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風眼》深度報導組 鳳凰網科技 鳳凰新聞客戶端
作者 鄭媛 編輯 於浩
五四青年節前夕,青年被代表了,中年集體刷屏了。
昨晚,B站聯合光明日報、新京報、澎湃等主流媒體,發布了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後浪》。
654字的演講稿,國家一級演員何冰3分鐘深沉鏗鏘的陳詞,加上B站UP主們的精彩片段,這條視頻截至目前已經獲得了超過1000萬的播放量。
視頻中,何冰用老一輩的口吻告訴年輕人,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奔湧吧,後浪」。
從昨晚開始,從B站員工到內容創作者UP主,再到企業高管和各路投資人,都極盡讚美的詞彙在青年節的這一天為《後浪》刷屏。
一條以獻禮年輕人為名的廣告片,能夠獲得央視、紙媒、社交朋友圈的「全壘」曝光,B站無疑做了一次成功的策劃。
然而,在獲得了三分鐘自我感覺良好的幻覺之後,年輕人真的買帳嗎?有忠實用戶為「小破站」的出圈感到驕傲,更多的是年輕人開始審視這種來自上一代的「刻板說教」,審視這條廣告隱藏在說教背後的狹隘視角和商業訴求。
在視頻發布的第二天,已經有Up主開始用反諷的方式反抗這個宏大話語體系對年輕人的定義,654字的《後浪》,經得起年輕人的解構嗎?
借青年節之名
「這個片子產出的時候,並沒有為了去刷屏而設計,它只是一個五四青年節前夕,投放在新聞聯播前的品牌廣告」,B站的市場中心總經理楊亮對鳳凰網科技 (微信搜:iFeng科技) 表示。
從營銷效果來看,《後浪》毫無疑問是一個優秀的廣告案例。追逐夢想、接納多元,正是B站一直以來輸出的價值觀。
楊亮表示,這條視頻的創作初衷是「想在今年五四給青年人傳遞正能量,找一個場合,說一些認真的話」。借青年節之名來獲得主流大眾的認可,B站的確做到了。
但是這個匯聚了1.3億年輕人的平臺,它的第一條品牌廣告,似乎並沒有獲得年輕人的一致共鳴。這條視頻從一邊倒支持,到分裂出反感的情緒,只用了一晚時間。社交平臺的發酵,讓這種逆反和解構,來得十分洶湧。
在楊亮看來,在刷屏的過程中出現不同理解,這是個有意思的過程,「片子本身不是特別為了出圈而設計的,所以也沒法說成不成功,就是影響超出了預計。」
有人認為,這是小破站走出原有圈層的出圈標誌,出於老用戶的自豪感為其聲援;但另一邊,有人認為它用狹隘的觀點來詮釋什麼是青年應該有的樣子,而不是現實本來的樣子。
在下論斷之前,先來看看這段654字的演講究竟表達了什麼想法。
在演講的開頭,B站立起了一個「一代不如一代」的靶子。
為了反駁這個觀點,演講將「後浪」視為接受來自歷史饋贈的幸運兒:他們生在一個值得羨慕的物質、精神財富豐盛的時代,網際網路高速發展,他們擁有選擇的權利。
雖然這些豐盛並不是他們所創造,這些權利也不是他們所爭取的,並且這個時代也不是年輕人獨有的,各個年齡、階層都在享受時代發展帶來的紅利。
在演講的後半段,何冰說,「時代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你們) 善良 勇敢 無私 無所畏懼/是心裡有火 眼裡有光」,第二人稱的呼告配上「和1.3億B站年輕人表達自我,擁抱世界」,讓年輕人產生強烈的參與感、自豪感、歸屬感。
在短暫的振奮和感動之後,年輕人參與了什麼、為什麼而自豪,B站似乎並沒有給出明確回答。但只要產生了認同,你就成為了這1.3億之一,似乎就能毫不慚愧地接受這份讚譽。
拒絕被代表
在這條視頻裡,除了何冰沉厚的演說,還配有風光的視頻片段:B站的UP主們在海邊跳傘、潛水,穿著美麗漢服的姑娘在鏡頭前一閃而過、電競區的選手揮灑激情,這樣的情景配上激昂的音樂,帶來了心潮澎湃的觀感。
他們的確是年輕人中的佼佼者,也是B站包容、多元文化的代表,但是這些人是否代表了中國年輕人?
當B站把這個演講冠以「青年節獻禮」的名義之時,似乎忽視了,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還有4.96億人不上網,有72.4%的網民收入不足5000元。在工廠勞動、田野裡跳舞的是青年,拎著外賣飛馳的是青年,在不光鮮、平凡的崗位上三班倒、996的,亦是青年。
基於整個「青年」群體而言,這支視頻的所關注和關照到的面顯得有些狹隘。挖掘其中的任何一個故事,都比「一代不如一代」這個角度,更值得探討年輕一代的思想內核。
這也是為什麼這條視頻,讓中年人、年輕人的觀點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分化。一邊對青年群體滿懷期望,另一邊則用特有的方式去抗議這種「被代表」。
如果弱化這種客觀存在群體的存在感,將多元的定義狹隘化,用成熟、輕柔的話術,模糊商業的焦點,引來年輕群體的反攻也是意料之中。
這條視頻發布次日,有UP主上傳了《獻給爺一代的演講》,替換了原視頻中的蹦極、旅行、衝浪等素材,換上了更為年輕人熟知手工梗、藥水哥、以及冬泳怪鴿,這段粗劣剪輯的視頻在B站獲得了1.3萬用戶的點讚。他們用特有的方式,抗衡B站官方對年輕人的定義。
微博上,一位叫「山鬼謠VV」的博主也表示,相比欣然接受這份劈頭蓋臉的讚美,希望把《後浪》當作一份滿懷期冀的祝願,在每一個沒有讚歌的平凡日子裡,也能時刻記得自己鼓勵自己:我們是青年,我們要為自己想要的世界投上有力的一票。
結語
儘管對《後浪》褒貶不一,B站所樹立的「年輕人」調性,已經在大眾心目中建立起來。而B站的野心,早已從二次元社區擴張到了更多領域。
從10前的二次元社區成長為一個上市公司,B站倚靠的正是一群年輕群體的熱愛與認同。年輕人代表了新生的消費力、預示著值得投資的空間、象徵著無限商業可能。
而日漸龐大的B站,如何讓將這波「後浪」發揮更大的商業價值,如何在圈層複雜的混亂中找回秩序,出圈後的B站,每一步都需要走得很謹慎。
這是《風眼》欄目的第 335 篇原創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