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產業的主要領域和發展特徵

2020-12-10 上海東灘顧問

近年來,製造業重新獲得發達國家的重點關注,譬如德國工業4.0戰略、美國先進位造業戰略等,發達國家再製造業化推動了智能製造時代的加快到來。

《中國製造2025》作為製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明確以智能製造為主要方向,包括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設備、非標自動化設備、智能工廠等,加快應用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位造技術的新型生產方式。基於東灘產業內參《智能製造產業投資趨勢及發展模式》,本文對智能製造產業的主要領域和發展特徵做一個梳理。

一、數控工具機:裝備製造業的「工作母機

1、產業界定和產業分類

產業界定:數控工具機是數字控制工具機,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工具機,較好地解決了複雜、精密、小批量、多品種的零件加工問題,是一種柔性、高效能自動化工具機。

產業分類:根據數控工具機的性能不同,分為高檔數控工具機、中檔數控工具機、低檔數控工具機。高檔數控工具機具有高速、精密、智能、複合、多軸聯動、網絡通信等功能。

2、市場和格局:寡頭市場模式,高檔領域仍被外資把持

市場規模:2019年全年我國數控工具機產業低位運行,產量較前年下降。2017年金屬切削工具機全年累計產量64.3萬臺,2018年累計產量48.9萬臺,2019年累計產量41.6萬臺,連續兩年下降。

行業格局:縱觀低檔、中檔、高檔三個層次,國產化率均有顯著提升。目前低檔、中檔市場基本被國內企業佔據,高檔仍是外資的天下。2018年,數控工具機行業市場規模前5名企業市場份額為63.25%,前10名企業市場份額為85.38%,屬於寡頭市場模式。

3、發展趨勢:向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多元化發展

(1)需求結構升級,產品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深入

從供給側看,《中國製造2025》將「高檔數控工具機」列為未來十年製造業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從需求側看,工業4.0的到來要求通過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智能生產線等設備實現生產和流通的智慧化。與此相適應,數控工具機必須向智能化、網絡化、柔性化發展以滿足工業4.0時代的深層需求。

(2)應用領域拓寬,應用行業走向分化

受鋼鐵行業、傳統製造業產能過剩的影響,數控工具機行業的市場需求開始萎縮,市場供過於求。隨著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網際網路生態的發展,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該領域的輕型切削數控工具機的發展。

(3)服務模式升級,由單一產品銷售向系統集成方案發展

近年來,下遊企業對廠商提出新需求,趨向於與具備成套的設備生產能力、提供全套解決方案或承擔更為複雜的工程總承包項目的能力、自動化系統改造的能力的供應商合作。

二、工業機器人: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

1、產業界定和產業分類

產業界定:機器人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人工智慧技術設定的規則行動。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包括焊接、裝配、噴塗、處理、搬運和分揀等不同作業領域的機器人。

應用領域:在汽車、電子電氣、橡膠與塑料、機械製造、食品、化工、冶金等行業獲得廣泛應用。

2、市場和格局: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進入洗牌期,國產替代任重道遠

市場規模:自2013年起,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工業機器人產業也隨之快速增長,月產量穩定在1-2萬臺之間;2018年9月起,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和銷量同比從多年的高增長轉變為負增長,持續時間長達一年多,市場進入洗牌期。

行業格局:2018年外資品牌佔比73%,以「四大家族」發那科、ABB、安川、庫卡為主,分別佔18.0%、17.0%、12.0%、10.3%;國產品牌中領先企業為埃斯頓、眾為興、歡顏、匯川、埃夫特,分別佔比8.6%、7.2%、5.9%、4.7%、4.4%;核心零部件如控制系統、減速器、伺服系統等仍依賴進口。

3、發展趨勢:向智能化、複合化、行業應用多元化發展

(1)產品智能化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基礎技術的發展,以及多種方法混合技術、多專家系統技術、機器學習、硬軟體一體化和並行分布處理技術的進步,未來工業機器人將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未來工業機器人將擁有更高的智能程度,學習能力、邏輯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提升。

(2)應用多元化

隨著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逐漸升級,賦予機器人不同程度的類人智能,可實現「感知-決策-行為-反饋」的閉環工作流程,解決生產中更多維度的問題。智慧機器人不斷衍生進化出複雜功能和新型功能,市場激發多元化需求,應用領域持續拓寬。

