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近日,有網友在民政部門戶網站留言,提出「婚姻登記全國通辦」「全國補辦結婚證」等建議。對此,民政部社會事務司答覆稱,「在後續工作中,我們會予以參考。」
民政部方面「會予以考慮」的回應,無疑是對民眾訴求的積極回應。雖然留有餘地,但這份回復依舊熨帖人心——時至今日,有些人苦「婚姻登記不能全國通辦」久矣。
婚姻登記未全國聯網、必須在男女雙方中的一方戶籍所在地辦理等,不僅增加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成本,迫使當事人必須長途奔波,來回折騰,也使得重婚、騙婚等現象有機可乘,婚姻失信行為屢屢傷害公平正義。
在此背景下,很多人難免會心生疑竇:身份證都已經實現異地辦理多年了,婚姻登記信息全國聯網可查也早已實現,為何「婚姻登記全國通辦」還沒法實現?
就眼下看,打通婚姻登記中的信息壁壘,加快實現婚姻登記全國通辦、異地受理,讓信息多跑路、讓民眾少跑腿,事關民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成果共享,事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等不得、拖不起,必須加速推進。
長期以來,民政部門也在積極推動婚姻登記信息化建設,目前全國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基本實現了實時在線登記和聯網互通,這無疑為「全國通辦」打下了良好基礎。
但由於歷史原因等諸多因素影響,目前的婚姻登記信息仍分散在多個主體,數據較難打通且開放程度不足;儘管國家婚姻登記數據中心在2012年7月初已初步建立,但到了2015年8月才實現了上海、陝西等地的婚姻登記信息全國實現共享。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婚姻信息登記主體較多,且未進行跨部門聯網互通,歷史數據補錄工程也較大。
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公民結婚登記可以在民政部門、鄉鎮政府、駐外使領館辦理,離婚可以在民政部門、法院辦理。若要實現婚姻登記聯網,就必須建立多部門統一的婚姻信息資料庫。
一邊是信息分散,各家只管各家事;一邊是民眾折騰,辦點事千難萬難。鑑於此,加快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步伐,就必須儘早打通堵點。
一方面,民政、法院、公安等相關部門要加強信息共享的步伐,早一點實現婚姻相關信息的聯網,避免分散收集、各自為政。
就民政部門而言,作為婚姻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加快推動全國婚姻登記信息系統升級改造,並推動現存婚姻登記歷史檔案數據補錄等。這些都涉及龐大的基礎數據處理,自然也難言輕鬆。
另一方面,要給社會一個清清楚楚的交代,給民眾一個可以觸摸的預期。就像之前公安部門推動身份證異地受理那樣,不妨給出明確路線圖與時間表,並儘快開展全國通辦的試點工作。
目前,浙江省已在全國率先試點開展內地居民結婚、離婚登記全省通辦。這是個向好的趨勢,接下來,可以考慮各地人口集聚和服務管理工作實際情況,加大力度、擴大範圍。
說到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民眾生產生活等活動的「物理距離」也大大擴展。這就要求,相應的政府服務、社會治理必須與時俱進,打破信息壁壘和「孤島」,構建統一高效、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國家數據資源體系,這也是提升政府效能、打造服務型政府的應有之義。
□斯遠
編輯:丁慧 實習生:施可兒 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