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暑假來得比較晚,但是它很短啊~
然而雖然今年的暑假比往年短,但是依然有一個多月,不少爸爸媽媽也開始考慮暑期給孩子準備點什麼,好讓他們過個「快樂」暑假。沒想到還沒想好暑期計劃,教育部卻先幫孩子安排上了:
近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文件要求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小學以校內為主,小學高年級可適當安排部分校外勞動;普通中學、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兼顧校內外,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由學校組織實施。
中小學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勞動時間,小學1-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工作。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讓孩子勞動
教育部發話了,老師家長自然會積極配合,只是也有不少人提出質疑,現在家庭條件都比較好,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參與到勞動,多留點時間學習不「香」嗎?答案當然還是勞動更「香」啦~
1.培養生活技能
孩子不會一直生活在家長的羽翼之下,還是需要一定的生活技能,否則將來走向社會將會走得很困難。所以在生活中,應該讓孩子適當做些家務勞動,從簡單到複雜,慢慢地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
2.培養家庭責任感
雖然孩子們還比較小,但是他們也是家庭的一員,所以也有義務去學習和分擔家庭責任,這其中就包括家務勞動。平常要把一些家務分配給孩子,讓他能感受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員,慢慢也有了照顧家庭其他成員的責任感。
3.可以收穫成就感
對於孩子們來說,家務也是一項項挑戰,當孩子能獨立完成時,他們就感覺自己也能獨立完成一項任務了,同時收穫成就感,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有利。
4.幫孩子建立自信
孩子完成一項家務的時候,做家長的必然要給予一些表揚,而小孩子非常吃「表揚」這一套,為此他們會格外高興。並且因為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任務,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很厲害,會對生活更有自信。
5.培養親子關係
如果安排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家長也能參與其中,那麼在把家裡收拾整潔的同時,還可以有更多和孩子交流的機會。這樣不僅孩子得到了鍛鍊,家長們和孩子的關係也會更加親密。
孩子不愛勞動,我們該怎麼做呢
相信不少媽媽都已經認可孩子做家務的的重要性,但是當實施「培訓」計劃的時候,卻發現孩子不怎麼配合,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一情況呢?
1.家長要做好榜樣
孩子對一件事情是否有興趣,往往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如果爸爸媽媽覺得勞動非常辛苦、有失身份,是因為沒有辦法而為之,那麼還怎麼讓孩子心甘情願的做家務呢?所以家長們要先具有對勞動的尊重和自豪的感情,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參與家務勞動,給孩子樹個好榜樣。
2.灌輸勞動光榮理念
讓孩子主動勞動的最佳方法,就是讓他們具有「勞動光榮」的觀念。所以在日常教育中,要給孩子灌輸「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觀念,讓他們知道勞動是財富的來源,是創造世界的必備活動之一。在孩子勞動的過程中,也要讓他們有充實、幸福、愉悅的感覺,孩子就會逐漸愛上勞動了。
3.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有愛勞動的天性,比如在學會走路之後,你會發現孩子很樂意幫你做家務,家長們要抓住這段時間好好培養。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手腳還不是很協調,做起事情來很費力,所以一定要安排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玩具、掃地等等;此外不要因為孩子做得不好就批評他們,而是耐心地引導他們把事情做好。
4.讓孩子分擔家務
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很強,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對於家務勞動也充滿了熱情。此時爸爸媽媽們要抓住時機,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動中,無論大小隻要孩子能參與其中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即可。
5.讓勞動變得有趣
單純做家務比較枯燥,孩子很快會失去興趣,所以不妨讓它有趣起來。比如孩子在洗衣服的時候吹肥皂泡,擦桌椅的時候玩水,記住不要隨意阻止他們,因為單純的義務毫無樂趣,很難讓孩子愛上勞動、堅持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