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魚之漁:東海公地悲劇

2020-12-15 浙江新聞

  閱讀提示| 漁業發展,上關海洋生態,下涉百姓生計。在過去一年中,漁民哀嘆收成慘澹,媒體疾呼白蟹「賣出了白菜價」。專家提醒,這恰是東海生態鏈惡化的表現,值得深思。

  在經濟學理論中,有「公共地悲劇」一說,即對於產權沒有界定的公共資源,往往會由於眾多的消費者自由進入及不受限制地開發利用,導致耗損殆盡。典型的例子是沒有產權界定和公共監督的草地,會因牧人的過度放牧,最終變成一片荒漠。

  我國美麗富饒的東海,正成為「公共地悲劇」的又一生動案例。東海有長江、錢塘江和甬江三大入海口帶來的豐富營養物質,又有東海沿岸流、臺灣暖流和黃海冷水團交匯攪動養分上浮,吸引著眾多魚群棲息洄遊,漁業資源得天獨厚。域內舟山漁場是中國最大的漁場,曾與俄羅斯千島漁場、加拿大紐芬蘭漁場和秘魯漁場等世界級大漁場相齊名。然而,隨著我國捕撈業的飛速壯大及嚴重的過度捕撈,東海漁業資源迅速枯竭。

  上世紀年代,舟山漁場的中心嵊泗列島周圍,整裝待發的漁船曾桅立如林、壯觀之極。但正是在那個時期,過強的捕撈能力使得東海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等漁汛逐一消失。至世紀末,東海漁業資源已過度開發,油盡燈枯。尤其這十多年來,眾多漁船採用拖網、燈光圍網、流刺網、電蝦等方法進行「滅絕性」捕撈,更是給東海魚類帶來一場慘痛浩劫。近年來,東海蝦蟹類產量穩中有升,今年還因白蟹產量過大導致白蟹「賣出了白菜價」。

  但漁業專家指出,近海蝦蟹的大量繁殖,是由於吃蝦蟹的魚少了,帶魚、小黃魚、鯧魚等大宗傳統經濟魚類資源嚴重萎縮,是海洋漁業營養級下降、資源結構惡化的表現。

  監測數據也顯示,年至年,東海漁業資源其中經濟魚類約佔、低值魚類約佔;而年至年,東海漁業資源其中經濟魚類約佔、低值魚類約佔。

  如何治理並防止「公共地悲劇」進一步惡化呢?途徑有三:一是界定公共資源的產權歸屬。如劃分各自的漁業作業海域,嚴格實施捕撈許可證制度等;二是降低資源開發耗損強度。如制定並延長禁漁期,啟動沿海漁民「減船轉產」工程,減輕海洋的捕撈強度;三是加強公共資源的管理和修復。如政府嚴格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加大漁業執法力度,增加人工魚礁和增殖放流的投入等。此外,市場機製作用下,也會讓「悲劇」的公共地形成自我平衡。

  隨著海洋資源日益貧瘠,導致出海捕撈的收穫日減,而出海捕撈的成本卻越來越高,當捕撈收穫不足彌補捕撈成本時,漁民就會停止出海捕魚,使得東海漁業資源維持在一個脆弱的均衡點上。

  據悉,目前漁船出海一次成本一般在萬多元左右,其中萬多元是油費,另外漁工月薪為千元左右。但漁獲越來越少,出海一次的捕撈所得往往只能賣千把元,越來越多的漁船已失去了出海捕魚的熱情。但近年來的一項所謂的惠民補助政策,卻讓這脆弱的平衡又一次被打破。年底,財政部、農業部出臺《漁業成品油價格補助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由中央財政預算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補助漁業生產者因成品油價格調整而增加的成本。

