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每周」需要進行勞動,你怎麼看?家長:幫做家務最有必要

2020-08-27 教育有靈魂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生群體日益成熟,和以往不同之處,現在的小學生物質條件更加優越,有了許多可玩之物,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了小學生熱愛之物。除此之外,家長會給孩子報名各式各類培訓機構,增加孩子的綜合素質能力,至於其他比如家務勞動都是由家長進行包辦處理,卻忽視了小學生自己的勞動。

教育部新規:小學生每周需要進行勞動

針對於小學生勞動時長不足的現象,早在2015年就提出過加強小學生勞動時長,而在最近教育部再次引發了通知,文件當中要求,大中小學都要設立勞動周,小學以校內為主,規定小學1-2年級每周課外活動或者家庭生活勞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初高中,大學可以兼顧校內外的勞動,同時時間可以定在學年內或者寒暑假期間。

開展勞動教育目的是為了讓小學生向德智體美勞發展,也是培養學生的一個大方向,而現在大多數學校將學習抓得過緊,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認為學習好了,什麼都好了,這也是許多家長的慣性思維,開展這樣的勞動周是否有用,我們先看看網友的評論。

有網友認為,開設勞動課形同虛設,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具體落到點的時候,會被其他科任老師佔用,這就像是體育課一樣,還有家長說到了上勞動課需要,拍照,感想,宣傳,審核等等,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反而勞動課逐漸成為了一個形式主義。不過開設勞動周自然有它的意義,讓學生知道掙錢的不容易,體會勞動換來的成果,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

書航個人認為這樣的勞動周開設在寒暑假期間更為合適,學期之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安排,大多數學生都會受到學業壓力的影響,如果安排勞動多多少少會影響一些部分同學的學習,當然真正會學習的學生並不會因為開設勞動而影響成績,而是大多數學生對於時間的規劃和管理還不到位,因此開設在寒暑假,可以讓學生抽出打遊戲的時間進行勞動學習,體驗生活。

不管是校外勞動也好還是在家做家務,在家長看來,在家做家務勞動最為實在,我們就那今年大學生舉例,漫長的「寒假」待在家中除了上網課,好像並沒有什麼事情可做,這必然會引起家長的嫌棄,如果我們在家中勞動,不要那麼懶散,也可以讓家長感到欣慰,而校外的勞動能不能養成學生的愛勞動的意識還是個未知數,不如讓其在家中勞動更好,既解決了實際問題,又得到了對應的勞動,這樣的做法豈不美哉?


如果光靠教育部的通知,或者學校的通知就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愛勞動的習慣這顯然不太可能,養成這一習慣還需要家長的配合。

一,鼓勵孩子進行勞動

鼓勵能夠起到很好的督促和激勵作用,學生更希望得到老師或者家長的認可,當他們得到認可會更有動力和信心來勞動,同時勞動也是學習的一個部分,能夠鍛鍊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在勞動當中不會避免的也會犯錯,犯錯之後不能懲罰,不然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是引導吸取教訓。


