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錢遜:國學精髓在做人之道

2020-12-13 中國文明網

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三智道商國學院特聘教授 錢遜

  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錢遜教授認為,儒學的精華在於做人之道。向來關注年輕人道德修養的錢遜教授,推薦《論語》為國學入門的經典。這是因為,儒學是中華文化的主幹,而儒學的基本精神涵蓋在《論語》之中。通過學習國學,去領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精神生命是大於物質生命、個人與群體價值統一」的思想,得到民族精神的洗禮,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

  對一個普通人來說,讀《論語》的目的是學做人;是要將學到的東西用到自己的修養上去。

  讀《論語》,學做人

  近年來,社會上對國學興趣很高。那麼,學國學應該從哪裡入手?我覺得就是從讀《論語》開始。為什麼讀《論語》?因為中華文化的主幹是儒學,而儒學的基本精神就涵蓋在《論語》之中。當然,不是說學國學只需要學儒學,但是現在人們太想什麼都要,沒有重點。我認為最重要的,尤其是對普通的年輕人來說,就是選擇《論語》來入門。因此,近幾年來我在各地講座,常常是以「讀《論語》,學做人」作主題。

  講「讀《論語》,學做人」,有兩層意思。一、《論語》思想的核心是講做人的道理。過去人們一提到《論語》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論語》的最核心、最精華之處不是「治國平天下」,無論從其內容,還是從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來看,主要都是講做人之道。二、從現在一般人學國學的目的來看,我們不是要學治國平天下的本事。對一個普通人來說,讀《論語》的目的是學做人;是要將學到的東西用到自己的修養上去。大家很熟悉《大學》中的「三綱領、八條目」,特別要注意的是後面還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句話有兩層含義:其一是要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的根本是在修身;其二,自天子以至於庶人,所有人都要以修身為本。這是儒學的根本精神。也就是說,要解決社會問題,要齊家治國平天下,最根本的途徑是每一個人的提高。用現代的話來說,社會的進步或者健全穩定發展,根本在於人的提高。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人才是根本中的根本。儒學把希望寄予人的提升,而且人的提升要靠自己的修養,不是用一套制度來束縛。

