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裡面乾貨滿滿,每一條意見都切中時弊,值得我們深入學習思考。
這個文件指出的一個重要思想,即「五育」並舉,德智體美勞,一樣不可少。
德智體美勞,要德育為先。德育是排在第一位的,是統帥其他四育的。上學讀書,首先是學會做人。立德樹人,強化素質教育,最要緊的就是教育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文字。教師被賦予的第一位的工作,是教育學生精神的成長。只有懂得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人,才會在學習中去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只有把德育和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關係處理好了,位置放對了,才有可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
「五育」並舉,抓好智育乃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是,提升智育水平,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重視智育,不是強調分數第一、排名第一。一定要想方設法把學生的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解決好。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我們要重申: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家庭不應當成為「第二課堂」,家長不要當家庭教師。補課熱要降下來。補課攀比之風,也要煞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注重保護學生好奇心、想像力、求知慾。現代社會不需要高分低能的書呆子。要支持學生讀更多的課外書。禁止班級和學校的排名,不能停留在紙面上和口頭上。如果再有學校和班級以成績排名來推動學生的學習,一經查實,非嚴懲不可。不如此,不足以把學校裡「智育第一」的歪風剎下來。
體育雖然排行是老三,但老三不等於不重要,更不等於可有可無。強健的體魄是學習的承載體。健康對於一個中小學生來說,好比是空氣對於飛鳥。有了空氣,飛鳥才能展翅飛翔。健康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支撐點。現在對學生最大的威脅,是一天到晚閉門讀書,沒有時間曬太陽,沒有時間到體育場上運動和白相。中國的中學生的近視眼是世界第一。這個世界第一,一點也不光彩。這個世界第一不消除,將來徵兵有極大的困難。中小學的體育課程要開齊開足,要將體育科目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要科學安排體育課運動負荷,開展好學校特色體育項目,大力發展校園足球,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美國女子足球為什麼強大?因為有群眾基礎。我們也要從學校裡培養許多優秀足球運動員。哪個學校能出一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教委要給學校發特別獎狀。
加強美育,從1980年6月在昆明召開的第一次美學會議上,不少美學家提出這個呼籲,30多年過去,雖有了相當的進展,但遠未盡人意。在中國教育史上,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這「四育」並列者,蔡元培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人。他最早寫的一篇文章《以美育代宗教說》,發表在1917年8月出版的《新青年》雜誌上。今天時代進步了,我們更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要培養學生善於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要讓孩子們懂得什麼樣的藝術作品是美的,什麼樣的言談舉止是美的,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是美的,使他們擇美而從之。現代化教育不能沒有美育。閔惠芬說得好:「只要有人的地方,我就要讓二胡的聲音響起」。我們同樣要說,在校園裡,我們也要讓美妙的歌聲不斷響起。中小學要嚴格落實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結合地方文化設立藝術特色課程。目前許多學校音樂、美術的教師奇缺,這個問題不解決,加強美育就要落空。
「五育」者,還有勞育。勞動也可以成為一種教育。勞動教育也是一門課。馬克思早在1868年就提出預言:「未來教育歲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的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請注意,馬克思說的是「唯一方法」,此外不能有第二種方法。這個重要預言,在今天,更要擺到校長們的議事日程上。因為體力勞動是防止一切社會病毒的偉大的消毒劑。要讓孩子從小懂得勞動最光榮。學校要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制定勞動教育指導綱要,加強學生生活實踐、勞動技術和職業體驗教育。優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構,確保勞動教育課時不少於一半。孩子要從小學會做家務,要自己洗自己的衣褲,要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長大了,才能「出得廳堂,下得廚房」。
「五育」並舉,德智體美勞,一樣不可少。教師和校長,都要記得這個方針。雖然難度不小,但只要努力去做,衝破不少學校裡「唯有讀書高」的單調聲音,還校園裡一個生氣勃勃的、生龍活虎的局面,還是大有希望的。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