(3)複合化發展

傳統工業機器人只具備單一功能,未來的發展方向則是同時涵蓋多種功能,實現複合化發展。使用AGV、機器視覺等技術代替人的「手」、「腳」、「眼」等功能。相比於傳統工業機器人,複合機器人提供了柔性自適應的能力,代替人工將工裝、工件在車間進行周轉、配送,實現無人柔性製造。

三、增材製造裝備:增材製造即為快速原

1、產業界定和產業分類

產業界定:俗稱3D列印,融合計算機輔助設計、材料加工與成形技術、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通過軟體與數控系統將專用的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以及醫用生物材料,按照擠壓、燒結、熔融、光固化、噴射等方式逐層堆積,製造出實體物品的製造技術。

2、市場和格局:行業步入成長期,產業生態圈趨於完善

市場規模:2012-2017年,我國增材製造(3D列印)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從7%增加到21%。2018年我國增材製造(3D列印)產業規模為120億元,2019年產業規模為157.5億元,較2018年增加31.1%,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應用領域:我國3D列印市場應用程度不斷深化,在航空航天、汽車、船舶、核工業、模具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航空航天、工業機械、汽車3個行業佔比繼續擴大,達到總市場份額的50%以上。

發展階段: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3D產業由導入期步入成長期,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以高校科研機構為主的3D技術研究不斷取得進步,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增多;上遊原材料推出複合型石膏粉末、環氧樹脂、蠟制材料等;中遊列印設備及服務皆有企業涉足;下遊航空航天、汽車、醫療等眾多領域不斷拓展。

3、發展趨勢:向材料多元化、技術複合化、生產方式柔性化發展

(1)以萬物列印為方向,材料多元化發展

塑料材料開啟增材製造熱潮。有機高分子主要有工業塑料、光敏樹脂、橡膠材料等,可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工業、家用電器、醫療器械等多種領域;是3Dsystem、Stratasys等國際大型增材製造材料生產商的主營方向。

金屬與陶瓷材料突破技術創新。金屬以鈦合金、鋁合金為主,主要面向航空航天、汽車製造、醫療器械等方向,是未來的重點材料;陶瓷硬度高、成本低、脆,還在繼續性能研發中,主要面向航空航天、牙科醫療等應用方向。

生物材料暢想未來萬物列印。生物材料是未來3D列印的焦點,目前還在研發起步階段;Zimmer、Stryker、smith nephew、ohnson Johnson等陸續推出了3D列印產品並已獲得了FDA的批准正式進入到醫療市場。

(2)以整體列印為方向,技術複合化發展

技術複合化實現整體列印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目前增材製造產業基本以單種材料生產單種零件為主要生產方式,多種材料與多種技術融合於一體尚在開發試驗階段。由於設計模型的複雜性,使得零部件生產後的組裝存在很大阻礙,如果能夠實現整體列印,對於未來的生產製造將會實現巨大突破。不僅能夠節省時間與成本,還能同時省去焊接等步驟,實現結構一體化,從而實現整機更加穩固。

(3)以市場需求為方向,生產方式柔性化發展

技術基礎和市場需求推動生產變革。智能製造、網際網路技術、人工智慧產業等一系列高科技在近年來愈演愈烈,許多不可能成為可能,這些技術的發展,為個性化定製提供了技術基礎,使個性化定製撕去了「昂貴」的標籤。

四、非標自動化設備:高端裝備的典型代

1、產業界定和產業分類

產業界定:非標自動化設備定義就是用戶定製的、用戶唯一的、非市場流通的自動化系統集成設備,是採用按照國家頒布的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規格製造的單元設備組裝而成,是根據客戶的用途需要,開發設計製造的設備。

市場規模:2017年我國非標自動化裝備市場規模3499.9億元,同比增長6.2%;2018年我國非標自動化裝備市場規模3667.2億元,同比增長4.8%。隨著非標自動化機械的不斷擴大普及,預計在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

應用領域:與一般的標準自動化設備相比非標自動化設備不僅需要考慮生產流程,還需要根據相關的生產場所或置放環境,以及產品加工的特點來進行一個量身定製。國內的主要需求分布在汽車、加工、電子電器、物流及食品等行業。

