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知識――中國史學名著「春秋三傳」

2020-12-19 博雅讀國學

我們先來說《春秋》。

《春秋》為孔子所作的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系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記載了上自公元前722年(魯隱公元年),下至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包括12個國君,合計244年的歷史。它雖是魯國史的一部分,但它把魯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以及當時天下大勢的演變情況,也作了記載。主要內容記載春秋時期統治階級的政治活動,包括諸侯國之間的徵伐、會盟、朝聘等;也記載一些自然現象,如日蝕、月蝕、地震、山崩、星變、水災、蟲災等;經濟文化方面,記載一些祭祀、婚喪、城築、宮室、搜狩、土田等。

但是《春秋》經文言簡義深,如無注釋,則無法理解。注釋《春秋》的書就是「春秋傳」。《春秋三傳》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的合稱。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即已失傳。所以自漢至今,學者僅僅憑藉「三傳」研讀《春秋》。《春秋》是記事的,後多散佚,僅留下孔子整理的魯國《春秋》,漢代有重新編撰整理的「春秋三傳」,即《公羊傳》《穀梁傳》《左傳》,且都是編年體史書。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255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文字是《春秋》的8倍,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公羊傳》亦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79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 其作者舊題是戰國時齊人公羊高,他受學於孔子弟子子夏,後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穀梁傳》也寫成《穀梁傳》又稱《穀梁春秋》《穀梁春秋》、《春秋穀梁傳》。是為《春秋》作註解的儒家經典。傳說孔子的弟子子夏將這部書的內容口頭傳給穀梁赤,穀梁赤將它寫成書記錄下來。 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用這種方式來註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從戰國時期到漢朝演變的重要文獻。

那麼三傳異同又在哪裡?宋代葉夢得講過:左氏傳事不傳義,公谷傳義不傳事。孔子自己說:春秋,其文則史,其事則齊桓晉文,其義則某竊取之。《春秋》既是一部歷史記載,當然有事,《左傳》即是傳它的事,即是把《春秋》裡的事,更詳備地傳下了。但孔子作《春秋》尚有一番大義,《左傳》不講,而《公羊》,《穀梁》則就是講這個義,所謂其義則某竊取之的『義」,但公谷又並沒有詳細講述《春秋》書中的事。後來朱子又說:左氏史學,事詳而理差,公谷經學,理精而事誤。此與葉說大致相同。但此已是宋代人的話,可以把它作為三傳異同的一個大概分別。

