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展現40年改革發展成果寶安原創文藝精品續寫春天的故事

2021-01-20 網易

  

  

  

  

  

  10月26日晚,以「憶崢嶸歲月 看寶安今朝」為主題的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寶安原創文化藝術精品巡禮活動在寶安區體育館拉開帷幕。活動中的每個節目圍繞「在寶安創作的文化藝術精品,寶安人創作的文化藝術精品,為寶安創作的文化藝術精品」三個標準進行精心篩選,結合現代舞美藝術,生動展現寶安40年來的改革發展成果,以真摯的情感續寫春天的故事。

  為寶安創作

  全方位展示寶安改革開放發展成果,為特區40周年獻禮

  伴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寶安也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灣區核心」。本次巡禮活動緊扣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的主題,是寶安獻給深圳的賀禮,同時也是寶安對於四十年歷史的回首與總結。

  整場晚會活動共分六大部分,序《閃光記憶》、第一部分《潮起寶安》、第二部分《海納百川》、第三部分《百舸爭流》、第四部分《共享家園》以及尾聲《前面是海》。活動中間的四個部分,分別展現了1980到2020年的四十年間,每個十年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進一步呼應了活動「憶崢嶸歲月,看寶安今朝」的主題。

  開場前,現場熒幕跳動著從1980年至2020年的時代印記,寶安不同時期的容貌一一掠過。寶安區文聯主席史文集介紹道:「為打造文藝精品,我們緊張籌備了近半年時間,全面梳理了寶安40年文藝事業的發展脈絡,提煉、選取了一系列包括文學、音樂、舞蹈、曲藝、雜技在內的各門類精品節目,精心排練。不管是文字材料還是各項節目,都經過多次錘鍊、改進,只為全面呈現寶安四十年的發展歷程與輝煌成就。」

  在寶安創作

  打造享譽海內外的寶安本土文化招牌

  本次巡禮活動由寶安區委、區政府主辦,區委宣傳部、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是全市「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六大重點文藝慶祝活動之一,還是寶安近年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盛會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中的文化藝術作品無一不突出了「寶安原創」這個文化金字招牌。如第一部分中的女子歌舞《我不想說》和男子歌舞《打工謠》,兩首歌曲均來自於寶安,流行於珠三角並傳唱於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展現了改革開放「三來一補」時期,外來打工人群雖然遠離家鄉和父母,但積極樂觀、堅韌陽光的人生態度。歌曲《我不想說》還獲得1992年全國十大影視歌曲最佳歌曲獎。

  而從音樂、編排、創意等方面都體現寶安特色的《科技靈光——晃圈》曾獲第四屆烏克蘭「金慄子」國際青少年雜技藝術節最高獎「金慄子獎」及「金獅獎」全國第六屆雜技比賽金獎。該節目的表演單位福永雜技藝術團是深圳目前規模最大、節目品種最全、總體實力最強的專業雜技藝術院團。

  除了福永雜技團,福永民工街舞團也是寶安文藝界的驕傲。晚會上的舞蹈節目《城市建設者》的表演者就是福永民工街舞團的帥氣小夥,他們由我們身邊普通的建築工人、保安、洗車工等組成,街舞團曾在中國達人秀、中央電視臺舞蹈大賽的舞臺上贏得讚譽,並於2011年代表新時代民工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並榮獲金獎。

  新老藝術家齊聚

  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是寶安人

  本場晚會的演出嘉賓不僅有寶安區各藝術門類知名藝術家,更是一場「老戲骨」與「小鮮肉」雲集的文藝盛會。

  快板說唱節目《灣區新家園》,是由青年創業者帶領老年人遊覽寶安灣區的場景來巧妙構思,短短6分鐘就將寶安的民生設施全部展現出來。該節目的表演者和創作者之一張慧娟是寶安區曲藝家協會主席,她告訴記者:「我是河北人,1992年來到深圳,早已把深圳、把寶安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如今,她為自己生活在寶安灣區這個美麗家園而自豪,「第四部分叫做《共享家園》,而我們共享的就是大灣區這個新家園。」

