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截至目前,重慶主城九區的人代會已經陸續召開,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如何幹,各區已經各自繪就發展藍圖和發展路徑。
今日,重慶晨報推出4個版的特別策劃:《2018 看主城「七十二變」》。「七十二變」,並非就是具體有72個變化,我們只是想形容變化之多、變化之巨。
我們將多角度解讀主城九區今年即將發生的變化:「發展之計」,從數據看各區的目標任務,數據雖然枯燥,但能看出各區的信心與決心;「城市之變」,將聚焦九區今年在城市文脈、環境面貌、交通等方面的規劃與措施。
渝中區:公園之城
一軸一帶七景觀 人民公園更大更美
渝中區人民公園效果圖。
從解放碑沿著鄒容路步行400多米便抵達擁有80多年歷史的人民公園,這是重慶第一座公園,也是幾代重慶人共同的記憶。
讓城在公園之中,是渝中區今年確立的一個重要目標。2018年,渝中區統籌實施立體綠化、屋頂綠化、節點綠化,將開工、改造一批公園。
渝中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解放碑到人民公園再到長濱路,還將會構建連續人行交通系統,實施綠道地面通江,連通城市公共空間。人民公園改造會在今年春節前基本完工,向市民開放,全面完工將在今年上半年之前。
人民公園 打造「一軸一帶七個景觀點」
歷史上,人民公園曾群英薈萃,文化是一大特色。乾隆年間的「金碧流香」曾是巴渝十二景之首,在這裡,1929年建成人民公園。到了近代,重慶官方、民間文化活動多在此舉行,郭沫若等文化名人也常在此聚會,這裡的「長亭茶館」已有50多年的歷史。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裡石徑殘破、花壇雜草叢生、棋社茶園荒廢,公園設施所剩無幾,前來休閒觀光的市民逐漸減少。
去年以來,渝中區對人民公園進行改造升級,將突出綠色脈絡、公園休閒、交通通道、文化展示功能,改造後的景觀區域由原來的9000平方米提升到了14000平方米。
渝中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總體來看,公園內將打造「一軸一帶七個景觀點」。
一軸指從新華路路口至公園主入口,再延伸至文化延展區域的景觀軸線;一帶指公園內部橫向的各層級綠地及空間景觀帶;七個景觀點指公園北主入口廣場節點、三個歷史紀念碑文化節點、長亭茶園活動空間節點、公園南側入口廣場節點和文化延展區節點等。
鵝嶺公園 最佳觀景點瞰勝樓將修繕
2018年,渝中區將開工建設龍橋公園,完成枇杷山公園一期、人民公園、鵝嶺公園改造,精緻建設七星金桂園等10處社區遊園、城市綠地。其中,鵝嶺公園將完成現狀提升、園林基礎設施改造、道路節點綠化景觀提升方案設計。
鵝嶺公園內的瞰勝樓建於1984年,7層建築,四周為觀景迴廊,是渝中半島最佳的觀景點,可供500人同時賞景。目前,瞰勝樓由於使用時間較長,部分構件已出現局部損傷,內外牆裝飾層汙損、脫落。渝中區將對樓體進行結構安全檢測,並進行維修,完善補充安全性、功能性、文化性設施,預計年底前完成。
在優化環境方面,渝中區還將實施鮮花工程、園林基礎設施和社區遊園提升等一般建設項目,將在解放碑CBD、上清寺、大坪等道路節點和重點區域栽植鬱金香、仙客來、報春花、一品紅等鮮花約544.59萬盆,預計將超額完成全年550萬盆鮮花栽植任務。
渝中區還將完成周恩來銅像遊園、教門廳遊園、王家坡遊園、大黃路遊園提升、嘉陵江橋頭小品修復和大坪、上清寺周邊基礎設施改造、綠地整治工作,預計今年底全部完工。
江北區:璀璨之城
江北嘴添新夜景 「夢幻燈光秀」今年再升級
江北嘴燈光秀提檔升級效果圖。 江北區城市照明管理所供圖
現在主城哪裡燈光最漂亮?江北嘴無疑是答案之一。
為了增加城市光亮度,打造璀璨之城,今年江北區在夜景上動作頻頻:江北嘴、嘉陵江大橋北橋頭等區域的景觀照明也將提檔升級。