  孔子看來,要做一個君子,首先就要不斷地修養自己。但儒學並不是不顧國家,只顧自己修身。修養自己是為了安人、安百姓。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錢穆之子、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錢遜逝世
    國學大師錢穆之子、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錢遜逝世 原標題: 資料圖  北京晚報訊 著名國學大師錢穆之子、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錢遜先生,於昨天凌晨病逝,享年85歲。
  • 錢遜先生國學周「讀論語,學做人」講座摘要
    2014年8月16日國學周第一天,錢遜老師在開幕式後簡短的致辭之後就展開了「讀論語,學做人」的講座。  錢遜老師是著名國學大家錢穆之子,早年研究馬列主義,1982年之後專攻中國思想史,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儒學、中國古代人生哲學。
  • 國學大師錢穆之子錢遜去世 曾擔任孔子學會副會長
    8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信息辦公室獲悉,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錢遜教授於2019年8月22日凌晨去世,享年85歲。據清華大學新聞網介紹,1953年,錢遜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歷任清華大學文史教研組主任,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此後在諸多學術機構工作,擔任過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中國哲學史學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等職。錢遜還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身份——國學大師錢穆之子。
  • 錢穆之子,被時代選擇的人生
    年輕人輪流誦讀《論語》各章節,然後自由討論,最後由那位慈顏悅色、靜靜聆聽的老者答疑解惑,延伸闡釋。此情此景,不免讓人有置身舊時私塾的感覺。這樣的「私塾」每周四晚準時進行,已持續了半年多。座中的老者,是清華大學教授錢遜。他還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身份,國學大師錢穆之子。
  • 王殿卿教授:從幼兒園到大學的5條國學經典推薦
    近年來,國學教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孩子們成為熱潮中的主流。在許多家長和老師看來,包涵孝、禮、勤、誠、恥等在內的國學,匯集了中國很多傳統思想和美德,對於現在多是獨生子女的「00後」來說,讀經誦典,既可以幫助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又能讓他們從小學習中華傳統美德,更能提高孩子們的文學修養和理解能力,對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有一定的幫助。
  • 人民德育專家委員會顧問王殿卿:推薦5條終生受用的國學經典
    近年來,國學教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孩子們成為熱潮中的主流。在許多家長和老師看來,包含孝、禮、勤、誠、恥等在內的國學,匯集了中國很多傳統思想和美德,對於現在多是獨生子女的「00後」來說,讀經誦典,既可以幫助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又能讓他們從小學習中華傳統美德,更能提高孩子們的文學修養和理解能力,對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有一定的幫助。
  • 傳統文化的十二「道」精髓
    圖片來源:綜合整理 我國的國學之道,包括孔子、老子、莊子、荀子、孟子、孫子、管子、韓非子、鬼谷子等古代名人的名人名言和他們給我們後人留下的文化精髓
  • 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是時代課題——第二屆領導幹部國學論壇綜述
    在清華大學教授錢遜看來,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到抗震精神、航天精神,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點和內容,但它們的思想基礎和核心精神是一貫的,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體現和升華。他分析說,義以為上、群己統一,崇德樂群是為人之道的核心內容,也是中華文化的基因。義以為上和群己統一是統一的,集中表現就是以天下為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清華在上海爭搶國學市場 區別復旦教學尋求發展
    上海東方早報記者昨天從清華大學「國學班」上海招生教學管理辦公室了解到,今年10月,清華也將在上海開設面向企業家的「國學班」。兩大名校直接在上海開始了生源之爭,不過清華和復旦都表示對自己開設的國學班的生源和順利運轉充滿信心。  「競爭才能激活市場」  雖然同為國學班,清華表示與復旦並不形成直接競爭,而是錯位求發展。
  • 國學經典之弟子規
    國學,不僅僅是傳統文化,不僅僅是先進文化,不僅僅是時尚文化;也不僅僅是自然國學,不僅僅是生命國學,不僅僅是家庭國學,不僅僅是公益國學;國學更是一種起源於原始太初而傳承於歷史現實的活著的正在繼續的中正文明、和諧文化、智慧源泉,是中華民族核心的價值理念和追求,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
  • 明德書院李厚德對話黎紅雷:新儒商的國學修煉
    他懷著一份「達則兼濟天下」的儒商情懷,投身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事業,於2017年發起成立了明德書院,率先定義了國學商道課程,為企業家搭建了一個明道優術,學習國學智慧的平臺,致力於用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和國學智慧,幫助企業家用國學智慧經營企業、經營人生。
  • 國學十二道有哪些?
    國學包含的內容很多,狹義上的國學,是指中國古代學說。用現代人的理解,有人總結為國學十二道。沒有大段引用原文和典籍,僅僅用通俗易懂的話來簡單說下。當然,這也是一部分人的理解,僅供大家參考所用。1、孔子:為人之道。孔子主張做人要成為君子。有幾個方面的修養,分別是:自省、克己、慎獨、寬人。其中一些應當是後人總結創新的。2、老子:處事之道。
  • 術仁學校:以國學浸潤美化學生的心靈
    術仁校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記者:資料顯示,最早的「國學」一詞出現在《周禮》。據《周禮》記載,國學就是由國家設立的學校。記者:傳統文化和國學是不是一回事?石紅樸:傳統文化與國學並不能劃等號。傳統文化,就是所匯集的能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傳統文化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有精華也有糟粕。而國學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屬於正能量的範疇。國學教育的精髓就是「道德」教育。
  • 清華大學四大國學大師的讀書方法
    海通以還,眾多仁人志士為民族中興著書立說,其中清華大學四大國學大師可謂燦若星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清華大學設立了國學研究院。
  • 「人文清華」講壇|謝維和:大學之道拾遺
    什麼是「大學之道」?為什麼「大學之道」會被遺忘?這些遺忘的東西是什麼?有辦法重拾起來嗎?2018年,1月4日晚,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著名教育社會學家,清華大學原副校長,現任教育研究院院長謝維和教授從傳統文化入手發表了名為《大學之道拾遺》的主題演講,指出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要學會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精髓,不要盲目西化。千餘名觀眾到場聆聽演講,同時數十萬網友在場外觀看在線直播。
  • 唐河縣誌願服務聯合會在圖書館喜迎大國良師聶振弢教授講解國學
    為弘揚國學文化,唐河縣誌願服務聯合會邀請國學大師聶振弢教授在縣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國學講座。上圖為唐河縣泗州書院國學啟蒙班的幼兒在跳國學舞蹈。,韓國京畿大學客座教授,英國威爾斯大學特聘實踐教授,創辦《作文指導報》。
  • 學術 《大道之行》國學講堂——邂逅山大
    12月10日下午,《大道之行》國學講堂項目啟動儀式、黃玉順教授《君子三畏》講座在山大中心校區明德樓舉行。
  • 「教授的教授」陳寅恪:踽踽獨行的國學大師
    ——編者  被稱為「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1925年,清華發生了一件對中國學術影響深遠的大事:成立了「清華國學研究院」。研究院的宗旨是用現代科學的方法整理國故,培養「以著述為畢生事業」的國學人才。
  • 健一的教育精髓原來是這個? ——傳承國學經典,展示武道風採!
    健一武道館所有的素質教育特色課程,都是以「傳承國學經典」為基礎,使孩子們學會了做人和做事。而這幾十場的考核大會,也正是我們的另一教育使命「展示武道風採」的完美詮釋。  「傳承國學經典,展示武道風採」就是健一的孩子們通向文武雙全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