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堅守告訴你「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2020-12-17 三葉草青青讀書

《孟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謂君子為與不為之道也!」

君子不是理想中完美的道德化身,而是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努力活著的人。時至今日,「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已引申出三層含義:

1.人要審時度勢,決定取捨,選擇重要的事情去做;2.做人要有原則、底線,做該幹的事,不該幹的事萬萬不能做。3.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出類拔萃,只有放棄一些,才能在專注的事情上做出成績。

簡單說來,就是三個堅守:堅守自我、堅守底線、堅守本心。

01堅守自我

真正的君子,並不在乎人云亦云,也不會隨波逐流。他們不會帶著面具斡旋在名利場中,他們只會盡力做好最真實的自我。

做自己,其實就是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這不意味著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而是選定一條路,無論路上是否荊棘叢生,泥濘滿地,也要一直走到最後。

許多跑馬拉松的人,跑到一半時,皮膚與衣服接觸摩擦的地方就破皮流血,但幾乎不會有人放棄。所以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跑完全馬的人身上血跡斑斑,但他們笑得燦爛,因為他們堅持完成了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所謂審時度勢,並不是趨利避害,而是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打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他錯了。

李玉剛因反串而紅,也因反串遭受眾人非議和嘲笑,但他看見貴妃戲服,還是會發自內心地說一句:「真美啊。」

他只取悅自己,不取悅別人。他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傳播戲曲,傳播傳統文化,這在他看來,就是最重要的事。

多年來,無論旁人如何議論,他堅持著,如今,他穿上戲服,就是貴妃,不容任何人質疑。

做自己誠可貴,但底線是前提。

02堅守底線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許多人的底線都可以一變再變。但大部分人,還是有自己的底線不容觸碰。

底線,既有道德層面,又有自我層面。

從道德層面來說,堅守底線就是不做違背良知道義的事情。比如,為了朋友,我們可以兩肋插刀,但絕不會插別人兩刀,這就是底線。

從自我層面來說,堅守底線就是給自己的讓步設置一個限度。比如,你的髮小隔三差五找你借錢,但他自己不務正業,全靠你養著。這種情況下,最好明確告訴他:「這是我最後一次借錢給你了。」

幫人是舉手之勞,但手舉得久了,是個人都會累。而且,一再的退讓只會讓他得寸進尺,理所應當地當個蛀蟲,從而喪失自食其力的能力。

03

猴子偷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故事,告誡我們貪多則不得。但生活中,還沒學會走就想學人跑的人不在少數。

有人看別人開花店賺錢,就去開花店,看別人賣早餐賺錢,就去賣早餐,結果血本無歸。

有人鋼琴還沒學會就去學畫畫,畫畫還沒掌握又去學唱歌,什麼都想學,什麼都學,最後以為自己什麼都會,結果都只是會而已,並沒有精湛到可以拿得上檯面的地步。

歌德說過:「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會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神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我們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每個領域都做到拔尖,所以不能愛一樣學一樣,而是學一樣,就愛一樣,然後只學這樣。

所謂堅守本心,就是認認真真問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得到回答後,就只做這件事,其他事都適當地放棄。

袁隆平院士與水稻打了一輩子交道,才有今日的超級水稻,南仁東院士用畢生心血鑄造出「天眼」,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者,必然專注。

總而言之,「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其實就是我們的堅守。因為堅守,我們明白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怎麼做到最好。做到堅守,每個人都是君子。