相關焦點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史學著作-春秋三傳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史學著作-春秋三傳,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史學著作-春秋三傳,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
  • 2019甘肅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三傳簡介
    2019甘肅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三傳簡介 甘肅中公招警考試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甘肅中公教育建議各位考生在複習備考期間多多練習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今天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公共基礎知識備考
  • 給《春秋》寫傳的原因眾多,春秋三傳有什麼不同嗎?
    《春秋尋根》專題,每天更新,謝謝!《春秋》出現以後,後人就寫了很多書來解釋他。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三傳,即左丘明的《左傳》、公羊高的《公羊傳》和穀梁赤《穀梁傳》。那麼這三個人為什麼選擇給《春秋》寫傳呢?這三本書有什麼不同嗎?
  • 朱自清先生談國學經典《春秋》三傳(下)
    三傳之中,公羊,榖梁兩家全以解經為主,左氏卻以敘事為主。公、榖以解經為主,所以咬嚼得更厲害些。戰國末斯,專門解釋《春秋》的有許多家,公、榖較晚出的而僅存。這兩種《春秋經傳》經過秦火,多有殘闕的地方;到漢景帝、武帝時候,才有經師重加整理,傳授給人。公羊、榖梁只是家派的名稱,僅存姓氏,名字已不可知。至於他們解經的宗旨,已見上文;《春秋》本是儒家傳授的經典,解說的人,自然也離不開儒家,在這一點上,三傳是大同小異的。
  • 『備考資料』2020廣東事業單位公基知識:春秋三傳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以下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信息:『備考資料』2020廣東事業單位公基知識:春秋三傳,更多關於廣東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備考,廣東公共基礎知識考試要點,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三傳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三傳,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三傳,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
  • 國學經典著作眾多,除了經史子集四部外,國學還涵蓋這些內容
    中國國學經典名著眾多,主要是從春秋戰國這個時期開始,幾千年來,各個時期的名家先哲們不斷完善補充,最終形成中華民族舉世聞名的國學經典。一、國學經典分類傳統國學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先秦至清代二千多年中國文化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名著,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涉及文學、藝術、歷史、地理、科技、蒙學等。這其中既有《大學》、《詩經》等短篇名作,也有《史記》、《資治通鑑》等宏章巨製。
  • 國學到底是什麼,學習國學有什麼作用,我們又該如何學習?
    一、國學概述國學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還包括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內容,形成了包括經、史、子、集四部。國學體系以儒、釋、道為主線,包括文學、藝術、戲曲、民俗、禮儀等分支。在中國國學文化中,儒、釋、道三家既三足鼎立,具有各自的研究領域、理論體系和表述方式,但又相互滲透、融合,相輔相成。儒家堅持「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入世思想;道家主張「道法自然」、「無為無不為」的思想;釋家強調「因果輪迴,循循向善」的思想。
  • 牟小東:牟潤孫的史學師承|文史知識
    此風『五四』以後為最甚,我就是這樣寫了幾篇文章考進燕大國學研究所的。先師深知當時風氣之惡劣,也了解當時我的學問不夠堅實,所以用這樣方法來糾正我、引導我。教人用極平常的方法,而其影響極為巨大。不鼓勵年青人亂寫論文,而要他們用功打好治學的根基,這是先師與『五四』以後在高等學府執教文史的時髦人物不相同之處。」他現身說法的深切體會,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大的意義。
  • 知識分享:國學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
    國學,顧名思義就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和學術思想。以學科分,國學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等;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其傾向於經部。
  • 快速了解《春秋》與春秋三傳的關係
    在說這個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春秋》。《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因其「絕筆與獲麟」而得名),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 2020廣東事業單位考試:歷史人文常識之春秋三傳,簡介與名言匯總
    對於2019年已出現的試題來看,常識的比重有上升的趨勢,而這部分的知識涉獵比較廣,對考生知識儲備的要求比較高,為了更好備考2020年事業單位考試,現整理一下歷史人文常識中春秋三傳,幫助大家備考學習。《春秋》為孔子所作的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系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記載了上自魯國12個國君,合計244年的歷史。
  • 國學知識測試,看看自己知道多少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基礎,再囊括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今天做一個國學知識測試,看一看關於國學知識,你了解多少呢?
  • 《春秋》與《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
    說到四書五經,在五經中有一本《春秋》,也稱《春秋經》、《麟經》、《麟史》等,有時又被《左傳》所代替,為何!首先,《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是四本不同的書,後面的三傳全稱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都與《春秋》這本書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
  • 春秋三傳(文學篇)
    春秋三傳「春秋」就是歷史的意思。在商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兩季,後來才增加冬夏而成四季。所以人們就用「春秋」指一年。歷史是一年一年記載的,所以,「春秋」 就被引申為歷史。《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古時帝王身邊設有史官,分左史、右史。右史記帝王言論,如《尚書》。左史記帝王行動,大事記在「策」裡,小事則記在「簡」裡。(春秋,就是根據這些簡、策編成的魯國編年史(魯隱公元年~魯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七二二年~公元前四八一年)。
  • 饒宗頤對史學正統論研究的學術貢獻——《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發微
    對此饒宗頤也清楚地道明:「中國史學觀念,表現於史學之上,以『正統』之論點,歷代討論,最為熱烈。」(註:饒宗頤:《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下文凡引該書,皆略去書名,只注頁碼於引文後之括號內。)(第1頁)故對此一關鍵問題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準備及研究,系統、全面和深入探討了中國史學上之正統理論,與趙令揚同時填補了這一空白領域。
  • 《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有啥區別
    關於《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的不同,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由於對《春秋》傳承、講解、理解的不同,而產生的不同『課本』。」但這個描述是非常不精準的,要了解它們的不同,我們還需要從幾個環節來梳理。二、《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等三傳的流傳。三、《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等三傳的基本思想異同。
  • 中國史學之連續性發展的特點及其深遠的歷史意義
    ,孕育了中國史學的連續性發展;中國史學的連續性發展,以其固有的特點即史官、史館制度的存在,撰寫本朝史、前朝史的傳統和史學家對自覺的史學發展意識的堅守等,蘊含著深遠的歷史意義:一是以豐富的、多種表現形式的歷史撰述,雄辯地證明與闡說中國文明不曾中斷的歷史事實;二是從精神和情感層面揭示出中國歷史上各族間歷史文化認同之趨勢的存在與發展,以及中國之所以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必然性;三是為史學自身積累了厚重的思想遺產和學術話語
  • 廣毅先生:當代國學教育課程體系之建立
    無論是清人唐彪先生的《家塾教學法》、張志公先生的《傳統語文教育初探》,徐健順先生的《我所了解的中國古代教育》,還是孟曉路先生《中國世界觀看世界及中華文明復興》,在言及傳統私塾教育時,都明確提到,古代私塾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即字學階段,蒙學階段,經學階段。而以前的老大純教育,恰恰是省去了字學與蒙學教育,上又沒有解經參史,左右沒有基礎知識與博覽群書,所以可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左右無援」的孤立教育。
  • 熱愛國學知識的小夥伴,「紅領巾國學達人」挑戰賽等你來戰!
    ……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你到底有多少了解呢?~這是全市三~九年級少先隊員彰顯國學實力的時刻!如果你想要獲得更多的國學知識取得更好的成績可以先進行知識題庫的學習1.參賽對象比賽分設小學組(三-五年級)和初中組(六-九年級)。2.比賽內容基本範圍:包括中華傳統哲學、史學、文學、語言文字、藝術、民俗、服飾、飲食、建築、交通、歷史地理、文物古籍、法制、經濟、科技、醫學、農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