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看看中美家庭孩子的家務清單

2020-12-15 可馨育兒說

文/可馨育兒

導讀:相關調查表明,我國小學生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普遍有自理能力缺失、勞動意識薄弱的問題。而美國小學生每天的勞動時間平均72分鐘,韓國平均每天42分鐘。也有家長表示,孩子平時的學習任務較多,根本沒有做家務的時間。

中國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看看中美家庭孩子的家務清單

我們或許經歷過這樣的教育,孩子,你只要把學習成績提上去,家裡的什麼事都不用你操心!當時,幾乎所有家長都認同的一個口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了!」造成了孩子不願意做家務,也讓孩子做家務的家教氛圍,現在家長也挺聰明,開始甩鍋了,這樣的教育發現,孩子好吃懶做,勞動意識薄弱,孩子不願意參與勞動,想不勞而獲,想當網紅,想一夜成名。可馨育兒說,當一個個嬌生慣養的孩子,被培養出來後,自主能力太差,老師又不敢批評,家庭又是孤兒教育。

也有人,對上面的數據產生懷疑,美國小學生每天勞動75分鐘,他們都幹什麼呢?美國的自動化程度高,普通家庭的飲食一直都很簡單,根本無需經常長時間做飯菜。清潔地面有清潔地面機器人與吸塵器。而美國對兒童的法律保護,一般要求很多工作不允許兒童去做。美國小學生平均75分鐘類似運動,運動和勞動能是一回事嗎?而中國小孩在做作業。

我們一起看看美國家庭孩子的家務清單: 9-24個月,自己扔尿布; 2-3歲,扔垃圾,整理玩具; 3-4歲,自己刷牙,澆花,餵寵物; 4-5歲,鋪床,擺餐具; 5-6歲,擦桌子,收拾房間; 6-7歲,洗碗盤,獨自打找房間; 7-12歲,做簡單的飯菜,清理衛生間,會使用洗衣機; 13歲後,換燈泡,擦玻璃,清理冰箱,爐臺,烤箱,做飯,修理草坪……

想想我們小時候在幹什麼家務?放牛、害草、去河裡撈菜,回來剁碎餵鴨子,玉米間苗、扒捧子,拾棉花、刨花生、霍地時沒法扶犁頭就在前面牽牛,壓水井壓水,半桶半桶的往屋裡水缸裡倒,給菜地澆水,捆白菜,洗衣服,掃地那算活兒嗎?最煩的三件事便是,害豬草、摘花生、摘棉花。一彎腰、一蹲就是一響午,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的。但沒辦法。

我們再看看中國家庭孩子的家務清單: 9-24個月,認字; 2-3歲,背唐詩; 3-4歲,參加各種藝術才能培訓; 4-5歲,參加多種藝術才能培訓; 5-6歲,參加各種藝術才能培訓; 6-7歲,忙於學習、作業、藝術培訓; 7-12歲,忙於培訓、學習、作業; 13歲後,忙於學習、作業、奧數、藝術培訓……

有位女性的老公曾說,美國人不如我們勤奮能吃苦。但是,很多美國人工作真的很賣力氣,很勤奮,很能吃苦。大冬天,四點起床,從早到晚打三份工大有人在。中國人比美國人牛的,不是吃苦能力,是受委屈能力。什麼奇葩事,不公平事兒,都能忍,這才是我們最強的地方。

提倡勞動和歧視勞動

我們社會上普遍存在一種歧視鏈,吃苦的體力勞動行業,始終都會被家長或觀者或外表體面光鮮的從業人員所瞧不起!他們本能的認為外表越是體面的光鮮的行業就是高端、有錢,甚至是人中龍鳳的代表!我們看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

幾位農民工下班後乘坐公交車返回,而乘務員不樂意了,嫌其髒,不予坐,稱單位規定不讓這麼髒的人乘車。書上說,人不分貴賤,而實際上呢?他們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很多來自農村的人,或出生在城市的人,往上數三代,哪個不是農民出身,這規定太奇葩,太歧視,而且還是一個公共運輸運輸單位,雖然他們身上髒,那是在為整個城市做貢獻,他們的內心是乾淨清轍的。這些的例子還有很多,農民工坐在車子地面上怕弄髒座椅的;有乘客霸道拒絕農民工坐車的;一件事情盡顯人間醜惡。

社會就如同一枚硬幣,正面讓孩子們加強勞動,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反面卻勞動者受到歧視,幹著最髒、最累的工作,拿的工資甚至比衣著光鮮、體面的人都高,卻難以爭取到體面的公平。

勞動教育的本質

哈佛大學曾有學者調查研究顯示,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在他們成年後的就業比例為15:1,犯罪比例為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患心理疾病的機率也較低。

其實不管是中國的小學生,還是美國的小學生,他們每天勞動的時間長短都是不問題的本身,生而為生,從小要理解勞動的意義,做一些能力承受範圍內的家務活。培養把尊重勞動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品質,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是父母教育的重中之重。

總之,美國也好,韓國也罷,每個國家國情不一樣,僅能拿來參考,無論貧窮富貴,請不要溺愛孩子,讓他們學會承擔!如果是家裡有老人溺愛孩子,一定要講明道理,保持一致的育兒風格。細想一下,如果孩子培養不出來,等你老了,誰來管你呢?

