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節 養生的基本原則 調養脾胃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天的重要因素,「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當以脾胃為先」(《景嶽全書·脾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則精氣充足,臟腑功能強盛,神自健旺。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
養生,即保養生命的意思,又稱攝生,中醫養生
形體保養是《內經》養生方法最初級的層次,以保證形體、體格的健康為主要目的,包括避虛邪毒氣、節飲食、慎起居、不妄作勞等等,不外內養正氣以強身,外避虛邪以防病兩方面。這段經文以對比的方式,闡述了不同養生方式帶來的後果,即善養生者可度百歲,不善養生者半百而衰。其中被後人作為養生基本原則的內容,涉及日常飲食、生活起居、形體鍛鍊等方面。
-
第一節 養生的基本原則 形神共養
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形為神之基,神為形之主;無形則神無以生,無神則形不可活:形與神俱,方能盡終天年;因此,養生只有做到形神共養,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所謂形神共養,是指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而且還要注意精神的攝生,使形體強健,精神充沛,身體和精神得到協調發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
-
想健康,想長壽,記住這五條養生基本原則
一、順應自然自然界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依賴於自然界而生存,同時也受到自然界規律的支配和制約,既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生理上形成了與天地自然變化幾近同步的節律性和適應外界變化的自我調適能力,這是維繫健康的重要環節。因此人若能順應自然而攝生,各種生理活動規律穩定而有序,機體陰陽協調而健康。若有違背自然,不規律,肆意妄為,則各種生理活動的節律長期紊亂無序,全身功能易處於失調而不健康狀態,適應外界變化和抵禦外邪能力減弱,則易患內傷外感。所以,順應自然界,適應四時氣候晝夜黃昏的規律。
-
郭世文:道教養生的基本原則
養形包括了調飲食、節勞逸、慎起居、避寒暑等方法。五臟決定情志思維(身體是精神的物質基礎),只有形體完備才能有正常精神的產生。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養生追求的平衡是動態中的平衡,如果不能在動態中求得平衡,就猶如刻舟求劍,違背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而變得毫無意義。《內經》中「天人合一」境界的先決條件是人——這個有機的整體,自身處於一種完全平衡或趨於平衡的狀態。
-
養生基本原則:順天隨時,中醫為您講解,四季如何養生,不要錯過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陰陽調和,四季變換各有不同,養生方法也有不同。養生要遵循季節的變化,順天隨時。「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適寒暑……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這是《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一段話,大概講的是養生的基礎是陰陽平衡與協調,而四季的變換對於這種平衡與協調有著很大的影響。養生必須要順應四季變換,趨利闢邪。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日益增長,期盼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民法典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一總括性規定,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一項基本原則,為將綠色原則體現在民法典各分編中提供了依據。
-
學習《黃帝內經》養生有感
從宏觀角度論述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聯繫,討論和分析了醫學科學最基本的命題--生命規律,並創建了相應的理論體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則和技術。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中醫寶庫浩如煙海,而它們都根植於《黃帝內經》。以《黃帝內經》為基礎,在兩千多年的歷史演變中,大多集中於治病的層面,而《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被束之高閣。
-
道家養生的四大基本原則,記得收藏哦
道家養生方法眾多,但始終秉承著以下四個原則,熱愛養生的你可要認真看哦!1.重視自己的思想道德道教養生要求人們重視自己思想道德品質的修養,這是養生長壽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道教先賢曾這樣教導養生者:「養生者,不但餌藥餐霞,其在兼於自行。自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
第十一章 實驗設計--第一節 實驗設計的意義、原則與基本內容
第十一章 實驗設計 第一節 實驗設計的意義、原則與基本內容 一、實驗設計的意義 實驗設計是科學研究計劃內關於研究方法與步驟的一項內容。 二、實驗設計的原則 實驗設計有屬於專業方面的,有屬於統計方面的。從統計方面說,主要應當考慮對照、重複、隨機化等問題,這就是所謂實驗設計的三原則。其具體內容我們將在第二、三、四節介紹。 三、實驗設計的基本內容 (一)擬定相互比較的處理 所謂處理,指的是在實驗研究中欲施加給受試對象的某些因素。
-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習近平: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這段話出自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吃的食物,都得益於大自然的饋贈,都是生物多樣性帶來的福祉。
-
【每日一習話】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每日一習話】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2020-12-12 10:13:26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
-
新春到,如何順應節氣調養身體?送你全年養生月曆收好不謝
小寒大寒、秋分處暑……大自然四季更迭,我們如何順應自然的節律去調養身體呢?養生原則是《黃帝內經》中的一句格言:「秋冬養陰」。但除了秉持「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之外,還應該注重養陽,正如中醫強調的「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冬季屬腎,順「天時」,養生的關鍵是「養腎防寒」。人體養生要隨著冬季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的規律,宜藏陽,藏精,養精蓄銳,為來春的生機勃發做準備。
-
養生從回歸傳統,親近自然開始!《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1
其中解答中醫與生命的關係,解讀天地人之間最基本的問題。素問為中醫基礎理論的書籍。靈樞是講人的氣與神溝通而產生的節點,這個節點就是一扇門的門軸,也可以說是一種轉換運動的過程。人與動物都有奇經八脈,經絡。這裡談到自然之氣的自然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先看一下自然的反義詞,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從事物的反面我們或許會找到答案。
-
如何順應春夏秋冬四時變化做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養生的我們更應該順於春時。正所謂適應其實變化順其自然。立春初五天東風解凍,後五天蟄蟲開始活動,後五天魚開始上水,後五天雨水節氣,雨水的初五天獺祭魚兒,後五天鴻雁飛來,後五天草木開始萌動,接著就是驚蟄之氣,剛開始五天桃樹開始生長,後五天倉庚發鳴,後五天鷹化為鳩,接著春風節氣頭五天玄鳥歸來,在過五天雷聲震震,芍藥榮。
-
立冬後養生重在養「藏」
立冬節氣已過,此時正是人體修復、養生的好時節。古人云:秋收冬藏。這個時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會漸漸變得緩慢,我們應順應自然規律,多注意收斂、收藏。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冬季要「藏精氣而不外洩」。那麼在生活中,立冬後怎樣養生呢?
-
清華長庚醫院中醫科普:立夏養陽需講究養生原則
藿香正氣、十滴水藥物組成是辛溫熱藥 並無涼藥 初夏之際,談暑似乎尚早,真正的中暑一般還會兼溼,自然是有不同的特點,現在只能稱為熱。仔細體會,自然界氣候的變化對*生理病理狀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
冬季養生 九原則要重視
大雪節氣的到來,預示著正式進入冬季最寒冷的時候,這時期天氣乾燥、溼度較低,此時養生保健尤為重要。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屬陰,要以固護Yin精為本。下面我們來看大雪養生的9原則一、保暖護陽氣 冬屬陰,以固護Yin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溼度很低。
-
專家:青海木裡礦區生態修復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人民網記者 餘璐攝人民網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 餘璐)「青海木裡礦區生態修復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科學、可行的原則,遵循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人工修復為自然恢復創造條件的技術要求推進修復工作,守好築牢祁連山國家生態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