江北嘴 燈光秀聯動樓宇將增加
今年,江北區將實施江北區北濱路沿線及重要道路節點景觀照明查漏補缺改造提升工程。屆時,美麗江北將越到夜晚越美麗。
其中,嘉陵江大橋北橋頭、黃花園大橋北橋頭等節點區域,將新增照樹燈,加強沿江景觀照明。同時,加強縱深建築的立面及頂部照明,使橋頭及縱深建築在夜間更富有進深感及層次感,讓人眼前一亮。
江北嘴區域的景觀照明也將進一步提檔升級。目前,江北嘴沿江景觀帶的亮化不足,升級工程將使用多種燈光,扮靚堤岸。同時,聚賢巖廣場、三洞橋民俗風情街也將新增景觀照明,成為江北嘴夜間的新景觀。
江北嘴夢幻燈光秀,今年也將更炫更美。江北嘴夢幻燈光秀新增多棟樓宇參與燈光聯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東方國際等多棟江北嘴的標誌性建築,都將進行景觀照明升級,加入夢幻燈光秀的表演。
4號線 一期計劃今年開通
軌道4號線一期工程西起民安大道站,東至唐家沱站,線路全長16.04公裡,途經渝北區、江北區,串聯起新牌坊區、重慶北站綜合交通樞紐、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唐家沱組團、港城工業園區等重要區域。
軌道4號線一期工程設車站9座,包括了民安大道站、重慶北站北廣場站、頭塘站、保稅港站、寸灘站、黑石子站、港城站、太平衝站、唐家沱站,並在民安大道站與環線換乘,重慶北站北廣場站與10號線換乘,頭塘站和保稅港站與9號線換乘。
目前,中鐵四局八分公司施工人員正在對重慶地鐵四號線一期工程進行軌排施工,計劃在2月實現「長軌通」,並計劃在今年建成通車。
另外,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工程也有望在今年啟動建設。二期工程起於唐家沱、終至石船,線路全長32.58公裡,共設車站14座。
北濱路 向東連接唐桂新城
目前,北濱路西延伸段工程方案設計項目已獲得江北區政府批准實施,東延伸段也正在進行方案論證,計劃今年開工。
北濱路西延伸段南起於高家花園大橋,止於渝北區區界(龍湖江與城小區),全長約4.68公裡;東延伸段全長約11.4公裡,按照城市主幹道標準進行設計,設計車速50公裡/小時。
東延伸段起於江北嘴觀音寺,穿塔子山隧道,沿江經過寸灘港、黑石子、港城C區,再沿江經過唐桂新城規劃道路,在金科太陽海洋小區處,連接至海爾路。
九龍坡區:品質之城
建主城首個田園綜合體 邀市民品農耕之趣
走馬古鎮鄭家院子將種植油菜花(效果圖)。 走馬鎮政府供圖
打造品質之城,今年九龍坡除了在破除交通瓶頸上下功夫,還將打造主城首個田園綜合體。
銅罐驛 探索打造田園綜合體
九龍坡區今年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探索銅罐驛田園綜合體試點。目前,銅罐驛田園綜合體項目已完成方案調研撰寫和概念性規劃,將打造重慶主城首個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多業態田園綜合體項目。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
銅罐驛田園綜合體項目計劃建設周期為3-5年,選址於銅罐驛鎮城市控規區域外銅陶路右側,中梁山腳下、長江之邊、大溪河畔。總體布局為「一軸一帶,一心六片多點」,最終建成生態保育區、田園風光區、農耕民俗區、康體養生區、文旅休閒區和橘鄉小鎮6大功能區。
接下來,銅罐驛田園綜合體項目還將進一步完善規劃,讓項目與文化、旅遊、園林和商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目標。
走馬鎮 種千畝果樹四季可觀花
作為全國的歷史文化名鎮和重慶市級特色小鎮,九龍坡區走馬鎮今年也有新變化。目前,走馬古鎮提檔升級改造工程已正式啟動,預計今年春天完工。
此次提檔升級改造,將在保留古鎮原有風貌的基礎上,修繕景觀116處,同時對450平方米的地面進行重新鋪設,將原來穿梭於古鎮裡的「電線蜘蛛網」全部下地改造,提升古鎮風貌形象。
