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所染、修身》:志為智之本,信為行之本,君子不可不修身

2020-12-12 陽明悟行學宮

從墨子看理想人文情懷(十五)

04:13來自陽明悟行學宮

所染

墨子與很多先賢一樣,非常強調人才對治國的作用,但對人才所發揮的作用上,墨子的看法又有與眾不同之處。在《所染》篇中,墨子先見染絲者「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由此想到了「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

之後分別列舉了舜、禹、商湯王、周武王幾位明君,以及夏桀、殷紂、周厲王、周幽王幾個昏君的例子,論述了明君任用賢臣,君臣之間相互影響,國君因此能夠治國有道,國泰民安;而昏暴之君用佞(nìng)臣,結果君王之惡愈彰,導致身死國滅的道理。

通過正反對比,墨子得出結論:「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李也。行理性於染當。」也就是說,大凡國君之所以能安邦定國,原因就在於行事合理,而行事合理源於所染得當。

修身

《墨子·修身》云:「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遍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遊。本不固者未必幾,雄而不修者其後必惰,原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意思是說意志不堅強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發揮;講話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動也難有結果;擁有財富而不能與別人分享,不值得與他交朋友。

不信守原則,不遵守正道,不明辨是非,不值得與他交遊。墨子的這幾句話很有意思,實際上也是他對為人之本的理解——「志」是「智」之本,「信」是「行」之本。人人都嚮往智慧,但很少有人意識到,真正的大智慧往往來自於高遠的志向、堅強的意志。

《墨子·修身》云:「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言無務為多而務為智,無務為文而務為察。故彼智無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無主於心者不留,行莫辯於身者不立;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思利尋焉,忘名忽焉,可以為士於天下者,未嘗有也。」意思是說智慧之人內心明辨而不繁言誇耀,勤奮努力而不居功自傲,因此名譽揚於天下。說話不圖繁多而講究富有智慧,不圖文採而講究明白。所以既無智慧又不能審查,加上自身又懶惰,則必背離正道而行了。