  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是寶安人,是這場晚會中展現的一大亮點。雜技節目《科技靈光——晃圈》中出現的福永雜技藝術團演員,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也不到20歲,正是朝氣蓬勃的新寶安人。該團團長王召坦承,由於練雜技十分辛苦,父母捨不得將孩子送去練雜技,而老隊員也面臨退役,雜技團一方面以國際藝術人才水準評定、引進專業人才,一方面「以團帶班」舉辦少年藝術學員班。同時,為了留住人才,他們還與有關部門溝通,為優秀演員辦理了戶口遷移手續,提高其福利待遇,並制定了完善的薪酬獎勵制度。

  如今置身寶安的福永雜技藝術團雖已聲名鵲起,但仍常為當地居民和打工者演出。按照王召和他的團隊成員們的說法,他們是「來自草根,服務於草根」。每年春節,他們都會到工業區裡為工友們演出,每年都有上千名留在深圳過年的勞務工觀看福永雜技藝術團帶來的專場晚會。

  「節目中表現的是寶安,是深圳,更是中國」。作為《灣區新家園》的藝術指導,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楊子春表示,節目題材來源於生活,是從寶安老百姓的幸福感、收穫感中所提取的靈感。改革開放後,寶安這片熱土記錄著夢想和激情,記錄著時代的進取和蛻變的精神風貌。

  《前面是海》為寶安續寫「春天的故事」

  10月26日當晚活動尾聲唱響的《前面是海》,是由三次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作詞家蔣開儒作詞。作為《春天的故事》詞作者,此次他專為寶安續寫「春天的故事」。

  「前面是海,激情澎湃。前面是海,方興未艾。圓我美夢,壯我未來。點亮希望,照亮四海……」《前面是海》不僅歌唱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的輝煌成就,並借「大海」象徵遠方——寶安在「雙區」建設無可替代的核心位置和光明的發展前景。這意味著《春天的故事》開啟了下一篇章。

  「當年經濟特區總設計是走向世界,如今雙區總設計是擁抱世界。」蔣開儒用「真幸運」一詞強調自己見證著兩個偉大時代的進程,他表示,中國的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汪小池塘,這正是他創作靈感的源泉。

  此外,《前面是海》的作曲者為中國著名作曲家、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孟文豪,演唱者為著名歌手韓磊和童聲陸昱嘉。「唱的是暖風,中間是清風,結尾是高風,表現了領袖情懷,時代特徵,國際視野。」蔣開儒表示,作曲者和歌唱者將歌詞的內涵張揚到極致,這首歌是詞、曲、唱的同頻共振。

