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中國小學生日均勞動僅12分鐘 家長:學習壓力大

2020-12-17 人民日報

瀋陽市將維修、種菜、美食等勞動項目納入校本課程,以提高中小學生的生活能力。

北京市為初中生開設學農學工課程,學生們在田間地頭享受收穫的快樂。

來自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報告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針對這種現象,首都青少年勞動教育調研組近日赴北京市黨政機關、教育機構、企事業單位、基層社區實地走訪並發放千餘份調查問卷,對首都青少年勞動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1 家長言傳多於身教

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怎麼會這麼少?

「孩子學習負擔那麼重,哪有時間做家務?」持這種觀點的家長大有人在,而且比例不低。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家長表示,「孩子學習壓力大,缺乏足夠時間去做家務等勞動」。

筆者認為,實際上,家長們是對家務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

從歷史角度講,我國社會長期流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全社會對勞動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戰略意義認識不足。絕大多數家長贊同「開展勞動教育,家長的責任不可或缺」,但他們並未意識到,家庭應當承擔起孩子勞動教育的主要教育責任,發揮主要作用。

調查顯示,一部分孩子能夠在家長督促下從事刷碗、掃地、收拾房間、倒垃圾、洗小件衣物等家務勞動,但多數家長對孩子的評價依然是家務勞動主動性不足,64.9%的受訪家長對於自己孩子自理能力的評價為「一般」,8.3%的家長認為「差」。究其原因,並非都是孩子的責任。「做家務,我家有阿姨(小時工)呀!」「家裡都是奶奶、姥姥收拾屋子,爸爸媽媽沒事就看手機。」受訪學生常這樣回答。

此次調查還顯示,部分家庭熱愛勞動、主動勞動的家風家教傳承不夠。目前,青少年的父母主要為「70後」或「80後」,獨生子女居多,大多從小就缺乏家務勞動的意識和經驗。

2 社會缺乏足夠認知

調查發現,部分教師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停留在「勞動技能層面」「緩解學生緊張的課業負擔壓力」「不能擠佔正課時間」「做一些清潔掃除即可」的觀念上,甚至有36.54%的受訪教師認為「勞動教育增加學生負擔有違減負政策初衷」。

家校之間也存在著相互推諉的現象。學校認為已經採取充分措施進行勞動教育,但家庭教育配合不夠;而家長又認為學校考試壓力和課業負擔太重,學生回家沒時間進行家務勞動。

「請社區的中小學生到社區報到,參加社區勞動,如不報到,社會實踐表格將不予蓋章。」每每臨近假期,小區電梯旁就會出現這樣的通知,社區勞動活動也多是大掃除、撿拾垃圾等。在大多數街道、社區認為,學生假期勞動只是一項必須要完成的作業。街道、社區組織的勞動活動,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缺乏持續性,對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夠。數據顯示,57.3%的受訪學生偶爾參加社區勞動,35.8%的受訪學生從不參加社區勞動。

此外,企業對於開展青少年勞動教育也受到安全、成本、時間等客觀條件的制約,熱情不高。

3 勞動教育正在展開

去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將勞動列入教育目標,相關教育正逐步展開。

北京實驗學校形成幼、小、中一體的勞動教育體系,幼兒園階段開始通過參與小書店、小廚房、小超市、小工具房等勞動,對孩子進行勞動啟蒙教育,形成勞動最光榮的認識;中小學階段則與德育活動結合,打造勞動教育長廊、班級種植角、舉辦校園勞動節、評選勞動之星等營造勞動教育的校園氛圍。

北京潞河中學將勞動教育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在物理、生物、化學、數學和德育等課程中找準結合點,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探究動手製作的樂趣與體驗,在生物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科技創新園等勞動場所都能看到學生們培養菌苞、製作VR作品、製作蛋撻和泡菜的勞動成果。

北京市初中學生學農教育實踐活動開通了北京市學生學農學工選課平臺,提供學農學工課程套餐,每名學生都要參加田間和車間勞動。目前,三個市級學農基地已開發了200多門接地氣、接課本、接生活的學農課程,涉及農業與生產、生活、創意、生態、文化等多個領域。

建言獻策

開發有北京特色的勞動教育

針對青少年勞動現狀,教育專家提出了推進首都青少年勞動教育「北京行動」的建議——

一、儘快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制定和發布《關於北京大中小學全面加強勞動教育的意見》,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建設好勞動技術教育課程體系。促進社會公共教育資源向勞動教育開放。加強財政投入,在師資隊伍建設、設備配置、場地建設、常規運行經費等方面,形成良性的發展機制,提供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

二、開發北京地域特徵、城市定位的勞動教育大中小課程體系,積極推動勞動教育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融合貫通,通過開發專門課程、推進學科共育、強化日常管理、開展專項活動、促進家校結合等,提高勞動教育效果。

