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體美勞,小孩子也要全選!每周勞動時間不能少於兩小時!
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都要。這句話用來戲稱那些想要的太多的年輕人。沒想到這句話,今天也可以拿來形容小學生們。
近日,教育部頒發新文件,要求學校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能少於兩小時,其他年級不能少於三小時。這不就是小學生的全都要嗎?德智體美勞,我們全都要。
大部分人在小時候應該都是經常被教育要好好學習,學習最重要,學習好了就會有個好未來。而那些所謂的課外書,遊戲,籃球這些只是課餘玩耍,而勞動,更是很少接觸。
其實,勞動除了鍛鍊身體之外,還可以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通過做一些比較簡單的勞動活動反而能夠起到打磨孩子性格的用處。讓孩子變得堅毅,吃苦耐勞,更加腳踏實地。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的新聞,有了免費早餐之後,孩子們不會自己剝雞蛋,還問老師說怎麼這個雞蛋和我家的長得不一樣,我家的雞蛋是白白嫩嫩的。還有的小朋友在第一次住校的時候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自己用餐具,這些其實都是父母過於溺愛造成的。
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那幾輩的孩子可能是沒有足夠好的條件,所以都比較吃苦,從小幫家裡幹活勞動,當然,現在看爺爺奶奶都會感受到那種腳踏實地勤奮肯幹的精神,這正是我們這一代所或缺的。
九零九五後是伴隨著科技發展長大的,不僅我們在長大,科技也在飛速發展,小時候的我們還會去跳皮筋,砸沙包,飛機格等等戶外遊戲,我們的一大半時間都是伴隨著玩鬧活動的。
而看看現在的小朋友,生活被各種輔導班充斥著,就算沒有那麼多,小朋友們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視看動畫片,或者拿起手機玩遊戲,少有課外活動鍛鍊的時候。
並且有些父母極其溺愛孩子,吃飯只用張嘴,穿衣只需要伸手,只見過菜在桌子上的樣子,有的小朋友可能連牛都沒見過。在生活常識方面非常缺乏。
教育局頒發的增加勞動時間,其實一方面是為了鍛鍊學生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更是讓他們去更多的接觸這個世界,去體驗感受,並且在勞動中增加自己的見識,錘鍊自己的性格。
祖國的未來就在每一代年輕人身上,雖然現在信息科技非常發達了,但是也不能忘記去和真實的世界接軌,不僅知道程序怎麼編寫,還要知道花菜長什麼樣子,牛馬的真實模樣,不與現實脫軌,才能更好的學習技能,更好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