  採寫:寶安通記者 王童 蔣津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深圳原創歌曲40年研討會在京舉辦
    11月25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音協支持,中國藝術報社、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文聯創研部、深圳市音協、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承辦的「深圳原創歌曲40年曆程回顧與發展研討會」在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行。
  • 這40首原創歌曲代表了「深圳現象」
    今年是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原創歌曲這棵伴隨特區建立而萌芽的音樂小苗,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11月25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支持,中國藝術報社、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文聯創研部、深圳市音協、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承辦的「深圳原創歌曲40年曆程回顧與發展研討會」在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行。
  • 續寫「春天的故事」,他們這樣說………
    40年來,廈門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大力支持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重要的發展成果。有幸參與和見證到這一偉大歷史進程,我感到十分振奮和激動。新形勢需要新擔當、呼喚新作為。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堅定不移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繼承和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為續寫「春天的故事」、促進廈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 這一夜,歌聲淌過40年!經典懷舊歌曲演唱會「閃亮龍華」
    「閃亮龍華」經典懷舊歌曲演唱會是龍華區文藝界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而精心準備的文藝活動,經過四個月的籌備,在細節打磨、舞蹈排練、選曲練曲及視頻剪輯上下了大量功夫,集結深圳、龍華等一批本土歌手,傾情演繹內地港臺、華語流行音樂的經典作品及龍華原創音樂精品,以歌曲演唱、器樂演奏、優美舞蹈等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向深圳獻禮,歌頌深圳經濟特區敢為人先的奮鬥精神、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和日新月異的時代風貌
  • 深圳原創主旋律歌曲精品迭出
    2018年,追夢——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大型綜藝晚會現場。自1994年《春天的故事》開始,一批在全國唱得響、傳得開、留得住、時代性強的主旋律歌曲從深圳創作產生。這是深圳音樂創作多年來尤為突出的一個特點。」日前,著名作曲家、中國音協理事姚峰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深情說道。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以來,由深圳組織創作,以及由深圳本土文藝工作者自發創作的眾多帶有深圳印記的主旋律歌曲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廣泛傳唱,成為時代的精品佳作。
  •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深圳責無旁貸
    這是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的開篇句。深圳經濟特區的偉大創舉離不開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和一代代建設者們的不懈奮鬥。1979年廣東省委負責人習仲勳等同志建議中央下放若干權力,讓廣東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擁有必要的自主權,興辦出口加工區、推進改革開放。鄧小平答覆說:「對!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世紀出版集團為時代巨變探源解密
    、樣本意義、時代價值的重大主題文藝原創項目《浦東史詩》(上海文藝出版社);入選全國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以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關節勾畫上海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歷程的《上海改革開放史話》(上海人民出版社);以上海在經濟、文化、科技、黨建等方面的首創性事件展示上海40年來發展的《東方潮——上海改革開放標誌性首創案例選》(上海人民出版社);選取上海改革開放中富於上海特色、全國影響的重要歷史事件
  • 特區40 寶安風華|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開館12年:記錄打工歲月...
    千年古邑寶安,更是時光長河中一道悠遠風景。二線關,勞務工,寶安大道,中心區……每一個地標、物件都可以喚起城區的集體記憶。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寶安區委宣傳部、南方日報、南方+聯合推出《特區40 寶安風華》系列報導,展現寶安改革創新發展的時代印記,敬請垂注!
  • 2021作文素材優質源:「春天的故事」時評
