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孔子基金會孔子學堂特聘專家王蔚教授應邀走進濱州文化大講堂,在濱州職業學院為大家帶來了精彩講座——《讀〈論語〉,學修身》。
王蔚教授酷愛《論語》,自2010年起,應邀在全國各地做論語演講逾500場,聽眾達5萬餘人。他的未來願景是在2020年底前把《論語》講遍山東所有137個縣區。
錢穆先生說:「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二是勸人讀《論語》。」
朱熹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王蔚教授說,不少名人都非常喜歡讀《論語》。讀好《論語》這部經典,可以助你修好身、處好世、為好政,根據自身的理解,他創作了「論語四十字訣」:
學思省改約,恭敬溫謙和。
孝悌忠信義,仁恕禮惠樂。
德正智勇立,寬莊敏慎訥。
見聞明達遠,虐暴賊吝絕。
第一句和第二句為修身十字訣。學思省改約、恭敬溫謙和。講了修身的步驟與修身的目標。修身的步驟是學思省改約,修身的目標是恭敬謙和。第三句與第四句講處世十字訣。孝悌忠信義是處理父子關係、兄弟關係、君臣關係、朋友關係和社會成員之間關係的具體原則,而仁恕禮惠樂則是處理所有人際關係的一般原則,也可以稱之為最高原則。
第五句至第八句講的是為政二十字訣。為政有為政之道、為政之術、為政修養、為政忌諱四個部分組成。第五句講為政之道「德正博施立」,第六句講為政之術「寬莊敏慎訥」,第七句講為政修養「見聞明達遠」,第八句講為政之忌「虐暴賊吝絕」。
針對現場聽眾人員組成情況,王教授與大家重點分享了他在《論語》中讀到的修身和處事的感悟。「學思省改約」即通過學習、思考、反省、改過、約束的不斷反覆,修好身。修身的最終目的是親君子、遠小人。接著,王教授為大家詳細解讀了「學」「思」「省」「改」「約」每個字的涵義。
孔子的修身、處世和為政思想是建立在對人性的深刻把握基礎上的。可用「十難十易」來概括。孔子講「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這是認識人性的基礎。學《論語》,必須對這句話的含義認真對待。孔子說,人的本性是差不多的,但由於環境的不同,習性相差很大。
孔子對任性的把握「十難十易」
1 他難己易 2 德難色易
3 庸難偏易 4 直難枉易
5 義難利易 6 學難耍易
7 行難言易 8 訟難伐易
9 改難故易 10 貧難富易
王教授認為,孔子不講性本善,也不講性本惡。孔子認為,人性中既有善的成份,也有惡的基因。人應當通過修身把身上善的成份放大,惡的成份壓縮。人人可以為君子,人人可以為小人。是做君子還是做小人,取決於自己的選擇。
《論語》提出了處理人際關係的最高準則和具體原則。最高準則是:仁恕禮惠樂。即仁愛,理解,尊重、施惠和使人快樂。具體原則是孝悌忠信義,夫妻琴瑟和。
《論語》是一部洞察人性與充滿智慧的關係學巨著。它提出了處理人際關係的最高原則與具體準則。學好《論語》可以使我們找到處理人際關係的鑰匙。講座過程中,王蔚教授反覆強調的這一觀點,深深紮根在了聽眾的心中。講座結束後,不少聽眾要拷貝教授的課件,並表示回去繼續讀《論語》,慢慢品今天學到的修身處世的學問。
濱州文化大講堂由濱州職業學院、濱州市文化館主辦,濱州市傳統文化研究會承辦;山東崇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該活動得到了大眾網濱州頻道、齊魯網濱州頻道、FM104.2電臺等媒體的大力支持。
匯聚八方智慧,服務濱州發展。談笑有鴻儒,學而時習之。濱州文化大講堂將定期敞開大門,以文化之東風細雨,靜待君來!我們將不定期組織傳統文化公益活動,感興趣的市民可隨時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