  這是迄今為止漁業領域覆蓋範圍最廣、資金規模最大的中央財政補助政策,年補貼規模達到億元。一艘主機功率匹的漁船,每年僅補助就可領取萬元左右,而匹以上的大漁船,每年更是可領取十多萬元的補助。惠民補助讓漁民歡欣,卻也讓原本有志於減船轉產的漁民,又重新回到了捕撈行業。因有柴油補助的支持,漁民們重燃起出海捕魚的熱情,他們採用密如紗窗的漁網到大海中網羅魚蝦幼苗甚至魚卵,或直接作為飼料,或加工成魚粉。這對已非常貧瘠的東海而言,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一項原本支漁惠漁的民生政策,卻極可能因激勵方向的偏差,導致東海公共地更為「悲劇」,這不禁令人深思。

  看來,如果缺乏對現實世界和群眾狀況的真實了解,一味地好行小惠,其效果也會適得其反。而投入如此巨量的補助,若轉而用在鼓勵漁民減船轉產、海洋生態維護及增殖放流上,那對深陷「公共地悲劇」的東海而言,又該有多好啊!-作者單位|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

  針對浙江漁業問題,專家們如是說:

  浙江海洋學院院長吳常文認為,當前東海區海洋漁業發展存在兩個嚴重問題。一是漁業資源衰退問題。二是漁業利益糾紛問題。為此,需抓緊制定維護漁業權益全方位戰略、加快建設東海漁業資源種質保護基地和智能監測平臺。

  浙江海洋學院副院長徐漢祥認為,恢復浙江漁業資源,有兩大突破口:第一,實行漁具準入和網具管理;第二,要制定可捕幼魚的比例和可捕標準。此外,漁民的意識和覺悟提高也非常重要。