此外,九龍坡區還將對古鎮周邊的山林荒坡、池塘水庫進行整治,重點打造一些景觀節點,並且修建一條總長近3公裡的健身步道,將古鎮同附近的各個景點串聯起來,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閒娛樂場所。
今年春天,走馬鎮桃花山景區也將漫山花開。據了解,桃花山景區新種植了1000畝果樹,景區賞花的範圍由原來的500畝增加到了1500畝。
未來,市民到桃花山景區不僅可以賞桃花,還可以觀李花、櫻桃花、柑橘花等。一年四季都可以觀花,還可以現場採摘。
新建三條隧道 進一步緩解穿山交通壓力
今年,九龍坡區將積極推動陶家隧道、白市驛隧道、金鳳隧道等三條隧道工程項目,力爭儘快開工建設。三條隧道建成後,進一步緩解穿山交通壓力。
陶家隧道起於繞城高速西側九龍坡與江津交界處,終點接快速路「二縱線」李家灣立交,長約20公裡,它不僅是聯繫江津、九龍坡和大渡口的新增穿山通道,也是現有中梁山華福隧道的分流通道。
白市驛隧道是穿越中梁山的又一重要工程,項目起於快速路「一縱線」獅子口立交東側,止於內環華巖立交西側,全長10.6公裡。隧道建成後,可分流成渝高速進城車流。
金鳳隧道起於璧山區,止於九龍坡區,全長約9.2公裡。它不僅是璧山規劃的五條主要「融城通道」之一,也是主城西部骨架路網中的結構性大通道。
渝北區:暢通之城
新牌坊等6立交完工 打通33條「斷頭路」
渝北區新投入使用的南北幹道沿線綠意盎然,寬敞靚麗。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渝北出行更暢通。為此,今年渝北區將有一攬子計劃,包括機場南聯絡道東延伸段將在今年建成通車。
這條路是連接區域內各組團的一條重要交通性幹道,也是東南部組團快速進出機場的重要通道。
工程已全面啟動建設
渝北區今年將新建石龍大道、玉龍大道二期等道路12條,建成機場南聯絡道東延伸段、桐桂大橋。
機場南聯絡道橫穿渝北境內的悅來會展城、空港新城、兩路城區、前沿科技城,全長約11.4公裡。目前,綠夢廣場至渝鄰高速新龍灣立交段3.7公裡已建成通車。
其中,機場南聯絡道東延伸段工程全長2.3公裡,分兩期建設:一期設計為雙向六車道,標準路幅寬度37米,道路全長2020米,西起新龍灣立交,向東與石港大道形成全互通立交。含互通立交2座(新龍灣立交、雙井立交),預計在2018年2月完工;二期設計為雙向六車道,標準路幅寬度42米,道路全長280米。目前正在開展招投標工作,預計6月份完成。
新建改建「十縱十橫」
根據計劃,渝北區今年將建成航空小鎮片區道路,提速建設數據谷北立交、新牌坊立交等6座城市立交,新建續建33條城市「斷頭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全力服務軌道交通建設,推動軌道4號線一期、軌道環線建成通車。
提速中央公園片區開發建設。全面啟動兩江國際商務中心周邊14條道路建設,推動地上地下空間一體發展。
今年將新建改建「十縱十橫」骨架路及旅遊道路600公裡。全面加快南北大道延伸段、兩江大道延伸段、龍膽路等77條道路建設,完成道路安保工程300公裡。
新建改建的「十縱十橫」是哪些?具體來說,「十縱」為:華鎣山至北環立交、鄰水G210至人和立交、南北大道至東環立交、大灣至黑石子立交、鄰水至桂花灣立交、長壽經統景至魚嘴、明月經兩江大道至魚嘴、東山至箭沱灣、菊花壩至箭沱灣、渝長高速。「十橫」為:金刀峽經大灣至長壽、金刀峽至菊花壩、放牛坪至天險洞、南天門至大天池、三環經統景互通至老君山、快速六橫線至沙溪、繞城高速經龍石互通至沿江高速、悅來至箭沱灣南兩高速、機南線、盛興大道。
打造10大鄉村旅遊景點
圍繞「三環十景」規劃布局,加快農旅融合發展,渝北區今年將全力打造10大鄉村旅遊特色景點。邀你跟著這三條旅遊環線遊10個景點。