相關焦點

  • 生活的大境界: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活著就是一種心態,當你自己心若旁鶩,淡看人生苦痛,淡泊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用刻意掩飾自己,不用勢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個簡單真實的自己。人生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那麼重要,當你遇到了一些可為、可不為的事情時,不妨讓自己做好人生減法,因為它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更加科學地悟透人生的內涵,並能夠合理地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有所為、有所不為,而這樣的舉動會使人生不至於走向極端,更能令人生充滿活力,進而使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 「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構建高效課堂
    「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構建高效課堂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效率
  • 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有所不為 善於做事者,知以不為少為取勝,能夠事事悟,時時醒,持守如一,以清靜無為之智慧把握大局, 古人曾告訴我們,將能力表露在外面是人的天性。但貌似強悍、威風凜凜的人往往並不是最有能力的,真正有本領的人懂得隱藏自己的實力,不會輕易將才藝外露,韜光養晦才是聰明人之所為。
  • 君子有所不為,不悖離自我
    這樣斷句的好處在於,不僅可以讓我們把儒家的精神看得更加透徹,而且能夠非常清晰的看到,作為一個尊奉儒家精神的君子,所秉持的行為方式或者說特徵。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種行為方式,那就是——因為有所必為而有所不為。
  • 【國學】君子有所不為,不悖離自我
    這樣斷句的好處在於,不僅可以讓我們把儒家的精神看得更加透徹,而且能夠非常清晰的看到,作為一個尊奉儒家精神的君子,所秉持的行為方式或者說特徵。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種行為方式,那就是——因為有所必為而有所不為。
  • 科瑞技術針對鋰電市場的策略是堅持7字箴言:「有所為,有所不為」
    打開APP 科瑞技術針對鋰電市場的策略是堅持7字箴言:「有所為,有所不為」 李倩 發表於 2018-06-01 16:03:05
  • 「二八法則」的精髓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接下來,穆爾將自己手中的36個不活躍的客戶轉交給其他銷售人員,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籤大訂單的客戶身上。沒過多長時間,他的月收入就達到了1000美元。堅持運用這一定律,穆爾連續多年成為公司的最佳銷售員,後來,他還創立了自己的油漆公司。
  • 【開學第一課】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長餘敏明:有所不為,才能有所作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開學典禮現場    而後,他與學生們分享了一個觀點:有所不為,才能有所作為。餘敏明說到,這裡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關於原則堅守;二是有所不為,而後有所作為,這是關於自我實現。
  • 媒體:現代師生關係需要教師堅守專業價值
    信息 媒體:現代師生關係需要教師堅守專業價值 2016  種種討論不能忽視的大前提是:師生關係正經歷著從傳統到現代的轉折。傳統的師生關係是單向的,教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師道尊嚴」正以這種權威為基礎;在師生衝突中,不管是不是學生先挑事,教師感覺到自己的尊嚴受到了冒犯而「還擊」,是讓衝突擴大化的重要原因。而現代的師生關係是雙向的,教師不光要接受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饋,還要積極參與到雙向互動中。
  • VUCA 時代有所為,有所不為! ——李松博士在RAISE2020高端閉門會上的演講
    VUCA是「不穩定」(Volatile)、「不確定」(Uncertain)、「複雜」(Complex)、和「模糊」(Ambiguous) 四個英文的首字母縮寫。(三)市場導向:K12教育集團領導者要注意區域化的市場差異,高考和留學辦學的差異,疫情和國際關係對於市場的影響等。(四)辦學者的情懷:辦學者到底追求的什麼樣的教育理想?這決定了什麼要「破」,什麼要「立」。
  • 十句君子品行的經典名言,值得收藏!
    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一個人的原則。有所不為,而後有所為,是一個人的修行。君子審時度勢,決定取捨,知其可為,知疾不可為,更是出世與入世間的謀略。1、不敢為天下先。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七章。老子認為君子不敢處在眾人之先。2、君子必慎其獨也。
  • 有所不為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有所不為,為:做,幹。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棄掉。出自:宋·陳亮《酌古論·先主》:「當理而後進,審勢而後動,有所不為,為無不成,是以英雄之主常無敵於天下。」近義詞有:有所不為 而後可以有為,有所不為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
  • 無論古代聖人或是現代傳說都堅持的靠譜,你們怎麼看?
    人與人之間的安全感,來自於你看到消息,就及時回復。回復消息雖然是件小事,但足以看出一個人靠譜不靠譜,一個會及時認真回復他人消息的人,也一定是個有耐心,對他人負責的人。很多人身邊都有幾個愛遲到的朋友,無論是同學聚會還是好友約飯,總有人超出約定的時間,姍姍來遲,事後不僅沒有一句抱歉,反而覺得這是小事,不必斤斤計較。每個人的生活都很忙碌,願意花時間陪伴你的人,是因為在乎你,但這並不是可以讓別人等待的理由。
  • 拉普拉塔體操vs天主教青年會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而且防線如同紙糊,8場比賽丟掉了16個球,場均都能丟掉2球左右。   2:天主教青年會上一輪主場戰平了紐維爾老男孩,個人認為那場比賽他們期待主場拿到3分,沒想到在客隊罰下一人之後還是處於被動。最後僥倖拿到1分也是萬幸了,本場做客,他們壓力山大。   3:兩隊的進攻都不是特別突出,故而大小球只開到了2-2.5,還是高水。
  • 識人術:熟背這五句口訣,讓你輕鬆識破對方是小人還是君子!
    常言道:「君子仗義疏財,小人視財如命。」如果一個人過於在乎利益,最終會因為利益產生矛盾,甚至反目成仇;他們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旦你擋住他的路,他會立即翻臉不認人,這種人不值得深交,早晚會因為利益分道揚鑣。
  • 儒家之信所蘊含的現代意義
    對於現代社會而言,仍然有著借鑑指導意義,現代社會是民主政治,強調權利平等;現代社會是市場經濟,強調交易平等;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強調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先秦諸子百家都關心和認同信的觀念,儒家關切尤甚。信是儒家重要的思想範疇,構成傳統倫理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中國人道德品質和人格塑造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企業管理之道:管理者「有所為,有所不為」
    那麼作為管理者,有什麼不能做的事呢?我當初認識的幾個博士生同學,一起謀劃著做一個大家都比較看好的項目,其中有錢的出錢,有技術的出技術,有資源的出資源,有門路的找門路。大家合起夥來,湊個啟動資金,再加上項目本身不錯,這事可能就成了。公司剛成立的時候,還是很苦的,不過好在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也算是有聲有色。
  • 君子有三德、三畏、三樂、三戒、三思、三變、三省、三愆
    ,提升你的境界,改變你的命運。智者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夠保持一顆冷靜的心,鎮靜地對待生活裡的變故,而不會因為一些突發的事情而亂了陣腳。所謂的「勇者不懼」就是要求人要做到內心坦蕩,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擾亂修養的心智。面對生活,敢于堅持真理和堅持自己的意見。人生應該堅守自己的本分,堅守自己的人生理論,當然這個人生理論是以公正、公平為前提的。
  • 一篇文章讀懂《中庸》及其現代意義
    傳位者說:如不真誠地實踐「中」道,四海的百姓窮困,你的祿位就會永絕。使用、奉行中道,是聖王相授受的經國大道。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庸」的思想及其現代意義。什麼是「中」?什麼「庸」?什麼是「中庸」?「中」字的本義,有幾種說法:像射箭中靶的形狀;立木表測日影的正昃;像旗子,氏族首領立旗於中,以聚四方之人等。《說文》:「中,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