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觀察
來源:大江湖解局
(ZhiChangDJH)
2020年,「匯源果汁」的大老闆——朱新禮,徹底崩了!
2月12日,朱新禮辭去了匯源果汁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等所有職務;同一天,朱新禮的女兒——朱聖琴辭去了匯源果汁執行董事的職務。
朱新禮父女以極其慘烈的方式,告別了自己創辦了28年的匯源果汁,離開了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
2天之後,香港聯交所取消了匯源果汁的上市地位,對其進行了除牌。早在一年之前,匯源果汁因為違規擔保貸款,被聯交所停牌。
如今,匯源果汁負債114億元,沒有等來恢復交易的消息,卻遭遇了證券市場的遺棄。
68歲的朱新禮,41億資產被凍結,收到10次限制消費令,6次被執行信息,1次失信被執行信息,成了名副其實的老賴。
圖片來源:企查查
城頭變換大王旗,曾經的「國民果汁」黯然收場,傳奇企業家朱新禮晚節不保,這一悲劇的發生,始於12年前可口可樂的一場天價收購。
一、
1952年5月,朱新禮在山東沂源東裡東村的一個農民家族出生。
東裡東村是沂源縣的一個小鄉村,村民們都過著清苦的生活。朱新禮從小就一直在農村長大,骨子裡有著深深的農民情結。
1970年,出了社會的朱新禮,想著學一門手藝,他選擇了學開車。
憑著過硬的駕駛技術,朱新禮承包了沂源縣的第一輛「解放牌」大貨車。朱新禮有著天生的商業天賦,第一年就掙了5萬元,第二年掙到了20萬元。
當村民們都還一貧如洗的時候,朱新禮就早早的成了村裡有名的萬元戶。村民們看朱新禮年輕、頭腦靈活,一致希望他來當村主任,一個人富帶動大家富。
是繼續為小家掙錢,還是拿著微薄的收入,當吃力不討好的村幹部?朱新禮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他認為,一個人、一個家富起來沒意思,只有鄉親們都富起來,心裡頭才舒服。
1983年,31歲的朱新禮不負眾望,成了東裡東村的村委會主任,並擔任村屬企業——山東沂源東裡集團總經理。
當時的主要工作,就是拉著村民的水果,跑到城裡去賣。有時候,水果沒賣完,爛掉了的話要交罰款,拉回去的話得虧運費,就連卸貨下來,也會被罰款。
那時候朱新禮感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如果能將水果榨成果汁,就不會浪費果農們的心血了。
或許,做果汁,那時候就根植於朱新禮的心裡了。
在朱新禮的努力之下,東裡東村農民的生活水平開始提升,有一半的村民都成了萬元戶,家家都裝上了電話機。
1989年,37歲的朱新禮被評選為沂源縣後備幹部培養對象,被送到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習。
1991年,學成歸來的朱新禮,成了沂源縣的外經委副主任。
1992年,鄧公南巡,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身處一線的朱新禮深受鼓舞,毅然辭職下海,接手了縣裡唯一的罐頭廠。
當時,這家罐頭廠負債1000多萬,三年沒有發過工資。
1992年6月,40歲的朱新禮成立了山東淄博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用以幫助果農們消化賣不掉的水果。
帶著樸素願望創業的朱新禮,沒想到將來會打造出一家果汁帝國。
二、
公司是成立了,但沒有生產線,而且公司也是負債纍纍。
朱新禮要解決的是,如何建設生產線。1993年,農民出生的朱新禮,只身前往德國和瑞典考察。
當時匯源帳上沒什麼錢,朱新禮以「貿易補償」的方法,說服了德國的產線設備生產商,先引進設備,以生產出來的產品來償還設備款。
