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中國境外遊出境安全報告》吳比較/製圖
華泰保險與金棕櫚機構聯合發布的《中國境外遊出境安全報告》顯示,中國出境遊旅遊險滲透率低,人均保費不到美國的1/25。
《報告》分析,2015年中國出境遊總人次達1.2億,若以人均保費65元來計算,2016年出境遊旅遊險市場規模約達到90億元,2020年有望將達到125億元。
《報告》顯示,雖然我國旅行險市場規模巨大,但中國旅遊保險滲透率相對較低。與美國相比,中國的保費則僅為1.8元,不到美國的1/25。此外,中國遊客主動購買保險的比率低於中國香港、日本,內地遊客主動購買旅險的概率不到日本的1/4。
《報告》認為,購買保險的人群較少,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遊客保險意識不足。遊客對境外旅行的風險和旅行保險認識不充分,大多數人不知道也無從知道境外旅行的風險;二是,旅行社安全告知工作不到位。旅行社對於旅行地國家的政治、文化、宗教、習俗、道路交通、飲食等情況並未充分告知遊客,一旦遊客發生意外,家屬易與旅行社產生糾紛,甚至訴訟。
旅行中面臨風險涉及面廣,綜合性強,潛在風險大,出境旅行中包括酒店、餐飲、景區、航空、鐵路、汽車、遊船等過程中都存在風險。
《報告》顯示,從出境遊風險存在的種類看,出境旅遊中最易發生的意外主要為財產損失與行程不便,例如航班延誤、行李延誤、行程取消與變更、錢包被盜等;而遊客最為關心的突發情況為,人身傷害、意外傷害、車禍、老年人或兒童突發急性病等。低頻但影響較為重大的風險主要有大巴、飛機、輪船意外等。
而就中國出境遊存在風險情況來看,旅行延誤為中國出境遊糾紛與意外中最頻發的突發事件,佔全部突發情況的77%。其次是行程取消和變更,達到了14%。意外醫療方面和急性病醫療佔比相比較旅行延誤和行程變更而言,佔比較小,約為3%。
根據華泰保險理賠數據,從各大目的地意外發生情況看,重大案件主要分布在亞洲北美,亞洲的佔比達到32%,加美約為22%,歐洲的佔比約為15%,也就是說亞美歐三大區域總佔比近70%。
從旅遊保險公司理賠情況看,以全球領先專業旅行保險集團歐樂旅行援助為例,2015年共有約11000起境外保險賠付案例,約1300件需要境外醫療費用墊付或醫療救援。
與龐大出境人數和巨大旅遊險市場規模相比,目前中國救援能力不足形成鮮明對比。發布會上,華泰財險電商事業部首席營銷官(CMO)嚴彪表示,遊客一旦發生意外事故,保險公司會馬上聯繫合作的救援公司進行救援和理賠,但現狀是,國內保險公司大部分會與國外救援公司進行合作,主因是國內救援公司總體數量太少,救援水平與國際救援公司存在較大差距。
《報告》顯示,中國救援能力明顯不足,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救援公司總體數量有限,多數規模較小;救援機構多為外商獨資或合資,國內救援機構尚少;現有國內的醫療體制增加了就診及救援的難度;呼叫中心人員急救培訓與認證體系缺乏,延長了救援時間。
金棕櫚企業機構董事長潘皓波表示,救援公司主要為保險公司等提供醫療救援或道路救援安排服務,雖然是服務客人之所急,但由於服務受眾有限、業務範圍屬於細分市場等原因,救援公司總體數量有限,且大多數規模較小。
《報告》還稱,我國現有的救援公司中,多數是國外保險公司投資的救援公司或國外獨立救援公司在中國設立的分公司或子公司。純粹的國內救援機構,在全球範圍內設立屬於自己的救援網絡,則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所以,沒有外資背景的相關服務公司在國內非常少見。除了國內救援機構數量不足外,我國現有醫療制度和資源情況,也給救援公司在實際救援中帶來了諸多困難。
另外,購買旅遊保險的遊客呈現階梯狀分布,50後~80後遊客投保人數佔整個旅遊意外險市場的73.9%。同時,70後人群消費的旅遊產品均價最高。70後遊客消費的旅遊保險產品比80後、90後、00後、10後均高出了一倍多。
作者:趙春燕 顧哲瑞 (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