三、努力形成大中小一體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提供家庭勞動清單,小學、初高中開設勞動課(含勞動技術課、通用技術、社會實踐等),並與生涯規劃課程結合,注意與職業教育的對接。

四、學校應按標準開足開齊課程,積極探索創新勞動教育方式方法,增加教學實效性。完善家校協同配合機制,研究將家庭勞動情況納入青少年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促進青少年勞動習慣的養成。

五、進一步發揚「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實踐育人體系建設,完善和加強學校、社會、家庭三方協同育人機制。促進企業、社區等各類社會主體發揮協同作用,推動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勞動教育,共同承擔實踐育人的社會責任。

他山之石

德國「常識課」

小學階段,勞動課一般叫作「常識課」,巴伐利亞州小學各年級常識課每周4節,其中兩節為手工勞作,即勞技課,其教學內容主要有紙工、編織、木工、陶器等。5年級至10年級開設勞技課,一般由「勞動學課」和「操作課」組成,除講授生產勞動和就業的理論和知識,還教授電子、木工、辦公技術、縫紉、家政、塑料加工、材料檢查、職業指導等。一般為每周兩節必修課,3至4節選修課。所有學生必須在9年級或10年級時接受職業指導,參加2至3周的企業實踐。德國法律還規定: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6至10歲要幫助父母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14至16歲要擦汽車和到菜園裡翻地;16至18歲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

日本勞動教育課程

日本的勞動教育主要有學科課程、時間課程和活動課程。學科課程包括社會、地理歷史、公民學科、家政等;時間課程為綜合學習時間,小學各學校要積極地採取自然體驗、社會體驗(志願活動等)等學習活動,初中各學校要積極地採取自然體驗和職場體驗活動,志願活動等;活動課程包括班級活動、兒童會活動、學校例行活動、學生會活動等。日本為學生選擇的勞動教育內容主要有清掃和美化環境的勞動、志願服務性的勞動以及生產勞動。