2、雷射設備:中國佔據全球一半以上市場份額

產業界定:雷射作為一種先進加工技術可以完美融合到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中,在涵蓋切割、焊接、標記等工藝中廣泛應用。無論是對品質可控的需求、對生產效率和產品效能的需求、對個性定製的需求,都可以滿足。

市場規模:我國雷射設備市場增長迅速,2017年中國雷射設備市場銷售規模超495億元,佔據全球一半以上市場份額;2019年市場銷售規模為658億元,同比增長8.76%,增速有所放緩。

行業格局:我國雷射中低端產品具有絕對優勢,高端產品國產化率增強。2019年國內共有規模以上雷射企業超過150家,多數企業集中在雷射器製造和雷射加工領域。在中低功率的雷射設備市場中,大族雷射與華工科技佔據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高功率國產產品實現部分銷售,是下一個國產替代的方向。

發展趨勢:超快雷射是未來的發展重點,與傳統雷射相比可進行精密冷加工。

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

手機鋼化玻璃/藍寶石板切割鑽孔

智能手錶藍寶石蓋板切割

手機/智能手錶OLED屏體切割

攝像頭柔性線路板模組切割

大尺寸液晶屏偏光片切割

指紋識別模組玻璃切割

OLED屏體用偏光片切割

在醫療美容領域的應用

飛秒雷射治療眼科手術

心臟支架的超精密切割:雷射切割、等離子切割、電火花加工、光蝕刻等

祛痣祛斑祛黑色素

祛紋身

嫩膚

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新型超高溫單晶材料和高精度複雜微結構製造: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率先攻克難題,實現了對高壓渦輪葉片氣膜孔的「超精細冷加工」

航空濾網清洗

引擎噴油嘴打孔

在光伏能源領域的應用

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製造是光伏產業新的發展方向,具有取代現有晶矽太陽能電池產業的潛力。在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精密加工過程中,超快雷射加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鋰電自動化設備:國內企業佔據主導地位

產業界定:鋰電自動化設備泛指在鋰電池出產過程中使用的各種製作設備。鋰電池出產工藝較長,出產過程有50多道工序,相應需求50多種設備來完結各道工序的製作,主要設備包括製片機、卷繞機、摸切機、疊片機、注液機等。

市場規模:中國2018年鋰電生產設備需求達206.8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國產設備產值達186.1億元,同比增長20.1%。

行業格局:在行業起步初期,日韓設備性能比國產設備好,隨著中國龍頭電池企業的發展,部分國產設備優於日韓設備。目前,中國鋰電自動化設備企業較多,涉及到核心技術、規模較大的企業數量較少,規模上億元的企業有10幾家。

五、智能工廠:以人機互動為本質的高效

1、產業界定和產業分類

產業界定:智能工廠是在數位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技術和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服務,提高生產過程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人工幹預,以及合理計劃排程。同時,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於一體,構建高效、節能、綠色、環保、舒適的人性化工廠。

2、離散型製造:推動企業全業務流程智能化整合

產業界定:離散型製造的產品通常被分解成很多一系列並不連續的工序加工完成,每一道工序只由企業的一個部門承擔。流程型製造領域通過搭建智能工廠,推進數位化設計、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優化、精益生產、可視化管理、質量控制與追溯、智能物流等應用,推動企業全業務流程智能化整合。

代表行業:機械、航空航天、汽車製造、船舶、輕工業、服裝、醫療器械、電子信息等。

案例連結:三一重工18號廠房

三一重工是重工領域的標杆,其18號廠房是應用基礎的示範。18號廠房是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車間,是三一重工總裝車間,有混凝土機械、路面機械、港口機械等多條裝配線,是工程機械領域內頗負盛名的智能工廠。

3、流程型製造:提升企業降本增效、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產業界定:流程製造是指被加工對像不間斷地通過生產設備,通過一系列的加工裝置使原材料進行化學或物理變化,最終得到產品。流程型製造領域通過搭建智能工廠,提升企業在資源配置、工藝優化、過程控制、產業鏈管理、質量控制與追溯、能源需求側管理、節能減排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代表行業:石油開採、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稀土材料、建材、紡織、食品、醫藥、造紙等。

4、市場和格局:行業處於初創期,市場快速增長,參與主體活躍

市場規模:智能工廠是現代製造業、現代工業的發展趨勢,是實現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預計未來將保持10%以上的年增速增長,在2022年突破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主體類型:中國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將智能工廠的建設主體分為三類,分別是綜合型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由設計單位或科研院所發展而來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供應商,以及以提供三維數位化模型為主的供應商。

