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5平的水果店,把水果切開賣,通通只賣10塊一斤,能賺錢嗎?

2020-12-24 鮮農場

農場君今天看到這樣一篇推文:《通通10元/斤,水果還能這樣賣?》,點進來一看,琳琅滿目的水果被洗的乾乾淨淨,整齊陳列在小店的檯面上,顧客可以任意搭配各種水果,每種水果按照統一售價進行銷售——通通10塊錢一斤,不管是車釐子,還是蓮霧,也不管是西瓜,還是哈密瓜,隨便挑,隨便選,統一售賣10塊錢一斤,這樣的「便宜」你會佔嗎?

說實話,一般人看到這樣的消費方式估計都會首選貴的拿,有網友就說:「我坦言,如果我去買,一定全選貴的!」還有人說「老闆,幫我裝10盒車釐子!」更有網友說:「到我們三線四線城市來,分分鐘吃垮攤主!」

事實真是這樣嗎?好像恰恰相反。

文章介紹,這些水果中,既有2元一斤的便宜西瓜,也不乏比較高檔的車釐子、牛油果、恐龍蛋等水果。在人潮擁擠的街道上,一百米內就能有三四家,而且生意相當紅火,顧客絡繹不絕。根據觀察,連續好幾個客人的消費金額均達到了30元以上,對於一個不足5平方米的小店來說,相當驚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因為這種模式解決了消費者的兩個痛點:

1、很好地解決了消費者一次性想品嘗多品種,又擔心吃不完的痛點;

2、解決了消費者想要吃到好吃的水果,又擔心買到以後還要清洗切開麻煩的痛點。

這種售賣方式,所有水果不是一整個的,就是已經切好一整塊的,只能整個或者整塊拿,大部分的單重並不輕。而攤主提供給顧客的塑料盒,尺寸很大。商家讓顧客產生「裝不滿」的感覺,不停往裡面加東西,最後一稱往往就是2、3斤了。

有人認為這種模式是不錯,但是也會存在一些弊端,不是所有的店面採取這種形式都能生存的很好,它可能需要一些前提條件。

首先就是消費的場景,可能只有在一二線城市等市民綜合素質較好的地方中的繁華區域,這種「套路」才不至於把店鋪自己套進去。這個農場君覺得確實如此,如果放在非繁華的地段或者消費者素質沒有那麼高的地方,分分鐘吃垮攤主可能不是一句玩笑話。

其次就是消費的人群,鮮果切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特別是公司上班的白領裡有很多需求,所以它的消費人群屬於對生活品質要求較高的人群,而這時候,另一個問題也就出來了,就是農產品的質量必須穩定,以及食品的衛生安全也很重要。

雖然這種模式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但是它依然給我們做農業的新農人很多思考,這些水果店,用了快消品的思維去賣水果,去做營銷,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說,營銷方式是可以觸類旁通的,也是可以互相借鑑的。這種模式在可以自助選擇、統一售價的麻辣燙領域應用的很成熟,轉嫁到水果的銷售上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方法是可以互相學習的,換個角度看問題,就明朗了許多。

