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修正我們的21條「為人處世」之道!(李金平)】
1、《論語》告訴我們: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它可以讓我們變成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2、《論語》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靠譜,是可以從他的所作所為看出來的,那些花言巧語之輩中,很少有誠信正直的人!
3、《論語》告訴我們: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那些不想學習的人,就不要在他們的身上花過多的心思,你的掏心掏肺也只會換來自取其辱!
4、《論語》告訴我們:對於孝道而言,態度比供養更加重要,如果只是一味的注重供養,而缺乏發自內心的尊重,這和飼養「犬馬」有什麼差別?
5、《論語》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懂就是不懂,千萬不要不懂裝懂,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智慧!
6、《論語》告訴我們:怎麼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層呢?很簡單,少說有過失的話,少做後悔的事情!
7、《論語》告訴我們:不說自己還沒有做到的事情,這樣才會讓自己在別人的眼裡,看起來更加的穩重誠信!
8、《論語》告訴我們:道德高尚的人不會感到孤單,因為他的身邊一定會有與之匹配的事物,來與他共同前行!
9、《論語》告訴我們:在侍奉你的上級、或者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還是要保持最起碼的間隔距離,過分的親暱只會招來對方厭煩!
10、《論語》告訴我們:不在那個位置,就不要去「鹹吃蘿蔔淡操心」,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才是關鍵,畢竟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度的!
11、《論語》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做到恭敬而沒有過失,與人交往又彬彬有禮,那麼他的兄弟朋友會遍及四海之內!
12、《論語》告訴我們:在給別人提忠告的過程中,一定要點到為止,如果一味的強求,只會換來對方的一頓侮辱!
13、《論語》告訴我們:成大事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鼠目寸光,而是應該循序漸進,統籌大局!
14、《論語》告訴我們:什麼樣的人、就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他,「和稀泥」「做老好人」,不但感化不了他們,而且還是一種助紂為虐的表現!
15、《論語》告訴我們:做人要有長遠的規劃,那些沒有大目標的人,就會被眼前的一些事情所煩惱!
16、《論語》告訴我們:一個人連自己的身體和欲望都控制不了,你也別指望在他的將來,能夠有什麼樣的大作為!
17、《論語》告訴我們:遇到迷惑的事情,與其挖空心思的空想,還不如前去努力學習,效率來的更加直接一些!
18、《論語》告訴我們:主張和觀念都不一樣,就沒有必要再在一起共事謀劃了,因為這註定得不到好的結果,相反只會浪費大家的時間!
19、《論語》告訴我們:不要指望去改變這兩種人,一是特別聰明的人、一是特別愚蠢的人,因為無論怎麼努力,都會是勞而無功的結果!
20、《論語》告訴我們:人們看待身邊的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習慣把所有的好事,都強加在好人身上,而壞事呢?強加在壞人身上!
21、《論語》告訴我們:悟道也好、修成君子也好,哪會是多麼難的事情啊?無外乎把小事做到極致,再用想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來對待身邊的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