5、發展趨勢:智能工廠是未來製造業、現代工業的發展方向

(1)從生產過程數位化到智能工廠

在石化、鋼鐵、冶金、建材、紡織、造紙、醫藥、食品等流程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內在動力在於產品品質可控,側重從生產數位化建設起步,基於品控需求從產品末端控制向全流程控制轉變。

(2)從智能製造生產單元到智能工廠

在機械、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等離散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產品價值空間,側重從單臺設備自動化和產品智能化入手,基於生產效率和產品的效能提升實現價值增長。

(3)從個性化定製到智能工廠

在家電、服裝等靠近下遊用戶的消費品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重點在於充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時實現規模經濟生產,側重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模式的創新。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智能製造?智能製造對產業發展的有什麼顛覆性意義?
    智能製造技術是在現代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擬人化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的感知、人機互動、決策和執行技術,實現設計過程、製造過程和製造裝備智能化,是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裝備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與集成。它把製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 中國智能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變革
    在人工智慧起主要驅動作用的經濟發展階段即將到來之時,更加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智能經濟的內涵,研判智能經濟的發展走向,具有重要的前瞻意義。今天發表研究報告摘要,以饗讀者。中國智能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變革課題組智能經濟:人工智慧起主要驅動作用的經濟發展階段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創業的最大熱點,在不同行業領域中展現了快速發展勢頭和巨大潛力。
  •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智能製造戰略及啟示
    作者:鄖彥輝智能製造是全球製造業發展的大趨勢。為鞏固在全球製造業中的地位,搶佔製造業發展的先機,主要發達國家積極發展智能製造,制定智能製造戰略,如德國推出工業4.0,美國積極布局工業網際網路。早在2005年,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提出「聰明加工系統研究計劃」,這一系統實質就是智能化,研究的內容包括系統動態優化、設備特徵化、下一代數控系統、狀態監控和可靠性、在加工過程中直接測量刀具磨損和工件精度的方法。200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員會提出了智能製造概念,核心技術是計算、通信、控制。成立智能製造領導聯盟SMLC,打造智能製造共享平臺,推動美國先進位造業的發展。
  • 智能製造包括哪些行業_智能製造十大未來行業趨勢
    這種特徵使智能製造系統能夠自我優化並適應各種複雜的環境。 四、 哪些產業屬於智能製造 自律能力即搜集與理解環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的能力。具有自律能力的設備稱為「智能機器」,「智能機器」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獨立性、自主性和個性,甚至相互間還能協調運作與競爭。強有力的知識庫和基於知識的模型是自律能力的基礎。
  • 以智能製造賦能高質量發展(新論)
    「十三五」時期,我國智能製造發展成效顯著,在一些關鍵領域,包括高精密光纖雷射切割工具機等一批技術裝備實現了突破,具備了在國際水平上同臺競爭的條件。展望未來,我們要進一步把握髮展機遇,以智能製造賦能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我國製造業量大面廣、水平不均衡的特徵,決定了智能製造既需要在關鍵核心領域取得突破,更需要擴散至整個製造業體系當中。
  • 2020年智能製造產業熱點事件匯總
    企業合作、產品生產、技術研發、平臺搭建等活力迸發,會議、論壇等也為業內人士了解產業發展狀況提供了一個新視角。而以下的這些熱點動態,你是否了解呢? 智能製造工程技術人員、虛擬實境工程技術人員等第二批16個新職業發布 3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向社會發布了第二批16個新職業。
  • S-FACTORY EXPO展現4大市場趨勢,凸顯2020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新...
    智能製造產業是我國製造業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隨著5G高速的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來臨,,我國智能製造產業將掀起新一輪升級改造的風潮,未來市場規模將呈現更快的增長,預計2020年產值規模將超27000億元,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 智能製造、工業4.0和數位化製造的異同
    加拿大制定的1994—1998年發展戰略計劃,認為未來知識密集型產業是驅動全球經濟和加拿大經濟發展的基礎,認為發展和應用智能系統至關重要,並將具體研究項目選擇為智能計算機、人機界面、機械傳感器、機器人控制、新裝置、動態環境下系統集成。
  • 人才賦能 張掖「智」造「雲端」突圍——張掖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紀實
