造成影響。
該如何斷夜奶?
1、循序漸進,逐漸減少餵夜奶次數
由於寶寶的胃容量的原因,攝入的奶量會遵循一定規律,如下:
0~3個月寶寶,胃容量較小,夜奶次數會相對較為頻繁,3個小時可能就需要吃一次奶,一晚上可能需要3~4次;
4~7個月寶寶,胃容量逐漸變大,吃奶間隔時間及作息習慣等開始趨於成人,這時候就可以開始斷夜奶。
2、改善孩子的飲食習慣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6個月左右就可以逐漸開始添加輔食,而在晚餐吃一頓,就能夠有助於減少孩子睡眠期間的飢餓感。
延伸閱讀:晚於這個時間斷奶瓶,可能會伴隨著危害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在1歲左右就可以慢慢使用奶瓶的時候,最晚要在2歲前完全戒掉,不然就容易對生長發育造成危害。
1、造成奶瓶齲
這是長期使用奶瓶最常見的影響之一,具體的表現為從嘴唇邊緣和牙齦邊緣出現白點,如果逐漸惡化至兩側或向下擴散,腐蝕牙齦,形成褐色的圓形齲齒,直至牙冠斷裂,只剩下牙根,期間伴隨著牙痛、牙齦腫脹、牙髓炎等。
2、影響牙齒的正常發育
由於長時間使用奶瓶和奶嘴,在吮吸的過程中,容易擠壓到寶寶的上顎和舌頭,導致向前推上乳牙,向後推下乳牙,可能就會導致上下的牙齒咬合不齊,甚至出現「地包天」、「齙牙」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