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無魚 一名海洋工程師揭開了東海漁場的絕境

2020-12-14 浙江新聞

因為無魚可捕,上千艘漁船3月中旬起就停在溫嶺釣浜港。

 浙江在線04月17日訊4月初,上千艘漁船停泊在溫嶺釣浜港裡,壓抑著每個漁民的神經。

  「海裡沒魚了。」42歲的顏可青抽著悶煙,長嘆一聲。

  往年這個時候,漁民們正忙著出海打漁。但是今年,台州漁民從3月中旬似乎就進入了伏休期,進港的船越來越多。

  顏可青從14歲開始打漁,他說,28年來,今年日子是最難過的,「不敢想像,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海洋專家11天顆粒無收

  東海無魚。這不僅是漁民苦澀的感受,也是漁業專家不得不承認的現實。

  郭愛,浙江省海洋研究所工程師。不久前,他為了採集一個魚類標本來到台州。幾年前,這個標本還很容易碰到,但這一次,他先後跟隨5條漁船,耗時11天, 「顆粒無收。」

  郭愛說,東海漁業資源的破壞已經遠遠超出想像,「往年一條船一網就能捕50噸魚,白花花的都是魚。」而現在,魚的種類和數量都在劇減。

  少到什麼地步?漁民楊新華有一串數字:10個小時,用直徑70米、周長1000米的網,不停在海上橫掃35海裡,捕撈上的魚只值一兩千元。

  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出現在台州海域。近期一直在台州調研的全國著名漁業專家、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書記仲霞銘說,舟山、寧波、溫州……整個東海漁場都出現了相同的困境,東海已經到了無魚可捕的邊緣。

  帶魚死在燈光下

  傳統的東海四大經濟魚類中,黃魚、小黃魚、墨魚早年就因濫捕瀕臨滅絕,唯一剩下的、也是繁殖能力最強的帶魚,近兩年也遭遇同樣的噩運。

  今年2月,台州市海洋漁業局執法支隊副支隊長龐虎林曾和朋友打了一個賭:「明年春節,東海野生帶魚的價格要漲到300元一斤。」

  一開始,朋友們對他的預測嗤之以鼻,因為在沿海,帶魚一直是最便宜最常見的海鮮之一,但如今,看到港口裡的漁船,朋友們沉默了。

  龐虎林相信,以自己對這片海域現狀的了解,一定能贏得賭局,但內心,他寧願輸掉。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東海帶魚死於大規模的燈光圍捕。

  「到了晚上,幾百條船都開起上百盞燈,望過去,海面就是白的,比白天還白。」溫嶺石塘鎮漁民、全省有名的漁老大戴湯斌說,魚有趨光性,一見到光,就會遊來,「不管大大小小的魚,全部被捕上來了,太有毀滅性。」

  這樣的場景,讓戴湯斌都覺得「有些慘烈」。

  據專業人士估計,僅去年一年,東海帶魚的產量就銳減了40%。

  沒魚捕,蝦也快電完了

  和很多漁民相比,船老大陳建國去年的日子還不錯。他暗自慶幸,把自己的捕魚船改成了捕蝦船。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東海的魚少了,蝦自然多了,去年,東海的蝦產量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新高。從事捕蝦的漁民,收入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而越來越多的漁民,也加入到捕蝦的隊伍。

  但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這所謂捕蝦船,其實是電蝦,用裝著上百伏直流電的網掃蕩大海,「這麼大的電流,人一碰就要電死,更何況是蝦。」

  專家說,捕上來的蝦大多是死的,「威力太大了,把蝦子蝦孫都給捕了,今年怎麼辦?明年呢?」

  據台州海洋部門3月份的不完全統計,目前該市3000多艘合法漁船中,電蝦船已經接近一半,而且每天有船在改裝。

  記者跟隨海洋部門調研發現,在松門等地的船廠,仍有上百條電蝦船在建造,船越造越大,越來越多,電流越來越強。

  仲霞銘說,這樣滅絕性地捕下去,用不了多久,蝦也會沒了,「或許就在今年。」

  沒有魚,沒有蝦,東海還會剩下什麼?