作者:小蝸牛

相關焦點

  • 皇帝柑1元一斤,香蕉1.5元一斤,無名水果店日賣數千斤水果
    楚天都市報12月18日訊(記者張萬軍)皇帝柑1元一斤,蜜桔1元一斤,香蕉1.5元一斤,柚子一元一個……這並不是水果批發市場的價格,而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湖校區邊津發小區內,一家無名水果店的零售價格。憑藉低廉的價格和不錯的品質,這家水果店贏得了附近很多大學生和居民的青睞,一天能賣出數千斤的水果。
  • 水果店為啥要把水果切開賣?原來裡面藏著「貓膩」,別吃虧了
    現在到了夏天西瓜水果也是大量的上市,在路邊超市基本上都能看到各種各樣水果的身影,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很多的水果攤水果店上都有切開的水果,還有一些都是裝成盒裝的直接整盒賣,而且都是剛買走一盒立刻就又切開新的補上,那水果店為啥要把水果切開賣?原來裡面藏著「貓膩」,別吃虧了!
  • 水果店切好的盒裝水果新鮮又划算嗎?
    現切水果深受歡迎   周末一天可賣百餘盒   記者走訪勞動路的一家水果店發現,現切水果的種類豐富,往往一盒現切的水果拼盤裡就有三四種水果。每盒的價格在10元至20元不等。「現切的水果拼盤十分暢銷,到了周末,一天可賣出一百多盒。」據水果店的店員介紹,切好的水果需要立即用保鮮膜密封好,否則就會氧化變質,並且要及時存入冰櫃。
  • 農村養的土雞大概能賣多少錢一斤,農民能賺錢嗎?
    農村土雞現在很受城裡人的喜歡,可以說真正的農村土雞不需要經過複雜的烹飪,只需要清水煮開味道就非常好的。不過土雞自然是會比其它飼料雞的價格要高一些的,那麼真正農村養的土雞大概要賣多少錢一斤呢?農村養的土雞大概能賣多少錢一斤,農民能賺錢嗎?
  • 新疆哈密瓜在南方要賣6塊一斤,當地果農只賣兩塊,真心便宜
    新疆哈密瓜在南方要賣6塊一斤,當地果農只賣兩塊,真心便宜目前大家都可以看到了一些哈密瓜在賣了,就連南方也已經看得到了,只不過現在這個價格真的還是挺高的,超市目前賣的價格是6塊錢一斤,一個哈密瓜有四五斤重,也是需要二三十塊錢了,普通人還真的捨不得吃的,畢竟去掉皮之後真的沒有多少了。
  • 將水果切開來賣 價格翻倍受熱捧
    近來甬城街頭不少水果店多了一種鮮切水果的產品,有一些店則直接以此為特色開起了鮮切水果「專賣店」。將水果切開來賣,看似沒什麼技術含量,但在顏值營銷和網際網路+的助攻下四兩撥千斤,贏得了消費者的好感。  顏值不輸時尚茶飲店「鮮切專賣」  儘管水果店和水果超市已經遍布甬城的大街小巷,但鮮切水果店還是一個新鮮事物。
  • 超市一斤10元的水果,為何網上只賣5元?內行人曝光內幕
    導讀:超市一斤10元的水果,為何網上只賣5元?內行人曝光內幕文/一種記錄(原創內容,抄襲必究)我國的領土面積廣大,所以南北的氣候差異很突出。也正是因為南北環境的差異,才使得國內的農產品水果種類繁多。南方氣溫高,主打熱帶水果,比如海南椰子、雲南火龍果等等。
  • 砂糖橘只賣9毛一斤,5畝砂糖橘收入兩萬塊,利潤所剩無幾
    不過從最近的行情來看,砂糖橘成交價一塊多甚至幾毛一斤都有出現,都是一些沒有蓋膜的果子在成交。5畝砂糖橘只賣了兩萬塊,果農表示要砍樹了看到就有一位果農最近賣了5畝砂糖橘,兩位60多歲的老人在家種植,可是管理不善,又捨不得花錢蓋膜,最近寒潮一來著急賣,收購商看準心理壓價,最後只賣了9毛一斤。
  • 石榴1塊 柚子2塊 蕭山兩家水果店大打價格戰
    老闆娘說前兩天確實在搞特價,聽了價格連我這個平時不買水果的都覺得太實惠了:比小碗還大的石榴,1塊錢一個;足球大的柚子,2塊錢一個;甘蔗10塊錢三根;香蕉1.99元一斤;葡萄20元一箱;生蠔15塊一箱,5斤重……「不過今天沒活動了,只有生蠔15塊一箱還有優惠,小火龍果10塊3個,20塊7個。
  • 超市賣到10元一斤,產地才1塊6,差價讓誰賺去了?農民:白忙活
    超市賣到10元一斤,產地才1塊6,差價都讓誰賺去了?農民:白忙活關注花之趣,養花不迷路!前面的文章裡說過冬棗價格已經是白菜價,很多網友不信,非要說超市裡的冬棗都賣到10塊錢一斤,個大的賣得更貴,產地最差也要賣個5、6塊錢吧!前幾年冬棗的收購價格確實很高,品相好的賣到7、8塊錢都很正常,但是現在種植冬棗的地方太多了,產量增加價格自然下降很多,就說霑化當地的冬棗,平均也就賣到1.6塊錢一斤,個大的賣到2、3塊,個小的賣到幾毛錢。
  • 為什麼有許多水果店不願意賣甘蔗?過來人告訴你實情