二,注重勞動興趣的培養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勞動沒有興趣,那麼讓他勞動會讓他覺得是一件煩心事情,接下來的勞動也不會認真對待,所以家長或者老師對於學生的勞動成果要給予肯定和支持,可以組織相關的勞動比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三,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於小學生由於年齡階段的特徵模仿能力較強,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在眼裡,對小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家長需以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意識來規範學生的行為,通過觀念的培養和 習慣 的養成來給孩子提供 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氛圍。 因此父母在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的時候,應該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寫在最後:勞動教育是當今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學校開展教育工作 不可忽視的一環 ,也是培養當代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之一 ,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 要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共同努力 ,加強合作共同 ,建立聯動 機制 ,為學生的勞動教育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新規:小學生每周需要進行勞動,家長:幫做家務最有必要
    除此之外,家長會給孩子報名各式各類培訓機構,增加孩子的綜合素質能力,至於其他比如家務勞動都是由家長進行包辦處理,卻忽視了小學生自己的勞動。教育部新規:小學生每周需要進行勞動針對於小學生勞動時長不足的現象,早在2015年就提出過加強小學生勞動時長,而在最近教育部再次引發了通知,文件當中要求,大中小學都要設立勞動周,小學以校內為主,規定小學1-2年級每周課外活動或者家庭生活勞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初高中,大學可以兼顧校內外的勞動,同時時間可以定在學年內或者寒暑假期間
  • 小學生勞動時間少 家長:學習壓力大沒有時間做家務勞動
    針對這種現象,首都青少年勞動教育調研組近日赴北京市黨政機關、教育機構、企事業單位、基層社區實地走訪並發放千餘份調查問卷,對首都青少年勞動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家長言傳多於身教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怎麼會這麼少?「孩子學習負擔那麼重,哪有時間做家務?」持這種觀點的家長大有人在,而且比例不低。
  • 孩子該做哪些家務?富春七小給出小學生家務勞動建議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從小學做點家務,以助於長大後獨立自主。但是總有些疑問,孩子該做哪些家務?不同年齡段是否有所不同?對此,最有發言權的富春七小給出了答案。
  • 提倡小學生參加家務勞動非常重要
    有誰見過「小皇帝」長大以後能夠成才?更不用說對社會有什麼貢獻了。我認為小學生做家務勞動,不但能夠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還能通過家務勞動,學習一些社會知識,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學會感恩,培養勤勞堅強的性格,樹立勞動光榮的價值觀,珍惜勞動果實,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 勞動成必修課!不會做家務可能影響畢業
    ——小學生要學洗衣做飯等家務  設置勞動教育課程,究竟要學什麼?《綱要》中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提出了不同要求,來看看都有什麼內容:  小學生:  要指導低年級的學生完成個人物品整理、清洗,進行簡單的家庭清掃和垃圾分類;參與適當的班級集體勞動,主動維護教室內外環境衛生;進行簡單手工製作,照顧身邊的動植物等。
  • 讓孩子進行家務勞動
    用同一塊鐵,在同一所作坊裡做了兩把犁。一把落到農夫手裡,立刻幹起活來;另一把毫無用處的躺在商人的小鋪子裡,躺了很久。 過了一個星期,這兩把犁又相遇了。在農夫家裡呆過的犁閃閃發光,甚至比剛離開作坊時更亮了;無所作為的在小鋪子裡躺了很久的犁卻顏色發烏,生了鏽。 「請你告訴我,你為什麼會這麼亮?」生鏽的犁問它的老相識。
  • 這個小學每周給學生布置家務勞動作業獲高贊,家長:有利於娃成長
    都說勞動最光榮。這句話對所有人都適用,就算是小朋友們,也有他們力所能及的勞動可以做。勞動不僅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意識。爸爸媽媽們讓孩子勞動並不是為了培養一個幹家務的工具人,而是為了讓孩子學習一些生活技能,也體會體會幹活的不容易,培養勤儉節約的習慣。
  • 做家務成小學生賺零花錢的主要渠道
    在勞動方式上,63%的同學選擇做家務,32%的同學選擇幫大人跑腿兒。另有8%的同學表示,自己是通過交易方式即變賣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來獲得零花錢。  小葉是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學6年級學生,從3年級開始,她每個星期從父母手中領5元零花錢。有一次快到月底的時候,小葉看中了一款新玩具,可是零花錢已經花光,於是回家後跟媽媽要錢,沒想到媽媽一下子拒絕了。
  • 哈佛花76年跟拍700個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家長支持,有家長反對!支持者認為,小孩子就是要從小學會勞動,別「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反對者則表示,小學生課業那麼重,作業那麼多,哪還有空勞動?不知道,作為家長的你,又是怎麼看的呢?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勞動會佔用孩子的學習時間,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只要求孩子管好學習就行,其他一概不用管。事實上,適當的勞動,不僅不會耽誤孩子學習,反而對他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 杭州富陽區首發小學生「勞動清單」,每年級設75件勞動事項
