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玄學咒語第一文化,道教文化、玄學符咒、茅山法術、民間偏方大全等、、、、
禪,非知識,非意境,不能述說,無法言傳,故歷代祖師皆以「直指人心」、「以心傳心」的方式,世代相傳下來。此「心」非終日緣慮的妄心,而是靈明不昧,歷緣不住的真性;此「真性」是宇宙萬法的本源,《華嚴經》云:「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歸還此法界。」「法界」,就是「真性」的異名。
禪門所標的宗旨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既然如是,為何五祖以前有經典的傳承,六祖以後歷代諸祖還有《燈錄》、《語錄》傳世?若有如是疑問者,誠然是對「禪門宗旨」的謬解!「不立文字」並非「不依文字」,「教外別傳」並非「不依經教」,而是要行者不得拘泥於文字、經教。須知文字、經教是「標月指」,其目的在引導學人見自本心,悟自本性。故佛陀及古來祖師、禪德皆「老婆心切」,每於化世因緣中,或講說,或著述,或頌古,或評唱等,總會留下語錄予後人。而所遺留下來的文化寶藏,無一不是禪門驪珠。今擇要簡介如下:
(一)《楞伽經》
《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宋朝求那跋陀羅(西元三九四-四六八年)譯。楞伽,山名。阿跋多羅,「入」之義。本經是佛陀入楞伽山所說的經典,也是禪宗初祖達磨至四祖道信傳授禪法所用的經典。據唐代道宣的《續高僧傳.可大師傅》所載:「初,達磨禪師以國卷《欏伽》授可曰:『我觀漢地,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自度。』」《景德傳燈錄》卷三,達磨謂:「吾有《楞伽》四卷,意用付汝,即是如來心地要門,令諸眾生開示悟人。」
全經記錄大乘佛教多種重要教義,內容主要是說『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這四種法要,不外就是『心』法;並說明『阿賴耶識』與『如來藏』相結合的法義。此經是《起信論》建立『真如緣起』的根本依據,同時也是代表後期大乘佛教思想的經典,以及法相宗所依六經之一。
(二)《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略稱《金剛般若經》、《金剛經》。一卷。後秦鳩摩羅什(西元三四四-四一三年,一說西元三五零-四零九年)譯。金剛,堅固、明淨、快利之義。般若,智慧之義。波羅密,到彼岸之義。意思是說,如金剛一般具有堅固、明淨、快利的性能——般若智慧者,即能到達寂靜的涅磐彼岸。
本經在中國佛教,是一部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經典,無論高僧大德或一般社會大眾,大都以受持、研究《金剛經》為學佛必備功課。本經同時也是禪宗所依根本經典之一。如《六祖壇經》云:「欲入甚深法界、入般若三昧者,直修般若波羅密行,但持《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即得見性,入般若三昧。」六祖惠能大師就是聽聞《金剛經》文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豁然開悟的,所以力勸後世行者應持《金剛經》。若問《金剛經》主旨為何,有十六字可概括,即:『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三)《六祖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又稱《六祖壇經》、《法寶壇經》、《壇經》。一卷。唐六祖惠能大師(西元六三八-七一三的)講,弟子法海等記錄。共分十品:一、行由品;二、般若品;三、疑問品;四、定慧品;五、坐禪品;六、懺悔品;七、機緣品;八、頓漸品;九、宣詔品;十、付囑品。
本經被視為禪宗典籍中的無上寶典,因為是六祖大師將佛法實踐後,從自性表露出來的理趣,彌足珍貴。近代的錢穆博士認為,《壇經》是中國第一部白話經典作品,同時也是探索中國文化必讀典籍之一,自唐以一,即受人推崇、重視。在中國佛字思想史上,《壇經》確有承先啟後的國量,不但思想家應研究,更是想找回「自性般若」,實現「見性成佛」的禪宗行者,不可不識的寶典。
(四)《永嘉證道歌》
《永嘉證道歌》,一卷。又稱《永嘉真覺禪師證道歌》。《證道歌》具如來藏思想,如歌詞說:「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又說:「窮釋子,口稱貧,實則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寶。」
