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氣越來越冷,吃餃子的人也是逐漸增多了。原本餃子只是北方的主食,但是近年來已經流行到全國各地。北方有水餃、蒸餃,南方有鍋貼、煎餃,品種多樣。餃子愈來愈受歡迎,開餃子館的老闆也是愈來愈多,這老闆一多,競爭就大了起來。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餃子館老闆用兵法做生意,靠一招「隔山打牛」把餃子館經營得風生水起。
【1】案例背景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案例主人公是一位來自瀋陽的大媽,這位大媽今年53歲,姓李,在蘇家屯住了半輩子。李大媽平時也會在家包點手工水餃賣,雖然賺得不多,但由於口味好,顧客都非常喜歡。不過李大媽前兩年去長沙跟兒子一起住去了,還在那邊開了個餃子館,沒有再做手工水餃的生意了。但是沒想到,本來只是用來打發時間、順便賺點錢的餃子館,現在卻成了一家人吃飯的傢伙。
李大媽的丈夫以前在一家鋼廠幹活,不過後來受了點傷,就提前退休了,收入沒有以前好了。但是家裡還有個兒子在讀大學,李大媽也沒什麼辦法,只能在家包點水餃賣,補貼一點家用。好在兒子確實爭氣,大學畢業後成功進入一家很不錯的企業工作,還留在了長沙生活。前幾年孫子出生,想讓李大媽夫妻過去幫忙照顧照顧,李大媽都沒去。後來還是生了二胎,兒子兒媳實在是忙不過來了,李大媽才去長沙幫忙。
李大媽在家帶了幾個月的孩子,整個人累得不行,年紀大了確實遭不住小孩哭鬧,就提出實在不行就請個保姆,自己來出錢,反正自己的存款以後也是留給孩子的。閒下來的李大媽就想著做點小生意補貼家用,想起自己包餃子的手藝,就在附近開了一家餃子館,面積還不到30平米。結果這不開不知道,一開嚇一跳,餃子館的生意太好了,比兒子兒媳的收入還要高几倍。
【2】方案介紹
其實餃子館的生意之所以能好,並不是李大媽做生意有多厲害,不過是誤打誤撞而已。因為一件事,讓李大媽發現了這件事存在賺錢的機會。李大媽的方案也非常簡單,就兩個:
一、鎖定餃子館的主要顧客群體;
不管什麼行業、什麼店鋪,肯定都有自己的受眾群體,我們要做的就是精準顧客。
二、把價格降到最低。
做生意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做慈善,別小看這個「最低價」,其實不過就是李大媽的套路而已,利用低價來吸引顧客上門,從而心甘情願的在店裡掏錢產生消費,俗稱「隔山打牛」。
那李大媽具體又是怎麼操作的呢?讓我們來看一下。
【3】盈利分析
我們先來說第一點:李大媽餃子館旁邊是一個小公園,雖然公園面積不大,但是很多人喜歡帶著孩子來玩,李大媽就是抓住了這點,打起了孩子的主意。當然,這個「打主意」並不是說對人家的孩子有什麼想法,而是說李大媽通過孩子來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