  「水母和大量的藻類。」仲霞銘說,有水母的地方就無法捕撈,藻類大量繁殖就會引起赤潮等問題,「那就真的完了。」

  然而,漁民們管不了這麼多,「你不捕,人家捕,你不就是傻瓜了。」陳建國說,「要死就大家一起死吧。」

  出海打漁,不如進港休息

  漁民楊新華的船已經停在釣浜港快一個月了,船上12名小工也早已遣散回家。

  老楊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他的船每出海一次,成本就要3萬多元,其中兩萬多是油費,另外的是人工費,現在一個小工的月薪就要五六千元。但是捕的魚只能賣千把塊錢,「這樣誰會出去,還不如停在港裡。」

  顏可青的情況更糟。去年,他的船產值有500萬元,但他一算,除去各項開支,還要虧本20多萬元,「一年不如一年,今年肯定是要虧的更多。」

  於是,顏可青也把船停在了港口裡,希望通過領柴油補貼渡過難關——去年,他拿到了五六十萬元的柴油補貼費。

  「台州80%的漁船只能靠每年的柴油補貼來生活,不然都要虧本。」台州市海洋漁業局一位負責人說。

  然而,這畢竟不是長遠之計。

  顏可青已經做了28年漁民,如今,他似乎不得不告別大海。顏可青說,他準備從打漁轉向賣魚,「別的活也不會做。」

  在浙江沿海,有千千萬萬顏可青這樣的漁民,他們都沒有社會保障,一旦失業,以後的生活怎麼辦?

  「這會是一個社會問題,領導們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顏可青嘟囔著說。

  另一種關注

  無魚可捕,造船依然紅火,背後是瘋狂的民間借貸和遊資炒作

  專家警示:

  泡沫可能很快破滅

  東海的漁業資源瀕臨滅絕,但記者發現,在台州沿海的各大船廠,依然有上百條漁船在造。

  「這意味著還有大量的資本湧入這個行業,不是好事情。」台州海洋部門一位人士說,每條船需要投資六七百萬元,以此計算,就有六七億資本湧入,「這些錢都是漁民從各處借貸來的。」

  由於國家對漁船的總量、馬力指標實行控制,馬力指標成了稀缺資源,漁船的價格近年來遭到熱炒。

  2009年前後,這一狀況達到頂峰。當時,一艘750匹馬力以上的漁船,價格比前一年上漲了近80萬元。

  一位漁民告訴記者,2009年,他曾花120多萬元,買了一艘580匹馬力的鋼質漁船,這艘船是二手的,3年前價格只有八九十萬元,在價格炒作之下,用了3年的漁船,反而上漲了近40萬元。