相關焦點

  • 東海無魚 一名海洋工程師揭開了東海漁場的絕境
    海洋專家11天顆粒無收  東海無魚。這不僅是漁民苦澀的感受,也是漁業專家不得不承認的現實。  郭愛,浙江省海洋研究所工程師。不久前,他為了採集一個魚類標本來到台州。幾年前,這個標本還很容易碰到,但這一次,他先後跟隨5條漁船,耗時11天, 「顆粒無收。」
  • 談談公地悲劇
    換句話說,大家都利用自己使用公共牧場的自由,奮勇奔向毀滅之途,這就是他所稱的「公地的悲劇」。這種悲劇可以界定如下:運用與他人共同享有的資源(公地)以謀求個人眼前最大利益的行為,有害於全社會未來的集休福利。在現實中,小販擺攤擠佔交通道路,電動車在機動車道上橫衝直撞,森林公園裡到處是燒烤後的垃圾。
  • 「公地的悲劇」陷阱與共享單車的「末日黃昏」
    經濟學常識——「公地的悲劇」1968年,英國加勒特·哈定教授(Garrett Hardin)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公地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文章,首次提出「公地的悲劇」這一理論,文中講到,英國封建主在自己的領地中劃出了一片尚未耕種的土地作為牧場(稱為「公地」),無償向牧民開放
  • 東海全面開漁,寧波象山漁民用傳統儀式祈求平安豐收
    當天中午12點,東海為期四個半月的伏季休漁期結束,寧波市象山縣1000多艘漁船駛出石浦漁港,直奔東海。喜迎東海開漁,上午11:30,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暨第二十三屆中國(象山)開漁節開船儀式在石浦港舉行。一曲《龍騰四海》拉開了儀式的序幕。
  •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2020高考模擬範文推介)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福州延安中學高一(1)班  陳楷文有魚,不一定能吃得飽和吃得好;能漁,一定會吃得飽,還會活更好——學會了捕魚的本領,才能輕而易舉地得到魚,而且可選擇各種魚,故而人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 思維模型25 - Tragedy of the Commons | 公地悲劇
    這個故事就是美國生態學家加勒特·哈丁1968年在期刊《科學》中講述公地悲劇概念時所舉的例子。公地悲劇哈丁講的牧場故事,主要用來幫助人們理解公地悲劇這個概念的。公地悲劇主要來比喻那些有限的資源,註定因自由使用和不受限的要求而被過度剝削。現在我們用邏輯分析一下為什麼牧羊人明知道會有這樣的後果,卻仍然這樣做的原因。
  • ...的三重視角:公地悲劇、反公地悲劇與法定義務 | 比較法研究202004
    關鍵詞:公地悲劇;反公地悲劇;物權的法定義務;共有;徵收 一 問題的提出 2007年《物權法》制定時,有關其平等保護等內容是否合憲的意識形態之爭沸沸揚揚,
  • 這樣能把魚釣絕?廣西釣魚人「專釣公魚」,釣了半桶魚都是公的
    江河裡野釣,魚獲往往五花八門,魚種、大小都很充滿隨機性。然而下面這位老兄,釣魚不僅專釣一種魚,還都是一種性別——釣了半桶魚,全是公的羅非魚……近日,廣西梧州的一位釣魚愛好者(光道過客),就展示了這樣一次「神奇的釣獲」——釣了半桶魚,竟全是公的羅非魚……怎麼知道這些魚都是公的?
  • 讓和美之風吹遍島城——東海漁嫂十大員之漁安員
    今天,小新給大家帶來《走進「十大員」》「東海漁嫂」系列報導之九,帶您了解打造和美之風的巾幗紅。走進「十大員」 「東海漁嫂」系列報導之九漁安員那什麼是漁安員呢?我們先來看看理論解釋「東海漁嫂」漁安員小名片小名片參與轄區內漁業安全防範、港口碼頭治安巡邏、宣傳教育等工作,排查涉漁安全問題,監督預防、勸導制止涉漁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傳達漁業生產安全信息,組織開展平安漁業創建相關活動。
  • 連載② | 《追魚》:東海野生大黃魚滅門記
    北通嵊山漁場,東連中街山漁場,漁業資源豐富,素有「門前一港金(金色大黃魚)」之稱。因正對杭州灣口,海域深淺適宜、水混質肥,潮流湍急,水溫適度,鹹淡適中,自古便是大黃魚產卵繁衍的理想之地。據史料記載: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舟山等地漁民已在岱衢洋捕撈大黃魚。清康熙年間,岱衢洋業已成為捕撈大黃魚的中心漁場。
  • 澳洲大火煙霧飄散全球:氣候治理的公地悲劇