善不從本心生出就不能保留,行不由本身審辯就不能樹立,名望不會由苟簡而成,聲譽不會因詐偽而立,君子是言行合一的。以圖利為重,忽視立名,而可以成為天下賢士的人,還不曾有過。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慎言處世,方為君子
    在這一時期,最富傳奇色彩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也的確足夠傳奇,《三國演義》當中的對其刻畫十分突出,諸葛亮不僅有著很強的謀略能力,軍事才能卓越,而且教子有方,諸葛亮的《誡子書》值得每一個父母進行學習,《誡子書》的開篇一句便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善言」裡有君子的修身智慧
    和「修身」有關!想要知道是什麼?請繼續往下看。1、「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背後的故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其實出自《論語》,而這句話的重點,可不是在強調人死前說的話是帶有善意的,而是在為這句話後面與「君子修身」相關的三個要點做鋪墊。
  • 性善論對修身的意義
    中國人歷來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認為修身是為官從政的根本,孔子說:「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大學》上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孟子也用水來比喻人性,他反駁說:「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用「水無有不下」來比喻「人無有不善」的論證邏輯顯然不夠嚴謹,但難能可貴的是,孟子不僅看到人與動物都具有自然屬性,而且強調了人具有與動物不同的社會屬性,即人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而動物卻沒有,正是人的社會屬性把人與動物區別開來,成為人之為人的根據。
  • 習得修身篇——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釋義:(君子修身講究謹慎)猶如腳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懸崖邊上一樣,時時唯恐失墜。 《詩經·小雅》裡的這句話常被後人用來形容審慎的品格。習近平引用此語,意在說明黨員領導幹部面對人民賦予的權力,面對組織給予的信任,應該時刻在內心保存一份敬畏心,在用權上,慎之又慎,絲毫不能懈怠。
  • 修身養德做君子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三國諸葛亮五十四歲時寫給他八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意在教導兒子要按照君子的標準來修身養性,淡泊名利,遠離喧囂。「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出自唐代名臣魏徵寫給唐太宗李世民的奏疏《諫太宗十思疏》。
  • 好家風 潤秦漢|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全文1810字,閱讀時間約需5分鐘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2020重慶公務員考試申論素材:關於修身的名言警句!
    道德經中,聖人告訴弟子,一個人通過長時間的修身,可以治理好家庭,管理好國家,從而使天下更加太平。為了穩定江山,為了效勞大眾,為了整合廉價的文化資源,生產資料與勞動力,我們在實踐各種修身的方法。1、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 克己修身,以善先者謂之教
    正是從這點出發,荀子特別注重和強調克己修身。「故枸木必將待隱栝蒸矯然後直,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後正,得禮義然後治。」一、修身。荀況提出以「善」為標準修身。「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於在身,價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然必以自惡也。」(《荀子·修身篇》)見善的,就要學習;見不善的,就要自省。
  • 《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18、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譯文: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19、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譯文:志,是氣的統帥;氣充塞在人體全身。志朝向哪裡,氣就跟隨到哪裡。所以說:「要做到不動心,一定要堅守這個志,同時不要讓氣走向偏狹極端!」8、詖(bì)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 清風丨正心以為本 修身以為基
    司馬光在《交趾獻奇獸賦》中有云:「吾聞古聖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心正則言實,身正則行端。無論為人處世,還是治國理政,正心修身都至關重要。修身必先正心,正心才能修身。正心是修身的內在基礎,修身的基礎,就在於端正自己的心念。
  • 嘉定婚登發起「修身齊家」計劃-修身齊家,修身,嘉定區,新人,管理所...
    由嘉定區民政局主辦,嘉定區婚姻登記管理所承辦的「禮樂嘉定·讓愛豐盈」主題系列活動之「新家庭修身齊家」計劃日前在嘉定區婚登所開展,鼓勵新人們能夠在成立家庭的同時,展開修身行動,讓「修身齊家」落實到婚後的每一天。據介紹,本次活動在10月中旬就通過微信公眾號「上海結婚」發起線上調查,並結合線下現場採訪,了解新人的需求。
  • 「靜坐」不一定能成佛,卻是「修身處世」的根本之道、不二法門
    要修行,修身,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家也好,在平常生活中保持這半個鐘頭的精神,練習靜坐,對身體好處不少,儒家的學問《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 嚴以修身要「三正」
    原標題:嚴以修身要「三正」   當前,全國上下正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旨在解決黨員幹部「不嚴不實」問題,增強黨員幹部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 《易經》:修身齊家,字字句句皆智慧
    他寫的彖辭和象辭,文辭溫暖雋永,散文詩般迷人,義理深䆳質樸,字字句句散發出修身齊家的智慧。《周易》家人卦,卦象「巽上離下」,離為火,巽為風,火燃於內,風生於外,外風而內火,互為表裡。孔子觀此象,由柴火堆的燃燒悟出內外相輔相成之理,寫《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 《論語》多讀細品 學修身處世之道
    11月7日,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孔子基金會孔子學堂特聘專家王蔚教授應邀走進濱州文化大講堂,在濱州職業學院為大家帶來了精彩講座——《讀〈論語〉,學修身》。
  • 《四書》必背精華60句,修身齊家
    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譯文: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做下去。譯文: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1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 嚴以修身關鍵在「六修」
    堅持「三嚴三實」,嚴以修身是第一「嚴」,是做人為官的第一顆扣子。如何修身以嚴?關鍵在做到「六修」。  以補鈣為本。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根本原因在於理想信念坍塌。
  • 嚴以修身貴在樹德立範
    一、深刻認識嚴以修身的歷史淵源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提出從政者要「正己」,為達到「正己」而要求「克己」。「正己」是要求端正自己,而「克己」則是克制自我不符合道德規範的各種慾念和行為,以符合「仁」和「禮」的要求,而且要「勿終食之間違仁」,即任何時候都要符合高尚的道德要求。
  • 牢記朱熹《朱子家訓》中的7條告誡,重德修身,做最好的自己
    第一段為:「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重點論述了人生在世,特別是在家庭當中,要站好位置,演好角色。至今仍有參考價值,值得每個人學習領悟。
  • 學習經典,養生修身 | 修身實踐體會與總結
    、身體,就開始一天天的向著好的方向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改變,在每天的修身實踐中是幾乎感覺不到的,修身實踐近一年,回頭看後才發現,這改變有多大,效果有多明顯。 修身實踐進入到四月份,我參加了春季養生修身的授課,老師們根據學友們的情況,結合節律特點,用心給我們解讀闡述修身實踐的知識,在這次春季課程中,老師們指導和教授了靜坐和站樁的要領。還傳授了腹部按摩的方法,所有這些,實踐方式都很簡單平常,自然到不可思議,可用心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