「三環線」:龍王洞山環線(木耳—興隆—放牛坪—南天門—白雲山)、御臨湖環線(古路—高嘴—統景—天險洞)、明月山環線(玉峰山—龍興—石船—洛磧);「十景」:木耳鎮鬥碗寨景區、興隆鎮巴渝鄉愁景區、茨竹鎮放牛坪梨園景區、古路鎮仙桃李景區、大灣鎮花漾漁村景區、統景鎮「泉橙花」景區、大盛鎮白巖櫻花林景區、玉峰山森林公園景區、明月山花果長廊、洛磧鎮張關水溶洞景區。
沙坪垻區:創意之城
開放式城市旅遊街區 磁器口體驗居遊共享
磁器口后街項目效果圖。沙坪垻區委宣傳部供圖。
到重慶,遊磁器口古鎮成了中外遊客必不可少的行程,這個位於城市核心區內的古鎮,正以自己獨有的魅力,每年吸引著超過千萬的遊客前往。未來,隨著磁器口后街的打造完成,一個產城融合的沙磁文化園,將讓你在這個充滿川東風情的古鎮裡流連忘返。
據悉,沙磁文化產業園是沙坪垻區「五園五城」工作布局和文旅產業「一園一圈一城」的重要組成。
規劃三大遊線貫穿古鎮
磁器口后街項目位於古鎮北側的馬鞍山地塊,與古鎮相連,是沙坪垻區重點招商引資高水平打造的文旅特色項目。
磁器口古鎮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磁器口后街作為沙磁文化產業園的重點示範標杆性項目,將很好地結合古鎮區域進行文化傳承保護,將其打造成為一張追憶老巴渝、融匯山城風情的名片,成為體驗居遊共享的開放式城市旅遊街區。
在規劃建設中,磁器口后街項目將秉承「保護歷史遺產、傳承沙磁文化、發展古鎮生活」的設計理念,尊重「三山兩溪匯一江」的山水格局,保留特色的堡坎、梯道、樹木等環境景觀要素,復原局部有價值的歷史環境,將磁器口后街打造成由一系列臺院、吊腳樓、小纜車、簷廊街等充滿山城場鎮風情的建築空間組成的巴渝建築文化博物館。
此外,沿著「兩溪三山」的格局,從磁器口碼頭到磁器口后街,將會形成「爬山城」、「逛老街」、「品創意」三大遊線,環繞和貫穿磁器口古鎮。
7條市政道路方便遊客進出
以往經過磁器口時,經常有市民反映交通擁堵嚴重,周邊的交通路網建設相對滯後,導致磁器口景區沙磁片區發展受限。
對此,沙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推進完成內環高家花園複線橋及高家花園立交,高家花園立交連接工程,磁器口消防環道,馬家灣2號道路,鳳凰山隧道及東西連接等7條城市主次幹道建設,將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問題,方便居民和遊客出入景區。
同時,沙坪垻區將在古鎮景區周邊附近規劃布局3處大型公共停車場庫,「屆時可容納4000輛的車流量,有效緩解園區內停車難的問題。」
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系列交通改造工程的陸續動工,不僅優化了沙磁文化產業園路網布局,構建起園區安全,便捷,綠色,高效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更是沙磁片區交通蝶變、提檔升級的重要象徵。
據悉,磁器口后街也將進一步改善磁器口古鎮的基礎設施和交通狀況。通過新的遊線和出入口的打造,磁器口古鎮未來將形成東南西北皆有口,水陸交通都可達的狀態。
大渡口區:記憶之城
工業博物館建成開放 見證「重慶造」輝煌
手工打造的「山城牌」汽車。
近日,記者從大渡口區第十三屆人代會第二次會議上了解到,該區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將確保重慶工業博物館建成開放。
博物館有多個體驗式展場
據介紹,重慶工業博物館是在重鋼整體搬遷後在原廠區上興建的一座博物館。與它同時建設的還有文創產業園、重慶工業遺址公園等。整體項目位於重鋼片區L28號地塊北側,佔地96畝,建築總面積13.3萬平方米。
重慶工業博物館規劃有95畝,建築總規模約11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9萬平方米,主要由舊廠房改造而成。建成後,園區裡包括工業博物館的主展館約5000平方米,行業展館約1.5萬平方米,以及多個體驗式展場。