    職工公寓及其它配套設施,主要引進手機、計算機、機器人、監控設備、智能穿戴等智能裝備和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及生產製造類企業。依託具有光榮歷史和國際主義精神的山丹培黎學校建設的培黎職業學院,今年秋季已完成首批招生,未來將面向甘肅、新疆、東南沿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具有現代工匠精神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也將為張掖市發展智能製造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
  • 智能製造政策加速落地 將加大在原材料等領域應用
    此外,還將加大智能製造在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民爆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應用,促進智能製造進一步落地。業內普遍認為,一系列智能製造政策和相關推動措施的出臺,已產生了積極作用,正在加速製造業的智能製造水平。這不但確保了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目標能夠順利實現,也讓智能製造成為全新的產業機遇和經濟發展動能。
  • 優化產業結構 培育發展新動能 雲南省著力構建智能製造新體系
    雲南網訊(記者 胡曉蓉)12月24日,記者從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十三五」以來,我省以「兩型三化」為核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加速智能製造產業布局,不斷完善智能製造新體系,培育產業新動能。
  • 機械工程學科「機械製造」領域發展研究 ——《2018-2019機械工程學科發展報告(機械製造)》已正式出版
    機械製造科學的基本任務,就是為製造業提供所需求的機械製造過程及裝備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現代機械製造學科和製造技術,是具有很強領域帶動效應的工程科學,不僅研究多領域多學科交叉的基礎性、科學性和創新性等共性問題,同時,可以通過解決企業生產應用中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成為推動製造裝備、製造工藝和相關產業發展最有力、最直接的牽引力和原動力。
  • 江西(南昌)智能製造產業創新論壇舉行
    江西省各級政府在財政扶持、人才激勵、科技金融、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各類高水平研發機構、科研平臺大力支持,引導各類平臺機構對接重點產業鏈需求,制定個性化實施路徑,解決了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促進科技研發和產業應用融合發展。
  • 開封連發兩文支持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發展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陶紀燕為推動開封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發展,11月14日,開封市政府連發兩文,一方面印發《開封市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未來三年規劃,另一方面出臺具體措施來落實這一方案。
  • 智能製造產業ERP品牌第一!鼎捷軟體獲權威盛讚
    5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旗下,最具影響力的創新網絡媒體-賽迪網,發布了《2017年中國智能製造產業ERP軟體產品深度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研究對象為中國智能製造行業的ERP軟體產品。
  • 「3C智能製造產業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12月9日下午,「3C智能製造產業高峰論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順利舉行,眾多博士專家、產業界學者、企業家和業界精英等共聚一堂,聚焦自動化國際前沿技術,共同探討智能製造未來發展趨勢。深博聯科技社團駐會副會長趙國權致辭作為「2020國際智能製造/精密電子、3C自動化展覽會」期間的行業高峰論壇之一,「3C智能製造產業高峰論壇」為參會企業家們提供了零距離接觸中芯國際
  • 2013亞洲國際智能製造裝備產業展覽會
    》中明確指出「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智能製造裝備」。智能製造裝備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實現重點領域製造過程智能化水平的顯著提升,智能製造裝備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30%。 據工信部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銷售產值達3000億元以上。
  • 中國工程院智能製造技術與產業專題會在上海舉行
    9月16日,由中國工程院主辦,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承辦的「2020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IEID2020)——智能製造技術與產業專題分會」在上海舉行。
  • 安泰科技:高性能稀土永磁供應商 受益新能源及智能製造蓬勃發展
    公司產品在汽車、手機、計算機、節能電機、工業機器人及大數據等應用領域佔據著重要席位,是全球知名的汽車助力轉向及剎車輔助用電機、新能源汽車電機、手機震動馬達及攝像頭VCM、伺服電機、直線電機及計算機硬碟VCM用磁材元件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環保、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拉動高性能釹鐵硼磁體需求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我國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 最全解讀上海智能製造三年計劃 深度剖析重點產業戰略布局(附圖表)
    經過前期的持續推進,上海市智能製造發展體系基本形成,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汽車、高端裝備、航空航天、船舶海工、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遴選了14個國家級智能工廠、60個市級智能工廠。而在下階段,上海將實施智能製造「六大重點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