就這樣,朱新禮從德國和瑞典,引進了全球最先進的濃縮果汁生產線和無菌冷灌裝生產線。
當年,匯源食品就生產出了合格的蘋果汁,但國內消費者還沒有養成喝果汁的習慣,面對滯銷的果汁,朱新禮滿面愁容。
朱新禮只好再次起身前往德國慕尼黑,參加展銷會。當時,朱新禮帶了一大撂山東煎餅,白天開展會找客戶,晚上回到酒店啃煎餅。
直到展會結束前一天,幾乎快絕望的朱新禮,幸運地遇到了一個瑞士的貿易商。朱新禮開了7天展會,只花了25馬克,卻給公司帶回去了500萬美元的訂單。
匯源藉此打開了國際市場,但朱新禮並不滿足,他更想把果汁賣到千家萬戶。
1994年,朱新禮帶著20個員工,進軍北京順義,成立了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
2年之後,朱新禮已經眼界大開,花了7000萬元,拍下了央視新聞聯播5秒的廣告權。
這支廣告,讓匯源果汁迅速打開國內市場,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匯源果汁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朱新禮也藉此打造了一家「果汁帝國」。
三、
2000年,匯源果汁的銷售額就已經做到了12億元,是全國最大的果汁生產商。
匯源果汁很快也進入了資本的視野,2000年9月,朱新禮接到了一位自稱是德隆公司的唐萬平的電話,當時,朱新禮根本不認識已經叱吒資本市場的唐萬平,更不知道德隆是幹什麼的。
唐萬平邀請朱新禮到新疆來參觀,共商大計。
了解到唐萬平的用意,那年秋天,朱新禮踏上了飛往新疆的飛機。
到達新疆,朱新禮了解到德隆系資本運作的能力,並看到屯河一望無際的番茄基地。唐萬平不失時機地,向朱新禮拋出了「大匯源」的夢想。
由德隆來整合果汁產業,以北京匯源為平臺,逐步收購果汁巨頭,構建產業巨無霸。未來三年,要把匯源做到100億。
朱新禮的心跳,隨著唐萬平的語速,一起加快。
雙方一拍即合,2001年3月,雙方組建了北京匯源集團,德隆以5.1億現金出資持股51%;匯源則將核心資產裝入合資公司,佔股49%。
搭上資本快車的匯源,銀行大開方便之門,融資通道迅速打開。兩年的時間,匯源投入了20多億,引進了11條全世界最先進的生產線,並且繼續拍了央視廣告的標王。
匯源果汁的銷售額也迅速膨脹,2001年達到了15億,2002年飆升到了22億元。
但德隆當初的承諾並沒有實現,既沒有收購飲料行業巨頭,以併入匯源集團;除了支付3億元股權轉讓款,並沒有直接資金投入合資公司。
相反,德隆還從匯源集團借走了3.8億元。
2002年底,朱新禮籤完最後一張借款單之後,覺得是時候採取行動了。
2003年初,朱新禮和唐萬平攤牌了。朱新禮找了一家香港公司,來接盤德隆51%的股份。當時,唐萬平含糊其辭,一會兒要價6個億,一會兒又不賣了,一會兒又要價7個億。
後來發生了非典,香港公司收購計劃就中斷了。當時,德隆系已陷入資金危機,唐萬平又想將匯源49%的股份吃下,藉此拉抬新疆屯河的股票。
雙方僵持不下,分家談判越拉越長,朱新禮再也等不下去了。
他給唐萬平提了一個對賭,要麼匯源買下德隆持有的51%,要麼德隆買下匯源持有的49%,一個星期的時間,誰能拿出來現金就誰來買。
德隆在匯源集團派駐了財務,匯源集團剛剛投完20億元購買生產線,帳上資金早已所剩無幾,唐萬新料定朱新禮拿不出錢,就爽快地答應了這場對賭。
朱新禮也是算得一手好帳,德隆已經從匯源借走了3.8億,之前承諾的資本金還有2億沒有到帳,只要在7天內再湊2億元,相當於就拿出了8個億的收購款。
從銀行借款顯然來不及了,朱新禮把寶押在了北京順義區政府。從1994年來到北京順義區辦公司,朱新禮與當地政府積累了非常好的關係。
朱新禮找到順義區區委書記,開門見山地說:「匯源遇到了問題,德隆想買,我們也想買,銀行借款來不及了。」
書記問:你需要多少錢?