留存的重鋼老廠房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包括重鋼原建於1940年的大型軋鋼廠房,修建於1985年前後的大型主電室,以及修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廠辦機關大樓及食堂等重要建築,3根大煙囪也將永久保留。
見證「重慶造」的輝煌歷史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1905年英國出產的一臺8000匹馬力蒸汽機,這也是鎮館之寶。而重慶作為中國的老工業重鎮,新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第一輛CQ260型軍用越野汽車等,都在這裡誕生。當然,在博物館裡還可以看到一架運-五型飛機。這架飛機是中國第一代輕型多用途飛機,來自中國民航史上第一家民營航空企業——重慶三峽通用航空公司。
中國第一條跨江客運索道——重慶嘉陵江索道所用的動力裝置鏈條,也可以在這裡看到。據了解,為修建這條索道,1980年,重慶動用了一切優質資源和人才,副市長親自掛帥任索道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克服無數困難,用時一年多開通索道。這條運行了29年的索道,一共運送了一億多人次。
今年旅遊消費總額將達6.7億
2017年,隨著馬桑溪古鎮功能業態不斷完善,使其成為重慶文旅新地標。2017年全年,大渡口區接待遊客突破440萬人次、旅遊消費總額達到5.6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
2018年,該區還將完善馬桑溪古鎮綜合配套,改造升級南海溫泉,打造濱江都市旅遊精品線路,「力爭全區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7億元、旅遊消費總額達到6.7億元。」
南岸區:文化之城
三峽文物保護中心 「走進現場」去考古
三峽文物科技保護中心效果圖。 市文物局供圖
南岸區歷史文化厚重,今年在挖掘文化底蘊上將有大動作。
年初,我市又一地標性建築——三峽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在南岸區開工建設。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嚴小紅說,保護中心不只是用於研究,還將對外開放。屆時,市民不僅可以近距離看到文物修復的全過程,還可以通過AR技術,走進考古現場一探究竟。
中心明年將正式對外開放
長江水利委員會、重慶市三峽後續工作領導小組編制規劃的重大工程項目——三峽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建設工程,落戶南岸區南坪片區。
目前該工程已完成並通過項目初步設計,預計今年一季度動工,年底完成主體工程,2019年對外開放。
據了解,該中心西南側為丹迴路,北側為丹龍路,南側為俊逸公園,佔地面積8372平方米。
初步設計遵循節能、省地、環保等國策,體現人文、生態特色,以工程建築為中心,將西側公園綠地和東南側公園綠地整體規劃,統一打造,西側的公園綠地建成景觀廣場,南側的公園綠地方案建議布置小型露天劇場,使廣場、建築、公園有機統一,建築發展與環境保護互相協調,實現建築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嚴小紅說,該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包括展覽中心、文物修復室、文物科技保護室、實驗室及辦公場所,由一棟四層建築及地下車庫構成,總建築規模約18003.06平方米。建成後,不僅具有彰顯山城地標性建築的重要意義,且能極大豐富周邊文化氣氛及休閒活動廣場平臺的需求,為城市新添活力。