通過技術家務科目進行的生產勞動,是每個初中生的必修科目,男生以學習工農業技術為主,女生以學習家務為主。多數學校有農場、果園、飼養場等設施並藉此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每周勞動不超過兩個小時。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勞動時間少 家長:學習壓力大沒有時間做家務勞動
    瀋陽市將維修、種菜、美食等勞動項目納入校本課程,以提高中小學生的生活能力。北京市為初中生開設學農學工課程,學生們在田間地頭享受收穫的快樂。來自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報告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
  • 中國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看看中美家庭孩子的家務清單
    文/可馨育兒 導讀:相關調查表明,我國小學生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普遍有自理能力缺失、勞動意識薄弱的問題。而美國小學生每天的勞動時間平均72分鐘,韓國平均每天42分鐘。也有家長表示,孩子平時的學習任務較多,根本沒有做家務的時間。
  • 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勞動教育絕不只是作文題
    導讀國內外相關調查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半月談記者在部分省份採訪了解到,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
  • 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勞動教育絕不只是個高考作文題……
    導讀國內外相關調查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半月談記者在部分省份採訪了解到,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
  • 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勞動教育絕不只是個高考作文題
    來源:半月談國內外相關調查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半月談記者在部分省份採訪了解到,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
  • 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網友:勞動教育絕不只是高考作文題
    很多學生、家長坦言,不是「不愛勞動」,而是「沒時間」「不會勞動」。 在採訪中了解到,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 「沒時間」「不會勞動」 「孩子在家基本沒什麼勞動,每天吃飯要家長盛,書包也要媽媽收拾。他自己能穿衣服、洗漱我就知足了。」
  • 小學生大學英語水平?別再讓孩子為家長的教育壓力買單了
    在家長養娃「黑話」中,「雞娃」指打雞血式養娃,給孩子安排多種多類課程和興趣班;「自雞」「葷雞」「素雞」則分別指自己在家帶著娃學習,主打語數英、主攻奧數和英語競賽花錢給娃報班學習,強調娃的素質教育培養……養娃操作繁多,孩子提升多少不知道,但家長們的教育壓力卻有據可查。
  • 中國人日均休閒時間僅2.42小時 2020中國勞動力市場人口供給分析
    中國人日均休閒時間僅2.42小時 你有休閒時間嗎?中國人日均休閒時間僅2.42小時引發網友熱議!近日,《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發布的數據中,有關國人休閒的佔比時間引發熱議。
  • 綜合評價報告:上海小學生學習自信心強 學習品質良好
    綜合評價報告:上海小學生學習自信心強 學習品質良好 2017-12陳靜 攝   綜合評價報告:上海小學生學習自信心強 學習品質良好 體質持續改善  中新網上海12月21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市教委21日發布「2016年度上海市小學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報告」。綜合評價結果顯示,上海的小學教育質量呈現優質均衡發展良好態勢,家長對學校滿意度比較高。
  • 家長找鐘點工幫忙打掃教室?代表建議:為孩子補上勞動這一課
    全國人大代表吉桂鳳全國人大代表皇甫立同全國人大代表何建忠中國江蘇網訊 孩子的書包是自己收拾的嗎?早晨起床被子是自己疊的嗎?前不久,有媒體報導,小學生家長甚至花錢請鐘點工替孩子打掃教室。對此,有人大代表在建議中表達了擔憂,勞動教育在學校家庭社會中被嚴重淡化弱化了,學生不願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比較突出。
  • 教育部再明確小學生每天要睡10小時 家長稱難實現
    (原標題:教育部再明確小學生每天要睡10小時 家長稱難實現)
  • 小學生寫出博士論文,16歲少女日均寫詩2000首:誰在逼孩子成神?
    事件被曝光後,2名小學生的父親公開回應,稱操作都在孩子能力範圍內,不存在任何違規。可是我在各大購書平臺上都搜不到這個書。搜出版社也只有「人民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根本沒有這個截圖上印的「中國人民出版社」。原來是個山寨出版社。
  • 「我活得太累了」,小學生墜樓自殺稱對世界絕望
    更令人心酸的是,這名小學生在跳樓之前還留下了一封遺書,遺書中他用稚嫩的筆跡寫道,「我活得太累了……現在我只想多睡一會兒」,表達了對世界的絕望。一個小學生的字條中都能寫出這麼沉重的語句,真真的令人難以想像平時的他有著多麼大的壓力。這個件事一出後,立刻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 教育部新規:小學生每周需要進行勞動,家長:幫做家務最有必要
    除此之外,家長會給孩子報名各式各類培訓機構,增加孩子的綜合素質能力,至於其他比如家務勞動都是由家長進行包辦處理,卻忽視了小學生自己的勞動。教育部新規:小學生每周需要進行勞動針對於小學生勞動時長不足的現象,早在2015年就提出過加強小學生勞動時長,而在最近教育部再次引發了通知,文件當中要求,大中小學都要設立勞動周,小學以校內為主,規定小學1-2年級每周課外活動或者家庭生活勞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初高中,大學可以兼顧校內外的勞動,同時時間可以定在學年內或者寒暑假期間
  • 《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父母焦慮與升學壓力是主因
    為了清楚認識國內中小學生學業負擔情況,近日,《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發布(以下稱《報告》),其數據採樣涵蓋我國多個省市,16830名小學生父母參與了此次調查。《報告》中詳細分析了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現狀、形成原因以及解決辦法。
  • 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學生日均花2.82小時 近8成家長每天陪寫
    新京報快訊(記者繆晨霞)2017年中國學生日均寫作業時長為2.82小時。同時,無論是北上廣還是三四線城市,學生寫作業時長已逐漸趨於一致。今日(12月19日),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平臺「阿凡題」發布網際網路教育大數據報告《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分析學生、家長、教師面臨的作業難題。
  • 小學生「每周」需要進行勞動,你怎麼看?家長:幫做家務最有必要
    引言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生群體日益成熟,和以往不同之處,現在的小學生物質條件更加優越,有了許多可玩之物,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了小學生熱愛之物。除此之外,家長會給孩子報名各式各類培訓機構,增加孩子的綜合素質能力,至於其他比如家務勞動都是由家長進行包辦處理,卻忽視了小學生自己的勞動。
  • 小學生寫出博士水平論文,16歲天才少女日均寫詩2000首:誰在逼著孩子成神?
    很快又有曝料稱,武漢也有兩名小學生(倆人還是一家人),因為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而獲獎。還記得2019年底被稱為學術界大地震的舉報事件嗎?2019年11月29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了三位學術界大牛涉嫌論文造假。其中就有武漢大學醫學院院長李紅良教授,饒毅稱其「17年如一日明目張胆地造假」。到現在這事兒還沒有定論,難怪網友覺得此人說話難以採信。再回到這次小學生論文事件來。
  • 我國中小學課業壓力仍繁重 看國外學生如何做作業
    南京小學生地鐵裡寫作業 網友:孩子壓力太大 東方IC 徐福庚攝中國網新聞1月4日訊(記者戚易斌 實習記者張松竹)日前,兩份有關中國中小學生的調查引起關注。其一是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平臺「阿凡題」發布的《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中小學生日均寫作業時長高於全球水平近3倍。另一份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知心姐姐》雜誌發布的調查,該調查顯示,超過74%的中國孩子喜歡閱讀,但超過半數孩子沒有時間閱讀。「學業重,沒有時間和精力」仍然是阻礙孩子閱讀的首要原因。
  • 杭州富陽區首發小學生「勞動清單」,每年級設75件勞動事項
    杭州富陽區首發小學生「勞動清單」,每年級設75件勞動事項 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2019-04-23 12:41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