    改革開放創造了發展奇蹟,今後還要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從這個節點向春天出發,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我們更是底氣十足,精神抖擻,鬥志昂揚。春天的故事,就是破舊立新,拔節成長。總書記強調,「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我們都要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決不能有絲毫動搖」。這為我們在春天裡奔跑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 慶祝特區建立40周年!龍華區舉辦經典懷舊歌曲演唱會
    經過四個月的籌備,活動集結深圳、龍華一批本土歌手,傾情演繹內地港臺華語流行音樂的經典作品及龍華原創音樂精品,以紀實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藝術的形式,展現了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向深圳獻禮。演唱會由「序·致敬·我們的英雄」,「閃亮的經典」、「閃爍的記憶」、「閃光的時代」及「尾聲·歌唱祖國」五部分組成。
  • 《續寫春天的故事》系列訪談深汕特別合作區篇:「深圳基因」+...
    深視新聞按:11月2日起,深圳衛視《深視新聞》推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圳各區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訪談《續寫春天的故事本期走進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飛地之城」——深汕特別合作區。從2011年春天,廣東省委省政府在汕尾海豐劃定468.3平方公裡設立「深汕特別合作區」,到2018年12月16日揭牌正式成為深圳第「10+1」區。荒蕪之地華麗蛻變,產業新城已露芳容。
  • 【有聲精品訪談錄】春風文藝出版社:聲音是故事的開始 有聲的...
    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評選工作正在進行中。評選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將獨家呈現「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訪談錄」,對話本次參選的多家出版社代表及主創團隊,共話有聲出版行業未來。本期訪談嘉賓是春風文藝出版社數字出版部主任劉丹。
  • 深挖文化底蘊打造文藝精品 贛州推進文藝作品創新創作
    2011年,以這個真實故事為藍本創作的紅色經典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震撼上演。  2018年12月3日,根據大型贛南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改編的電影《八子》在共和國搖籃瑞金盛大開機。  從口口相傳,到採茶歌舞劇創作,再到電影開機,一段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被代代傳頌,激勵著新時代的中華兒女奮勇前行。
  • 「有聲精品訪談錄」春風文藝出版社:聲音是故事的開始 有聲的...
    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評選工作正在進行中。評選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將獨家呈現「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訪談錄」,對話本次參選的多家出版社代表及主創團隊,共話有聲出版行業未來。本期訪談嘉賓是春風文藝出版社數字出版部主任劉丹。
  • 一曲《春天的故事》拉開2020深圳森林音樂會序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21日訊>(記者 葉梅 翁瑞峰)隨著一曲《春天的故事》,中國交響樂團正式揭開了2020深圳森林音樂會的面紗。本次演出他們帶來了包括《春天的故事》《瑤族舞曲》《紅色娘子軍組曲》等中國特色的曲目以及《匈牙利舞曲》《斯拉夫舞曲》《奧涅金波羅乃茲舞曲》等西方經典曲目,中國交響樂團的藝術大師們和指揮家袁丁完美配合,讓夜幕中的仙湖植物園宛如仙境。據了解,本屆音樂會主題為「森林裡續寫春天故事,音樂中築夢美麗花城。」
  • 2020深圳森林音樂會本周五在仙湖植物園「森林裡續寫春天故事」
    本屆音樂會主題為「森林裡續寫春天故事,音樂中築夢美麗花城。」 著名指揮家、中央歌劇院首席常任指揮袁丁將擔任本場音樂會指揮;上海愛樂樂團是由上海電影樂團與上海廣播樂團合併組成的知名樂團,本場音樂會指揮是著名青年指揮家、鋼琴家張亮;深圳交響樂團作為本土職業交響樂團也將展示其精心組織創作的原創作品。
  • 6方面工作謀劃部署新時代經濟特區工作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6方面工作謀劃部署新時代經濟特區工作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金羊網  作者:李曉旭、李天軍、林園、郭起、王俊  2020-10-15
  • 好戲連臺唱響文化自信,原創精品播撒「牆外花香」文藝「走出去」讓...
    紮實加強文化建設、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在各級政府的重視與政策扶助下,我市文藝團體積極行動,通過讓「優秀作品走出去」,持續擴大西安城市對外宣傳的影響力。從豫劇團到話劇院,從秦腔到雜技,從本土故事到時代精品——今年以來,西安舞臺文藝「走出去」的腳步從未停歇,這支「文藝之師」走出去的頻率增加了,走出去的舞臺升級了。
  • 報效祖國,勇立「一帶一路」潮頭;情系故園,揚帆續寫「春天的故事」
    金秋十月,生機勃勃的潮汕大地,傳出令人振奮的喜訊,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0月12至13日先後來到潮州、汕頭考察,在汕頭,習總書記盛讚華僑愛國愛鄉的情懷和為改革開放做出的貢獻:「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建設跟我們有這麼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繫祖國的華僑是分不開的。」
  • 唱響《春天的故事》致敬改革開放
    唱響《春天的故事》致敬改革開放 專訪著名詞作家、《春天的故事》詞作者蔣開儒   1992年底,因為感動於深圳在改革開放中的巨大變化,蔣開儒動筆寫下《春天的故事》。隨著之後央視春晚的播出,這首歌唱響大江南北。  他說,這是一首「寫給小平的歌,改革開放,我是受益人,老百姓都是受益人,給我們帶來了春天」。  而《春天的故事》因為其膾炙人口的傳唱度和歌詞語義的貼切度,成為人們致敬改革開放的代表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