引入AR技術還原考古現場
三峽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將引入目前國際最先進的AR(增強現實技術)等技術,讓觀眾「走進」考古現場。
「現在的觀眾,不再滿足于欣賞一件件文物,他們更迫切地想要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它們是如何被發掘出來的,是如何被一點點修復完成的。因此,我們也希望能通過多種手段,讓重慶市民能足不出戶就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嚴小紅說。
而這一切,通過日新月異發展的科技,已經完全可以被實現。「科技不僅體現在考古中,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文物展覽中,目前國內一些博物館已經在嘗試使用AR技術。」嚴小紅說,通過AR技術,可以在展廳內真實還原考古現場的場景,並藉助計算機及最新傳感技術創造出一種人機互動的場景。
嚴小紅表示,三峽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建成後,這些技術也將被運用到展覽和展廳中,提升參觀者的體驗,市民可零距離接觸文物從發掘到修復的整個過程。
巴南區:崛起之城
巴南博物館 重溫巴地、巴魂、巴風
龍洲灣2號隧道已全面貫通。
今年,巴南將啟動數字博物館建設和數字文化館工程,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智能化。
今年啟動數字博物館建設
據介紹,目前新落成的巴南博物館還在進行後續收工,博物館藏文物3000餘件(套)。基本陳列分為巴地源流、巴魂再現、巴風遺韻三個板塊:「巴地源流」單元展示龍洲灣出土恐龍化石、以熊家灣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石器、巴國青銅器、漢代陶器以及唐至清代瓷器、書畫、石刻、金銀玉器等;「巴魂再現」單元展示了建黨之初到重慶解放的革命抗戰史;「巴風遺韻」單元則展示了木洞山歌、接龍吹打等非遺項目。
同時,博物館採用聲光電現代化技術和文物展示、虛擬實境(VR)、多媒體渲染等手段,展現從巴國到巴郡、巴縣,再到巴南區的發展歷程和歷史成就,讓你足不出館環遊南泉抗戰舊址群、楊滄白故居、朱家大院等文物景點,親身體驗木洞山歌、接龍吹打的藝術魅力。
形成主城又一條南北大通道
今年,巴南區將加快崛起:通過交通拉近和主城其他區的距離。這包括實現龍洲灣隧道主體貫通。明年通車後,從魚洞開車15分鐘就能到茶園。
據介紹,龍洲灣隧道起於教育大道,自西向東,經龍洲灣公租房,下穿渝南大道,過紅爐片區,穿越銅鑼山後,上跨渝黔高速,終點接南彭物流基地東城大道,全長約8公裡,是巴南區單項投資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龍洲灣隧道建成後,有利於銅鑼山兩翼龍洲灣濱江片區與環樵坪經濟區的互聯互通。同時,西延伸線建成後,將把巴南區佛耳巖港與東港、果園港及空港相連,形成主城區的又一條南北大通道,實現水、陸、空運輸的無縫連接。
「龍洲灣隧道建成後,將對南彭物流基地內重慶華南城、京東商城、鐵公雞商貿城等項目帶來重大利好。不僅如此,龍洲灣隧道還能彌補銅鑼山兩翼路網密度不夠、道路標準不高等客觀問題,又能加強銅鑼山兩側的魚洞組團、龍洲灣新區與界石組團、南彭公路物流基地的聯繫。」巴南區相關負責人稱。
預計明年6月底建成通車
據項目承建方、中建隧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龍洲灣2號、3號隧道已全面貫通,項目總體工程已完成52%。預計明年6月30日可以竣工驗收,與原本約定的驗收日期提前5個月。
「通車後,從魚洞到渝黔高速可走教育大道,穿過龍洲灣隧道後,在趙家壩立交處上渝黔高速,大大節約出行時間。」屆時,龍洲灣、界石、南彭和公路物流港將連在一起,今後從龍洲灣到南彭公路物流基地只需要15分鐘,將節約三分之二的時間。