相關焦點

  • 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勞動教育絕不只是作文題
    導讀國內外相關調查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半月談記者在部分省份採訪了解到,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
  • 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未來的差別竟這麼大
    網上曾熱傳一幅關於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圖,讓許多家長感觸頗多。在中國,如果一個孩子積極的幫助父母做家務,那一定會被誇張為孝順,不過,在外國朋友看來,孩子做家務並不是什麼稀奇事。下面,我們一起來對比一下中美孩子的家務清單吧。
  • 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勞動教育絕不只是個高考作文題……
    導讀國內外相關調查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半月談記者在部分省份採訪了解到,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
  • 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勞動教育絕不只是個高考作文題
    來源:半月談國內外相關調查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半月談記者在部分省份採訪了解到,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
  • 杭州富陽區首發小學生「勞動清單」,每年級設75件勞動事項
    杭州富陽區首發小學生「勞動清單」,每年級設75件勞動事項 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2019-04-23 12:41 來源
  • 報告稱中國小學生日均勞動僅12分鐘 家長:學習壓力大
    來自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報告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針對這種現象,首都青少年勞動教育調研組近日赴北京市黨政機關、教育機構、企事業單位、基層社區實地走訪並發放千餘份調查問卷,對首都青少年勞動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 孩子的家務勞動清單
    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髒的尿布扔到垃圾箱裡。
  • 小學生勞動時間少 家長:學習壓力大沒有時間做家務勞動
    瀋陽市將維修、種菜、美食等勞動項目納入校本課程,以提高中小學生的生活能力。北京市為初中生開設學農學工課程,學生們在田間地頭享受收穫的快樂。來自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報告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
  • 「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爆紅 (組圖)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習慣培養>正文「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爆紅 (組圖) 2012-11-29 17:24 來源:高分網
  • 哈佛大學專家建議:孩子家務勞動進度表
    網易教育訊 媒體曾就各國小學生每日家務勞動時間披露過這樣一組數據:美國1.2小時,韓國0.7小時,英國0.6小時,法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而中國0.2小時,即每天僅12分鐘,城市裡的孩子家務勞動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
  • 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網友:勞動教育絕不只是高考作文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 孩子為何不做家務?很多學生、家長坦言,不是「不愛勞動」,而是「沒時間」「不會勞動」。 在採訪中了解到,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
  • 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值得點讚
    關鍵詞:學生做家務近來,一則關於上海市樹德小學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引發了社會廣泛熱議。談及設置「家務清單」的初衷,該校校長表示,現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十分優越的環境中,承擔一定的家務能讓他們更好地體驗家庭的責任感。
  • 家務勞動清單來了!家長趕緊get起來→
    揚州邗江區教育局副局長馮長宏說:「家務勞動會帶給孩子獨立、責任、自信、自強和愛等多種心理營養,養成良好的家務勞動習慣要從小開始。而《指南》就圍繞孩子的年齡段,從0-3歲、3-6歲、7-14歲,實際上是孩子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這幾個學段的孩子,他能夠做什麼樣的家務,我們提了一些想法建議。」敲敲小黑板→重點來啦!
  • 「家務清單」不宜急在學校和家庭推廣
    在樹德小學,有一份特別制定的「家務清單」,鼓勵學生在家庭尋找服務的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學會一些勞動的技能技巧。學校將這份家務清單印刷在《樹德作業本》的首頁,在作業記錄後面上印製了「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勤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培養孩子勤勞的美德可以從做家務開始。做家務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更可以通過親身體會的方式讓他們理解父母的辛勞。
  • 提倡小學生參加家務勞動非常重要
    我認為小學生做家務勞動,不但能夠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還能通過家務勞動,學習一些社會知識,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學會感恩,培養勤勞堅強的性格,樹立勞動光榮的價值觀,珍惜勞動果實,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兩口子因為家務勞動鬧矛盾的多得很,最起碼以後結婚成家,不至於因為不會做家務而吵架,為家庭和諧、社會穩定打下基礎。
  • 驚人的美國孩子家務清單+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做家務的神器
    做家務只是一件小事,但它是孩子培養孩子成才的重要手段。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都把做家務視為孩子必須掌握的能力。▲ 在美國,讓孩子做家務幾乎是每個家庭達成的共識。他們認為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承擔家務是每個人在家庭中應擔負起的基本責任。
  • 「家務清單」式育德,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
    五一小長假期間,樹德小學有一份特別制定的「家務清單」,鼓勵學生在家庭尋找服務的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學會一些勞動的技能技巧。學校將這份家務清單」印在作業本的首頁,在作業本的最後一頁印有「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由學生家長填寫。
  • 是時候讓孩子學做家務了!這張分年齡段家務清單你該早點收藏
    另外,孩子缺少鍛鍊機會;父母沒有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做;孩子忙於學業而疏於生活;父母對子女控制欲太強……都是常見的原因。對四省市2萬小學生家庭的調查發現孩子是否做家務與成績是否優秀相關與這份調查相似的是,2014年11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經發布了這樣一份調查報告《四省市小學生家庭教育狀態調查》。
  • 禹城徒駭河小學開展「基本禮儀及家務勞動清單」主題活動
    為響應時代號召,山東禹城市徒駭河小學開展了"小學生基本禮儀及家務勞動清單"主題活動。 同學們通過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勞動帶來的樂趣,在家務勞動中體會父母家人的勞苦、培養生活技能,主動承擔家庭責任。徒駭河小學的少先隊員們都牢記「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積極參加勞動,倍加熱愛勞動,爭當知榮明恥、尚榮拒恥的好少年。孩子們紛紛用勞動教育課中學到的技能,變身「家務小能手」。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 堂吉偉德:「家務清單」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善舉
    樹德小學有一份特別制定的「家務清單」,鼓勵學生在家庭尋找服務的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學會一些勞動的技能技巧。學校將這份「家務清單」印在作業本的首頁,在作業本的最後一頁印有「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由學生家長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