《證道歌》所具之般若內涵——『頓悟無生』,為《證道歌》的核心思想。歌詞中亦有濃厚的《華嚴》理事圓融的要旨,如:『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證道歌》是唐永嘉玄覺(西元六六五-七一三年)撰。玄覺初學天台,讀《維摩經》而悟道,經六祖大師印可,遂改宗禪門,並著作本文。全文共一八一四字,以古體詩的體裁,或四句、或六句一偈,揭示其悟境及禪宗真髓,文簡意賅,是一篇禪法弘揚的傑出作品,也是禪文學的絕唱,故廣受文人雅士的喜愛。
(五)《景德傳燈錄》
《景德傳燈錄》,原題《佛祖同參集》,略稱《傳燈錄》。三十卷。宋朝道原禪師篡。景德,北宋真宗年號。因『燈』能照暗,謂法系相承,猶如燈火展轉相傳,師資正法永不斷絕,故名《傳燈錄》。
在《寶林傳》、《祖堂集》尚未發現之前,《景德傳燈錄》是禪宗最早的一部完整史書,位居五燈(即《傳燈錄》、《廣燈錄》、《續燈錄》、《聯燈會要》、《普燈錄》)之首,其史料價值,遠在《五燈會元》之上。這是學術界研究禪宗的重要資料、必讀史書,也是志於參禪修學者的修行指南。
本書收錄印度、中國歷代祖師名號,並一一列其法系,說明禪門傳燈相承次第,以及載明各祖師之俗名、籍貫、修行經歷、住地、示寂年代、世壽、法臘等。此外,更傳述各祖師『師資證契』的機緣語句、接化語句及悟道偈語等,號稱『一千七百則公案』,即出自此書。
其他,比《傳燈錄》更早的史書,尚有《欏伽師資記》、《傳法寶記》、《歷代法寶記》、《寶林傳》、《祖堂集》等。比《傳燈錄》晚的史書則有《五燈會元》、《指月錄》等十多種。
(六)《禪源諸詮集都序》
《禪源諸詮集都序》,二卷或四卷。唐朝宗密(西元七八零-八四一年)著。宗密收錄禪宗諸家的言詞偈頌,撰成《禪源諸詮集》一書,別稱《禪源理行諸詮集》,凡百卷。後遇會昌法難(西元八四五年)及唐末五代之亂而佚之,今僅殘存《禪源諸詮集都序》。
宗密同屬禪宗(荷澤禪)與華嚴宗,力主禪教合一。本書就是提倡此一主張的代表作,是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典籍。文中一切眾生的根源稱之為『本覺』、『真性』、『佛性』、『心地』,故稱『禪源』。以『本覺真性』為主題而開展理論,即是教義;依之修證開悟,便是禪法。作者又將禪的實踐分為五種,即: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
宗密於『教、禪一致』的主張中,又將禪、教各分為三種,互相發明融和,示其一致。教分三種:一、密意依性說相教;二、密意破相顯性教;三、顯示真心即性教。禪三宗為: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絕無寄守;三、直顯心性宗。本書屬『教判』類的典籍,其他類同的書尚有《五家參詳要路門》、《人天眼目》、《五家宗旨篡要》、《禪門五宗綱要》、《禪家龜鑑》等十幾種。
(七)《古尊宿語錄》
《古尊宿語錄》,四十八卷。宋賾藏主(僧挺宗賾)集。語錄內收集晚唐至南宋初,南嶽懷讓以下,如馬祖、百丈、臨濟、雲門、真淨、佛眼、東山等,四十多家的禪宗名德語錄,多為《景德傳燈錄》所未載者,是研究南嶽以下各家禪風的主要典籍,特別是研究臨濟宗一系的思想要典。
其他相關的語錄尚有《續古尊宿語錄》、《汾陽錄》、《碧巖錄》、《從容錄》、《無門關》、《空古集》、《永平頌古》、《宗門拈古匯集》等數十種。
以上共簡介了七部禪門名著,目的是在拋磚引玉,讓有緣之士得以一窺禪門堂奧,進而登堂入室,探取『自家寶藏』。然於法海搜珍之際,切莫被浩瀚禪法所迷,為瑰麗文字所惑,或讓玄妙公案所縛,而致捨本逐末,心外求法。應知禪典三千,唯明一事,即人人心中本具真心佛性,而且就在『現前』,如古德去:「要知本來人,直下須親薦;尋常日用中,不隔一條線。」行者當活在『現前』時刻,參尋自心方是。
【關鍵字回復見紅色字體】
苗疆巫蠱
各民族的下蠱|制蠱的巫蠱毒破解方法欄目,各類大陸少數民族包括黑苗族的下蠱制蠱法術,為有興趣學習下蠱法術的朋友提供一個免費查閱的網上蠱術資料部落
玄學道教
揭秘道家茅山術及道家符咒法術大全,提供中華玄門道教名著在線閱讀,與茅山道士及修真者分享玄門道教文化、道教符咒、茅山法術、民間的仙家治病偏方大全,治病救人,造福人類
佛教咒語
佛教咒語頻道,佛教咒語、真言大全,佛經功德、作用欄目,各類佛教與佛家的咒語應有盡有,為佛教的善男子、善女人提供一個免費查閱佛教咒語真言,佛經的資料
風水玄學
風水玄學知識,分享神秘的堪輿經、堪輿學與堪輿術,家居風水知識、辦公室風水知識、住宅風水知識、陽宅風水知識、墓地風水知識,提供免費的網上風水玄學資料
真實故事
鬼故事,恐怖小說,靈異事件,佛教因果故事,殭屍與巫蠱傳說欄目,各類恐怖故事,鬼怪類親身經歷,提供在線免費鬼故事,恐怖小說故事,網上故事小說書籍
道家養生
老偏方大全,道家養生保健,健康養生之道,素食主義者健康飲食,辟穀,心理健康欄目,分享各類道教與佛教的養生方法,為熱愛健康的朋友提供免費查閱的養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