  但這兩年,炒船的熱度已經隨著漁業資源的枯竭而銳減。顏可青兩年前花900萬元買來的一條漁船,現在的價值只有600多萬元,虧本了300多萬元,還賣不出去。

  看著仍然紅紅火火的造船廠,顏可青很困惑,「都沒有魚可以打了,這麼多船能幹嘛?投入這麼多資金,誰來買單?」

  全國漁業專家仲霞銘更是充滿擔憂,「這是在下賭注。」仲霞銘說,台州的造船業,可能很快面臨泡沫破滅的陣痛。

相關焦點

  • 浙江日報丨嚴打非法捕撈 保護東海漁場——連線全國人大代表夏永祥
    在我看來,振興東海漁場就是這樣的重大工程。我在東海捕了一輩子魚。長期以來漁業的粗放型發展,使得東海漁場傳統漁業資源一度衰退。近些年,浙江啟動漁場修復振興暨「一打三整治」專項執法行動,並在全國率先對海洋幼魚進行保護立法,初步扭轉了「東海無魚」的窘境,但漁獲「小型化、低齡化」問題依然嚴峻。如今正是東海休漁期,迫切需要嚴厲打擊非法捕撈,保障守法漁民的合法權益。
  • 東海近海漁業或雪上加霜
    這項政策是幾年前開始實施的,2017年12月9日,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在全球海洋治理與生態文明會議上再次宣布稱,中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將中國的漁船數量減少2萬艘,馬力消減150萬千瓦。代長喜認為,東海近海以及舟山漁場的魚增多得益於馬力消減以及禁漁期懲罰力度增加。
  • 無魚之漁:東海公地悲劇
    我國美麗富饒的東海,正成為「公共地悲劇」的又一生動案例。東海有長江、錢塘江和甬江三大入海口帶來的豐富營養物質,又有東海沿岸流、臺灣暖流和黃海冷水團交匯攪動養分上浮,吸引著眾多魚群棲息洄遊,漁業資源得天獨厚。域內舟山漁場是中國最大的漁場,曾與俄羅斯千島漁場、加拿大紐芬蘭漁場和秘魯漁場等世界級大漁場相齊名。然而,隨著我國捕撈業的飛速壯大及嚴重的過度捕撈,東海漁業資源迅速枯竭。
  • 連載② | 《追魚》:東海野生大黃魚滅門記
    隨著東海各大漁場敲罟作業轟轟烈烈的興起,這把利刃所帶來的傷害,也迅速暴露。「這種作業方式對黃魚的殺傷力實在太大,不管是大黃魚、小黃魚,還是幼魚統統一律聚殲;其次是敲罟作業和其他作業之間容易發生矛盾,漁場糾紛也比較多。」1958年4月22日,《浙江省海洋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暫行條例(草案)》頒布,明確提出禁止敲罟作業。敲罟風很快得到制止。
  • 舟山漁場:中國最大漁場人與魚的自我救贖(圖)
    為了應對人類的捕撈東海帶魚提早一歲性成熟? 全國最大漁場幾乎已無魚可撈  憧憬海洋經濟的今天,舟山人沒法忘懷海洋經濟的昨天,漁業,是舟山最早的海洋產業。浙江海洋學院海洋文化學者柳和勇直言:舟山因漁而生。  5000年前,先祖覬覦漁場美味,鬥膽駕史上最早獨木舟登臨舟山,群島有了人類足跡。揚子、錢江兩江送來餌料,冷暖洋流在此交匯,1300個海島成魚兒庇護所——在中國,沒有哪個漁場能媲美舟山。
  • 過度捕撈和海洋汙染成舟山漁場的最大敵人
    浙江公開承諾「四年扭轉『東海無漁』局面」,但在頂層設計《漁業法》未完成修訂的當下,上述承諾能否按期兌現?顯敵:過度捕撈駕駛室牆壁上掛著擺錘式傾斜儀,指針在5-10度之間來回晃動。起點是舟山市漁政碼頭,終點是接到舉報的未定坐標海域,在颱風和雨霧的煙波微茫間,中國漁政33121號撕開一條口子。
  • 中國最大漁場投放1000萬尾魚苗
    摘要:7月4日,以「放流養護再建東海魚倉,生態牧漁重振漁都輝煌」為主題的2017舟山漁場增殖放流活動在浙江舟山舉行,1000萬尾大黃魚魚苗及若干黑鯛、黃姑魚、海蜇、日本對蝦、梭子蟹苗被放入東海。滕蓉攝中新網舟山7月4日電(記者 林波 實習生 夏森森)7月4日,以「放流養護再建東海魚倉,生態牧漁重振漁都輝煌」為主題的2017舟山漁場增殖放流活動在浙江舟山舉行,1000萬尾大黃魚魚苗及若干黑鯛、黃姑魚、海蜇、日本對蝦、梭子蟹苗被放入東海。
  • 海鮮轟炸的漁場豐收節!東海漁嫂邀你一起嗨全場!
    涼意叩開九月的美好相伴著進入收穫的季節五穀豐登、魚躍蟹肥大家都爭相添瑞景、慶豐年因為舟山漁場豐收節來了海洋中頂級"硬貨」齊上陣遠洋魷魚公開拍賣中意它,就拍下它03海鮮購物節9月19日-9月22日最獨特的海之鮮甜有沒有挑動你的味蕾網際網路+新零售商超新模式
  • 史上最全東海經濟蟹類圖譜推薦收藏
    分布於日本、朝鮮、菲律賓、馬來群島、紅海及中國的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東海主要分布在大沙漁場、長江口漁場和舟山漁場20-50 m水深海域,漁期9-12月,以捕撈三疣梭子蟹索餌、交配群體為主。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在魚山漁場、溫臺漁場及閩東漁場也分布有相當數量的三疣梭子蟹,漁期在冬春季,由於過度捕撈,資源數量已明顯減少,近年已形不成漁汛。
  • 離韓國非常近,是中國東海的戰略要地
