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謂君子為與不為之道也!」
君子不是理想中完美的道德化身,而是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努力活著的人。時至今日,「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已引申出三層含義:
1.人要審時度勢,決定取捨,選擇重要的事情去做;2.做人要有原則、底線,做該幹的事,不該幹的事萬萬不能做。3.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出類拔萃,只有放棄一些,才能在專注的事情上做出成績。
簡單說來,就是三個堅守:堅守自我、堅守底線、堅守本心。
01堅守自我
真正的君子,並不在乎人云亦云,也不會隨波逐流。他們不會帶著面具斡旋在名利場中,他們只會盡力做好最真實的自我。
做自己,其實就是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這不意味著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而是選定一條路,無論路上是否荊棘叢生,泥濘滿地,也要一直走到最後。
許多跑馬拉松的人,跑到一半時,皮膚與衣服接觸摩擦的地方就破皮流血,但幾乎不會有人放棄。所以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跑完全馬的人身上血跡斑斑,但他們笑得燦爛,因為他們堅持完成了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所謂審時度勢,並不是趨利避害,而是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打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他錯了。
李玉剛因反串而紅,也因反串遭受眾人非議和嘲笑,但他看見貴妃戲服,還是會發自內心地說一句:「真美啊。」
他只取悅自己,不取悅別人。他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傳播戲曲,傳播傳統文化,這在他看來,就是最重要的事。
多年來,無論旁人如何議論,他堅持著,如今,他穿上戲服,就是貴妃,不容任何人質疑。
做自己誠可貴,但底線是前提。
02堅守底線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許多人的底線都可以一變再變。但大部分人,還是有自己的底線不容觸碰。
底線,既有道德層面,又有自我層面。
從道德層面來說,堅守底線就是不做違背良知道義的事情。比如,為了朋友,我們可以兩肋插刀,但絕不會插別人兩刀,這就是底線。
從自我層面來說,堅守底線就是給自己的讓步設置一個限度。比如,你的髮小隔三差五找你借錢,但他自己不務正業,全靠你養著。這種情況下,最好明確告訴他:「這是我最後一次借錢給你了。」
幫人是舉手之勞,但手舉得久了,是個人都會累。而且,一再的退讓只會讓他得寸進尺,理所應當地當個蛀蟲,從而喪失自食其力的能力。
03
猴子偷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故事,告誡我們貪多則不得。但生活中,還沒學會走就想學人跑的人不在少數。
有人看別人開花店賺錢,就去開花店,看別人賣早餐賺錢,就去賣早餐,結果血本無歸。
有人鋼琴還沒學會就去學畫畫,畫畫還沒掌握又去學唱歌,什麼都想學,什麼都學,最後以為自己什麼都會,結果都只是會而已,並沒有精湛到可以拿得上檯面的地步。
歌德說過:「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會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神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我們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每個領域都做到拔尖,所以不能愛一樣學一樣,而是學一樣,就愛一樣,然後只學這樣。
所謂堅守本心,就是認認真真問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得到回答後,就只做這件事,其他事都適當地放棄。
袁隆平院士與水稻打了一輩子交道,才有今日的超級水稻,南仁東院士用畢生心血鑄造出「天眼」,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者,必然專注。
總而言之,「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其實就是我們的堅守。因為堅守,我們明白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怎麼做到最好。做到堅守,每個人都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