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為新時代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指明了根本遵循。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加快補齊教育短板,教育事業中國特色更加鮮明,教育現代化加速推進,教育方面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對於德智體美勞這五個方面,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但不能迴避的是,真正認識、重視並落實這五個方面同等發展,至少存在兩個錯誤認識:一是有人認為,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首要是德育,但德育的範圍很大,顯得很空,不好落地,抓好智育,考試分數高、學歷高,才是真的、是實的;二是有人認為,抓好智育最重要,智育好,其他方面自然就搞好了,還有人認為,學校也可把體美勞同樣分數化,以分數來衡量學生的達標水平。由於這樣的錯誤認識,單一重視智育,輕視德體美勞,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德智體美勞,德育是核心,其他四個方面相輔相成,五個方面一個不能少。新時代、新形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毫無疑問,教育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同樣,教育也要在德、體、美、勞四個方面下功夫。
「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推進立德樹人,要堅持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增強「四個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教育引導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爭做崇公德、守道德的有志青年有為青年,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時代新人。
「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體育並不僅是讓學生在升學考試中拿到高分,而且是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到綠茵場上去奔跑,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學到強身健體的技能,讓學生在運動中得到品質的提升,讓學生樹立終身鍛鍊的意識,這些都是美好教育追求的目標。 100多年前,梁啓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鮮明倡導的「少年強則國強」,就包含著少年身體強健對國家富強的重要意義。新時代,面對青少年健康水平的短板,面對「力量、速度、爆發力、耐力等身體素質全面下滑」的調查結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的囑託,對學校來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把被擠佔的體育課還回來,讓學生走出教室,「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對家長來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從繁重的作業和補課中解放出來,讓孩子走出家中,走進自然山川,走進公園操場,加強體育鍛鍊,強身健體。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回信時強調,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讓學生發現美、享受美、欣賞美、創造美,這是美育的基本目標。美,是一種薰陶,是一種浸潤,是一種涵養,於無聲之中結碩果,於有形之中育心靈。鳥語花香的大自然中有美,繪畫、音樂、文學作品中有美,傳統文化和豐富歷史中有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有美,美無處不在,能傳播美的學科也很多,因此,美育不能只是少數美術工作者的職責。讓所有孩子的眼睛因為發現美而閃光,因為享受美而幸福,這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職責。新時代,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斷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因為上課,現在的學生在學校勞動的時間很少;因為做作業,現在的孩子在家裡沒有時間、父母也捨不得讓其勞動。提到勞動教育,有人片面認為,學校每周搞一次衛生大掃除,就算從勞動的角度完成育人目的了。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要認清勞動教育為國家培養愛勞動、會勞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不僅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還要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國家建設與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出色的勞動者。勞動不分單位崗位、不分工種工績、不論能力大小,只要勞動就是光榮的,人人都應在勞動中修煉自身品德,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在勞動中共創美好生活。(趙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