    我國蘇巖礁離江蘇300公裡,離韓國270公裡,離濟州島170公裡,離日本450公裡,蘇巖礁在低潮時仍處於海面以下,離海面最淺處4.6米,位於公海水域,處於中國東海大陸架之上。蘇巖礁附近海域自古以來是我國江蘇、山東、浙江、福建、臺灣五省漁民活動的漁場。中國沿海漁民數千年前即在大海上俯視這個礁石,還構思了許多神話故事,如東海仙宮東海龍宮。
  • 舟山市同城高校,浙江海洋大學和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
    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是浙江海洋大學的「獨立學院」,並不是浙江海洋大學的二級學院,因為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擁有自行管理學院的權利,並且兩所學校所發的畢業證書,都不一樣,社會認可度更是差異較大,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的畢業證書
  • 首批舟山漁場烤子魚上新!價跌1/3入谷底!本幫名菜油炸烤子魚開吃了!
    3月中旬,東海舟山漁場、呂四漁場的烤子魚開始入市銷售了!來自本市菜場的消息:今年首批入市烤子魚零售價30-50元一斤,較去年同期便宜1/3,為近年來最低。今年烤子魚將從本月中旬起銷售至5月中旬。據悉,農業農村部從去年2月1日起停止發放鳳鱭(鳳尾魚,俗稱烤子魚)專項捕撈許可證,禁止長江烤子魚生產性捕撈。
  • 日本東海大學教授山田吉彥在中國海洋大學談日本的海洋政策
    日本東海大學教授山田吉彥在中國海洋大學談日本的海洋政策
  • 貪婪而造成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我們都知道世界四大漁場分別是日本北海道漁場、加拿大紐芬蘭漁場、英國北海漁場、秘魯漁場。世界漁場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陸架海域,那裡陽光充足,入海的河流能帶來豐富營養的鹽類,各種浮遊生物繁盛,吸引了眾多魚類資源,此外冷暖流的交匯處,也提供著豐富的魚餌。
  • 吟潮騁懷11:《漁民出海圖》——用易拉罐創作的舟山漁場長卷
    專為漁民服務的石油公司汽駁船專靠嵊山,機器設備網具服務、漁場醫療隊和海洋研究所等設在嵊山。嵊山是馬鞍列島及嵊泗縣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及海上航運樞紐、海上漁場中心、東海漁港重鎮,港區由嵊山島的大玉灣、泗洲塘、箱子岙灣和枸杞島的三大王灣、裡西灣組成,面積695萬平方米。港埠繁榮,為冬季帶魚汛漁船主要錨泊地和水產品主要集散地,為國家一級漁港和二類開放口岸。
  • 浙江海洋大學順利完成「東海海洋鋒面與漁業資源調查」首航
    8月18日7時許,浙江海洋大學「浙漁科2」號科學考察船載著該校聯合科考隊回到舟山,完成了第一航次的「東海海洋鋒面與漁業資源調查」。本次科學考察,是浙海大自主設立的科考項目,旨在觀測和收集長江口重要點位的海洋物理、化學、生物指標,培養和鍛鍊海洋科學考察人才隊伍。
  • 在廣闊的海洋中,為什麼有些海域漁業資源特別豐富,形成漁場?
    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需要向自然界索取各種食物,人類不僅在陸地上種植作物和飼養動物,而且還向海洋索取食物,甚至在21世紀海洋將會成為人類最重要的食物來源,也有科學家提出要建設「海洋牧場」。
  • 舟山漁民東海捕獲127公斤重藍鰭金槍魚,專家稱至少價值6萬元
    12月10日傍晚5點多,在東海152海區大沙漁場海域,胡宏海駕駛的浙岱03356漁船撒下最後一張網,準備捕完這網就打道回府。「捕上來的是帶魚,不過魚很少,就能裝個七八箱吧,每箱能裝40斤魚。」東海捕魚30年,胡宏海瞪大眼睛仔細看,應該是第一次捕到這種魚,具體是什麼品種,值不值錢,他也不清楚。船員興奮地抱起大魚,像看西洋鏡一樣,拍照合影留念。大夥稱了稱,這魚有127公斤重,體長近2米。
  • 中國最大的漁場,漁歸場面火爆,碼頭像打掃戰場
    聽說今天東海大風,許多漁船要歸港。於是起了個大早,趕到嵊山漁港碼頭時天還沒亮,漁港燈光閃耀,許多漁船正在港灣內穿梭,陸續地靠岸。舟山漁場是中國最大的漁場,與俄羅斯的千島漁場、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秘魯的秘魯漁場齊名,自古以漁業資源豐富而聞名,是華東漁民的傳統作業區域,以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墨魚四大家魚為主要漁產。
  • 中國近海四大漁場消失漁業衰退 漁民出海或虧損
    近兩個月來,隨著南海、東海、黃海次第結束伏季休漁期,近海漁民渴望漁獲量能夠實現媲美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局面,但顯然,中國近海海洋捕撈量已經連續多年處於「零增長」,更有多個海區的專家和船長預言,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兩大「元兇」影響,今年出海將維持薄利甚至出現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