第二天,2個億就到了帳上。篤定朱新禮拿不出錢的唐萬平,瞬間也傻眼了。2003年4月,德隆退出了北京匯源。
朱新禮憑藉深厚的政商關係,秒殺了德隆系,從虎口奪食,成了唯一一家成功逃離德隆魔掌的公司。
四、
與德隆的短暫合作,讓朱新禮嘗到了資本的甜頭,靠企業自有資金擴張,實在太慢了。
2005年匯源集團將果汁灌裝業務剝離,與臺灣統一成立了中國匯源果汁控股,統一出資2.5億,持有合資公司5%股價。匯源果汁灌裝業務增值了4倍,拿到投資,朱新禮又迅速拓展了全國營銷網絡。
第二年,由於某些不可抗拒因素,統一集團要退出合資。達能和一些投資基金終於等來了機會,匯源集團出售了匯源果汁控股35%的股份,獲利了近12億的資金。
引入國外投資機構後,匯源集團加快資本運作的步伐,2007年,匯源果汁控股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了當年香港最大規模IPO,當天股價上漲66%。
匯源集團的事業欣欣向榮,匯源果汁也成了一款「國民果汁」,「有匯源才叫過年」的廣告深入人心。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匯源果汁成了贊助商。朱新禮參加了開幕會,遇到了可口可樂的全球董事長。
可口可樂用了100年的時間,成為了全球的碳酸飲料霸主,打造一個新的增長點,成為了可口可樂掌門人的工作。
可口可樂看中了匯源果汁全國的銷售體系,以及匯源在果汁的冠軍地位,於是,可口可樂開出了179億港元,全盤收購匯源果汁的計劃。
這一刻,56歲的朱新禮心動了。
如果交易達成,朱新禮可以套現70多億。朱新禮的兒子和女兒都無意接班,他認為做企業實在太辛苦了。創業16年以來,朱新禮除了1993年病倒了20天,從來就沒有休息過。
在匯源果汁最鼎盛的時候,激流勇退,賣一個最好的價錢,對一個商人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當時的中國人對匯源果汁充滿了感情,大家接受不了一個民族品牌,又要投入外資的懷抱。
於是,網友們攻擊朱新禮是賣國賊。甚至有網友言辭激烈,辱罵「朱新禮拿賣匯源的錢去買棺材。」
其實,匯源果汁只是匯源集團的三分之一,朱新禮並不是將整個匯源出賣,而是將果汁業務和銷售渠道,打包賣給可口可樂。
為了能出售賣好價格,朱新禮將員工數量從9722人裁撤到了4935人,銷售人員從3926人減少到1160人。這一切,都是為了減少成本,提高利潤,做大估值。
朱新禮也徹底想好收購之後去幹什麼,他已經預判到了果汁行業即將進入紅海,娃哈哈、統一、農夫山泉,都開始擠入這個市場,利潤早已大不如前。
選擇這個時候高價賣掉,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朱新禮打算賣掉果汁業務之後,往果汁行業的上遊走,去種果樹,成為果汁企業的供應商。
朱新禮骨子裡是一個農民,他還是想回歸農民。
當一樁生意,被賦予了民族大義,味道就變了。
由於匯源果汁被民族情結綁架,民意難違,雖然朱新禮信心滿滿,但商務部還是沒有批准這次收購。
這次失敗的收購,讓匯源果汁元氣大傷。股價暴跌還不是最慘的,之前裁撤了大量的員工,為了儘快恢復業務,匯源又不得不重新大量招聘。
更可怕的是,朱新禮的心氣也大受打擊。朱新禮曾說,做企業,要當兒子養,也要當豬賣。
而收購失敗之後,朱新禮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李嘉誠可以賣企業,朱新禮就不能!
五、
朱新禮的賣身計劃破滅,但他往產業上遊轉型的策略卻沒有改變。
一改穩健發展的路子,朱新禮想繼續像前幾年一樣,瘋狂進行擴張。
匯源開始在全國,與各個地方政府合作,投建大量的工廠和生產線。但是,元氣大傷的匯源果汁,面臨著新加入者的猛烈進攻,市場銷售並沒有跟上。
這也導致了大量的產能閒置,新建項目的開工率極其低。
此外,為了往產業上遊走,匯源集團還在全國布局20多個農業產業園區,這些項目都屬於匯源農業公司。
到了2013年,匯源集團包括了匯源果汁、匯源果業、匯源投資、匯源農業、匯源金融等5大產業板塊。
全國一起上馬的項目幾十個,大的投資數十億,小的項目投資幾億,所有的資金來源,都是匯源集團通過融資和運作而來。
而匯源集團的明星業務匯源果汁,並沒有足夠的造血能力,不能給匯源集團的其它成員供血。
終於在2019年,匯源集團的債務密集到期,匯源集團暴雷了,朱新禮暴雷了。
昔日的商界大佬,傳奇企業家,濃縮果汁帝國的締造者——68歲的朱新禮,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老賴。
古龍曾經說過:美人遲暮,英雄末路,都是世上最無可奈何的悲哀。
2008年激流勇退,或許本屬於朱新禮最好的歸屬,用朱新禮的話說:要是當時收購通過,現在匯源集團會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公司。
過去的事沒有假設,朱新禮成也資本,敗也資本;朱新禮的成敗,時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