    來源:新京報澳洲大火煙霧飄散全球:氣候治理的公地悲劇視點一個國家的大火,需要全世界的人來消化,這與氣候變化所面臨的尷尬情形非常類似,警示我們氣候領域的「公地悲劇」一個國家的大火,需要全世界的人來消化,這其實與氣候變化所面臨的尷尬情形非常類似,氣候領域的「公地悲劇」越來越嚴峻,一些國家靠著「僥倖」來硬撐,但災難隨時可能來臨。去年年底,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無果而終,一些大國拒絕承擔減排責任。
  • 東海開漁了 大波海鮮湧上杭城餐桌
    開漁初期 海鮮價格尚未大幅回落距離開漁節,過去一周,濮家新村農貿市場的海鮮攤位上,海鮮品種明顯多了不少。小黃魚、米魚、鯧魚、豆腐魚,紅頭蝦……將攤位擺得滿滿當當,「東海都開漁了,價格還和兩個星期前差不多,便宜了沒幾塊。」市民許大姐問了鯧魚和小黃魚的價格後說。中等個頭的鯧魚60元一斤,小黃魚30元一斤,和開漁前相差不多。
  • 東海近海漁業或雪上加霜
    但過去20年來,由於近海汙染嚴重和過度捕撈,包括舟山在內的東海近海漁場退化,漁業資源陷入枯竭的境地,漁民幾乎無魚可捕,只能轉戰更遠的外海。「傳統經濟魚類因為過度捕撈衰退得很厲害,漁業結構發生了變化,主要經濟種類產量大大降低,漁撈種類逐漸低值化。
  • 全球匯 | 『城市研究經典文獻』公地悲劇
    然而,共享一塊公地的每一個有理性的牧人都會得到同樣的結論。這就是公地悲劇之所在。每一個人都處在這樣一種制度中,驅使每一個人,在有限的世界裡,無限地增加自己的存欄。在一個信奉公地自由行為的社會裡,每一個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最大利益,所有的人都在奔向的那個目的地就是廢墟。公地自由行為給所有人帶來的是廢墟。有些人也許會說,這是一個陳詞濫調。但願如此!
  • 那位打了一輩子漁繩結的東海漁民去世了,他留下108種繩結的樣子
    這是早年間在東海上常用的一種船,因為船頭上有眼睛,眼睛上有綠色的兩個長條兒,就像眉毛一樣,所以叫綠眉毛船。劉有九和綠眉毛船劉有九按照船上不同部位用不同繩結,在模型上一一復原。「真是帶著一種情感來做,這讓人特別感動。」博物館裡收藏的繩結,盛文強一一拍照,把大部分都手繪了出來。
  • 魚讓漁樂錦上添花
    -----垂釣只是一項戶外運動,有了魚的存在,才讓漁樂活動更加精彩!不知從何時起就與釣魚結下了不解之緣,小的時候家鄉村外就有一條小河周圍也有不少池塘,那時經常和父輩們一起拿起竹竿到河邊釣魚。和同村的孩子經常下水摸蝦抓魚,抓泥鰍黃鱔之類的!
  • 【名家說法】謝鴻飛 |民法典物權配置的三重視角: 公地悲劇、反公...
    關鍵詞:公地悲劇;反公地悲劇;物權的法定義務;共有;徵收目錄一、問題的提出二、民法典物權編的「公地悲劇」視角(一)公地悲劇的界定與類型(二)公地悲劇的解決方案(三)民法典克服「公地悲劇」的創新規則和遺留問題
  • 從「魚」「漁」到「娛」!「小廣州」三水蘆苞漁文化將這樣突圍……
    從「魚」「漁」到「娛」,「小廣州」三水蘆苞如何走出漁文化的突圍之路?12月11日下午,在「味力三水 香聚蘆苞」三水中部片區鄉村振興之2020蘆苞腊味美食節現場,三水蘆苞「漁」文化研討峰會拉開序幕。中山大學人文社科學術委員會委員、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馮原:蘆苞要從「魚」到「漁」再到「娛」的跨越式發展,這個命題很有趣。我認為,「魚」是指地理特徵,不是人創造的,是大自然賦予的;「漁」指的是人對自然的改造;「娛」指的是文化。三者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的。從地理環境來說,珠三角有珠江、西江、北江三江匯流的優勢。
  • 東海之魚,比目而行;南有鶼鳥,比翼而飛
    (全文共1622個字,閱讀需4分鐘)「東海之魚,名曰鰈,比目而行」,鰈就是比目魚的一種,比目魚它的兩個眼同在一側,或者有的說它只有一個眼,只有一側有眼,兩個魚相合在一起,才能夠在水中遊,所以比目魚有這個特徵,它們倆互相藉助另一隻眼睛,才能夠順利地遊
  • 象山開漁節盛大開幕,數字引擎助推象山味道火爆全網
    ,漁開天下」,象山縣是浙江省寧波市下轄縣,坐擁東海之濱,擁有北緯30°的最美黃金海岸線。9月16日,象山迎來了最盛大的節日——開漁節,自這一天開始,東海的禁漁期將正式結束,大批的東海海鮮也將上市。又到象山開漁時,電商平臺開啟「好多魚·雲上開漁節」8月28日起,由象山縣人民政府、寧波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辦,象山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阿里巴巴數字鄉村與區域經濟發展事業部、聚划算、淘寶直播、寧波晚報、盒馬鮮生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