據介紹,龍洲灣隧道還將成為連接渝湘高速、渝黔高速、繞城高速、渝南大道、S106的主要通道。向西聯繫江津、九龍坡等地,向東聯繫渝東片區,向北聯繫茶園片區,實現周邊區域各經濟園區優勢互補,將促進重慶西南片區經濟融合發展。
北碚區:文旅之城
中國古村落第一泉 金剛碑再現「小橋、流水、人家」
金剛碑歷史文化街效果圖
「一條石板路,千年金剛碑。」
曾經繁榮一時,如今卻與外界隔絕。除攝影愛好者和個別劇組前來取景,更多的人不知道它的存在,沒有人打擾的金剛碑獨自古樸著,但金剛碑的孤獨即將變成過去。
「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性修復工作已被北碚區列為今年重點工程。
完整保留了古詩意境 「首先從區位來看,金剛碑發展文旅融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北碚十裡溫泉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金剛碑處於重慶主城和北碚西北部,屬於北碚城市濱江休閒帶和縉雲山溫泉度假區的空間交點,距渝武高速縉雲山出口僅2分鐘車程,區位條件優越。
金剛碑藏於山、隱於林,依山就勢,錯落有致,人工環境與自然山水環境充分結合,形成了街區、建築、地景三位一體,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古詩意境。
金剛碑盛於清朝康熙年間,古鎮上各種商號、客棧、茶樓、酒肆林立,川劇、評書、划龍舟、放花燈等各種民間活動熱鬧非凡。到民國初期,古鎮已然形成了姚家院子、熊家院子、鄭家院子幾個較大的民居建築群。
抗戰時曾經大腕雲集
「從文化底蘊來看,金剛碑更是曾經大家雲集,是難得的文旅融合發展的首選地。」
項目負責人介紹,抗戰時期,一大批著名經濟實業家、史學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寓居金剛碑。
這些人中,有書法家謝無量,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翁文灝,大學者孫伏園、陳子展、吳宓等眾多文化名人,還有教育家梁漱溟在金剛碑興辦了「勉仁書院」。
後來,隨著歷史演變,水路運輸凋敝,金剛碑歸於沉寂,但這裡的一磚一瓦、小橋民居得到保留。
據悉,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由歷史文化保護修繕核心區和配套建設區兩部分組成,佔地共計192畝,總建築體量約6萬平方米。
這個重點旅遊項目的目標是將以生態涵養、文化復興、產業導入、住民保育、持續觀光為核心,打造「金剛碑——中國古村落第一泉」。
預計2021年正式開街如此浩大的修復保護工程,如何讓金剛碑原貌得以傳承和發揚?
項目部負責人表示,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重點就是以保護和傳承修復為主。將對周邊其他配套建構築物進行改造,最終以文物建築、傳統建築構成聚落中心,生成12個建築簇群,打造成原汁原味的古村落。
記者還打探到,未來的金剛碑還會有棧道、索橋、步道,將金剛碑、縉雲山、北溫泉、悅榕莊、心景等旅遊品牌資源進行貫穿「連結」。輪渡、過江索橋都將成為金剛碑的特色,加上沿江的張飛古道、摩崖石刻、建築遺址等,形成以金剛碑為起點的北碚休閒度假環線旅遊。
據項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金剛碑預計2021年正式開街。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陳翔 李晟 劉波 羅薛梅 楊野 楊新宇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