    第二就是利潤率實在是太低了,價格上還比不上流動的小商販,相信大家都見過一個大貨車,車廂裡賣水果的那種流動攤點吧,有店主表示,其實他們賣一斤甘蔗,除去各種開支一塊錢都賺不到,但是流動攤點卻能夠賣一塊錢,這就相當於水果店的成本價了,而人們買東西的時候總是想著省點兒錢,於是水果店在流動攤點面前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 微商賣海鮮可以月賺百萬,轉變賺錢思維,農商也能日進鬥金
    這才是營銷不拉人吸粉的賺錢寶典。如何從項目中吸收營銷之道,我們能否轉變思路,賣鮮活來吸引客戶消費?聰明的讀者,一定想到水果生意如何在網上營銷。從網站或公眾號開始,點進來一看,農民在水果園採摘水果,到琳琅滿目的水果被洗的乾乾淨淨,整齊陳列在網站的陳列架上,顧客可以任意搭配各種水果,每種水果按照統一售價進行銷售——通通20塊錢一斤,不管是車釐子,還是蓮霧,也不管是西瓜,還是哈密瓜,隨便挑,隨便選,統一售賣20塊錢一斤,這樣的「便宜」你會佔嗎
  • 為什麼賣菜的店會賣水果,而賣水果的店不賣菜?
    沃爾瑪為代表的超市屬於賣菜的店還是賣水果的店,沃爾瑪既賣菜也賣水果,面積相當。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屬於賣菜的店還是賣水果的店,盒馬鮮生既賣菜也賣水果,水果攤位面積更大。百果園之類的水果專賣店確實沒有賣蔬菜。城中村附近的生活超市面積兩百平左右或更大,賣蔬菜也賣水果。城中村附近的非連鎖的水果店只賣水果。
  • 水果商販為何會將西瓜切開來賣?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看完有數了
    天氣越來越熱,西瓜也越來越走俏,不管是在水果店還是在超市中,西瓜最受消費者的歡迎。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不管是在超市中還是在水果店中,水果商販都會將西瓜切開一半賣,那麼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呢?前些年我們這裡賣西瓜時,都是整個買,一次買上四五個。
  • 西瓜5塊錢一個,荔枝一塊一斤,為何今年水果賣不了高價?
    最近大家吃水果的都有福了,因為近期時間一些時令水果價格都很低,以前都覺得水果比豬肉貴,想吃點水果都捨不得,現在終於可以放心買水果吃了。就比如說夏天解暑佳品西瓜吧,更是在城中村都只賣5塊錢一個,真的讓人很解饞。
  • 擺地攤賣土雞,100塊4隻,攤主能賺多少?
    今年,正值家禽行情不好的時候,地攤經濟卻熱起來了,不少土雞養殖戶也趕上了這波熱潮,一輛三輪車,裝著幾籠土雞,在城市的路邊擺起了地攤,賣起了土雞。 相對於農貿市場裡,一斤賣十幾二十塊,一隻要四五十塊的土雞,路邊攤的土雞價格顯得特別優惠。
  • 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與國外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比如說在農業方面,我國的農作物出口到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的農作物也會引進到我國,這不光是為了農業上的交流,更是為了提高市場農產品的種類,增加農民的收益,當然面對越來越多的新鮮水果,很多消費者也是比較好奇,總想買點來品嘗下
  • 水果店為什麼喜歡把西瓜切開一半賣?內行人才懂的秘密,都是套路
    不過我們在平時購買西瓜時,有沒有注意到,無論是哪個品種的西瓜,水果店的老闆都喜歡把瓜切成兩半來賣。可能很多人以為這是為了方便一個人吃西瓜的人群,直到我聽完水果店老闆的解釋,我才明白這其中的「套路」。↓西瓜為什麼要切開一半賣?
  • 退休阿姨開水果店,水果「買一送一」,既賺錢又賺人,怎麼做到的
    做水果生意,最怕的就是水果賣不出去,隔了夜的水果,顧客又不樂意買,最後這些賣不出去的水果都砸老闆自己手裡了。本來開一家店就是為了賺錢,最後卻讓自己的小店成為了「倉庫」,攢著一堆賣不出去的東西,想要賺錢都是難事。
  • 為什麼流動攤位賣甘蔗,大部分水果店都不賣呢?原因是這樣
    今天為大家科普的題目是:為什麼流動攤位賣甘蔗,大部分水果店都不賣呢?甘蔗是製作糖的原料,在我國南方大面積的種植。我國食品工業的原料很多東西都需要用到甘蔗,但新鮮的甘蔗同時也被人們當做一種水果來食用。新鮮甘蔗當中含有大量的果糖,而且甘蔗吃起來甜美可口,所以很多人還是很喜歡吃甘蔗的。