    ;六年級能根據營養搭配需求,獨立去菜場買菜…… 4月22日,杭州富陽區教育局向全區小學生發布了《杭州市富陽區小學「新時代勞動教育」指導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清晰地列出了小學階段學生參加「家務勞動」、「校內勞動」、「農場勞動」和「志願服務公益勞動」等4個方面內容,每個年級都有適合其年齡特徵的75件勞動事項。
  • 暑假有事做了丨教育部:每周勞動時間要滿2小時
    答案當然還是勞動更「香」啦~1.培養生活技能孩子不會一直生活在家長的羽翼之下,還是需要一定的生活技能,否則將來走向社會將會走得很困難。所以在生活中,應該讓孩子適當做些家務勞動,從簡單到複雜,慢慢地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
  • 哈佛大學專家建議:孩子家務勞動進度表
    輪流幹某些活兒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去做最沒有興趣或最容易幹的工作。等做完後,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這可促使孩子因自己的勞動而產生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向做家務的孩子道謝稱讚是適於孩子的一種鼓勵方式。父母還要經常告訴孩子,對他們的幫助多麼感激。
  • 暑假在家做什麼?家務勞動清單來了!家長趕緊get起來→
    暑假臨近,28號下午,揚州市邗江區教育局向區內學生頒布「家務勞動指南」, 為孩子們布置特殊暑假作業,指導家長引導孩子參與家務勞動,藉此形成家庭、學校、社區三位一體的「融教育」格局。揚州邗江區教育局副局長馮長宏說:「家務勞動會帶給孩子獨立、責任、自信、自強和愛等多種心理營養,養成良好的家務勞動習慣要從小開始。而《指南》就圍繞孩子的年齡段,從0-3歲、3-6歲、7-14歲,實際上是孩子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這幾個學段的孩子,他能夠做什麼樣的家務,我們提了一些想法建議。」敲敲小黑板→重點來啦!
  • 愉悅寶貝育兒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
    在學校裡,老師會注重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的能力,其中的「勞」就是指的勞動。由於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很多家長都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了,那麼作為老師,也只好以教育的形式鼓勵孩子要做哪些家務,而不再是像以前一樣強制孩子必須要勞動了。那麼到底有沒有必要讓孩子做家務呢?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呢?
  • 做家務的孩子成績更優秀!1~13歲孩子學做家務表
    許多家長冥思苦想,除了學習,還能給孩子安排些什麼呢?這不,教育部也幫家長安排上了!教育部日前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提出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不少於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可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塊,也可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不僅如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更高。
  • 有必要讓孩子做家務嗎?3大好處顯而易見,愛勞動的孩子值得肯定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自從孩子來到父母身邊,家裡就充滿了歡聲笑語,特別是當孩子年齡大一些的時候,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讓父母感到非常省心。
  • 勞動創造美,勞動最光榮岱嶽實驗中學小學生暑假家務勞動實踐活動
    家務勞動是體現個人修養的關鍵因素之一。為了培養小學生的家務勞動實踐能力,暑假期間,二年級的孩子們大顯身手,收拾屋子,打掃衛生,洗衣做飯……真是不亦樂乎!通過勞動實踐,他們深深感受到了家長平常做家務的辛苦。
  • 報告稱中國小學生日均勞動僅12分鐘 家長:學習壓力大
    1 家長言傳多於身教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怎麼會這麼少?「孩子學習負擔那麼重,哪有時間做家務?」持這種觀點的家長大有人在,而且比例不低。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家長表示,「孩子學習壓力大,缺乏足夠時間去做家務等勞動」。
  • 中國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看看中美家庭孩子的家務清單
    文/可馨育兒 導讀:相關調查表明,我國小學生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普遍有自理能力缺失、勞動意識薄弱的問題。而美國小學生每天的勞動時間平均72分鐘,韓國平均每天42分鐘。也有家長表示,孩子平時的學習任務較多,根本沒有做家務的時間。
  • 五一勞動節,勞動勞動節省上萬的早教費,原來帶娃做家務的好處這麼多
    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進行勞動,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鼓勵學校(家委會)和社區等組織開展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動。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況要按年度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鼓勵孩子利用節假日參加各種社會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